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獨家丨張語芯創立曼荼羅影視:堅信正能量與情懷勝過超級IP

文 │ 二零七

2016年12月, 國內著名製片人、前愛奇藝副總裁張語芯在數年來開拓耕耘網劇市場, 陸續製作出一系列爆款網路劇後, 選擇遠赴重洋, 以愛奇藝公司顧問的身份開拓北美市場。 近日從海外歸來後, 她正式宣告踏上創業路程, 與合夥人、前愛奇藝娛樂中心高級總監唐銳一起, 組建了一個名字聽起來有些玄妙的公司——曼荼羅, 主要業務瞄準影視、綜藝與娛樂行銷。

然而在精心準備四大首發片單中, 我們卻發現:四個項目《康熙大帝》、《白色生死線》、《戰友》、《假如》四大劇碼雖然都是格局開闊、重磅出擊的大劇,

但無一是現在所謂的“超級IP”作品。

“慢下來”, 張語芯說, “慢下來你才會發現路邊的風景如此美好。 也許點很小, 但都是美好的開始。 ”

作為網路影視的開拓者, 曼荼羅的創業選擇, 無疑會給仍處於探索期的網路影視行業帶來新的啟示。

張語芯

做打動自己的事,

首選不是流行的“超級IP”

從2010年加盟愛奇藝以來, 張語芯經手或主控的網路自製劇, 有許多是強情節的懸疑劇, 或者腦洞大開的奇幻劇, 但此次, 她選擇了本人更偏愛的、相對現實一些的題材。 其中改編自二月河同名小說的《康熙大帝》作為一度火爆電視螢幕的歷史正劇, 要進行再次翻拍;另一部熱血戰爭戲《戰友》展開家國情懷, 並穿插戰士與軍犬之間的特殊依戀; 新型行業劇《白色生死線》講述海外人道救援, 還有一部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勵志愛情劇《假如》。

正三觀、正能量、追求情懷與國民度, 而不再緊跟IP和流量明星, 這是曼荼羅的選擇。

“很多人到了這個歲數可能都沒有棱角了, 但我們還想做一些讓自己舒服、也讓自己滿意的事,

做出一些起碼能夠打動自己, 並且更能打動別人的東西。 ”張語芯說。

這四個風格迥異的項目中, 最受矚目的莫過於再次翻拍的《康熙大帝》。 2001年, 二月河小說《康熙大帝》以《康熙王朝》為名首次被搬上螢幕, 該劇由陳家林、劉大印執導, 陳道明、斯琴高娃等主演,

第一次從正劇的角度刻畫了康熙帝的傳奇一生, 曾在兩岸三地創下收視記錄, 至今豆瓣評分高達9.0。

據骨朵觀察, 2001年被搬上螢幕的《康熙大帝》曾一度引領歷史正劇在數年間霸屏, 此後連續出手的《雍正王朝》、《漢武大帝》都曾以極高口碑引發全民熱議, 甚至至今仍能佔據話題榜。 但在穿越劇開始流行前後, 繼之而來的是仙俠劇、玄幻劇成為古裝劇的新文化, 歷史正劇因偏低年輕人的流行文化而逐漸走入低迷期, 近年來幾乎消失。 但《大明王朝1566》的再度走紅、《大秦帝國》對B站的成功銷售, 也讓人們重新把焦點對準了歷史正劇。 或許“不喜歡歷史正劇”實乃製作公司對新一代觀眾的誤解。 此時再度翻拍的《康熙大帝》能否用新視角、新演員再造經典,

也可能成為行業的一個風向標。

張語芯也絲毫不掩飾對於《康熙大帝》的推崇。 “二月河的‘帝王系列’對歷史的詮釋, 一直是我覺得影視劇裡教科書級別的作品。 我們不是要超越經典的版本, 因為那已經是一座山峰了。 我們之所以選擇翻拍, 首先是出於對歷史的敬畏, 其次是希望從全新的角度、用更接地氣的方式去講述這個帝王之家的故事。 ”

而《戰友》雖披著熱血戰爭戲的外衣,但內裡講述的更多是人狗之間的情誼。熟悉張語芯的人都知道她愛狗,家裡就養著兩隻汪星人,選擇這個項目不如說是出於自家小小情懷。當然,這也是對之前大批“抗日劇”的一個新切入角度,從個體情感,甚至是戰士與軍犬這樣一個全新的小視角切入,貫穿家國情懷,不但能燃起男性的熱血,也能賺足女性的眼淚。

講述海外人道主義救援《白色生死線》則是對行業劇的新突破。眾所周知,行業劇在國內一向是各大有志影視公司的攻艱目標,在美劇、日劇創造出許多經典的這個劇種,在國內還未完全形成新類型。《白色生死線》取材“人道救援”,集強情節與緊張節奏於一身。一來格局不俗,彰顯大國氣概;二來聚焦神秘行業,滿足觀眾的好奇與嚮往;三來故事發生在海外的極端環境,自帶話題點。

海外救援的設定,對於醫療題材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何況從各種資訊管道收集到受眾人群資料顯示,“9000歲”表面上喜歡新奇怪、二次元,但這一代新人的愛國情懷十分強烈,如果準確地戳中這一點,未必不能為年輕化爆款開拓一個新的思路。

取材自2015年新聞“男子帶‘企鵝病’女友走遍中國”的《假如》是這四個儲備項目裡非常特殊的存在。故事裡兩個人不離不棄的情感,以及在絕境面前的樂觀堅強令張語芯深受感動,她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詮釋當下的愛情,另外也希望讓更多人瞭解到這種疾病,讓更多患者得到幫助。

歸來的張語芯首選的這四大項目,雖然略略出乎意料之外,但進取心不可謂不強,若能收穫良好口碑,影視行業將再添一支可打硬仗的正規軍。

創業:做小而美+慢公司+專業度

作為業內著名製片人,張語芯曾先後任職于鳳凰衛視及維亞康母亞洲-MTV中國,2010年加盟愛奇藝的她,是網路視頻行業成長壯大的見證者。

在努力開拓自製劇之前,很多知曉她是從赫赫有名的父親張紀中開始。作為業內頂級製片人,張紀中曾創造出《三國演義》、《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及《激情燃燒的歲月》等超級大劇。不過,前不久他重出江湖,擔任優酷自製劇《快遞先生與貴妃小姐》總監製,大概是反過頭來受了女兒的影響。

“老爺子一直在創作,他有一顆玄幻魔幻的心,但合作嘛,現在這幾個不合適。”張語芯說。有老爺子的傳承,她做大劇的底氣自然是足,但離地三尺的大玄幻不是她的菜,她更喜歡打動人心的情感、接地氣的故事。一樣的是,父女二人追求的都是專業度高的精品劇。

“在美國做顧問這段時間,我接觸到了好萊塢,他們現在對外很有合作意向,中國影視行業也正在向上發展。但是要跟人家合作,你總得先把自己強大起來吧?現在我們不差錢了,但在理念和專業度上還有差距,這個得慢慢來。所以我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腳踏實地地做一些專案,回饋給這個市場。”

的確,她在海外的這幾個月可謂多事之秋,摳圖事件、IP抄襲、數據造假、群嘲“小鮮肉”等等……把影視行業在互聯網與資本盲目跟風之下的扭曲現狀展現在全社會面前。然而影視行業的特殊性在於,創造力才是最有價值的,即使在這個喧囂時代裡,真正的價值大作仍不會被磨滅。

近日有業內專家給骨朵爆了個料,包括正能量家國大劇《激蕩三十年》、馬伯庸原著的《長安十二時辰》都以單集極高的價位售出。這兩部劇均不是流量明星大咖擔綱主演,但一線導演一線編劇的加盟和認真打磨的前期籌備,使得這兩部劇以極高的“國民度”被視為頂級大劇。

所謂國民度,是指正向口碑和正向影響力的綜合評估。這樣的影視作品,也許話題的熱炒程度難以趕超各種速食作品,但其話語權和後蓄力卻會在很長的時間裡逐步引爆。即使從商業角度上說,它的後發力也遠遠高於爆款速食作品。近年來,以《琅琊榜》、《歡樂頌》等作品收穫良好口碑的正午陽光就是一個例證,即使嘉行傳媒的50億估值被業界驚呼好高,但堅持做慢劇、做精品劇、情懷劇的正午陽光仍以90億估值遠遠勝出。即使是最當紅的明星,也爭搶參演國民度高的影視作品,以提升自身長遠的商業價值。

然而這樣的精品,必須依靠有大開大闔的組盤能力、有情懷的團隊腳踏實地製作。在張語芯看來,隨著行業步入正軌,大家對製作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高要求,題材也越來越規範化,未來,網劇在題材挑選和創作上的挑戰會越來越大。為了“慢工出細活”,曼荼羅這四個還處於劇本創作階段的專案瞄準了精品,張語芯希望將本子打磨到盡善盡美,然後選有強能力的人才合作。

“很多人會誤以為曼荼羅是一種花,但不是,曼荼羅是梵語,在佛教中,它代表能量聚集,是聚寶盆的意思。當然,這個‘寶’不是指錢,而是我們希望這個新公司可以跟更多有正能量、有power的人合作,這是這個名字最核心的意義。”

目前僅有十幾人的曼荼羅無疑是張語芯待過最小的公司。從大公司的猛將到小公司的家長,從過去負責手中所有專案的落實,到現在只專注一個專案盡善盡美。

“小有小的好處,也有小的難處,以前不管有什麼事,平臺能給你撐著,現在都得自己去扛了。壓力是有,我覺得人不能沒有壓力地活著,但最好也是一提腳尖就能夠得到。”張語芯感歎。不過正如她所說,他們沒想要一開始就扛太多,畢竟一口吃個胖子也不科學,目前他們給自己定的節奏是一年兩到三部影視劇和一到兩部綜藝,不著急,慢慢來。

曼荼羅的另一位合夥人唐銳與她年紀相仿,曾擔任愛奇藝娛樂中心高級總監。他們同樣有著傳統媒體的工作經歷,分別在電視劇、娛樂行銷領域經驗豐富。與很多以快打快的公司不同,張語芯強調“隨遇而安”。

“公司架構現在非常簡單,管理也是開放式管理。”她說,在這個小團隊中,既有她多年的老友,也有剛招進來的年輕人。對於員工的要求,既簡單又“苛刻”:一是三觀必須正,大家得是“一路人”;二是具有一定專業度、對行業有瞭解;三是能夠熱愛自己的工作,志同道合才能真正走到一起,勁兒往一處使。

“有無數人前赴後繼地在這個市場裡打拼,創造,退出,然後再有無數的人再出來,長江後浪推前浪嘛,我們倒不是說要被拍死在沙灘上,但至少我們在沙灘上待過,能留下點什麼,我覺得就挺好的。”

“最終目標?中國的影視市場能夠跟世界接軌。至少我的夢想是我兒子長大以後,他會開心地對自己也對別人說,他更喜歡中國自己的電視劇,而不是只被美劇和美國電影薰陶著長大。”

而《戰友》雖披著熱血戰爭戲的外衣,但內裡講述的更多是人狗之間的情誼。熟悉張語芯的人都知道她愛狗,家裡就養著兩隻汪星人,選擇這個項目不如說是出於自家小小情懷。當然,這也是對之前大批“抗日劇”的一個新切入角度,從個體情感,甚至是戰士與軍犬這樣一個全新的小視角切入,貫穿家國情懷,不但能燃起男性的熱血,也能賺足女性的眼淚。

講述海外人道主義救援《白色生死線》則是對行業劇的新突破。眾所周知,行業劇在國內一向是各大有志影視公司的攻艱目標,在美劇、日劇創造出許多經典的這個劇種,在國內還未完全形成新類型。《白色生死線》取材“人道救援”,集強情節與緊張節奏於一身。一來格局不俗,彰顯大國氣概;二來聚焦神秘行業,滿足觀眾的好奇與嚮往;三來故事發生在海外的極端環境,自帶話題點。

海外救援的設定,對於醫療題材可以有更大的發揮空間。何況從各種資訊管道收集到受眾人群資料顯示,“9000歲”表面上喜歡新奇怪、二次元,但這一代新人的愛國情懷十分強烈,如果準確地戳中這一點,未必不能為年輕化爆款開拓一個新的思路。

取材自2015年新聞“男子帶‘企鵝病’女友走遍中國”的《假如》是這四個儲備項目裡非常特殊的存在。故事裡兩個人不離不棄的情感,以及在絕境面前的樂觀堅強令張語芯深受感動,她希望通過這個故事詮釋當下的愛情,另外也希望讓更多人瞭解到這種疾病,讓更多患者得到幫助。

歸來的張語芯首選的這四大項目,雖然略略出乎意料之外,但進取心不可謂不強,若能收穫良好口碑,影視行業將再添一支可打硬仗的正規軍。

創業:做小而美+慢公司+專業度

作為業內著名製片人,張語芯曾先後任職于鳳凰衛視及維亞康母亞洲-MTV中國,2010年加盟愛奇藝的她,是網路視頻行業成長壯大的見證者。

在努力開拓自製劇之前,很多知曉她是從赫赫有名的父親張紀中開始。作為業內頂級製片人,張紀中曾創造出《三國演義》、《笑傲江湖》、《射雕英雄傳》、《天龍八部》、《神雕俠侶》及《激情燃燒的歲月》等超級大劇。不過,前不久他重出江湖,擔任優酷自製劇《快遞先生與貴妃小姐》總監製,大概是反過頭來受了女兒的影響。

“老爺子一直在創作,他有一顆玄幻魔幻的心,但合作嘛,現在這幾個不合適。”張語芯說。有老爺子的傳承,她做大劇的底氣自然是足,但離地三尺的大玄幻不是她的菜,她更喜歡打動人心的情感、接地氣的故事。一樣的是,父女二人追求的都是專業度高的精品劇。

“在美國做顧問這段時間,我接觸到了好萊塢,他們現在對外很有合作意向,中國影視行業也正在向上發展。但是要跟人家合作,你總得先把自己強大起來吧?現在我們不差錢了,但在理念和專業度上還有差距,這個得慢慢來。所以我覺得自己還是應該再腳踏實地地做一些專案,回饋給這個市場。”

的確,她在海外的這幾個月可謂多事之秋,摳圖事件、IP抄襲、數據造假、群嘲“小鮮肉”等等……把影視行業在互聯網與資本盲目跟風之下的扭曲現狀展現在全社會面前。然而影視行業的特殊性在於,創造力才是最有價值的,即使在這個喧囂時代裡,真正的價值大作仍不會被磨滅。

近日有業內專家給骨朵爆了個料,包括正能量家國大劇《激蕩三十年》、馬伯庸原著的《長安十二時辰》都以單集極高的價位售出。這兩部劇均不是流量明星大咖擔綱主演,但一線導演一線編劇的加盟和認真打磨的前期籌備,使得這兩部劇以極高的“國民度”被視為頂級大劇。

所謂國民度,是指正向口碑和正向影響力的綜合評估。這樣的影視作品,也許話題的熱炒程度難以趕超各種速食作品,但其話語權和後蓄力卻會在很長的時間裡逐步引爆。即使從商業角度上說,它的後發力也遠遠高於爆款速食作品。近年來,以《琅琊榜》、《歡樂頌》等作品收穫良好口碑的正午陽光就是一個例證,即使嘉行傳媒的50億估值被業界驚呼好高,但堅持做慢劇、做精品劇、情懷劇的正午陽光仍以90億估值遠遠勝出。即使是最當紅的明星,也爭搶參演國民度高的影視作品,以提升自身長遠的商業價值。

然而這樣的精品,必須依靠有大開大闔的組盤能力、有情懷的團隊腳踏實地製作。在張語芯看來,隨著行業步入正軌,大家對製作都有了不同程度上的高要求,題材也越來越規範化,未來,網劇在題材挑選和創作上的挑戰會越來越大。為了“慢工出細活”,曼荼羅這四個還處於劇本創作階段的專案瞄準了精品,張語芯希望將本子打磨到盡善盡美,然後選有強能力的人才合作。

“很多人會誤以為曼荼羅是一種花,但不是,曼荼羅是梵語,在佛教中,它代表能量聚集,是聚寶盆的意思。當然,這個‘寶’不是指錢,而是我們希望這個新公司可以跟更多有正能量、有power的人合作,這是這個名字最核心的意義。”

目前僅有十幾人的曼荼羅無疑是張語芯待過最小的公司。從大公司的猛將到小公司的家長,從過去負責手中所有專案的落實,到現在只專注一個專案盡善盡美。

“小有小的好處,也有小的難處,以前不管有什麼事,平臺能給你撐著,現在都得自己去扛了。壓力是有,我覺得人不能沒有壓力地活著,但最好也是一提腳尖就能夠得到。”張語芯感歎。不過正如她所說,他們沒想要一開始就扛太多,畢竟一口吃個胖子也不科學,目前他們給自己定的節奏是一年兩到三部影視劇和一到兩部綜藝,不著急,慢慢來。

曼荼羅的另一位合夥人唐銳與她年紀相仿,曾擔任愛奇藝娛樂中心高級總監。他們同樣有著傳統媒體的工作經歷,分別在電視劇、娛樂行銷領域經驗豐富。與很多以快打快的公司不同,張語芯強調“隨遇而安”。

“公司架構現在非常簡單,管理也是開放式管理。”她說,在這個小團隊中,既有她多年的老友,也有剛招進來的年輕人。對於員工的要求,既簡單又“苛刻”:一是三觀必須正,大家得是“一路人”;二是具有一定專業度、對行業有瞭解;三是能夠熱愛自己的工作,志同道合才能真正走到一起,勁兒往一處使。

“有無數人前赴後繼地在這個市場裡打拼,創造,退出,然後再有無數的人再出來,長江後浪推前浪嘛,我們倒不是說要被拍死在沙灘上,但至少我們在沙灘上待過,能留下點什麼,我覺得就挺好的。”

“最終目標?中國的影視市場能夠跟世界接軌。至少我的夢想是我兒子長大以後,他會開心地對自己也對別人說,他更喜歡中國自己的電視劇,而不是只被美劇和美國電影薰陶著長大。”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