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廣州首次展出逾千張“老火花”“老票證”重溫舊時光

6月9日, 廣州展示千張在廣東地區曾經流通過和使用過的各種糧、油、肉、蔬菜、肥皂、火柴、煤油等的“票證” 陳驥旻 攝

中新網廣州6月9日電 (蔡敏婕 朱海靖)“僑匯商品供應證”“自行車外胎購買票”“臨時購鍋證”“布票”……廣州越秀區檔案局、廣東省收藏家協會紙品專委會等9日展出千張“老火花”(火柴盒貼畫)“老票證”,

通過收藏品解讀廣州的特殊年代。

“票證”是指內地在商品供應極為匱乏的年代, 國家為了保障供需平衡, 對城鄉居民的吃穿用等生活必需品, 實行計畫供應, 按人口定量發行“糧票”“布票”等專用購買憑證。

當天, 廣州展示千張在廣東地區曾經流通過和使用過的各種糧、油、肉、蔬菜、肥皂、火柴、煤油等的“票”“證”和佐證歷史的經典“火花”, 其中包括廣東僑匯商品供應證、廣東發行的第一批糧票等。

廣州展示千張“票證”, 吸引眾多民眾前去參觀 陳驥旻 攝

71歲的廣州市民梁先生看到眼前的“布票”, 感到非常親切, “以前都是憑票買布回家做衣服, 每人每年只有約4.5米的布。 布經常不夠用, 因此很多人穿的衣服都打有補丁。 ”

廣州越秀區檔案局稱, 1965年後, 部分商品開始敞開供應, 同時, 到內地公幹、留學、旅遊、做生意的華人華僑越來越多,

在這一時期, 內地為了鼓勵僑匯, 按僑匯額度發給僑眷“外匯券”, 專門用於在各大城市的涉外商業服務部門消費, 憑券優待購買緊缺生活用品。

有廣州市民看到眼前的“票證”, 感到非常親切 陳驥旻 攝

“兒童防癆病, 快種卡介苗”“計劃生育好處多”“隨地吐痰不衛生,

還能傳染結核病”……此次還展示出帶有時代印記的經典火柴盒貼畫, 內容包括風光名勝、體育運動、廣告宣傳等各種“火花”, 代表性“火花”包括抗美援朝、羊城八景等“火花”珍品。

廣州越秀區檔案局介紹,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 物資豐富, 那些曾經與民生息息相關的舊票證退出歷史舞臺。 票證已無效, 但其歷史痕跡卻烙在幾代人的腦海裡, 成為久遠的記憶。 (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