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陶冬:香港經濟急需找回“獅子山精神”

文章說, 香港的經濟輝煌從來不是政府主導的結果, 一切靠的是李嘉誠等商業精英們依靠“獅子山精神”的努力。 獅子山精神得名於1973年香港電視臺播放的一部電視劇《獅子山下》, 六七十年代的經濟情況是多勞多得, 只要你肯努力肯定會有出頭的一天。

陶冬比較了過去二十年香港與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交通網絡建設變化的差異, 發現香港幾乎沒有什麼大的變化。 交通網絡建設不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唯一指標, 不過這張地圖卻直觀地、清晰地反映出香港與內地城市在經濟發展上的此消彼長,

逆水行舟, 不進則退, 香港經濟錯失了中國經濟騰飛所帶來的黃金視窗期、轉型期。

“港府是問題的一部分, 也是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但是在香港經濟史上, 政府從來都不是經濟的主導力量, 香港的成就是靠李嘉誠們和獅子山精神做出來的, ”陶冬說。 他認為, 過去二十年香港喪失了獅子山精神, 借用特朗普一詞‘animal spirits’(動物精神)才是香港經濟最需要尋回的。

他說, 過去二十年, 香港實現了從地區金融中心向全球金融中心的轉變, 成為與紐約和倫敦並列的三大資本市場。 與此同時, 香港旅遊業快速發展, 經濟呈現出繁榮態勢。

陶冬說, 目前香港經濟是一好遮百醜。 改革開放以來香港對內地的仲介重心經歷了從招商引資、設廠投資、貿易平臺、金融平臺等角色轉變,

這些基於香港在資金、資訊、基礎設施和資本市場上的優勢。 但當下香港的相對優勢正越來越少, 個別領域甚至已表現出相對劣勢。

“香港的經濟結構性問題是內生的。 ”陶冬指出, 回歸二十年來, 港府在土地和房地產政策出現重大失誤, 導致房價飆升、租金高騰, 房地產一枝獨大窒息了其他行業的發展, 也加劇了金融風險, 經濟呈現房地產化趨勢。 與此同時, 缺乏戰略人才、疏於戰略佈局, 經濟轉型自然裹足不前。

他還指出, 自由經濟、百花齊放, 曾是香港傲視全球的立命之本。 苦幹、巧幹便能夠攀爬社會階梯, 但是如今舊行業多為壟斷把持, 新行業機遇有限成本頗高, 年輕人向上爬的機會越來越少。

如果以上這些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 香港經濟在未來二十年也難有大作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