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解讀阿萊格裡辱警行為:為什麼他老跟員警過不去?

體壇+記者王勤伯義大利報導

阿萊格裡辱警的新聞在義大利鬧得挺大, 也有讀者看完昨天我們的報導之後發表評論:這素質……阿萊格裡為什麼老是針對員警?是因為個人素質原因嗎?為什麼他幾乎只針對員警?

或許, 2005年和2008年兩次辱駡員警的時候, 阿萊格裡名氣還無法和今天相比, 他對員警的看法更多是出自自己的成長環境。 在阿萊格裡的老家利沃諾, 接近90%的居民是共產黨員。 義大利是個左派傳統深厚的國家, 南斯拉夫電影《橋》主題曲《再見朋友》實際是義大利歌曲, 也被歐洲左派奉為一首“國際歌”,

義大利小孩人人會唱, 歌詞包括“為自由而死”, “青山埋忠骨”等等。

冷戰時期, 義大利是個飽受恐怖主義傷害的國家, 極右法西斯遺老和極左紅色旅交替製造恐襲, 令人記憶深刻的例子包括極右在博洛尼亞火車站炸死80位平民, 極左則綁架殺害了義大利前總理莫羅。 如此左右之爭, 與之相伴的當然是在那個年代口口相傳、沒有出現在嚴肅報紙上的各種政治宣傳。 例如阿萊格裡2008年辱駡員警“紅色旅對你們沒做錯什麼”, 對應的就是左翼階級鬥爭宣傳裡的觀點:員警是資本主義國家專政工具。

冷戰時代的左右彼此詆毀, 並未因為冷戰結束而消失, 後來又換了一種形式冒出來, 例如今天的民粹運動。 《晚郵報》副主編馬西莫·格拉梅利尼在社評裡指出,

阿萊格裡的行為是今天流行的一種富人民粹玩法。

例如在義大利勢力極大的五星運動党領袖格裡洛, 他辱駡員警簡直是家常便飯。 格裡洛從政以前是個成功的喜劇演員, 因為被中左翼民主黨拒之門外而一氣之下成立民粹五星運動。 格裡洛實際借用了很多冷戰時代的鬥爭話語, 例如他公開反對給兒童打防疫針, 說疫苗是跨國企業的騙局;或者辱駡員警“我是我, 你們連根XX都不是”;或者公開表示, “民眾有權利因為貧窮、腐敗等問題變得暴力。 ”

今天的歐美民粹運動和過去年代尤其是左翼宣傳打下的“反體制”思想基礎有關, 但左翼並未守住“革命果實”。 特朗普、勒龐等極右政客很狡猾地發現,

很多被這種思想武裝過的普通人並不真實在意意識形態的左右區別, 只要有發洩管道他們就會滿足, 在他們中間可以非常容易地豎起極右民粹大旗。

傳統媒體和民粹的緊張關係也可以從阿萊格裡辱警事件中得到展現。 傳統媒體捍衛公民社會的基本道德和秩序, 幾乎一致地選擇批評阿萊格裡, 抨擊這些千萬富翁嚴重不顧公共形象, 找月收入只有千把歐元的員警玩“反體制”遊戲。

這導致民粹運動者認為傳統媒體也是舊制度的看家狗, 他們的反應管道就是社交網路, 類似的事件之後, 格裡洛、布裡亞托利、阿萊格裡都得到過激進民粹的熱烈支持。 千萬富翁成為平民領袖, 在冷戰時代看似不可能的事情,

今天卻成為歐洲日常生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