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蘋果公司為什麼致力於在中國大力發展環保事業,是為了洗白自己?

提到“蘋果”大家首先想到的不是水果中的“蘋果”而是“蘋果公司”, 因為“蘋果公司”的數碼產品每出一款必定會讓很多人去追捧, 即便價格高高在上, 但同樣會有著強大的吸引力, 這就是“蘋果公司”的魅力。 其實對於蘋果公司來說數碼產品並不是其全部業務, 它還涉及到其他領域, 只是很多並不知道。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 蘋果在新能源領域的一系列動作, 特別是在中國。 致力於達成全球運作100%採用再生能源的美商蘋果公司公告, 在中國大陸已安裝接近500MW的風力、太陽能發電系統, 將繼續朝2GW的目標邁進。

同時, 中國供應商之一捷普集團的生產線已有67%改采再生能源, 蘋果對此大為讚賞。

很多人會問為何會涉及到新能源領域呢?賣手機等電子產品好好的。

這就要從兩方面說起一是源於其標榜的 “清潔能源生產中碳零排放” 的品牌價值要求, 同時也是為了滿足其資料中心用電供應要求。

零排放的品牌價值和資料中心供電需求, 無疑是蘋果公司獵食新能源重要出發點。 最終的目標是讓其在全球的工廠設施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完全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

然後讓我們先來看個去年的資料:

據美國加州環保署稱, 2013年6月, 環保署下屬的有毒物質控制局在一次抽查中, 發現蘋果公司存在電子垃圾違規處理行為:在2011年至2012年間, 蘋果公司於庫比蒂諾開設並運營了一家電子垃圾粉碎設施, 但卻沒有通知監管方;另外, 蘋果公司還不當處理粉碎工作中產生的金屬粉末, 該設施在2013年1月關閉前處理了約110萬磅的電子垃圾。 蘋果公司隨後在附近的森尼維爾市又開設了一家粉碎設施,

處理了約80萬磅的電子廢物, 之後才通知監管方該工廠的存在。 蘋果公司被控將該工廠產生的有害粉塵送至一家垃圾廠, 但該垃圾廠並無資質處理有害廢物。 此外, 監管者還指控蘋果公司沒有適當地報告和追蹤有害廢物的出口, 並且未能將用過的油箱標記為有害廢物。

最終在2016年12月6日, 蘋果公司與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環保署在加州高等法院達成和解:蘋果公司同意支付加州環保署下屬的有毒物質控制局45萬美元, 以和解該公司在矽谷設施中不當處理有害電子垃圾的指控。

美國已經形成完備的電子垃圾回收體系, 不僅從回收環節進行嚴格把控, 更是從源頭就遏制了電子垃圾的不當處理。 當地消費電子協會一項研究資料顯示,

約90%的消費者知道回收電子垃圾的重要性, 63%的人知道何處回收。

隨著資訊技術的飛速發展, 現在的電子產品更新反覆運算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而電子廢品的增多也逐漸產生了處理難題。 根據聯合國報告, 截止 2012 年, 全球每小時產生 4000 噸電子垃圾, 預計 2017 年全球電子垃圾總量將達到 6500 萬噸。

2017 年全球電子垃圾總量將達到 6500 萬噸。

而電子廢品中含有多種有毒有害物質, 如砷、錫、鉛、汞等大量有毒物質, 僅僅一粒電池就能造成60萬升水的污染, 相當於一人一生的飲水量。 而大量的電子廢品倘若處理不當的話, 將會對世界環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污染後果。

跟其他智慧手機一樣, iPhone手機內含危險的化學物質, 這些物質需要用恰當的方式來處理掉。 根據記者瞭解, 蘋果公司從1994年就開始回收自己的廢舊產品, 蘋果自稱在全球95%的市場都有回收專案, 遠高於戴爾和惠普最近公佈的低於20%的回收水準。

“過去24年間, 蘋果公司總共回收了超過4.21億磅的電子廢舊品。 ”今年5月, 蘋果環境事務副總裁、曾擔任美國環保署官員的麗莎.傑克遜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此表示。

但是對於蘋果而言,這24年間的電子廢舊品回收地區,並不包括中國內地,蘋果的回收計畫也從未將中國內地包含在內——儘管以iPhone為首的蘋果產品,都生產自中國內地。

在美國,蘋果回收的廢舊電子產品都交給協力廠商回收公司處理,並支付處理費用,然後回收公司也會給蘋果公司相應的回收收益。不過,這些回收公司,並不會將回收的蘋果手機等廢舊電子產品以填埋等方式處理,而是“出口”轉運,傾銷到中國內地。

出口傾銷到中國等地的原因很簡單:西方的安全法規使處理電子垃圾的成本很高,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電子垃圾要比自己處理便宜10倍。而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以去處理這些有毒電子垃圾。

從經濟角度計算,美國人如果自己處理電子垃圾需要花300元,如果他們非法出口到中國,只需要花100元。

儘管非法的電子垃圾交易的準確數位無從得知,但全球各界環保專家們都贊同,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全世界多達70%(每年約2000萬到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都被運到了中國,剩下的大部分去了印度和非洲國家。

這真是最具諷刺意義的事,目前全球大部分PC、顯示器和手機等電子產品都在中國南方的工廠生產,但最終結局又回到了距這些工廠不遠的電子垃圾場,讓廣州貴嶼鎮等地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場”。

但是對於蘋果而言,這24年間的電子廢舊品回收地區,並不包括中國內地,蘋果的回收計畫也從未將中國內地包含在內——儘管以iPhone為首的蘋果產品,都生產自中國內地。

在美國,蘋果回收的廢舊電子產品都交給協力廠商回收公司處理,並支付處理費用,然後回收公司也會給蘋果公司相應的回收收益。不過,這些回收公司,並不會將回收的蘋果手機等廢舊電子產品以填埋等方式處理,而是“出口”轉運,傾銷到中國內地。

出口傾銷到中國等地的原因很簡單:西方的安全法規使處理電子垃圾的成本很高,向發展中國家出口電子垃圾要比自己處理便宜10倍。而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可以去處理這些有毒電子垃圾。

從經濟角度計算,美國人如果自己處理電子垃圾需要花300元,如果他們非法出口到中國,只需要花100元。

儘管非法的電子垃圾交易的準確數位無從得知,但全球各界環保專家們都贊同,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全世界多達70%(每年約2000萬到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都被運到了中國,剩下的大部分去了印度和非洲國家。

這真是最具諷刺意義的事,目前全球大部分PC、顯示器和手機等電子產品都在中國南方的工廠生產,但最終結局又回到了距這些工廠不遠的電子垃圾場,讓廣州貴嶼鎮等地成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垃圾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