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為啥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為啥那麼好

提到農業補貼, 很多農民朋友表示又愛又恨。 愛是又看到了希望, 恨是不知道有多少可以到自己手裡, 滿滿的又是失望。 透過現象看本質, 中國農業補貼在政策制定及執行過程中, 尚存在較多問題, 今天筆者就從發達國家農業補貼, 看中國農業補貼的現狀問題。

農業補貼是一國政府對本國農業支持與保護政策體系中最主要、最常用的政策工具, 是政府對農業生產、流通和貿易進行的轉移支付。 緣于農業生產作為第一產業的特殊性, 對農業的補貼是國際上的通行做法, 每一個國家, 尤其是發達國家, 都是這麼做的。 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開始實行農業補貼, 最早體現在國營拖拉機站的“機耕定額虧損補貼”,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 目前補貼已擴展到農用生產資料的價格補貼、農業生產用電補貼、貸款貼息補貼、農村稅負補貼, 糧食生產補貼(現為農業支持保護補貼)等,

以及近幾年增加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補貼等, 對提高農民生活水準, 穩定糧食生產, 確保我國糧食安全, 起到了重要作用, 意義重大。

但是綜合來看, 無論是政策方向, 或者執行落實方面, 中國農業補貼尚存在很多問題。

農業補貼總體水準偏低

雖然我國每年的農業補貼達幾千億元(財政部公佈資料:2016年財政部農林水支出18442億元), 但是中國農業人口眾多, 農業需要籌建的專案眾多, 平均分下去, 便占的很少了。 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63元, 這樣看來, 就算財政在農林水方面的支出前部變現, 也只能占農民可支配收入很小的一部分。

由此可見, 雖然我國近幾年財政支農在不斷增長, 但是總量上明顯不夠, 與其他發到國家對農業的巨額補貼措施相比, 我國支持水準並不高。 按照WTO口徑計算, 我國農業支持總量約占農業總產值的10%左右, 而發達國家的約為30%~50%。 如, 2003-2012年, 我國年平均農業補貼率為10.44%, 說明我國農業總收入中的10.44%來自於農業補貼政策措施,

相對于歐美水準仍有較大差距, 而日本的農業補貼率更是高達52.48%。

補貼結構不合理、方向不明確

中國每年的補貼專案很多, 並且會根據不同農時下發不同的補助政策。 但是總體看來, 仍然存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沒有找到補助的根本點。

補貼領域方面, 主要集中在糧棉產品, 忽視了同樣重要的經濟作物, 沒能體現農業生產的普及、穩定;補貼產品方面, 雖然涉及到肥料、種子、農藥等生產資料, 但是對農民來說, 並沒有真正享受到這方面的實惠, 既沒有享受到相應的價格降低, 也沒有收到相應的補助資金;對近幾年大火的農業結構調整方面, 更是投入了大量的財政款, 支援結構調整, 但是只提到了種植前的補助和支援,

對中期管理, 尤其是後期的市場銷售等方面, 並沒有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援, 因此補助在結構調整方面力度和效果非常有限。 尤其對農民增收方面, 沒有明確體現。

而發達國家的財政支農卻是結構明確, 重點突出。 例如, 美國新農業法支持範圍涉及十個方面, 但重點是通過對主要農產品實行3 層保護網, 實行多種環境和資源保護補貼計畫, 增加國內食物援助, 開拓國際農產品市場等措施, 來達到增加農民收入、提高農業競爭力的目的。 歐盟的主要國內支持措施是投資援助, 占28.5% , 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包裝和儲藏中心建設, 支援農業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現代化, 如購買機器設備、擴大農業經營規模等, 給予投資補貼和貸款貼息。 而我國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財政投入基本上採取撒胡椒麵的辦法,哪裡都給一點,但哪裡都不多,極大的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筆者認為,農業補貼應該根據當前農業發展,制定更加明確的方向,這樣才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明確的支持和發展方向。

補貼執行和落實不到位

前面兩個問題,主要是政策方面,而農民最關心的,則為政策的執行和落實方面。往往官方網站發佈多種惠農補貼,並且規定了發放時間,但是發放時間過去很久,許多農民依然沒有收到,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會有這個補貼。這是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即使前面兩個問題解決了,也起不到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準的作用。

很多農民朋友曾經反應,雖然仍在期待補貼,但是卻對補貼失去了信心,不知道養活了哪些根本不需要的人。但是一個扶貧款,就引來農民朋友的各種吐槽和抱怨:

那麼,發達國家是如何解決農業補貼發放問題的呢?目前,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立法異常發達,形成了以農業法或農業基本法為中心,農業補貼單行法為補充,完善而健全的農業補貼立法體系。他們為了減少農產品價格補貼及進出口補貼給農民帶來損失而增加有關農業生產要素補貼、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補貼及推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補貼從而達到增加農民收入之目的的新型立法。各國農業補貼立法不僅在農業補貼種類及類型上更加符合WTO的有關規則,而且在農業補貼方式上也呈現多樣化及法制化的趨勢,使農業補貼能夠真正成為各國農業發展的動力因素。

筆者認為,在中國國情面前,各種行政干預和支持,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目前中國財政支出70%左右用於人員供養和行政支出,補貼的實際執行和發放成本很高。如果把財政支農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較少依靠行政命令去執行,將是很大的改善。而且將農業補貼的執行也進行法律規定,將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補貼被截留,為補貼的發放提供更多的限制和法律支援!

中國是農業大國,還有很多農民朋友靠土地養家糊口,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城鄉差距也在漸漸拉大,為了提高農民生活水準,也為了激勵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一定要把農業補貼積極落實到位,不能花了錢,卻沒達到效果,這就得不償失了。我們存在問題,就要向先進學習,取長補短,並應用到自己國情中。

農業發展之路漫漫,財政支農任務艱巨,我們共同期待!

今日討論:你認為我國農業補貼還存在哪些問題

而我國財政對農業和農村的財政投入基本上採取撒胡椒麵的辦法,哪裡都給一點,但哪裡都不多,極大的影響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筆者認為,農業補貼應該根據當前農業發展,制定更加明確的方向,這樣才能為農民提供更多的指導和幫助,為農業生產提供更加明確的支持和發展方向。

補貼執行和落實不到位

前面兩個問題,主要是政策方面,而農民最關心的,則為政策的執行和落實方面。往往官方網站發佈多種惠農補貼,並且規定了發放時間,但是發放時間過去很久,許多農民依然沒有收到,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會有這個補貼。這是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如果不解決,即使前面兩個問題解決了,也起不到促進農業發展、提高農民生活水準的作用。

很多農民朋友曾經反應,雖然仍在期待補貼,但是卻對補貼失去了信心,不知道養活了哪些根本不需要的人。但是一個扶貧款,就引來農民朋友的各種吐槽和抱怨:

那麼,發達國家是如何解決農業補貼發放問題的呢?目前,發達國家的農業補貼立法異常發達,形成了以農業法或農業基本法為中心,農業補貼單行法為補充,完善而健全的農業補貼立法體系。他們為了減少農產品價格補貼及進出口補貼給農民帶來損失而增加有關農業生產要素補貼、農業生產結構調整補貼及推廣有機農業、生態農業的補貼從而達到增加農民收入之目的的新型立法。各國農業補貼立法不僅在農業補貼種類及類型上更加符合WTO的有關規則,而且在農業補貼方式上也呈現多樣化及法制化的趨勢,使農業補貼能夠真正成為各國農業發展的動力因素。

筆者認為,在中國國情面前,各種行政干預和支持,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就目前中國財政支出70%左右用於人員供養和行政支出,補貼的實際執行和發放成本很高。如果把財政支農以立法的形式確定下來,較少依靠行政命令去執行,將是很大的改善。而且將農業補貼的執行也進行法律規定,將能很大程度上避免補貼被截留,為補貼的發放提供更多的限制和法律支援!

中國是農業大國,還有很多農民朋友靠土地養家糊口,但是隨著時代的快速發展,城鄉差距也在漸漸拉大,為了提高農民生活水準,也為了激勵農民的種植積極性,一定要把農業補貼積極落實到位,不能花了錢,卻沒達到效果,這就得不償失了。我們存在問題,就要向先進學習,取長補短,並應用到自己國情中。

農業發展之路漫漫,財政支農任務艱巨,我們共同期待!

今日討論:你認為我國農業補貼還存在哪些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