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一張表,千雙腳,最近下城區為何多了這麼多愛串門的“客人”

“我們這裡牆面有脫落, 還滲水, 要影響行人安全的。 ”下城區林司後57號的居民向來訪的街道幹部汪海波反映情況。 6天后, 在汪海波的對接下, 房管部門解決了這個“泥瓦匠”問題。

最近, 這樣的故事在下城區頻頻上演。

自2月中旬起, 下城區的1073名幹部, 就按照區委書記陳衛強提出的“從群眾需求出發來尋找社區工作的出發點、著力點和落腳點”的要求, 走進全區74個社區, 開展“進社區訪民情解民憂”活動。

一張用腳步填寫的表

活動中, 每名幹部都有一張《訪民情解民憂登記表》, 需要填寫上“走了哪幾戶, 做了哪些事, 搜集到了哪些問題”。 正是一行行細緻的表格, 督促著幹部的全身心投入。

區住建局調研員吳錫祥為困難老人陳生良解決了廉租房申請的問題。 正如他所說的:“這張表格要回饋給社區的, 來不得半點虛假。 只有肯實幹、出實績, 才能對群眾有交代”。

一件要老百姓點贊的事

近年來, 居民私拉電線為電瓶車充電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東園社區。 走訪社區的區安監局領導班子迎難而上, 在車庫裝上了智能充電樁, 調整了線路佈局, 既方便了居民充電, 也美化了社區環境。

據悉, 活動中每名幹部至少要為社區群眾辦1件實事。 開展活動以來, 該區幹部已為民辦實事1293件。

一篇服務社區的調研報告

此次大走訪, 還要求圍繞社區推進“城中村改造”、社區“兩委”換屆等重點工作, 寫出一份調研報告。

副區長奚靈平在調研中就針對西文社區正在推進“城中村改造”的實際情況, 圍繞回遷安置、物業管理、交通規劃等方面提出了5項實際建議, 在黨員群眾中引起共鳴, 也寫進了調研報告。 據悉, 該區會將74份調研報告彙編成冊, 發到每個社區, 供基層學習交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