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走進中國中鐵六局:“磁懸浮”穿山跨河!打造“精品工程 智慧京張”!

千龍網北京6月10日訊6月10日, 50餘位北京市民將走進中鐵六局集團, 參加當日在100家首都國企同時舉行的“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

中鐵六局此次開放的線路分別是北京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S1線, 世界上第一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風沙高速鐵路京張高鐵, 看看北京市首條磁懸浮線怎麼“跨河穿山, 貼地飛行”?京張高鐵如何打造“精品工程, 智慧京張?

中鐵六局集團有限公司是國有特大型建築施工企業, 隸屬于世界500強企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 2004年1月6日正式重組掛牌成立, 2007年9月1成為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

公司業務範圍覆蓋鐵路、公路、地鐵、高鐵、機械化鋪軌、無碴軌道板生產線、地鐵盾構基礎施工等眾多施工領域。

媒體記者在中鐵六局生產調度中心採訪 張湘濤攝影

中鐵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作為在京的中央企業, 這是我們第二次參與“國企開放日”活動。

我們將以“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為契機, 搭建與社會各界溝通交流的平臺, 讓社會各界進一步瞭解國企, 認知國企, 理解國企, 支持國企, 熱愛國企, 進一步地展示中央企業在新時期的創新成果與風采。

“磁懸浮”穿山跨河!

磁懸浮飛跨永定河, 風景如畫。 站在永定河畔, 遠遠望去, 一條白色巨龍自天邊飛來, 橫跨永定河, 穿越石景山……這就是中鐵六局集團參建的磁懸浮S1線。 S1線是北京首條磁浮線, 也是北京中低速磁懸浮交通運營示範線。 S1線連接門頭溝、石景山並最終與1號線蘋果園站接駁, 線路呈反Z形狀, 共設石門營、小園、礦務局、上岸村、石龍路、四道橋、金安橋、蘋果園8座車站。 線路全長10236米, 其中高架段9953米,

隧道段283米。

中低速磁浮列車是利用車載電磁鐵與軌道上鋼軌之間的吸引實現懸浮與導向, 其車輛懸浮架採用環抱線路的設計, 車廂下端像伸出了兩排彎曲的胳膊。 一旦列車通電, 車載電磁鐵與鋼軌之間會產生磁場。 此時, 兩排胳膊就會將路軌緊緊摟住, 車輛從而實現懸浮。

由於中低速磁浮鐵路具有雜訊低、投資省、適應強、占地少等優勢, 為繁忙的北京大交通體體系提供了更加綠色、環境友好的交通方式。

S1線這條白色巨龍已一路騰飛至永定河畔。 在S1線03標跨永定河大橋施工現場, 高高的墩柱上, 4個紅色拱橋造型的鋼箱拱梁一字排開, 橫跨在永定河上方, 舉目遠眺, 如波浪起伏, 氣勢磅礴。

北京參觀市民在中鐵六局磁懸浮S1線跨永定河大橋施工現場聽取施工進展 張湘濤攝影

中鐵六局北京鐵建公司項目總工李鐳介紹說, S1線03標西起四道橋站, 向東依次跨越西六環、永定河、豐沙鐵路後, 以隧道穿越石景山, 再分別跨越北辛安路、阜石路輔路和高架後至蘋果園站, 標段全長約4公里,

是S1全線距離最長, 施工難度最大的標段。 標段內, 阜石路車流量大, 豐沙鐵路運輸繁忙, 永定河為北京重要水系, 環保要求高, 施工安全風險很大。

由於同時跨越永定河及緊鄰河東岸的豐沙鐵璐, 為了儘量減少對既有線鐵路運營的影響, S1線永定河大橋採用了先進的頂推法施工工藝。 同時, 從景觀等角度考慮, 大橋也採用了連拱鋼樑橋的設計。

“你看, 大橋是六連跨鋼箱拱橋, 它們下面鋪設的串聯桁架, 就是頂推支撐結構。 每一個箱梁的前端都有兩個千斤頂, 最大頂力可達兩百多噸, 用9束鋼絞線連著梁下的兩個錨點, 從西往東拖拉頂進。 ”李鐳指著橫臥半空的鋼樑說, S1線跨永定河大橋全長422米, 目前已完成344米, 只剩下最後一跨。 等完工後,S1線跨永定河大橋鋼樑還會刷上一層白色的“外套”。屆時,長橋臥波,跟周圍的河岸景觀相映成趣,風景美如畫,將成為永定河濕地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等到國企開放日當天,前來參觀的市民還能在美麗的永定河畔,提前跟磁懸浮高架橋合影留戀。

S1線上跨越永定河大橋,如同長安街周邊諸多標誌性建築一樣,是現代建築科技結晶、歷史人文風貌和時代特性的綜合體現,運用最適宜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進行施工,已經成為永定河濕地公園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北京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S1線基於磁浮列車優異的爬坡性能,又為北京城區增添一道優美的弧線。

雙線同穿石景山,技術先進。在河東岸,豐沙鐵路上正有一趟火車路過。S1線就一路跨永定河、豐沙鐵路,鑽入綠意盎然的石景山山腹。

現場的技術人員說,為了保護石景山上的古塔等文物,S1線穿石景山長達278米的隧道不採用火工品爆破,而是引進近年新研發的懸臂式掘進機用機械開挖。不僅對土體的擾動小,也能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隧洞上導洞距離出洞還有12米,預計在7月初可整體貫通。

讓人驚歎的是,在石景山山腹,S1線與豐沙鐵路改建線雙軌幾乎同時穿越石景山,均是由中鐵六局施工。在黢黑的山體內部,兩條線路呈80度角,“十字形”上下交叉穿越而過。原來,在S1線隧道下方14米的位置,長安街西延引起豐沙線改建工程的石景山隧道橫穿石景山。該隧道全長497米,採用先進微爆破技術,已於今年5月31日正式貫通,成為國鐵正線首次穿越石景山的隧道。

石景山古來稱為“燕都第一仙山”。此前,無論是國鐵,還是地鐵,均未有隧道穿越。這也是首次開挖隧道穿越石景山。因而,伴隨著施工的,還有隧道裡隨處可見的數百處監測點;伴隨著技術交底方案的,還有中鐵六局細心勘察,列出的一份近百頁的文物保護方案。

列車懸浮行駛,全程靜音。北京地鐵S1線是全國首條以中低速磁浮列車運行的軌道交通,高於普通地鐵列車。為了保證其運輸效率,S1線的站間距約為1.5公里—2公里。

那麼,磁懸浮列車到底是什麼原理?試運行後,跟市民平時乘坐的地鐵有什麼不同?

究其原理,S1線中低速磁浮列車依靠電磁鐵與軌道產生的電磁吸力使列車浮起,運行的時候磁浮列車車體不接觸軌道,將懸浮運行,從而沒有了輪軌激烈摩擦的雜訊,與傳統軌道線路比,中低速磁浮列車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同時噪音低,穿梭在城市樓群間能“悄然而至”。此外,對於大家特別關注的輻射問題,據瞭解其輻射強度小於電視機螢幕,不會對沿線周邊公眾生活環境造成影響。

S1線開通後,未來將要與多條地鐵線路實現換乘。除了與6號線西延段實現換乘,也會在蘋果園站與地鐵1號線實現換乘,方便周邊地區居民交通出行。

打造“精品工程,智慧京張”!

還記得課本上詹天佑主持設計的老京張鐵路嗎?這是我國第一條完全自主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您知道正在建設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關鍵交通樞紐新京張高鐵嗎?這是世界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風沙高速鐵路……百年光陰變遷,在一代代工程師和鐵路建設者的奮鬥中,我國鐵路已領先世界。

在6月10日開幕的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中,市民將能夠親身走進中鐵六局京張高鐵施工現場,近距離探秘京張高鐵如何建設,探秘我國首次提出的“精品工程,智慧京張”,感悟“百年京張”的故事。

穿越百年看“京張”。走進項目部工地搭建的臨時大展廳裡,你還將真正地走進一場在工地舉辦的大型攝影展。這場特殊的攝影展寓意為:“老京張,新六局”。攝影展重點展示老京張鐵路照片25張,中鐵六局精品工程及有關活動照片44張。參觀的市民將不用走進中國攝影展覽館,在施工現場就能欣賞到一場精彩的大型攝影展。

置身於此,你就仿佛穿梭于時光隧道,跨越百年,親眼見到身著清代官服的鐵路官吏,敲響報站鐘;一節節老式火車貨運平板車上,站著一群群正在搬運貨物的工人;還有那轟隆的蒸汽機車從長城邊上駛過,拉著長長的白煙呼嘯而來……這一張張黑白的老照片當中,可以看到老京張鐵路體現出來的民族自信心和魄力,靜靜述說著100多年前老京張鐵路的歷史;這一張張彩色的膠片裡,你將細細探究中央建築企業參與承建的超級工程如何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在最美麗的大國工程建築之美的發現之旅中,感受勃發的中國力量。

媒體記者在中鐵六局京張高鐵工地“老京張 新六局”攝影展現場採訪參觀北京市民 王賢攝影

國企開放日當天,中國鐵路職工藝術家與建設者們還將自己編演的精彩快板節目,中國中鐵司歌《開路先鋒》小合唱,奉獻給北京市民。讓大家沿著時光的軌道,跟隨中國鐵路與列車一起向前,去重新喚起那承載著一代代人難以忘懷的成長記憶和力量。

1905年9月4日,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工建設。當時,京張鐵路時速僅35公里左右,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並負責,是中國人在積貧積弱中奮起,自主進行勘測、設計和施工。它連接北京豐台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

往事越百年。沿著時光的軌道,中國鐵路與列車一起向前,它們承載著一代代人難以忘懷的成長記憶,走進了新的時代,目前在建的新京張高鐵也展現出令世界驚歎的光彩。

去年11月1日,中鐵六局承建施工的北京樞紐過渡客運工程昌平北站和黃土店站正式投入使用,為北京北站的改建和京張全線重點控制工程清華園隧道建設開道,並使S2線(中鐵六局承建)始發改站運行。

這兩座車站均是中鐵六局在不到半年時間建成。施工過程中,中鐵六局的建設者克服了場地限制和施工干擾,以及施工時緊鄰正在運行的鐵路線等難題,專案部反復研討、多次變更施工方案,優化工期,並不斷提升施工管理水準。雖然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關鍵節點,但這些建設者們並沒有放鬆。

他們說,111年前,有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帶領一個英雄的團隊,克服萬難、抵禦外辱修建了舉世矚目的京張鐵路;111年後,同樣在京張高鐵,他們也不能遜色。

“中國速度”建設“智慧京張”。百年前,京張鐵路由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並負責,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並投入營運的鐵路。

百餘年後,中鐵六局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6月1日會議的安排部署,充分認識建設“精品工程、智慧京張”的重要意義,在建設中認真貫徹綠色、共用、開放、廉潔辦奧的理念,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智慧京張”。

建設五大“精品工程”。建設“創新工程、優質工程、生態工程、人文工程、廉潔工程”五大精品工程。通過精心組織、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打造出來的卓越不凡、品質一流工程,其具有設計新穎,巧奪天工;安全可靠,適應性強;技術先進,品質無缺陷,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用戶滿意,社會認可等特性和特點。

打造“智能京張”。就是打造 “智能車站、智能列車、智能線路”。將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移動互聯網、BIM等先進的現代化技術,運用到京張高鐵的建設和運營中,推動鐵路從數位化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實現鐵路設備設施更加安全可靠,運營管理更加經濟高效,客貨服務更加溫馨便捷,展現中國鐵路良好的社會形象。

按照“精品工程,智慧京張”的要求,中鐵六局積極採用資訊智慧化技術,做到施工資訊化、智慧化、標準化、科學化,把施工生產活動的各個要素和各個環節有機組織起來,明確關鍵線路和重點控制工程的工期節點,合理配置資源,認真落實實施性施組,有序組織施工生產,以節點目標的兌現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有效提高了施工生產效率;建立完善品質安全管理體系,落實重大危險源盯控責任,開展品質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升級活動,保證了全標段安全品質穩定可控,形象進度穩步推進,充分體現了中國高鐵的高科技含量。同時,在全線應用了生產調度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生產區、輔助生產區現場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情況等進行即時監控;通過GPS衛星定位系統,對主要機械設備和工程車輛進行監控、調度;通過採用身份識別系統,對不同區域的管理人員、作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監控。特別是在西二旗右線特大橋等重點工程的施工生產中,以科學的調度管理組織體系為基礎,以資訊化、模組化、精細化為目的,突出直觀性、規範性和可控性的管理特點,逐漸擺脫舊有的施工模式。

國企開放日當天,市民將走進中鐵六局京張高鐵工地,親自到“現代化橋樑施工現場、高科技生產指揮中心、標準化輔助生產區、專業化施工生產、安全體驗館”,進行五大體驗。參觀的北京市民們,將真正體驗一把高鐵建設者的工作,在生產指揮中心全程監控施工生產,在實景沙盤上運籌帷幄,在安全體驗館親身感受實景式安全教育……感受建設者們心懷中國夢,傳承天佑精神,懷抱“安全優質、興路強國”的崇高理念。

中鐵六局將加強領導,擼起袖子加油幹,高起點、高標準、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展示我國高鐵的建設品質,全面打造智慧京張集中反映我國鐵路建設發展的資訊化和現代化水準,努力實現中國鐵路總公司提出的“一流的工程品質、一流的設備裝備、一流的運營管理、一流的服務品質”四個一流,切實把京張高鐵打造成為精品與智能融為一體的典範之作,把京張高鐵打造成為國家優質工程,爭創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打造讓黨中央、國務院放心,讓人民群眾安心的平安工程,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增光添彩。

據悉,在老京張鐵路建成110周年的2019年,新京張高鐵將實現全線通車,它將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精彩非凡、卓越的交通保障。京張高鐵建成後,將大大減少延慶、昌平等遠郊區與北京市中心的通勤時間,從北京北站出發20分鐘即可直達延慶,S2線列車和擁堵的京藏高速,都將被京張高鐵拋在身後。

按照最高設計時速計算,今後乘火車從張家口到北京的時間將縮短到40多分鐘,京張兩地“同城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張家口市也由此進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進一步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等完工後,S1線跨永定河大橋鋼樑還會刷上一層白色的“外套”。屆時,長橋臥波,跟周圍的河岸景觀相映成趣,風景美如畫,將成為永定河濕地公園一道亮麗的風景線。而等到國企開放日當天,前來參觀的市民還能在美麗的永定河畔,提前跟磁懸浮高架橋合影留戀。

S1線上跨越永定河大橋,如同長安街周邊諸多標誌性建築一樣,是現代建築科技結晶、歷史人文風貌和時代特性的綜合體現,運用最適宜的新技術、新工藝和新材料進行施工,已經成為永定河濕地公園又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北京首條中低速磁懸浮線路S1線基於磁浮列車優異的爬坡性能,又為北京城區增添一道優美的弧線。

雙線同穿石景山,技術先進。在河東岸,豐沙鐵路上正有一趟火車路過。S1線就一路跨永定河、豐沙鐵路,鑽入綠意盎然的石景山山腹。

現場的技術人員說,為了保護石景山上的古塔等文物,S1線穿石景山長達278米的隧道不採用火工品爆破,而是引進近年新研發的懸臂式掘進機用機械開挖。不僅對土體的擾動小,也能把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降到最低。目前,隧洞上導洞距離出洞還有12米,預計在7月初可整體貫通。

讓人驚歎的是,在石景山山腹,S1線與豐沙鐵路改建線雙軌幾乎同時穿越石景山,均是由中鐵六局施工。在黢黑的山體內部,兩條線路呈80度角,“十字形”上下交叉穿越而過。原來,在S1線隧道下方14米的位置,長安街西延引起豐沙線改建工程的石景山隧道橫穿石景山。該隧道全長497米,採用先進微爆破技術,已於今年5月31日正式貫通,成為國鐵正線首次穿越石景山的隧道。

石景山古來稱為“燕都第一仙山”。此前,無論是國鐵,還是地鐵,均未有隧道穿越。這也是首次開挖隧道穿越石景山。因而,伴隨著施工的,還有隧道裡隨處可見的數百處監測點;伴隨著技術交底方案的,還有中鐵六局細心勘察,列出的一份近百頁的文物保護方案。

列車懸浮行駛,全程靜音。北京地鐵S1線是全國首條以中低速磁浮列車運行的軌道交通,高於普通地鐵列車。為了保證其運輸效率,S1線的站間距約為1.5公里—2公里。

那麼,磁懸浮列車到底是什麼原理?試運行後,跟市民平時乘坐的地鐵有什麼不同?

究其原理,S1線中低速磁浮列車依靠電磁鐵與軌道產生的電磁吸力使列車浮起,運行的時候磁浮列車車體不接觸軌道,將懸浮運行,從而沒有了輪軌激烈摩擦的雜訊,與傳統軌道線路比,中低速磁浮列車轉彎半徑小、爬坡能力強,同時噪音低,穿梭在城市樓群間能“悄然而至”。此外,對於大家特別關注的輻射問題,據瞭解其輻射強度小於電視機螢幕,不會對沿線周邊公眾生活環境造成影響。

S1線開通後,未來將要與多條地鐵線路實現換乘。除了與6號線西延段實現換乘,也會在蘋果園站與地鐵1號線實現換乘,方便周邊地區居民交通出行。

打造“精品工程,智慧京張”!

還記得課本上詹天佑主持設計的老京張鐵路嗎?這是我國第一條完全自主設計施工的鐵路幹線;您知道正在建設的2022年北京冬奧會關鍵交通樞紐新京張高鐵嗎?這是世界首條設計時速350公里的高寒、大風沙高速鐵路……百年光陰變遷,在一代代工程師和鐵路建設者的奮鬥中,我國鐵路已領先世界。

在6月10日開幕的首都國企開放日活動中,市民將能夠親身走進中鐵六局京張高鐵施工現場,近距離探秘京張高鐵如何建設,探秘我國首次提出的“精品工程,智慧京張”,感悟“百年京張”的故事。

穿越百年看“京張”。走進項目部工地搭建的臨時大展廳裡,你還將真正地走進一場在工地舉辦的大型攝影展。這場特殊的攝影展寓意為:“老京張,新六局”。攝影展重點展示老京張鐵路照片25張,中鐵六局精品工程及有關活動照片44張。參觀的市民將不用走進中國攝影展覽館,在施工現場就能欣賞到一場精彩的大型攝影展。

置身於此,你就仿佛穿梭于時光隧道,跨越百年,親眼見到身著清代官服的鐵路官吏,敲響報站鐘;一節節老式火車貨運平板車上,站著一群群正在搬運貨物的工人;還有那轟隆的蒸汽機車從長城邊上駛過,拉著長長的白煙呼嘯而來……這一張張黑白的老照片當中,可以看到老京張鐵路體現出來的民族自信心和魄力,靜靜述說著100多年前老京張鐵路的歷史;這一張張彩色的膠片裡,你將細細探究中央建築企業參與承建的超級工程如何深刻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在最美麗的大國工程建築之美的發現之旅中,感受勃發的中國力量。

媒體記者在中鐵六局京張高鐵工地“老京張 新六局”攝影展現場採訪參觀北京市民 王賢攝影

國企開放日當天,中國鐵路職工藝術家與建設者們還將自己編演的精彩快板節目,中國中鐵司歌《開路先鋒》小合唱,奉獻給北京市民。讓大家沿著時光的軌道,跟隨中國鐵路與列車一起向前,去重新喚起那承載著一代代人難以忘懷的成長記憶和力量。

1905年9月4日,中國人自主修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開工建設。當時,京張鐵路時速僅35公里左右,由詹天佑主持修建並負責,是中國人在積貧積弱中奮起,自主進行勘測、設計和施工。它連接北京豐台區,經八達嶺、居庸關、沙城、宣化等地至河北張家口,全長約200公里。

往事越百年。沿著時光的軌道,中國鐵路與列車一起向前,它們承載著一代代人難以忘懷的成長記憶,走進了新的時代,目前在建的新京張高鐵也展現出令世界驚歎的光彩。

去年11月1日,中鐵六局承建施工的北京樞紐過渡客運工程昌平北站和黃土店站正式投入使用,為北京北站的改建和京張全線重點控制工程清華園隧道建設開道,並使S2線(中鐵六局承建)始發改站運行。

這兩座車站均是中鐵六局在不到半年時間建成。施工過程中,中鐵六局的建設者克服了場地限制和施工干擾,以及施工時緊鄰正在運行的鐵路線等難題,專案部反復研討、多次變更施工方案,優化工期,並不斷提升施工管理水準。雖然完成了一個又一個關鍵節點,但這些建設者們並沒有放鬆。

他們說,111年前,有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帶領一個英雄的團隊,克服萬難、抵禦外辱修建了舉世矚目的京張鐵路;111年後,同樣在京張高鐵,他們也不能遜色。

“中國速度”建設“智慧京張”。百年前,京張鐵路由詹天佑先生主持修建並負責,是中國首條不使用外國資金及人員,由中國人自行設計並投入營運的鐵路。

百餘年後,中鐵六局深入學習領會黨中央重要指示精神,按照中國鐵路總公司6月1日會議的安排部署,充分認識建設“精品工程、智慧京張”的重要意義,在建設中認真貫徹綠色、共用、開放、廉潔辦奧的理念,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智慧京張”。

建設五大“精品工程”。建設“創新工程、優質工程、生態工程、人文工程、廉潔工程”五大精品工程。通過精心組織、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打造出來的卓越不凡、品質一流工程,其具有設計新穎,巧奪天工;安全可靠,適應性強;技術先進,品質無缺陷,經得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用戶滿意,社會認可等特性和特點。

打造“智能京張”。就是打造 “智能車站、智能列車、智能線路”。將雲計算、物聯網、大資料、移動互聯網、BIM等先進的現代化技術,運用到京張高鐵的建設和運營中,推動鐵路從數位化向智慧化方向發展,實現鐵路設備設施更加安全可靠,運營管理更加經濟高效,客貨服務更加溫馨便捷,展現中國鐵路良好的社會形象。

按照“精品工程,智慧京張”的要求,中鐵六局積極採用資訊智慧化技術,做到施工資訊化、智慧化、標準化、科學化,把施工生產活動的各個要素和各個環節有機組織起來,明確關鍵線路和重點控制工程的工期節點,合理配置資源,認真落實實施性施組,有序組織施工生產,以節點目標的兌現保證總體目標的實現,有效提高了施工生產效率;建立完善品質安全管理體系,落實重大危險源盯控責任,開展品質安全標準化管理達標升級活動,保證了全標段安全品質穩定可控,形象進度穩步推進,充分體現了中國高鐵的高科技含量。同時,在全線應用了生產調度指揮中心,通過視頻監控系統,對生產區、輔助生產區現場施工安全、文明工地情況等進行即時監控;通過GPS衛星定位系統,對主要機械設備和工程車輛進行監控、調度;通過採用身份識別系統,對不同區域的管理人員、作業人員進行全方位監控。特別是在西二旗右線特大橋等重點工程的施工生產中,以科學的調度管理組織體系為基礎,以資訊化、模組化、精細化為目的,突出直觀性、規範性和可控性的管理特點,逐漸擺脫舊有的施工模式。

國企開放日當天,市民將走進中鐵六局京張高鐵工地,親自到“現代化橋樑施工現場、高科技生產指揮中心、標準化輔助生產區、專業化施工生產、安全體驗館”,進行五大體驗。參觀的北京市民們,將真正體驗一把高鐵建設者的工作,在生產指揮中心全程監控施工生產,在實景沙盤上運籌帷幄,在安全體驗館親身感受實景式安全教育……感受建設者們心懷中國夢,傳承天佑精神,懷抱“安全優質、興路強國”的崇高理念。

中鐵六局將加強領導,擼起袖子加油幹,高起點、高標準、打造精品工程,全面展示我國高鐵的建設品質,全面打造智慧京張集中反映我國鐵路建設發展的資訊化和現代化水準,努力實現中國鐵路總公司提出的“一流的工程品質、一流的設備裝備、一流的運營管理、一流的服務品質”四個一流,切實把京張高鐵打造成為精品與智能融為一體的典範之作,把京張高鐵打造成為國家優質工程,爭創中國土木工程詹天佑獎、中國建設工程魯班獎,打造讓黨中央、國務院放心,讓人民群眾安心的平安工程,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增光添彩。

據悉,在老京張鐵路建成110周年的2019年,新京張高鐵將實現全線通車,它將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提供精彩非凡、卓越的交通保障。京張高鐵建成後,將大大減少延慶、昌平等遠郊區與北京市中心的通勤時間,從北京北站出發20分鐘即可直達延慶,S2線列車和擁堵的京藏高速,都將被京張高鐵拋在身後。

按照最高設計時速計算,今後乘火車從張家口到北京的時間將縮短到40多分鐘,京張兩地“同城化”進程進一步加快,張家口市也由此進入“首都一小時經濟圈”,進一步推動京津冀一體化發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