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金龍橋——萬里長江只一橋,這裡不僅有歷史還有故事

金龍橋又名悻裡江橋, 距麗江縣城約80餘裡。 金龍橋始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 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是萬里長江上架設較早, 而保存至今的鐵索橋, 曾有“萬里長江只一橋”的稱喻。

鐵索橋飛架高峽深谷, 淩空垂懸於金沙江激流之上, 猶如彩虹臥波, 金龍騰空。 橋西岸為巍峨險絕的高山, 若刀劈斧削般的絕壁逼臨金江。 橋東岸為悻裡坡, 山勢較緩。 此橋自建成起迄本世紀50年代末麗華公路樹底橋建成通車之前, 一直成為麗江東路驛道的必經咽喉, 維繫著江東永勝、華坪、寧蒗三縣至川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歷史文化發展:

橋的主體結構是由16根大鐵鍊懸系在兩岸, 其中14根為承重底鏈, 上鋪橫豎兩層木板, 另2根鐵鍊為兩側護欄, 每根鐵鍊由約500個鐵環扣聯而成, 橋總長116米, 淨跨90米, 橋面寬3米。 用16股鐵索固定於兩 岩壁上。 距今己有120多年的歷史, 是麗江市重要的古跡之一。

據《新編麗江風物志》介紹, 金龍橋是我國橋面最寬、鐵索最多的鐵鍊橋。 同時, 金龍橋也是金沙江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鐵鍊橋, 處於“茶馬古道”的要塞, 具有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 金龍橋地處梓裡村委會。 梓裡村原為永勝子土司管轄, 叫子裡。 後又劃歸麗江木土司, 又更名梓裡。 地名同是一個音, 但用了一個木傍的梓字, 意為木土司管轄。

金龍橋東連永勝, 西接麗江鶴慶, 是過去四川內陸通往麗江、西藏乃至印度、尼泊爾的交通要塞, 在麗江茶馬古道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據統計, 在茶馬古道活躍時期, 每天從橋上走過的騾馬都在四五百匹以上, 多時達千匹, 麗江古城的生活用品, 有相當一部分是從這座古橋上運送。 雍正《雲南志》乃稱:"金沙渡有三, 上渡在(永北府)城西北一百五十裡的梓裡"。 乾隆、光緒《麗江府志》以舊地名稱金龍橋為"古井裡渡", 並注"冬春用雙木槽, 夏秋用溜筒"渡江。 從這些歷史資料的記載說明, 梓裡為麗江永勝鶴慶三縣的三角地帶, 滇、川、藏的交通咽喉,

重要地理位置不言自明。

金龍橋遊玩攻略:

一、走進金龍橋:金龍橋, 又名悻裡江橋, 位於麗江東南今七河鄉下金安村與永勝縣大安鄉摔裡村之間的金沙江上, 距麗江縣城約80餘裡。 始建於清光緒六年(1880年)正月, 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是萬里長江上架設較早, 而保存至今的鐵索橋, 曾有“萬里長江只一橋”的稱喻。 橋西岸為巍峨險絕的高山, 若刀劈斧削般的絕壁逼臨金江;橋東岸為悻裡坡, 山勢較緩。 此橋自建成起迄本世紀50年代末麗華公路樹底橋建成通車之前, 一直成為麗江東路驛道的必經咽喉, 維繫著江東永勝、華坪、寧蒗三縣至川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二、最佳季節:1-12月, 四季皆宜。 春季鮮花盛開, 酷夏乘涼避暑, 秋季秋高氣爽, 冬季陽光充足, 都不失為好選擇。

三、交通資訊:從麗江縣城可乘坐七河鄉方向的班車,到了七河鄉再乘坐當地摩的前往。

注意事項:

1、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氣溫偏低,晝夜溫差也很大。來之前,最好查一下麗江天氣預報。

2、麗江日照強,紫外線強。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請戴上太陽帽,塗抹防霜,以保護皮膚。

3、路況不是很好,提醒自駕的朋友們注意安全。

4、請尊重當地少數名族的生活和信仰,避免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

5、注意安全,儘量不要一兩個人自己去玩,多約幾個伴,不要走散了。

三、交通資訊:從麗江縣城可乘坐七河鄉方向的班車,到了七河鄉再乘坐當地摩的前往。

注意事項:

1、麗江屬高原型西南季風氣候,氣溫偏低,晝夜溫差也很大。來之前,最好查一下麗江天氣預報。

2、麗江日照強,紫外線強。長時間在戶外活動,請戴上太陽帽,塗抹防霜,以保護皮膚。

3、路況不是很好,提醒自駕的朋友們注意安全。

4、請尊重當地少數名族的生活和信仰,避免與當地居民發生衝突。

5、注意安全,儘量不要一兩個人自己去玩,多約幾個伴,不要走散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