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這份防癌體檢攻略,簡直完美!

年年體檢, 這些問題你都弄清楚了嗎?

作者丨宋芳華

來源丨醫學界腫瘤頻道

醫學發展到今天, “早發現、早治療”的觀念已深入人心。

多數腫瘤在疾病早期缺乏特異性症狀, 因而, 有的人很依賴“體檢”, 但有的人則很排斥“體檢”, 更多的人對“體檢”很困惑, 不知如何進行“體檢”。

而醫生們是如何看待這些疑問的呢?

疑問1:你看某某某幾天前體檢說都正常, 沒幾天卻發現得腫瘤了, 體檢是不是沒用呀?

——針對腫瘤的體檢其實要複雜得多。

現在有很多體檢機構都設定了一些體檢套餐, 多數是針對一些常見病, 除了血脂、血壓、血糖這些比較容易檢測的指標,

針對腫瘤的體檢要複雜的多。

第一、體檢尤其不可能將全身各器官的腫瘤都檢查到。 很多檢查有創性較大, 比如腸鏡, 不可能人人都做、年年都做, 因此有些疾病是會被漏掉的。

第二、一些發病率不高的疾病, 更不可能動輒就做CT、MRI, 要使用容易操作的儀器檢查, 比如超聲, 但是超聲所能檢查器官有限, 有時對於位置比較深的胰腺癌等, 超聲不易發現也會被漏掉。

第三、診斷是複雜的, 往往不能依靠單一手段來實現。 因此體檢的效率的確有限。

這些往往就是為什麼得到了正常的體檢結果, 卻在不久之後被診斷為腫瘤的原因。

但是, 我們不必悲觀, 醫學正在發展, 檢測手段也在發展, 對於某些腫瘤的診斷,

往往很有效率, 並且簡單易行, 比如子宮頸癌、乳腺癌, 位置較低的直腸癌等, 甚至肺癌等等, 在體檢中被發現的大有人在。

界妹建議:“體檢”還是應該被我們所重視, “體檢”能夠使我們更接近于我們是否健康或患病的真相。

疑問2:我近期之內體檢了, 結果正常, 所以有點兒症狀我是不是也不用擔心?

——體檢不是一張大網, 不能網到人體內的所有疾病。

很多檢查有創性較大, 不能用於所有人的體檢, 體檢的效率有限。 目前, 體檢機構的檢查項目不可能做到檢查所有臟器, 且疾病在早期也並不是都能被診斷出來的。

宋醫生說: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狀, 還是要及時就診, 以免延誤診治。

疑問3:我化驗血了, 腫瘤標誌物都是正常的,

是不是就說明我沒得腫瘤?

——對於腫瘤的體檢, 不能過分依賴於腫瘤標誌物。

腫瘤標誌物不是診斷和排除腫瘤的金標準, 目前還沒有達到能通過血液診斷腫瘤的水準, 很多腫瘤患者, 相關的腫瘤標誌物都是正常的。

也就是說, 不是所有的腫瘤患者腫瘤標誌物都會升高。

更何況腫瘤標誌物專案很多, 不可能把所有的腫瘤標誌物都一一檢測到, 對於腫瘤的體檢, 不能過分依賴於腫瘤標誌物。

疑問4:我化驗“腫瘤三項”沒有問題, 是不是就說明我沒得腫瘤?

——沒有異常值, 也不能排除腫瘤的存在。

很多體檢機構設定了“腫瘤三項”, 帶有自訂的性質, 多採取腫瘤標誌物中的某三項, 如果此三項中有異常值, 需要進一步檢查, 如果沒有異常值,

也不能排除腫瘤的存在。

疑問5:我想比別人更重視體檢, 頻繁體檢有意義嗎?

——沒有必要比醫生建議的時間檢查的更頻繁。

很多檢查項目是有創的, 不適合過多的使用。 同時腫瘤的發病和發展是需要時間的, 沒有必要比醫生建議的時間檢查的更頻繁。 :

疑問6:我如何做到全身體檢?

——唉, 每次碰到要全身體檢的人, 我都很頭疼。

體檢專案太多太複雜了, “體檢”只能是針對個人情況的體檢, 醫生無法做到讓你從頭檢查到腳、讓你把所有的檢查儀器都用上、把你所有的臟器都檢查到, 恐怕到時候你也會因為覺得太“折騰”而接受不了。

那麼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我們還要不要體檢了, 要怎麼體檢呢?

有的人問PET-CT能夠查到全身影像,

且能夠最大程度的鑒別診斷腫瘤, 那麼這個適不適合體檢呢?

PET-CT目前的檢查價格在10000元左右, 不能普及適用不說, 就是它的輻射性吧, 雖然劑量在安全範圍內, 但是用來體檢也是不合適的。

界妹在此給大家提幾個建議:

首先是對於體檢, 要理性看待。

體檢要做, 但是要針對發病率較高的疾病, 使用相對簡單無創的檢查但診斷效率較高的疾病, 比如乳腺癌、婦科腫瘤、肺癌、肝癌等;

有腫瘤易患因素, 比如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結直腸癌家族史、有家族性腫瘤聚集現象的家庭成員等, 建議大家要重視體檢, 按醫生建議定期體檢。

對於腫瘤篩查專案, 列出下表, 供大家參考:

如果檢查結果有異常, 則應進一步就診:

14種癌症常用體檢間隔時間:

比較有價值的腫瘤標誌物:

注:腫瘤存在的情況下,腫瘤標誌物可能正常

征 稿

比較有價值的腫瘤標誌物:

注:腫瘤存在的情況下,腫瘤標誌物可能正常

征 稿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