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專家訪談」常規體檢查不出癌症為什麼?選對檢查項目很重要

近年來, 人們對健康的關注度日益增加, 對健康體檢的需求也與日俱增, 用人單位一般都會以企業福利的形式組織員工定期體檢。 但也有一種“體檢無用論”的觀點傳出。 越來越多的人對於單位常規體檢的必要性產生了懷疑, 因為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身邊的某個人剛剛參加完體檢, 而且大部分指標都“正常”, 可沒多久就聽說他突然患上了某種癌症, 讓人唏噓不已。 既然體檢查不出癌症, 那體檢還有什麼意義呢?我們是不是還需要進行防癌體檢?

癌症篩查要選對檢查項目

對於上面提出的這個問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防癌科副主任醫師畢曉峰認為, 這涉及到體檢的有效性。 “體檢不能流於形式, 而是要看它有沒有效果。 我們要做精准的體檢, 比如說肺癌的篩查, 儘量去做胸部低劑量CT, 消化道的檢查要儘量做胃腸鏡, 這樣才有意義, 不是說光做一個胸片或者肛門指檢就能將癌症篩查出來, 那樣肯定不能很完善地把器官檢查到位。 ”

做了防癌體檢也並不是一定可以百分百地將癌症篩查出來。 畢曉峰說, 癌症有幾百種, 如胰腺癌、小腸惡性腫瘤等, 通過體檢很難發現。 防癌體檢也是把大部分常見的癌症, 像肺癌、食管癌、胃癌、結直腸癌、肝癌、乳腺癌、宮頸癌等等篩查出來, 這些癌症占了癌症的百分之八九十。

很多人分不清普通體檢和防癌體檢的區別, 認為單位組織了普通的體檢, 就能把癌症篩查出來。 畢曉峰說, 其實二者都是體檢, 目的都是發現疾病, 但防癌體檢更多地關注癌症, 普通體檢更多地關注心腦血管病、高血壓等情況, 側重點不一樣。 另外, 兩種體檢的專業性也不一樣, 防癌體檢一般都是在腫瘤醫院專科或者專業機構進行, 專業的防癌體檢應該有一個比較完整的流程, 首先就是詢問病史, 即流行病學調查, 調查被檢查者的個人史、家族史、遺傳史, 根據其原來的身體情況判斷他患哪幾種癌症的可能性比較高, 然後再進行有針對性地檢查, 之後才是觸診、血液檢查、大便常規、小便常規, 影像學檢查, 包括超聲、鉬靶、CT、核磁、Pet-CT等。

除此之外,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隨訪。

畢曉峰強調, 90%的早期癌症都沒有任何症狀, 有症狀的都已經發展到晚期了, 中國的癌症5年生存率僅為30.9%, 之所以這麼低, 就是因為中國早期癌症發現率太少。 根據專業機構所做的城市癌症早診早治專案統計, 到醫院就診的一期癌症患者只有12.6%, 四期卻有26.4%, 一期占的比例太少。

防癌體檢並非越貴越准

防癌體檢的價格也有相當大的差距, 從幾千到上萬, 於是很多人認為, 當然是貴的更好, 檢查項目越多越好。 一些經濟條件好的人甚至會每年做一個Pet-CT檢查。 對此, 畢曉峰說, 體檢還是要看效果, 不能看形式, 要根據不同的器官選擇合適的體檢方法。 比如肺癌的篩查, 推薦大家做低劑量CT。

Pet-CT雖然查得比較准, 但是輻射很大, 相當於全身的CT掃描, 還要使用藥物, 糖尿病病人不能做, 對於消化道結腸黏膜病變也診斷不出來, 可能還不如做一個胃鏡或腸鏡看得確切。 所以對於體檢來說, 也不能光看價格高低。 當然價格低的肯定不如高的好, 但是價高也不是萬能的, 一定要選擇一個合適的方法進行檢查, 這樣才有意義。

安全微創避免過度檢查

近日, 北京健康管理協會公佈了《防癌體檢規範專家共識(徵求意見稿)》, 對幾種常見癌症的防癌體檢進行了規範, 尤其是將這幾種癌症的高危人群和適宜的篩查技術列舉出來, 讓人們的防癌體檢有了一個針對性很強的指南。

專家表示, 體檢針對的物件是健康人群,

並且需常年重複, 因此檢查手段安全微創是重要原則, 要避免過度檢查。 例如作為篩查早期肺癌手段的低劑量CT檢查與普通臨床CT檢查相比, 劑量明顯降低, 減少受檢人員的輻射量。

防癌體檢專案要針對高危人群開展。 高危人群的確定主要以年齡為基礎, 各類癌症高危人群也分別不同, 例如乙肝攜帶者就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而家族史是乳腺癌和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另外防癌體檢不僅檢查體檢人員是否患癌, 還要檢查體檢人員是否具有患某種癌的高危險因素, 比如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的婦女患宮頸癌的風險明顯增加。

防癌體檢需要長期進行, 不同癌症高危人群體檢間隔是不一樣的, 一般人群檢查時間間隔是1年, 乙肝患者篩查肝癌需半年一次,而結腸癌腸鏡篩查可以五到十年重複;另外,根據檢查的結果,存在異常的人員需要縮短檢查間隔。

幾種常見癌症體檢規範

■肺癌

(1)年齡50-75歲之間

(2)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①吸煙≥20年,其中也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

②被動吸煙者

③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

④有腫瘤家族史

⑤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

篩查技術:

胸部低劑量螺旋 CT(胸部LDCT)

■乳腺癌

對象是40-69歲城市女性

未婚、未育

未哺乳

絕經後肥胖

長期精神壓抑、心情鬱悶

足月產年齡超過35歲

雌激素替代治療的人群

乳腺手術史

腫瘤家族史

月經初潮時間早、絕經年齡晚

乳腺腫物或乳頭溢液

篩查技術:

45歲以上(含45歲)的女性採用超聲檢查結合 X 線攝片檢查;45歲以下的女性採用超聲檢查,如出現可疑或陽性結果,加用 X 線攝片檢查。建議X 線攝片檢查時輔以手檢,以防漏診。

■肝癌

40-69歲

中度脂肪肝、酒精或非酒精性肝病

乙肝及丙肝現患或攜帶者需每半年篩查

篩查技術:

甲胎蛋白(AFP)檢測。建議同時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檢測,以確定確切高危人群,並做腹部超聲檢查。

■上消化道癌

幽門螺桿菌感染

高鹽、煙熏食品中含亞硝酸鹽

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

有胃癌家族遺傳史

A型血及惡性貧血人群

來自高發區

篩查技術:

食管癌篩查是對高危人群採用內鏡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檢技術進行篩查,同時對賁門癌高發位點(賁門脊根部黏膜胃體側區域)仔細觀察,必要時活檢。

胃癌篩查是對高危人群直接行胃鏡檢查,並取活檢,用病理診斷方法確診胃癌及癌前病變患者。

■結直腸癌

結腸息肉

膳食因素

家族史

慢性結腸炎

篩查技術:

初篩確定的結直腸癌高危人群應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但檢查前必須確認患者是否存在腸鏡檢查禁忌證,有結腸鏡禁忌者至少需行直腸指診,另根據具體情況可考慮行乙狀結腸鏡或氣鋇雙重腸道造影檢查。所有鏡下發現的病變應取活檢或摘除,行病理診斷。對於不接受結腸鏡檢查者,給予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再次建議其參加結腸鏡檢查,陰性者如果有意願也可以進行結腸鏡檢查。

■宮頸癌

宮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一般為21歲,不管女性第一次性生活發生在什麼年齡或有其他與危險因素相關的行為,除HIV感染女性外,小於21歲的女性不做篩查。因為這些女性罹患宮頸癌的風險僅為0.1-0.9/100 000,不需通過篩查來防護。

而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女性,與常規推薦指南篩查頻率相比,可能需要更頻繁的篩查:

(1)HIV感染女性

(2)免疫缺陷女性(例如接受實體器官移植者)

(3)子宮內乙烯雌酚暴露女性

(4)既往因CIN2,CIN3或癌治療女性

篩查技術: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包括:細胞學、醋酸染色肉眼法、HPV檢測以及細胞學和HPV的聯合檢測。

受訪專家:防癌體檢中心 畢曉峰副主任醫師

轉自:北京晚報 文/代麗麗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 乙肝患者篩查肝癌需半年一次,而結腸癌腸鏡篩查可以五到十年重複;另外,根據檢查的結果,存在異常的人員需要縮短檢查間隔。

幾種常見癌症體檢規範

■肺癌

(1)年齡50-75歲之間

(2)至少合併以下一項危險因素

①吸煙≥20年,其中也包括曾經吸煙,但戒煙不足15年者

②被動吸煙者

③有石棉、鈹、鈾、氡等接觸的職業暴露史

④有腫瘤家族史

⑤有慢阻肺或慢性肺纖維化病史

篩查技術:

胸部低劑量螺旋 CT(胸部LDCT)

■乳腺癌

對象是40-69歲城市女性

未婚、未育

未哺乳

絕經後肥胖

長期精神壓抑、心情鬱悶

足月產年齡超過35歲

雌激素替代治療的人群

乳腺手術史

腫瘤家族史

月經初潮時間早、絕經年齡晚

乳腺腫物或乳頭溢液

篩查技術:

45歲以上(含45歲)的女性採用超聲檢查結合 X 線攝片檢查;45歲以下的女性採用超聲檢查,如出現可疑或陽性結果,加用 X 線攝片檢查。建議X 線攝片檢查時輔以手檢,以防漏診。

■肝癌

40-69歲

中度脂肪肝、酒精或非酒精性肝病

乙肝及丙肝現患或攜帶者需每半年篩查

篩查技術:

甲胎蛋白(AFP)檢測。建議同時做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檢測,以確定確切高危人群,並做腹部超聲檢查。

■上消化道癌

幽門螺桿菌感染

高鹽、煙熏食品中含亞硝酸鹽

胃息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等

有胃癌家族遺傳史

A型血及惡性貧血人群

來自高發區

篩查技術:

食管癌篩查是對高危人群採用內鏡下碘染色及指示性活檢技術進行篩查,同時對賁門癌高發位點(賁門脊根部黏膜胃體側區域)仔細觀察,必要時活檢。

胃癌篩查是對高危人群直接行胃鏡檢查,並取活檢,用病理診斷方法確診胃癌及癌前病變患者。

■結直腸癌

結腸息肉

膳食因素

家族史

慢性結腸炎

篩查技術:

初篩確定的結直腸癌高危人群應進一步做結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但檢查前必須確認患者是否存在腸鏡檢查禁忌證,有結腸鏡禁忌者至少需行直腸指診,另根據具體情況可考慮行乙狀結腸鏡或氣鋇雙重腸道造影檢查。所有鏡下發現的病變應取活檢或摘除,行病理診斷。對於不接受結腸鏡檢查者,給予便潛血檢查,陽性者再次建議其參加結腸鏡檢查,陰性者如果有意願也可以進行結腸鏡檢查。

■宮頸癌

宮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一般為21歲,不管女性第一次性生活發生在什麼年齡或有其他與危險因素相關的行為,除HIV感染女性外,小於21歲的女性不做篩查。因為這些女性罹患宮頸癌的風險僅為0.1-0.9/100 000,不需通過篩查來防護。

而有下列高危因素的女性,與常規推薦指南篩查頻率相比,可能需要更頻繁的篩查:

(1)HIV感染女性

(2)免疫缺陷女性(例如接受實體器官移植者)

(3)子宮內乙烯雌酚暴露女性

(4)既往因CIN2,CIN3或癌治療女性

篩查技術:

目前國內外常用的宮頸癌篩查方法包括:細胞學、醋酸染色肉眼法、HPV檢測以及細胞學和HPV的聯合檢測。

受訪專家:防癌體檢中心 畢曉峰副主任醫師

轉自:北京晚報 文/代麗麗

把手指按到下麵的指紋上,識別圖中二維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