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這是有史以來最恐怖的怪物,沒有之一

6月份是個神奇的月份, 好萊塢大片遍地都是, 但是我最期待的電影, 非《異形·契約》莫屬。

《異形》系列也是很神奇的一個系列, 異形1-4部 四個電影四個導演,

四種不同的情懷。 雷德利·斯科特可以說是異形系列的締造者, 他開創了歷史先河, 也許不是最早的太空異形, 但絕對是最濃重墨彩的一筆, 作為最知名的外星怪物, 它是我的童年噩夢。

加上《異形:契約》的口碑, 實在不錯(這是第一次好友評價和豆瓣評分一致, 往常都是低很多, 汗)

送一個福利給大家:在北京的應該知道, 這週六(6月10), 在電影資料館有《異形》的連放, 我們爭取到了10套聯票, 送個大家。 《異形1》導演剪輯版 12:00(放映時間)、《異形2》劇場版 14:30(放映時間)、《普羅米修士》全球公映版 17:30(放映時間)。

只要你在評論裡留下對《異形》或《異形·契約》, 或導演雷德利·斯科特的看法、認識....等等, 就有機會拿到一張套票(3張), 只選10人。 6月9日, 中午12點, 我會在留言下回復你。

《異形 1》可以說是一部教科書般的驚悚片, 從中可以看到鮮明強烈的雷德利·斯科特風格, 日後的《銀翼殺手》和《普羅米修士》以及馬上上映的《異形·契約》與《異形 1》的相似度, 都比異形系列的其他幾個續集要高。 影片開頭近 10 分鐘沒一句對白或旁白, 也沒有任何怪物或異常, 只有偶爾滴滴的電腦聲和通風管的吹氣聲, 寂靜、陰森、寒冷, 在太空中漂流的幽閉氣氛已經淋漓盡致。

這是導演雷德利·斯科特在一次專業論壇上的自述, 講述了作為一個導演, 如何拍攝人身中的第一部“大片”,

總結了很多製作規律, 以及做成這種量級的電影, 需要把握住的點是什麼, 真的非常有料。

作為導演, 當你被請去拍《異形》這樣的片子 - 或任何科幻電影 - 這只是一個開始, 後面有很多挑戰要面對。 而在《異形》的拍攝中有很多、很多的難題。 人們常問我:“你拍攝中遇到的最困難的一個難題是什麼?”沒有最困難的一個,

因為它們都很難 - 如果你放過其中任何一個問題不去解決, 電影就會出現一個弱點。

我想強調的是, 我不認為《異形》是一部“特效”大片。 這在我拍攝前就已決定, 這不會是一個通常意義上的特效電影。

當然, 這種“想當然”的設定很危險, 人們通常認為的“特效”電影都是站不住腳的電影, 故事很薄弱或人物很薄弱。 而我認為《異形》應該是一部有七個真實人物的故事片, 這才是影片的亮點, 而不是特效。

現在已經不能像《異形》那樣拍電影了 , 這的確跟特效有關係, 《星球大戰》、《第三類接觸》和這類片子的祖師爺《2001:太空漫遊》已經把標準定得太高。 高山仰止, 尼奇·阿德勒(Nicky Allder)和他的特效團隊有幸有一個強大的故事和一群強大的角色。 這些元素是創作“真實”電影的關鍵。

至於難題 ,拍攝中有上千個難題,都在一起發生。但我覺得我的合作團隊,可能是十年間我合作過的最好團隊。他們說到做到:“我會在哪月、哪天前搞定它”,然後,bingo,就真搞定了!這很罕見,他們是一支絕對驚人的團隊。很多人自己就是藝術家,儘管他們的工作是操作設備之類的。比如,我們的攝影指導常有一種自由思想的態度。你可以看到他在琢磨你提出的難題。然後他說:“好。我可以用一點這個,用一點那個。”有一次我發現他給他自己設計的移動攝影車安排了12條記憶板。他思維很簡單直率:“我需要12個機位元 - 一條給搖攝和傾斜,一個給右對角,一個給左對角,……”偉大藝術家的想法通常就這麼簡單。

一開始我不太清楚自己會得到什麼,因為我從來沒有參與過特效。我從來不是一個科幻迷,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我一直想嘗試這種主題。

我拿到劇本後去好萊塢見製片人,討論改動和預算。擬定預算是450萬美元,對於這部片子來說,簡直低到沒法拍。在倫敦,我們做了個劇本的成本分解,估計預算約為1300萬美元。這對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說太高了。我曾經是美術指導,所以我花了五六個星期的時間把故事畫成了故事板,同時其他人都在預算。我們最終拿到850萬美元,從而開始拍攝。

這個項目很快獲得了關注,即使我們仍在做預算,商量卡司之類的,因為開始日期已經設定,只有四個月的拍攝時間,所以我們並不確定可以順利進行。這麼點時間做準備工作,簡直就是笑話,特別是我們還試著組合最好的成員,其中很多人已經在做其他電影專案,但獲得最好的人員,絕對是這部電影的關鍵。

我所做的故事板很關鍵,因為在此之前整個劇組都在領會一種抽象的精神,直到有人展示了具像化的劇組要完成的東西。你不能基於抽象的概念建立預算 – 所以在很早期你就必須具體化事情的步驟。比如,如果特效人員知道這個片段將是什麼樣,就會非常有幫助。他能就此做仔細地打造,知道特效應該覆蓋什麼東西。

一旦我們完成了整體規劃的故事板,每一天的拍攝就有了依據。每日計畫就是一個四英寸的故事板。這個意義重大。這樣詳細的畫出來是非常無趣的工作,但是畫的同時幫助自己理清想法是很必要的。就像一個思路打結的作家通過隨手塗畫可以集中注意力並理清思路。我看過大量的《金剛》和《興登堡號》的故事板,兩者都比我們的影片更依賴於視覺上的錯覺,但他們也借此簡化了工作。在《異形》,沒有視覺欺騙手段 - 只有純粹的物理反應,這似乎也是重現真實的最佳手法。

我選擇劇組成員尤其是攝影師的方法,來自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早期。我從BBC電視臺出來後,一直在做電視劇和廣告片。拍電視很沒勁,因為有太多人參與制作,讓我抓狂。你永遠不能完全達到想要的視覺效果。此外,使用磁帶拍攝幾乎不可能得到令我滿意的結果。即使拍的是電視,最後也得拍攝膠片才算獲得真正的成功。十年前我進入了電視廣告領域的時候,這當時在英國還算新產業。我曾擔任美指一年,然後開始執導廣告。

那個時候 - 10年前 - 我與“傳統寫真型攝影師”的合作中產生了很多矛盾,因為他們看低廣告片這個領域,拍完轉身就走。我總是不得不與對廣告不是特別感興趣的寫真攝影師合作,讓我非常沮喪。後來我認識了一些新進的人才。其中一個曾經是舞臺攝影師(Frank Tidy),另一位(Derek Vanlint)曾在Soho開攝影工作室,但想進入電影業。

和這些新人合作,拍攝工作突然變得容易。我不再有和一個總想用大型寫真技術的攝影老手合作時的那種壓力。為了寫實,我喜歡採用更自然的照明方式。

然後我和弗蘭克·泰迪(Frank Tidy)和德里克·凡林特(Derek Vanlint)合作了10年,相識相知。在此期間,在拍廣告片時我總銘記著,總有一天我會拍故事片,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也會踏上同一條道路。後來,泰迪拍攝了我的第一個故事片《決鬥者》,凡林特拍攝了《異形》。

在發展《異形》的視覺風格的時候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問題。如果是拍攝傳統的房間,無論是拿破崙式還是現代紐約式 – 都有一個固定的光源。通常是窗戶或桌子上的燈。在我們拍攝的飛船內部,沒有這樣的光源。

我本來想給所有地方都打光,這樣在飛船裡就能完全的自由的移動拍攝。這是一個大型場景,我想避免每拍一處照明一處 – 但最後發現這才是最好的辦法。我喜歡《2001太空漫遊》的外觀,但是我們不想完全模仿它在有機玻璃頂棚裡裝很多高亮度的頂燈。我們希望我們的照明是有方向的,而且為了故事的氛圍效果要低調、陰沉、憂鬱、壓抑。

所以我們照亮了部分場景並開始實驗。我們陷入了糾結,因為我想使用一些管狀螢光燈,但是它們還得與鎢光燈混合使用,再加少量強力燈,所以共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光,凡林特為了找出合適的濾光片組合幾乎要瘋了。這太慘了,即使照著教科書也沒找到。我們花了兩三個星期讓人站在走廊上調整燈光和濾光片的組合,但是我們一直都沒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色平衡。

另外,我的想法是通過照亮整個片場,你可以讓演員站在任何地方,稍微準備下就可以開始拍攝。但這想法沒奏效。越看越像我們在拍電視。德里克和我都很不滿意, 沒能達到我們想要的視覺效果,而且我們也會丟掉佈景的很多優點。所以我們回歸 到正常的拍攝,基本上是:搭場景,就場景目的任意組合燈具,但用更傳統的設備照明。坦白說,我喜歡這種方法 - 當然對這樣的大型項目也很有用。之前的方法顯得欲速則不達。

對於德里克和我來說,因為我們從攝影起家,所以電影的視覺效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攝影不代表一切,但會占非常大比重。攝影師本應該參與佈景,但很多攝影師做不到。普通攝影師通常只是走進去,看一眼,點個燈。但是,德里克會深度參與一切,包括調色,質感和相關的細節。在拍攝廣告片時,我們會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規劃過程中,讓每個人都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每個人都會為專案整體的視覺層面努力。這是一個打磨的過程,與演員和劇本一樣重要。

拍攝故事片有巨大的進度壓力,但製作過程本質上是個緩慢的過程。你越追求品質,過程就越慢。只為按時完成是沒有意義的。通過取景器看到想要的效果才是真的拍對了。這常是導演和電影攝影師最操心的。

我認為拍故事片很美妙,但真正拍起來卻像個噩夢,是一個愛恨交織的過程。《異形》對我和德里克來說正是如此。我認為與攝影師的關係非常重要,好到可以把他拉到一邊坦白的問:“今天拍的不行,是嗎?”然後你們可以冷靜討論問題,找出為什麼不行,什麼地方做錯了。這是兩個人之間一個非常私密的事情。與待命的演員討論拍攝出現了問題會很艱難,我發現最好的辦法是前期準備的時候讓演員先休息。讓他們呆在別處,去更衣室讀書或休息。沒有什麼比讓演員一直乾等著更糟糕,因為這會虛耗他們的能量。你會眼看著他們的腎上腺素水準回落,所以需要非常小心安排演員日程。

在《異形》的時候,我們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演員。接手這個劇本後緊接著的問題就是:異形要長什麼樣?實際操作中,這個問題要難上四倍,因為外星人有多次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你實際處理的是四個不同的實體。異形的形態這個問題就可能要爭論幾個月。

我們查閱了以前的類似的視覺效果,有那種老式的一團汙糟爬來爬去,還有張牙舞爪的恐龍長著滿身疙瘩。我說:老天,怎麼會這樣!異形的外形成了我的主要關注點,我去洛杉磯時,看到一本吉格爾(H.R. Giger)的書。那本書裡有一個半頁插圖震撼到了我。我從來沒有如此震驚過。我說:“這就是異形的原型。”從那開始,我們有一個非常真實、非常具體、描繪精細的異形的形象。這非常利於我們預知異形最後的外形,由此可以倒推,根據生物學規律展開它的發展階段。對於這部片子這種倒推很有必要。你必須使它看起來真實。你必須基本瞭解它的生理機制,如何動作。這與創造任何生物都是一樣的。你必須從解剖學來考慮它。

所以這時我們從它的最後形象開始,追溯它在幼年階段什麼樣。還得與最後階段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這樣我們創作出最終的噁心形象。從蛋裡破殼出的東西是父體。它是一個抽象的實體,在某種意義上它只管播種。一旦母體受孕,它就會死亡,而下一代則帶有母體的生命特徵。母體可以是一條狗,這時,異形就會是一條狗的外形。最終結果是兩種元素的結合:異形和它使用的寄主。

在設計過程中,異形經歷了許多改動,變得更精緻,更像真是生物的樣子。我希望它看起來像真的生物,而不是杜撰的生物 - 因為這意味著“不真實”。

設計異形的各個階段都很困難,因為要確定正確的外形和質感,如此等等。然而最困難的是讓異形從紙上走出來到現實中。紙上看起來很棒的設計,在構造的時候可能怎麼都做不對,或者可能會遇到巨大的重量問題使之不可能完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何使臉部和頭部可以動作成了吉格爾要應對的一個大工程。我們為他召集了一隊人馬,專門設計棄艦、飛船內部和異形的相關元素。然後,這些雕塑和模型轉交給製造部門,製造部門負責制造並使之可行。每一道工序都很困難,而控制在預算之內則更加困難。

這時,機械天才卡羅·蘭巴迪(Carlo Rambaldi)加入了這個項目。他原本是工業設計師,所以他的藝術設計有很大實用性。他看了頭部模型,盛讚了其中的美術設計和電影的概念,儘管他當時已在忙其它項目,他卻答應下來說:“好吧,我決定參與制作 “,然後他加入進來和吉格爾一起工作了三四個星期。

卡羅·蘭巴迪設計了頭部的機械部分,使唇部和頜部可以活動。通常這類特技都經不起鏡頭特寫,但他這個做的如此精妙,我太高興了,直接給了一個巨大的特寫。

我認為在特技製作過程中,導演應該直接參與 - 所以我全程參與。剪輯特裡·羅林斯(Terry Rawlings)則同時在我身後做剪輯。我一邊拍攝,他一邊編輯,所以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進行到哪裡。我們會一起討論,他做出改進,然後再在新素材送進來後繼續剪輯。整個配合非常好,十月份拍完,過了八天我們就能給20世紀福克斯看2小時22分鐘的初剪了。

當然,在這個階段之前,福克斯的人已經得到風聲說我們在拍的片子很特別,從這時候開始他們預測這部原本預算450萬美元的電影可以在第二年為他們大賺一筆。所以,很快定下來5月25日的發佈日期。隨後福克斯一直密切關注這個項目的進展。

在拍攝期間,我們得留出四個剪輯的空隙給特效鏡頭和縮微模型。福克斯確信這部片子可以在5月25日上映,所以無論代價如何,我們必須把它完成。這意味直到最後一刻都不能鬆懈。我不得不從謝潑頓工作室(Shepperton)直接沖到佈雷工作室(Bray Studios),特效和縮微是在佈雷拍攝的。德里克在謝潑頓完工,來到佈雷加入我、特效導演丹尼·艾林(Denys Ayling)、特效主管尼克·阿德勒(Nick Allder)和謝潑頓的基層特效團隊。

我參與了模型製作和拍攝,整個過程令人驚奇,非常有趣。我在佈雷有剪輯室,所以我一邊剪輯一邊拍攝。微型鏡頭的拍攝進行直到最後一刻。這樣拍,拍完不對,然後重頭再來一次 – 之後可能得再來一次,直到某一刻你必須要作出決定:“這樣就足夠好了。”整個過程一直全速行進直到5月25日,沒有一刻鬆懈。

在製作《異形》的這樣的電影當中,有一大群人容易被忽略,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美術部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的預算只有200萬美元。他們要做除了整體的視覺概念外,還有大量的設計。他們接受的挑戰是將視覺概念實體化到電影中。你真的是在塑造現實。結果可能極好或者極糟。我認為在《異形》裡,他們做得極好。

美術部門裡有幾個關鍵人物和道具設計師邁克爾·西摩(Michael Seymour)合作緊密。西摩真正掌舵整個片子的觀感,還親手設計了很多完全不同的東西。用這樣一點預算製作這樣一部大片需要很大勇氣,但他做得很好。

邁克有兩個了不起的搭檔 – 美指羅傑·克利斯蒂安(Roger Christian)和萊斯·戴利(Les Diley)。戴利設計了很多星球外觀的東西,深度參與到設計製作棄艦周圍的星球的模型。棄艦是一個約四英尺的模型,由彼得·博西(Peter Boysey)雕刻完成。這是個絕對精湛的雕塑作品。

羅傑·克利斯蒂安是一位非常特別的人才,他是一位繪圖大師。他的作品絕對是藝術,其中有許多細節的層次。這真的是一種圖形藝術形式,每一樣都為影片加分。

喜歡《異形》?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異形”社群,隨時深一度瞭解

商務合作:17710343057

這些元素是創作“真實”電影的關鍵。

至於難題 ,拍攝中有上千個難題,都在一起發生。但我覺得我的合作團隊,可能是十年間我合作過的最好團隊。他們說到做到:“我會在哪月、哪天前搞定它”,然後,bingo,就真搞定了!這很罕見,他們是一支絕對驚人的團隊。很多人自己就是藝術家,儘管他們的工作是操作設備之類的。比如,我們的攝影指導常有一種自由思想的態度。你可以看到他在琢磨你提出的難題。然後他說:“好。我可以用一點這個,用一點那個。”有一次我發現他給他自己設計的移動攝影車安排了12條記憶板。他思維很簡單直率:“我需要12個機位元 - 一條給搖攝和傾斜,一個給右對角,一個給左對角,……”偉大藝術家的想法通常就這麼簡單。

一開始我不太清楚自己會得到什麼,因為我從來沒有參與過特效。我從來不是一個科幻迷,雖然在某種程度上,我一直想嘗試這種主題。

我拿到劇本後去好萊塢見製片人,討論改動和預算。擬定預算是450萬美元,對於這部片子來說,簡直低到沒法拍。在倫敦,我們做了個劇本的成本分解,估計預算約為1300萬美元。這對二十世紀福克斯來說太高了。我曾經是美術指導,所以我花了五六個星期的時間把故事畫成了故事板,同時其他人都在預算。我們最終拿到850萬美元,從而開始拍攝。

這個項目很快獲得了關注,即使我們仍在做預算,商量卡司之類的,因為開始日期已經設定,只有四個月的拍攝時間,所以我們並不確定可以順利進行。這麼點時間做準備工作,簡直就是笑話,特別是我們還試著組合最好的成員,其中很多人已經在做其他電影專案,但獲得最好的人員,絕對是這部電影的關鍵。

我所做的故事板很關鍵,因為在此之前整個劇組都在領會一種抽象的精神,直到有人展示了具像化的劇組要完成的東西。你不能基於抽象的概念建立預算 – 所以在很早期你就必須具體化事情的步驟。比如,如果特效人員知道這個片段將是什麼樣,就會非常有幫助。他能就此做仔細地打造,知道特效應該覆蓋什麼東西。

一旦我們完成了整體規劃的故事板,每一天的拍攝就有了依據。每日計畫就是一個四英寸的故事板。這個意義重大。這樣詳細的畫出來是非常無趣的工作,但是畫的同時幫助自己理清想法是很必要的。就像一個思路打結的作家通過隨手塗畫可以集中注意力並理清思路。我看過大量的《金剛》和《興登堡號》的故事板,兩者都比我們的影片更依賴於視覺上的錯覺,但他們也借此簡化了工作。在《異形》,沒有視覺欺騙手段 - 只有純粹的物理反應,這似乎也是重現真實的最佳手法。

我選擇劇組成員尤其是攝影師的方法,來自自己的職業生涯的早期。我從BBC電視臺出來後,一直在做電視劇和廣告片。拍電視很沒勁,因為有太多人參與制作,讓我抓狂。你永遠不能完全達到想要的視覺效果。此外,使用磁帶拍攝幾乎不可能得到令我滿意的結果。即使拍的是電視,最後也得拍攝膠片才算獲得真正的成功。十年前我進入了電視廣告領域的時候,這當時在英國還算新產業。我曾擔任美指一年,然後開始執導廣告。

那個時候 - 10年前 - 我與“傳統寫真型攝影師”的合作中產生了很多矛盾,因為他們看低廣告片這個領域,拍完轉身就走。我總是不得不與對廣告不是特別感興趣的寫真攝影師合作,讓我非常沮喪。後來我認識了一些新進的人才。其中一個曾經是舞臺攝影師(Frank Tidy),另一位(Derek Vanlint)曾在Soho開攝影工作室,但想進入電影業。

和這些新人合作,拍攝工作突然變得容易。我不再有和一個總想用大型寫真技術的攝影老手合作時的那種壓力。為了寫實,我喜歡採用更自然的照明方式。

然後我和弗蘭克·泰迪(Frank Tidy)和德里克·凡林特(Derek Vanlint)合作了10年,相識相知。在此期間,在拍廣告片時我總銘記著,總有一天我會拍故事片,和我一起工作的人也會踏上同一條道路。後來,泰迪拍攝了我的第一個故事片《決鬥者》,凡林特拍攝了《異形》。

在發展《異形》的視覺風格的時候遇到了一些特殊的問題。如果是拍攝傳統的房間,無論是拿破崙式還是現代紐約式 – 都有一個固定的光源。通常是窗戶或桌子上的燈。在我們拍攝的飛船內部,沒有這樣的光源。

我本來想給所有地方都打光,這樣在飛船裡就能完全的自由的移動拍攝。這是一個大型場景,我想避免每拍一處照明一處 – 但最後發現這才是最好的辦法。我喜歡《2001太空漫遊》的外觀,但是我們不想完全模仿它在有機玻璃頂棚裡裝很多高亮度的頂燈。我們希望我們的照明是有方向的,而且為了故事的氛圍效果要低調、陰沉、憂鬱、壓抑。

所以我們照亮了部分場景並開始實驗。我們陷入了糾結,因為我想使用一些管狀螢光燈,但是它們還得與鎢光燈混合使用,再加少量強力燈,所以共有三種不同類型的光,凡林特為了找出合適的濾光片組合幾乎要瘋了。這太慘了,即使照著教科書也沒找到。我們花了兩三個星期讓人站在走廊上調整燈光和濾光片的組合,但是我們一直都沒能得到令人滿意的色平衡。

另外,我的想法是通過照亮整個片場,你可以讓演員站在任何地方,稍微準備下就可以開始拍攝。但這想法沒奏效。越看越像我們在拍電視。德里克和我都很不滿意, 沒能達到我們想要的視覺效果,而且我們也會丟掉佈景的很多優點。所以我們回歸 到正常的拍攝,基本上是:搭場景,就場景目的任意組合燈具,但用更傳統的設備照明。坦白說,我喜歡這種方法 - 當然對這樣的大型項目也很有用。之前的方法顯得欲速則不達。

對於德里克和我來說,因為我們從攝影起家,所以電影的視覺效果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攝影不代表一切,但會占非常大比重。攝影師本應該參與佈景,但很多攝影師做不到。普通攝影師通常只是走進去,看一眼,點個燈。但是,德里克會深度參與一切,包括調色,質感和相關的細節。在拍攝廣告片時,我們會讓每個人都參與到規劃過程中,讓每個人都能知道其他人在做什麼,每個人都會為專案整體的視覺層面努力。這是一個打磨的過程,與演員和劇本一樣重要。

拍攝故事片有巨大的進度壓力,但製作過程本質上是個緩慢的過程。你越追求品質,過程就越慢。只為按時完成是沒有意義的。通過取景器看到想要的效果才是真的拍對了。這常是導演和電影攝影師最操心的。

我認為拍故事片很美妙,但真正拍起來卻像個噩夢,是一個愛恨交織的過程。《異形》對我和德里克來說正是如此。我認為與攝影師的關係非常重要,好到可以把他拉到一邊坦白的問:“今天拍的不行,是嗎?”然後你們可以冷靜討論問題,找出為什麼不行,什麼地方做錯了。這是兩個人之間一個非常私密的事情。與待命的演員討論拍攝出現了問題會很艱難,我發現最好的辦法是前期準備的時候讓演員先休息。讓他們呆在別處,去更衣室讀書或休息。沒有什麼比讓演員一直乾等著更糟糕,因為這會虛耗他們的能量。你會眼看著他們的腎上腺素水準回落,所以需要非常小心安排演員日程。

在《異形》的時候,我們面對的問題不僅僅是演員。接手這個劇本後緊接著的問題就是:異形要長什麼樣?實際操作中,這個問題要難上四倍,因為外星人有多次不同程度的變化。所以,你實際處理的是四個不同的實體。異形的形態這個問題就可能要爭論幾個月。

我們查閱了以前的類似的視覺效果,有那種老式的一團汙糟爬來爬去,還有張牙舞爪的恐龍長著滿身疙瘩。我說:老天,怎麼會這樣!異形的外形成了我的主要關注點,我去洛杉磯時,看到一本吉格爾(H.R. Giger)的書。那本書裡有一個半頁插圖震撼到了我。我從來沒有如此震驚過。我說:“這就是異形的原型。”從那開始,我們有一個非常真實、非常具體、描繪精細的異形的形象。這非常利於我們預知異形最後的外形,由此可以倒推,根據生物學規律展開它的發展階段。對於這部片子這種倒推很有必要。你必須使它看起來真實。你必須基本瞭解它的生理機制,如何動作。這與創造任何生物都是一樣的。你必須從解剖學來考慮它。

所以這時我們從它的最後形象開始,追溯它在幼年階段什麼樣。還得與最後階段有一定程度的相似,這樣我們創作出最終的噁心形象。從蛋裡破殼出的東西是父體。它是一個抽象的實體,在某種意義上它只管播種。一旦母體受孕,它就會死亡,而下一代則帶有母體的生命特徵。母體可以是一條狗,這時,異形就會是一條狗的外形。最終結果是兩種元素的結合:異形和它使用的寄主。

在設計過程中,異形經歷了許多改動,變得更精緻,更像真是生物的樣子。我希望它看起來像真的生物,而不是杜撰的生物 - 因為這意味著“不真實”。

設計異形的各個階段都很困難,因為要確定正確的外形和質感,如此等等。然而最困難的是讓異形從紙上走出來到現實中。紙上看起來很棒的設計,在構造的時候可能怎麼都做不對,或者可能會遇到巨大的重量問題使之不可能完成。在很短的時間內,如何使臉部和頭部可以動作成了吉格爾要應對的一個大工程。我們為他召集了一隊人馬,專門設計棄艦、飛船內部和異形的相關元素。然後,這些雕塑和模型轉交給製造部門,製造部門負責制造並使之可行。每一道工序都很困難,而控制在預算之內則更加困難。

這時,機械天才卡羅·蘭巴迪(Carlo Rambaldi)加入了這個項目。他原本是工業設計師,所以他的藝術設計有很大實用性。他看了頭部模型,盛讚了其中的美術設計和電影的概念,儘管他當時已在忙其它項目,他卻答應下來說:“好吧,我決定參與制作 “,然後他加入進來和吉格爾一起工作了三四個星期。

卡羅·蘭巴迪設計了頭部的機械部分,使唇部和頜部可以活動。通常這類特技都經不起鏡頭特寫,但他這個做的如此精妙,我太高興了,直接給了一個巨大的特寫。

我認為在特技製作過程中,導演應該直接參與 - 所以我全程參與。剪輯特裡·羅林斯(Terry Rawlings)則同時在我身後做剪輯。我一邊拍攝,他一邊編輯,所以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進行到哪裡。我們會一起討論,他做出改進,然後再在新素材送進來後繼續剪輯。整個配合非常好,十月份拍完,過了八天我們就能給20世紀福克斯看2小時22分鐘的初剪了。

當然,在這個階段之前,福克斯的人已經得到風聲說我們在拍的片子很特別,從這時候開始他們預測這部原本預算450萬美元的電影可以在第二年為他們大賺一筆。所以,很快定下來5月25日的發佈日期。隨後福克斯一直密切關注這個項目的進展。

在拍攝期間,我們得留出四個剪輯的空隙給特效鏡頭和縮微模型。福克斯確信這部片子可以在5月25日上映,所以無論代價如何,我們必須把它完成。這意味直到最後一刻都不能鬆懈。我不得不從謝潑頓工作室(Shepperton)直接沖到佈雷工作室(Bray Studios),特效和縮微是在佈雷拍攝的。德里克在謝潑頓完工,來到佈雷加入我、特效導演丹尼·艾林(Denys Ayling)、特效主管尼克·阿德勒(Nick Allder)和謝潑頓的基層特效團隊。

我參與了模型製作和拍攝,整個過程令人驚奇,非常有趣。我在佈雷有剪輯室,所以我一邊剪輯一邊拍攝。微型鏡頭的拍攝進行直到最後一刻。這樣拍,拍完不對,然後重頭再來一次 – 之後可能得再來一次,直到某一刻你必須要作出決定:“這樣就足夠好了。”整個過程一直全速行進直到5月25日,沒有一刻鬆懈。

在製作《異形》的這樣的電影當中,有一大群人容易被忽略,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美術部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們的預算只有200萬美元。他們要做除了整體的視覺概念外,還有大量的設計。他們接受的挑戰是將視覺概念實體化到電影中。你真的是在塑造現實。結果可能極好或者極糟。我認為在《異形》裡,他們做得極好。

美術部門裡有幾個關鍵人物和道具設計師邁克爾·西摩(Michael Seymour)合作緊密。西摩真正掌舵整個片子的觀感,還親手設計了很多完全不同的東西。用這樣一點預算製作這樣一部大片需要很大勇氣,但他做得很好。

邁克有兩個了不起的搭檔 – 美指羅傑·克利斯蒂安(Roger Christian)和萊斯·戴利(Les Diley)。戴利設計了很多星球外觀的東西,深度參與到設計製作棄艦周圍的星球的模型。棄艦是一個約四英尺的模型,由彼得·博西(Peter Boysey)雕刻完成。這是個絕對精湛的雕塑作品。

羅傑·克利斯蒂安是一位非常特別的人才,他是一位繪圖大師。他的作品絕對是藝術,其中有許多細節的層次。這真的是一種圖形藝術形式,每一樣都為影片加分。

喜歡《異形》?點擊閱讀原文,進入“異形”社群,隨時深一度瞭解

商務合作:17710343057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