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老師只是把試卷上的字放大,孩子成績竟驚天逆轉!

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 把試卷放大了一倍, 平時成績只有中下的孩子居然拿了優!

這個老師到底施了什麼“神奇魔法”?

想到這個點子的老師叫孫志君, 是杭州市保俶塔實驗學校申花校區四(11)班的班主任, 也是學校心理輔導站的站長。 這是她第一次嘗試“放大試卷給孩子做”。

考試結束時, 孫老師問其中一個男生, 這次考試有什麼感覺?男生回答:“我都做完了, 看得沒有以前那麼累了。 ”

考試結果出來了, 孫老師心頭一喜, 那個男孩子的成績有了明顯提高:識字部分只扣了3.5分, 得了優, 與他之前的成績相差很大。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效果呢?

孫老師說, 這個男生很聰明, 可是平時寫作業較慢, 錯別字較多, “學習很努力, 為什麼成績上不去呢?”排除了其他因素, 孫老師想, 問題會不會出在孩子的視知覺辨析能力上。

什麼叫視知覺?

孫老師解釋, 視知覺跟視力不一樣,

是眼睛看到的東西, 折射到大腦, 中樞神經再分析綜合做出反應的過程。

視知覺弱的孩子, 寫字特別慢, 錯別字特別多。 或許他們不是不懂, 而是密密麻麻的卷子, 他們真的看得不容易。 “現在正常的試卷大小, 對他們來說卻不夠大, 容易把很多形近字看成是一樣的。 每次考試, 他們會在這方面花費大量的時間, 眼睛看久了會累, 注意力分散, 導致惡性循環。 ”孫老師說。

像上文提到的這個男生, 平時考試基本都來不及完成, 這一次全部做完了, 也是個進步的體現。 “成績提高, 不管有沒有試卷放大的因素在裡面, 只要孩子有進步, 以後就會越來越有信心。 ”

孫老師說, 放大試卷在美國、港澳臺地區是一種慣例——即使在一些大型的考試中, 針對一些特別的孩子, 是允許把試卷放大的。

而像這樣需要老師特別關注的學生, 在學校裡也不是個例。

老師, 多點思考, 一切都會截然不同

平時, 我們經常對教學名師們崇拜不已, 但為什麼他們能夠取得這樣的成績。 小編想, 多半緣于他們的創新,

或者說是他們對待教學中問題的一些想法, 甚至是他們對於一些小細節的思考。

竇桂梅——她習慣伸出大拇指, 一個動作, 激勵學生

每天早晨, 身為清華附小校長的竇桂梅都微笑著豎起大拇指或以鞠躬禮迎接每一位學生。

每一天, 她同樣也會被清晨學生帶來的“愛的回流”所感染、所帶動。

在清華附小, 她要求老師們在學生面前要努力做到儀態高雅, 即衣著整潔、得體大方, 不要太隨意、太邋遢, 堅決不能穿“短、透、露”的服裝, 但鼓勵女教師畫淡妝。 在學生面前要舉止文雅, 互敬鞠躬禮, 尤其談吐盡力謙恭和藹, 快速地想, 緩慢地說, 善於傾聽與包容, 不固執己見。 同時, 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內涵博雅, 有美好心靈、悲憫情懷。 一句話, 文質彬彬,

然後君子也!

這些不僅僅是清華附小教師的價值觀, 更是對卓越教師、理想教師的要求。 自古講取法乎上, 只要明確方向, 只要上路, 就會遇到隆重的慶典。

于永正——教師的體態語言是不可忽視的另一種語言

於永正上課從不背手, 他覺得手背在身後, 就有了老師的“架子”, 師生之間就會隔著那麼一層。

於永正說這是一種體態語言:“講課或者和學生談話時, 手不要背著, 這樣就會使學生感到老師嚴肅、有權威, 即我說的‘架子’。 但, 學生做作業或考試的時候, 老師在教室裡走動的話, 可以背手, 因為這時需要嚴肅。 不是說, 完全不能背手。 ”

於漪——興趣是孩子學習的先導

興趣是學習的先導。 孩子們的天性是好奇、好新、好探究, 只有課堂上有趣味, 學生才能產生求知的欲望。

那麼,課堂怎樣才能有趣呢?首先,課不能上成一個模式,要研究文本怎樣才能教到學生心裡。其次,學會設計問題。問題太簡單了學生不動腦筋,太難了高不可攀。因此,教師提問的角度、運用的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才會一下子被你觸動。在教學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語言。教學語言本身要有文化含量,要像磁石吸鐵一樣,學生才會有興趣。

寫在最後的話

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傅斯年曾說過一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來深思的。”

簡短的一句話便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

只有會思考的老師,才能教出會思考的學生。

希望我們思想的廣度,就如同瞭解知識的深度。

老師們,我們不單只是教書匠,我們還是一個教育家,一個思想者!

為有心的老師點ZAN!

學生才能產生求知的欲望。

那麼,課堂怎樣才能有趣呢?首先,課不能上成一個模式,要研究文本怎樣才能教到學生心裡。其次,學會設計問題。問題太簡單了學生不動腦筋,太難了高不可攀。因此,教師提問的角度、運用的語言,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學生才會一下子被你觸動。在教學中,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語言。教學語言本身要有文化含量,要像磁石吸鐵一樣,學生才會有興趣。

寫在最後的話

著名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專家,教育家傅斯年曾說過一句名言:“一天只有21小時,剩下3小時是用來深思的。”

簡短的一句話便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

只有會思考的老師,才能教出會思考的學生。

希望我們思想的廣度,就如同瞭解知識的深度。

老師們,我們不單只是教書匠,我們還是一個教育家,一個思想者!

為有心的老師點ZAN!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