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教育史上這個校長最公正:女兒考大學差兩分不錄取

民國時, 高考沒搞什麼全國統考, 而是各校自主招生, 像北大、清華這樣的學校, 全國人民的孩子都可以報考, 沒有什麼地區限制, 給廣大好學青年提供了深造成才的好環境。

自主招生?學校領導的權力是不是特大了?非也, 那時的學校是教授負責制, 校長也都是“秉公”而行。 比如, 清華大學有個校長, 名叫梅貽琦的, 他的女兒參加了清華的自主招生, 因為離錄取線還差2分, 就被PS了, 這樣的事現代人是很難理解的。

只是, 只要我們瞭解一下梅校長是個什麼樣的人, 我們就會理解了那時的學校, 為什麼會被人稱為“神聖殿堂”了。 梅校長是近代中國第一批留美生, 在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就讀, 留學歸來便在清華大學任教, 年僅26歲, 1931年擔任清華大學的校長。 他有一句他的名言“所謂大學者, 非謂有大樓之謂也, 有大師之謂也。 ”他有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氣勢, 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

21歲的時候因一篇論文就被梅老請來清華大學當老師。 但是, 他的小女兒梅祖芬報考清華大學時候僅僅差了2分還是被清華無情拒絕了, 梅校長僅僅表示學校有規章制度, 不能因為自己是校長就愈規。

作為後輩, 我們對於梅校長瞭解甚少,

可是, 我們可以借助度娘:

梅貽琦(1889.12.29-1962.5.19), 字月涵, 祖籍江蘇武進, 祖先于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 後於天津落籍, 為梅曾臣長子。 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 1914年, 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 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 1931-1948年, 任清華大學校長。

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 奠定了清華的校格, 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 期間, 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 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 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只是, 這樣一位大師, 後來卻被歷史淡忘, 原因是他本不是歷史之人。 梅貽琦曾在日記中表達了自己的中間立場:“餘對政治無深研究, 於共產主義亦無大認識。

對於校局, 則以為應追隨蔡孑民先生相容並包之態度, 以克盡學術自由之使命。 昔日之所謂新舊, 今之所謂左右, 其在學校應均予以自由探討之機會。 ”

梅貽琦認為, 這是“昔日北大之所以為北大, 而將來清華之為清華”的根本。

梅貽琦去世後, 葬於新竹清華大學校園內, 取名為"梅園", 園內有校友集資興建的花木, 曰"梅林"。 梅貽琦紀念獎章成為臺灣新竹清華大學畢業生的最高榮譽。

現在的大學, 缺少的不是房子、教室、教授和學生, 而是真正能理解教育的校長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