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代“高考”才子,原來這樣曬朋友圈

昨天是第十個國際檔案日, 位於豐潭路上的浙江省檔案館新館啟用。

其實除了系統性的官方檔案收藏, 在民間, 還有許許多多熱心的檔案收藏家,

猶如從茫茫大海中拾揀珍珠一般, 他們尋覓並收藏了許多珍貴的檔案。 昨天, 在浙江省檔案館新館裡, 就有一個“家的記憶”民間檔案文獻展。

家書、家譜、契約、魚鱗冊、票證……這些來自全省各地, 內容豐富、形式各異、歷經歲月洗禮的民間檔案齊聚一堂, 它們是浙江珍貴的歷史記憶遺產, 記錄著浙江發展與變遷的烙印。

跨越300多年的契約文書

記錄一個家族的興衰

家、家族, 對中國人來說, 是一種融入每個人血液的情感。

展出的檔案裡, 有一組特別的檔案, 難能可貴的是, 這一套數十份發黃文書, 全部關於同一個家族——會稽縣順莊薑氏家族。

仔細查看這些檔案, 它們中涉及戶則、合同、契約、稅賦、證明書、口號書、派令等等,

年代跨度更是巨大。

“從萬曆十三年考生的文章同樣也會被傳閱哦。 甚至中式的考生還會自己將所作之文刻印成冊, 分送師友親朋, 這種刻印成的冊子也叫硃卷。

昨天展出的藏品裡, 就有明清時期, 參加浙江鄉試, 中式舉人的硃卷。

仔細翻看這些硃卷, 你會發現這種硃卷先載姓名履歷, 繼載始祖以下尊屬及家族情況、兄弟叔侄、妻室子女身份履歷, 附載受業、受知師名號, 最後選登科考文章數篇, 並注考官批閱評語, 這種硃卷是文人間交流時互贈的禮物, 這一份份硃卷就是當時人們高中後, 作為身份介紹的憑證, 同時也是一種光宗耀祖的里程碑。

這些硃卷有貢生硃卷、鄉試硃卷、會試硃卷等, 這些科舉場上的成功範文,

可是很受讀書人喜愛的。

一封書信

記錄浙江通訊事業的一大步

在昨天的展覽裡, 展出了不少珍貴的親筆書信。 其中就有一封很特別, 是趙曾玨致樂陶信劄。

寫信的趙曾玨, 字真覺。 1924年畢業于交通大學電機系, 爾後赴美國哈佛大學深造。 後任浙江省電話局局長兼總工程師。

這封信上的內容是向對方詢問無線電播音機設備和傳話設備的價格。

信件收藏者金身強先生告訴錢報記者, “1931年8月, 著名學者趙曾玨接任浙江省電話局局長, 大約就是在這封信之後, 電話局購入了先進的傳話設備, 浙江通訊事業得到了大發展。 ”當年的《申報》就有報導稱:浙江省電話局由趙曾玨氏主持後, 對於全省電信工程之設施, 業務之整頓,

不遺餘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