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一定想不到網上賣農產品的水這麼深!

近來, “互聯網+農業”高燒不退, 今年兩會上再一次提及互聯網+農業的發展問題, 看起來農村將是未來資本的一個戰場, 國家政策和大量資本都在向農業傾斜。

下面我們先看一個資料:

四川省15年第一季度7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試點縣電商交易60餘億元。 全國中國農業電商市場融資金額為837700萬元, 較2014年增加了691450萬元。 並且隨著農村網路基礎設施的建設, 農村線民在快速的增長, 以後的農村電商看起來是發展勢頭強勁。

但是事實真的像數字那麼好看麼?其實不然, 很多的困難橫亙在農民和互聯網之間。

首先, 如上圖所示, 網路銷售農產品目前大多是在大規模生產和銷售中進行, 整個鏈條中並少有農民個體的位置。 或者說, 網路銷售農產品這個模式本身對於農民個體來說很不友好。

很多人都以為網路銷售農產品是農民自己開店, 但是實際上根本不好執行。 能放到淘寶上或者其他電商平臺的農產品, 都必須是經過多個步驟進行包裝和宣傳過的, 一般的種地老百姓根本沒有這個精力去研究和執行這些事情。 唯一的出路是農民與這些大的企業或者生產基地合作, 這樣收入會穩定一些,

但是中間又不可避免會出現利益衝突。

即便農民個體有了網路銷售的平臺, 但是還會遇到包裝, 宣傳, 銷售, 運輸等一系列問題。

1.包裝, 宣傳想做的好, 沒有一定的專業經驗和知識是做不成的, 很容易出現高品質低銷售的狀態。

2.同時還要計算銷售成本,

個體戶做電商, 不可能請員工來打理店鋪, 都是自己上手, 經常會花費了時間和精力卻達不到想要的效果, 還會導致囤積貨物, 錯過了一般的行情最後只能低價賤賣。

3.除了銷售成本, 還有運輸成本, 本來農產品的利潤就低的可憐, 經濟作物還稍微好一點, 但是仍然是屬於低利潤。 運輸成本加給消費者, 會減少競爭力, 加給銷售者又承擔不起, 所以這是兩難的境地。

總體來說, 目前互聯網+農業模式可以嘗試, 但切記不可花費太多的精力而誤了正事。 政府如果想鼓勵農民創新發展農業, 肯定需要更加完善的計畫方針, 創造一種適合農民可以接受的模式才可以。 就目前狀況而言, 只是畫的餅好看一些, 這種模式還是少數人的商機而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