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紅樓一夢說晴雯(二)

晴雯

晴雯被逐而亡的疑案

晴襲二人是紅樓中兩個聯繫得最緊密的丫鬟, 如同黛玉、寶釵, 是很難分開解讀的。 說起晴雯, 自然不能不說襲人。

大部分的研究者都認為, 晴雯的被逐是和襲人的告密脫不了干係的, 襲人因此背了兩百年的駡名。 《紅樓夢》第五十二回,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一段是晴雯正傳, 俞平伯先生曾說, 此回的晴雯頗有諸葛丞相“鞠躬盡瘁”之風, 在襲人看來真是心腹大患, 叫她如何能夠放得下。 就如同香菱之于夏金桂, 是莫大的威脅, 襲人難免心生“宋太祖滅南唐之意”。

當然, 持俞平伯先生這種觀點的人還有萬萬千, 晴雯被逐之後, 乃至寶玉也懷疑到了襲人頭上, 實在不敢說襲人是百分之百的清白。 即便如此, 襲人陷害晴雯也只能算是樁疑案, 有嫌疑, 但無證據。 而且從文中來看, 襲人雖勢利心強, 卻並非那種良知全無的女子, 金釧死後,

念及曾經的友誼, 不禁傷心落淚, 可見對於晴雯, 不是萬不得已, 倒也不至於狠心陷害。 時至今日, 晴雯真正的被逐原因還是疑案待解。

也許真像有些研究者所說的那樣, 晴雯純是受了黛玉的牽連, 千不該萬不該“眉眼像極了林妹妹”, 惹得王夫人氣急敗壞, 要殺雞儆猴。 畢竟王夫人也是個尷尬人物, 而且不亞于邢夫人。 邢夫人無兒無女, 又是個繼室, 難免氣短。 可王夫人不同, 堂堂榮國府的當家夫人, 貴妃娘娘的親媽, 四大家族的出身, 哪一樣都夠她享用一世, 可她就是不得意。 雖有個貴妃女兒, 可遠在宮裡, 事事不能替她作主, 生了個寶貝兒子, 又被婆婆霸佔, 想親近一下也不容易。 再加上兒子寶玉屋裡的丫鬟都是賈母指派的,

王夫人想安插自己人又沒這個權力。

王夫人

可兒子如果一直這麼按照婆婆的意願長大, 將來就必定完全跟自己這個當媽的不一條路線了。 王夫人著急, 只能從敵人的陣營裡搞同化, 這才降伏了襲人。 襲人實在是個好下屬, 實實在在為王夫人立下了汗馬功勞。

可晴雯不一樣, 她的身份和襲人差不多, 是賈母正宗嫡派親信, 襲人只是半道上投靠了王夫人, 按理說晴雯的地位要比襲人牢靠, 可偏偏沒落下好結果!究其原因, 晴雯實在不是一個“好間諜”!

相信賈母也的確是從晴雯那裡瞭解到一些情況的, 比如寶釵。 賈母之所以不喜歡寶釵, 除了她的性格及家庭因素之外, 恐怕還有別的原因。 比如“半夜三更跑到寶玉房裡坐著”, 經常拿著自己的金鎖暗示和寶玉的玉是一對兒, 諸如此類。 相信在這些地方, 晴雯還是做了一些貢獻的。 但晴雯輸就輸在把怡紅院的鬥爭形勢想像得太過簡單, 或者說她的心裡還存有慈悲, 反正賈母面前, 她並沒有出賣過一個同事, 甚至不如寶玉的李嬤嬤彙報工作細緻。

在李嬤嬤的嘴裡襲人是個“狐媚子, 專門勾引寶玉”, 這話傳到賈母耳朵裡, 肯定會對襲人的印象大打折扣。 但李嬤嬤是個糊塗的人, 對她的話賈母只會半信半疑。 雖然對晴雯寄予厚望, 最終賈母還是失望了, 聰明伶俐如晴雯, 卻沒有能夠完成好如此簡單的任務, 實在引人深思。 可見, 心懷坦蕩的晴雯, 從心底裡不喜歡爾虞我詐的政治鬥爭, 雖然目不識丁, 卻有著浪漫的詩人氣質, 然而在榮國府這樣的名利場中, 詩人氣質也是最容易導致失敗的性格特質。 當晴雯被王夫人逐出賈府時, 賈母未必不知情, 只不過由於環境原因, 不得不忍心漠視晴雯的危險處境。 如果賈母說句話, 晴雯絕不至於慘死收場。 可見,做間諜的風險是極大的,革命成功了,是千古功臣,一旦失敗,將遭受雙重打擊!不管怎麼說,賈母喜歡的仍然是像晴雯這樣純真率直型的女孩子,而不是襲人那樣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所以王夫人攆走了晴雯,是出於一種挑戰,跟賈母提了個醒兒:我也有權利管理兒子的生活,寶玉也有我的一半!不然,單憑一個晴雯,肯定是不可能引起王夫人這麼大火氣的。大觀園裡的丫鬟狂一點又有什麼關係?王夫人房裡的金釧、玉釧的狂勁兒比起晴雯來也不相上下,怎麼王夫人也覺得她們“和自己親生女兒差不多”呢?

攆走了晴雯,賈母當然不高興,可王夫人說,老太太的眼光是不錯的,可女大十八變。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調歪。這話是說給賈母聽的,嘴上說的是晴雯,實際上連黛玉也捎上了。是啊,有本事的人,黛玉這樣的才女自然比晴雯更有本事,攆走了晴雯,下一個就輪到黛玉了!果然,一年後,林黛玉也魂歸了離恨天。晴雯還是黛玉,她們的死都是理想主義最終敗給了現實主義的結果。晴雯的悲劇告訴讀者,在黑暗的世界中,光明是一種希望,也是一種絕望。如果活在現代,晴雯、黛玉一定大有作為,但生在封建社會,越聰明靈秀的女子越要承受更多的不幸!會做人比會做詩重要,即便今天,亦是如此!

可見,做間諜的風險是極大的,革命成功了,是千古功臣,一旦失敗,將遭受雙重打擊!不管怎麼說,賈母喜歡的仍然是像晴雯這樣純真率直型的女孩子,而不是襲人那樣說一套做一套的人。所以王夫人攆走了晴雯,是出於一種挑戰,跟賈母提了個醒兒:我也有權利管理兒子的生活,寶玉也有我的一半!不然,單憑一個晴雯,肯定是不可能引起王夫人這麼大火氣的。大觀園裡的丫鬟狂一點又有什麼關係?王夫人房裡的金釧、玉釧的狂勁兒比起晴雯來也不相上下,怎麼王夫人也覺得她們“和自己親生女兒差不多”呢?

攆走了晴雯,賈母當然不高興,可王夫人說,老太太的眼光是不錯的,可女大十八變。有本事的人,未免就有些調歪。這話是說給賈母聽的,嘴上說的是晴雯,實際上連黛玉也捎上了。是啊,有本事的人,黛玉這樣的才女自然比晴雯更有本事,攆走了晴雯,下一個就輪到黛玉了!果然,一年後,林黛玉也魂歸了離恨天。晴雯還是黛玉,她們的死都是理想主義最終敗給了現實主義的結果。晴雯的悲劇告訴讀者,在黑暗的世界中,光明是一種希望,也是一種絕望。如果活在現代,晴雯、黛玉一定大有作為,但生在封建社會,越聰明靈秀的女子越要承受更多的不幸!會做人比會做詩重要,即便今天,亦是如此!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