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解決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問題

相信大家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中有這樣的疑問, 如何解決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問題?

高世光關於解決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問題,

相信一定對您有所幫助!

如何解決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問題

弦樂演奏者在他所面臨的各種技術困難中, 最大的問題始終是音準問題。 絃樂器與鍵盤樂不同, 比如說鋼琴, 他的音是由專業調律師調定的, 演奏者無需考慮音準問題。 而弦樂則完全靠敏銳的聽覺和靈活的手指感覺來調整並奏出正確的音高, 小提琴由於指板短, 每個音與音之間的距離小, 手指的微小移動, 便會影響到音準, 再加上小提琴的獨特演奏姿勢給演奏者帶來的困難, 因此, 可以說在所有樂器的初級階段小提琴是最難掌握的。

那麼如何才能掌握小提琴演奏中的音準呢?

讓我們首先瞭解一下指板。 小提琴共有4個半八度54個音, 每根弦25個半音,

在指板上大約有100個位置, 而在這100個位置中我們只演奏54個半音, 因為有很多音可在不同的位置上演奏。 對於初學者來說, 想要把音演奏的準確的確不是件易事, 因為指板上沒有任何標記,

完全依靠聽覺來調整手指, 因此, 解決音準問題首先要訓練聽覺, 良好的聽覺才是解決問題的基本條件, 所以建議做視唱練耳的練習, 能夠識譜、唱譜, 這樣在演奏時才會“心中有譜”, 有正確的音感。 其次, 靈活的手指也是必不可少的條件, 初學者的手指相對不夠靈活, 因此應做大量的手指練習(如舍夫契克等人專門提高手指技能的練習)做到手指能在指板上下、左右、前後、伸縮運用自如。 此外, 還應注意以下幾種影響音準的不良習慣:

1、在練習過程中沒有注意保留手指, 從而不能建立穩固、正確的手型來確保音準。

2、手指在一根弦上的4度框架(1—4指之間)沒有掌握好。

3、肘部的位置沒有根據演奏不同的琴弦而相應調整。

4、手部緊張僵硬造成拇指位置變形。

另外還有琴弦的因素:由於4根琴弦的張力不同, 演奏每根弦的時間與壓力也不同, 通過使用後張力發生變化, 音自然拉不准。 (這時可在某一點的平行位置進行純五度比較, 檢查三個平面, 如不准應立即更換。 )

接下來談一下律學在小提琴上的運用。 我們知道在音樂中迄今有三種律制被採用, 即:十二平均律(Equal Teperament)、五度相生律(circlefifths)、純律(just intonation)。 其中由巴哈確立的十二平均律, 雖然其在音的先後結合和同時結合上都不那麼純正自然,

但由於在轉調、鍵盤的演奏和製造上等有許多優點, 因此近百年來被廣泛採用。 五度律是由於古希臘音樂理論家畢達哥拉斯所發現的。 即每隔五度產生一次律, 由此進行十二次便構成一個音級, 假定以C音開始則第十二個純五度為﹟B音, 這時此音較之C音略高, 不能算是純八度, 這就是所說的“畢氏音差”。

純律是由三和弦定律的, 它在音與音的同時結合上純正而和諧, 適用於多聲部音樂。 為明確說明現設三種律制比較圖表:

下面舉例說明: 克萊策第二首

以第一個音C到第二個音E為例, C音以A音(二弦空弦)來校對, 再和E弦空弦同事拉時會發現雙音並不和諧, 此時如將C音稍提高一點便會很和諧、純正, 但此時C音和A音(二弦空弦)比較又會稍高些。

這個例子證明了“畢氏音差”的存在, 或是說我們的聽覺反映了真實。 同時也說明純律在和絃中的運用。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提琴家在調弦的時候把A音調准後, E音較之略低, D較之越高, G比D略高。

最後說明一點, 儘管我們從以上幾點如理論上, 聽覺上、及常見錯誤上進行分析論述, 可演奏起來音準問題還是最常見最難解決的問題。 這主要是聽覺音準與“視覺音準”沒有協調好之故, 所謂“視覺音準”是指在演奏之前頭腦中預先可“看到”的音與音的距離(或圖像)。 有些教學過分強調注重聽覺, 可是演奏中出現音不准的情況往往並不是因為耳朵不好, 主要是因為上述“視覺音準”和聽覺音準的關係沒有協調好, 也有臨場心理和周圍環境等因素。“視覺音準”的重要性在於可在演奏之前預先“看到”並測量出音與音之間的距離並對手、臂作相應調整,這樣手指才能有意識的“瞄準”每個音,是不准的音產生之前把他改正掉。

總而言之,十全十美的音是不存在的,但可通過不斷努力來盡可能完善它,以此對所演奏的作品和作曲家負責,對我們的觀眾負責。

也有臨場心理和周圍環境等因素。“視覺音準”的重要性在於可在演奏之前預先“看到”並測量出音與音之間的距離並對手、臂作相應調整,這樣手指才能有意識的“瞄準”每個音,是不准的音產生之前把他改正掉。

總而言之,十全十美的音是不存在的,但可通過不斷努力來盡可能完善它,以此對所演奏的作品和作曲家負責,對我們的觀眾負責。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