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發展論壇:供給側改革前行 海外人士怎麼看?

【俄羅斯龍報網】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7年年會19日在北京開幕。 中外企業家、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和國際組織代表相聚一堂, 以“中國與世界:經濟轉型和結構改革”為主題進行研討。

中新社報導,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出席開幕式並致辭。 張高麗表示, 中國經濟發展與世界經濟息息相關、相互促進。 中國願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 推動世界經濟走上強勁、可持續、平衡、包容的增長之路, 共同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

張高麗呼籲, 要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 反對各種形式的貿易投資保護主義, 使全球化更好惠及各國人民。 要共同建設創新型世界經濟, 向創新要動力, 向改革要活力, 提升世界經濟中長期增長潛力。 要適應國際經濟格局的新變化, 推動形成更加公平合理的全球治理體系。

本屆論壇中方主席、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在開幕式上指出,

作為全球最大的發展中國家, 中國一方面要把國內經濟的改革和發展搞好;另一方面, 也會積極參與構建互利共贏的國際經濟合作新秩序, 為世界的發展和繁榮作出貢獻。

他指出, 本屆論壇圍繞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製造2025、環境治理、高水準對外開放、跨境資本流動等一系列重大議題進行探討。 這些既是中國發展的關鍵問題, 也是與世界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熱點。

本屆論壇外方主席、滙豐控股有限公司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指出, 中國現在不僅是世界的增長引擎, 而且也是全球領導者、貿易開放的火炬手以及巴黎氣候協定背後的驅動因素。 作為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 中國正通過“一帶一路”的倡議構建新的區域增長平臺,

推動公平的全球化, 共同造福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經濟體。

歐智華表示, 中國樹立了很高的標杆, 不僅是快速的經濟增長, 還有其改革的步伐、經濟社會轉型的速度。 世界期望中國不僅可以維持強勁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並且可以繼續快速實現中國自己設定的宏偉目標。

自2000年創立以來, 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已經舉行了18屆。 本屆論壇外方正式代表有120余人, 中方正式代表有129人, 外方參會觀察員將超過370人。

在中國方面, 外交部部長王毅等官員將出席會議並參加相關環節的討論。 外方代表裡, 來自世界500強企業董事長或CEO有42位。 包括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IBM公司董事長羅睿蘭等多位元高科技產業領軍人物也出席了論壇。

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發佈報告讚賞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新華社報導, 2016年, 中國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 實現了6.7%的經濟增速。 更重要的是, 伴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經濟出現一系列積極變化, 增長的內生動力不斷增長。

“供給側改革包含很多內容, 但核心是要提高全要素生產率, 讓資源利用的效率最大化。 ”渣打集團董事會主席韋浩思說, 中國正進行多方面的改革, 使經濟發展更多地依靠內需、消費和服務業。

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在論壇上發佈的一份報告稱, 中國對鋼鐵、煤炭以及現在的鋁行業所進行的結構性改革是有效的, 去產能實現了對自然資源的更高效利用,

商品價格反彈, 企業盈利能力有所恢復。

各界人士觀察到, “藍天保衛戰”被寫入中國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還提出, 以鋼鐵、煤炭行業為重點去產能, 全年退出鋼鐵產能超過6500萬噸、煤炭產能超過2.9億噸。

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主席奧列格·傑裡帕斯卡十分讚賞中國為減少碳排放採取的壓縮煤炭產能、推動污染產業限產等積極措施。 “未來, 重工業應該成為中國環境治理的重點領域。 ”

世界銀行首席執行官克裡斯塔利娜·格奧爾基耶娃對中國積極引入技術、鼓勵創新的做法表示了讚賞。

出席論壇的中外專家表示, 儘管對於結構性改革的內涵各方還有著不同的理解, 但是結合中國的實踐, 強調簡政放權、強化創新驅動、促進公平競爭應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

在富豪集團總裁、首席執行官馬丁·倫德斯泰特看來,短期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帶來陣痛,但從長期看,將有助於中國實現可持續、有韌性和包容普惠的發展。這也是他始終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的原因所在。

與會各方人士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轉型發展具有世界性的影響。

論壇外方主席、滙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說,中國現在不僅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貿易開放的“火炬手”。中國在經濟增長、改革步伐、轉型速度等方面都樹立了很高的標杆。

參與論壇的力拓、淡水河谷等國際礦業巨頭沒有為中國鋼鐵行業去產能感到擔憂,因為改革會淘汰落後和污染產能,促使中國企業更多地消費高品位礦石,反而給企業帶來機會。

憑藉數位化技術,德國西門子公司安貝格工廠在員工總數幾乎不變的條件下,25年間產量增長了8倍,而具有相同品質和效率的安貝格“孿生”工廠已經落戶成都。

據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喬·克澤爾介紹,成都工廠是企業在德國以外建立的首家數字化工廠,目前已經和中國地方政府部門以及眾多本土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開拓數位製造的機遇。

在富豪集團總裁、首席執行官馬丁·倫德斯泰特看來,短期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能帶來陣痛,但從長期看,將有助於中國實現可持續、有韌性和包容普惠的發展。這也是他始終對中國經濟保持樂觀的原因所在。

與會各方人士認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的轉型發展具有世界性的影響。

論壇外方主席、滙豐控股集團行政總裁歐智華說,中國現在不僅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也是貿易開放的“火炬手”。中國在經濟增長、改革步伐、轉型速度等方面都樹立了很高的標杆。

參與論壇的力拓、淡水河谷等國際礦業巨頭沒有為中國鋼鐵行業去產能感到擔憂,因為改革會淘汰落後和污染產能,促使中國企業更多地消費高品位礦石,反而給企業帶來機會。

憑藉數位化技術,德國西門子公司安貝格工廠在員工總數幾乎不變的條件下,25年間產量增長了8倍,而具有相同品質和效率的安貝格“孿生”工廠已經落戶成都。

據西門子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喬·克澤爾介紹,成都工廠是企業在德國以外建立的首家數字化工廠,目前已經和中國地方政府部門以及眾多本土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共同開拓數位製造的機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