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這麼討厭邱瑩瑩,是因為你不敢正視你自己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 我們透過鏡子看到的別人, 也是我們自己。

1

最近在追熱播劇《歡樂頌2》, 繼續看22樓五個來自不同階層的女孩演繹不同版本的人生。

當看到邱瑩瑩失戀的戲碼時, 不禁又想到第一季她失戀時令人崩潰的情節:

失戀又失業後責怪身邊所有人, 每天自哀自怨。

在房間裡看著爸爸買的成功學書籍, 情緒高昂地跟著光碟喊口號。

安迪看到她的書以後, 好心指導了幾句, 卻遭到她“要絕交”的強烈回應, 站在人家家門口不依不饒……

而第二季中失戀的邱瑩瑩, 似乎又進入了閉環:

先是不許任何人去打抱不平, 尤其是曲筱綃打了應勤之後, 邱瑩瑩還一個勁的要跟曲筱綃斷絕關係, 接著又一次為其她姐妹的行為而生氣。

於是, 腦殘、拎不清的邱瑩瑩, 讓人越看越反感。

而紐約歸國的商業精英安迪, 高挑美麗、能力出眾, 是一個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

也是大多數人想要成為的典型偶像。

起初, 我也和大多數人一樣, 喜歡安迪, 討厭邱瑩瑩。 但當我和朋友聊到這部劇的時候, 朋友的一句話讓我有了新的看法:

“大概我不喜歡邱瑩瑩的原因, 是在她身上能發現我自己的影子, 而我卻不願意承認。

2

有時候, 我們往往是帶入了安迪的角色, 對邱瑩瑩產生了先入為主的鄙視。

而當我站在邱瑩瑩的角度看這部劇時就發現, 邱瑩瑩真實得就像曾經的自己。

誰剛剛畢業不是單純幼稚、不懂人情世故?誰不是遇見一兩個有點經驗會撩妹的男生就情不自禁往下陷?又有多少人在20歲出頭的年紀能夠凡事都拎得清清楚楚呢?

我不至於去看成功學的書, 不至於反駁和質問潑我冷水的人, 但我也會在聽了那些“正確”的話之後, 像泄了氣的皮球, 鼓足的勇氣又沒了。

這個世界上, 安迪這樣的人幾乎罕見, 而邱瑩瑩比比皆是。 大家喜歡安迪, 討厭邱瑩瑩很有可能是“心理投射”在作祟。

投射, 簡單地說就是把自己的東西(你不喜歡自己的部分,

或是喜歡自己的部分), 投給別人, 來獲得自己的坦然。

許多人看不慣邱瑩瑩的那股傻勁, 其實就是把自己初出茅廬時的愚蠢無知投射在了邱瑩瑩身上, 把這種感受投出去之後, 我們就舒服了, 可以“大義凜然”, “居高臨下”地厭惡、指責、瞧不起, 不認可她。

當然, 這樣的投射往往都是發生在我們無意識的情況下。

這也是心理學上所說的“投射效應”, 即一個人將內在生命中的價值觀與情感好惡, 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

3

有一個經典的段子, 說的就是投射效應的故事:

開夏利的老李被一輛大奔超車, 大奔司機沖他大喊:“兄弟, 開過大奔嗎?”老李聽後憤怒地踩足油門超過去。

過一會又被大奔超車,

又被喊:“兄弟, 開過大奔嗎?” 老李又憤怒地超過去。

再過一會兒又被大奔超車, 同樣被喊“兄弟, 開過大奔嗎!”話音未落, 大奔撞在路邊。

老李幸災樂禍走過去, 大奔司機爬出來奄奄一息地說:“兄弟, 開過大奔嗎?我就問一下, 刹車怎麼踩?”

故事中的老李, 在生活中可能沒少被嘲諷, 體驗到大量的羞恥感。 於是當他聽到“開過大奔嗎”, 第一反應是對方在嘲諷他, 這就將一個嘲諷者的角色投射給了大奔司機。

日常生活中, 我們也常常會犯老李的錯誤:

自己喜歡的東西, 以為別人也會喜歡;用自己的經歷, 去比量別人的經歷;為子女設計前途, 為孩子選擇學校和職業……

凡此種種, 都會讓我們失去了人際溝通中認知的客觀性, 從而導致“以己之心度他人之心”或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情況。

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往往也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對別人說的話,常常就是我們的真實面孔和內心世界。

比如,當我們在背後非議別人的時候,很可能是在發洩我們對自己的不滿,可悲可憐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們非議的就是我們自己。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看到的別人,也是我們自己。

4

投射效應就好比朗達·拜恩在《秘密》一書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則”——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那些能夠走近你身邊走進你生活的人,或許他們身上總有那一面是你喜歡的、你願意接受的你自己。

有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愛情其實都有緣故:一個帥氣多金的男人,最終娶了又矮又胖的女人。

究其原委,雖然女人外形不佳,但一笑起來,嘴巴和牙齒和男人都很像,外表上喚起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其次,男人由於兒時父母離異,變得自卑又缺乏安全感。而女人成長在幸福的家庭,陽光自信,性格上具備他所嚮往卻不具有的特質,給他百分百的安全感。

愛一個人,無非是愛上了心理投射後的自己。

然而,投射並非都如此美好,投射的背後都伴隨著一部分自己不願意承認的東西。想要真正瞭解別人、瞭解自己,就要有意識地擺脫心理投射帶來的不利影響。

客觀地澄清是應對心理投射最好的辦法。

我們可以和自己投射的人進行澄清,區分我的投射和他、讓他回歸他的本來面貌,再接受我所投射出去的我的部分。

當我們發現,自己討厭邱瑩瑩拎不清,又愚蠢又軟弱的缺點和自己如出一轍的時候,就需要很大的勇氣來慢慢消化、接納這樣的自己。

人無完人,我們都有陰影,自己陰影的面積只有自己可以求得。

作者:飛小白,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有時候,我們看到的,往往也是我們內心的投射,我們對別人說的話,常常就是我們的真實面孔和內心世界。

比如,當我們在背後非議別人的時候,很可能是在發洩我們對自己的不滿,可悲可憐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我們非議的就是我們自己。

所有的人際關係都是一面鏡子,透過這面鏡子看到的別人,也是我們自己。

4

投射效應就好比朗達·拜恩在《秘密》一書中提到的“吸引力法則”——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什麼樣的人。

那些能夠走近你身邊走進你生活的人,或許他們身上總有那一面是你喜歡的、你願意接受的你自己。

有一些看似匪夷所思的愛情其實都有緣故:一個帥氣多金的男人,最終娶了又矮又胖的女人。

究其原委,雖然女人外形不佳,但一笑起來,嘴巴和牙齒和男人都很像,外表上喚起一種似曾相識的熟悉感。

其次,男人由於兒時父母離異,變得自卑又缺乏安全感。而女人成長在幸福的家庭,陽光自信,性格上具備他所嚮往卻不具有的特質,給他百分百的安全感。

愛一個人,無非是愛上了心理投射後的自己。

然而,投射並非都如此美好,投射的背後都伴隨著一部分自己不願意承認的東西。想要真正瞭解別人、瞭解自己,就要有意識地擺脫心理投射帶來的不利影響。

客觀地澄清是應對心理投射最好的辦法。

我們可以和自己投射的人進行澄清,區分我的投射和他、讓他回歸他的本來面貌,再接受我所投射出去的我的部分。

當我們發現,自己討厭邱瑩瑩拎不清,又愚蠢又軟弱的缺點和自己如出一轍的時候,就需要很大的勇氣來慢慢消化、接納這樣的自己。

人無完人,我們都有陰影,自己陰影的面積只有自己可以求得。

作者:飛小白,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