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種春天人人都吃的菜竟致癌!央視都曝光了

你知道什麼是蕨菜嗎?也許你跟我一樣分不清楚那些綠色菜葉子, 但是你聽過蕨根粉吧, 那是道很下飯的涼菜。

春季是野菜大規模上市的時節, 蕨菜也是其中的一種, 不過有央視報導稱蕨菜致癌!

蕨菜損傷肝臟還致癌

蕨菜是傳統野菜的代表, 是“山菜之王”, 很多人認為它綠色無污染, 有營養, 甚至還可抗癌, 被譽為“長壽菜”。 據相關資料顯示, 蕨菜嫩葉含胡蘿蔔素、維生素、蛋白質、脂肪、糖、粗纖維、鉀、鈣、鎂等多種營養素和礦物質。 此外還含有18種氨基酸等。

據央視“共同關注”報導, 不管是實驗動物還是牲畜,

食用蕨類都有可能造成中毒的情況, 包括肝的損害、致癌, 而這種致癌物質就是上世紀80年代從蕨菜中提取到的原蕨苷。 通過送檢, 測出原蕨苷在蕨菜中含量從高到低為葉、莖、根, 葉中含量是根的10倍。 而在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官方網站裡, 原蕨苷被列為二類致癌物質。

實驗資料還揭示, 這些致癌物質在蕨菜的根莖中的含量最高, 葉中次之。 其中歐蕨伊魯苷超過安全限值達到37倍, 苯草酸超限22倍。 實驗室進行蕨菜致癌的動物餵養試驗表明, 蕨菜可使大鼠誘發胃癌、腸癌、乳腺癌、膀胱癌、白血病等。 研究人員還對經過烹調加工過的蕨菜致癌試驗表明, 即使經過加工的蕨菜, 也能誘發癌症。

蕨菜還是遠離為妙

早在唐代, “藥王”孫思邈曾對蕨菜提出“久食成瘕”的說法,

意思是長期吃蕨菜會對身體帶來不利影響。 後來, 世界許多國家進行蕨菜致癌的試驗表明, 蕨菜中含有的與癌症有關的物質有苯草酸、蕨內醯胺、黃堿醇類化合物、橡黃素以及與橡黃素類似的一些物質。

八十年代初,

日本科學家成功分離出一種叫“原蕨苷”的物質, “原蕨苷”在厥的根、莖、葉中均存在, 以嫩芽部分含量最高。 隨後, 人們又用“原蕨苷”作動物實驗, 發現確能夠誘發前面說的症狀和疾病。

經過科研證明, 蕨菜含有與癌症相關物質包括苯草酸、蕨內醯胺、黃堿醇類化合物、橡黃素以及與橡黃素類似的一些物質, 這些物質與消化道癌腫有關。

當然, 蕨菜吃了一兩次也不會立刻就得癌症, 這與攝入致癌物質的量有關, 但長期吃蕨菜, 會對健康產生危害。 若是以前經常食用的看官也不必驚慌, 因為我們在加工蕨菜的過程中, 一般會用水焯後再食用, 這樣的處理, 會大大降低原蕨菜苷的含量。 不過, 這樣的處理只是降低, 而不是消除, 若長期食用,

原厥苷在體內還是會產生蓄積作用的。 因此, 蕨菜雖美, 遠離為妙。

小編說兩句

還記得那些年我們吃過的酸辣蕨根粉嗎?酸辣可口, 超級開胃的涼菜, 會不會也致癌呢?想想蕨菜根中的原蕨苷可以跟氨基酸反應, 也可以破壞遺傳物質DNA。 建議大家還是不要吃為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