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免押金時代 摩拜為什麼做不到?

從這兩年看, 共用單車的發展趨勢還是非常迅猛, 為了規範管理共用單車, 很多城市交管部也紛紛出臺了一系列措施, 提倡並鼓勵共用單車企業對用戶進行實名制註冊, 將共用單車引入互聯網征信體系。 這樣一來既能讓單車實現真正的“共用”, 又能規範單車管理, 對於單車企業和社會來說是一件互惠互利的好事。 而且目前很多共用單車也紛紛在各大城市推行免押金模式, 但免押金的隊伍裡卻始終沒有出現摩拜的身影, 這是為什麼呢?

筆者根據摩拜的發展現狀總結了一下兩個主因:

1、造車成本太大 後期維修費用高

大家都知道, 摩拜在一開始打造共用單車的時候就一直秉持著自己造車的觀念, 而且這個造車成本還不低, 平均每輛車造價高達6000元, 而市面上其他的共用單車的造車成本相對低得多, 每輛車的成本基本不高於600元, 這樣一來, 僅僅是單車成本, 其他品牌的共用單車就比摩拜低了十幾倍, 當然也就能放心大膽的去開啟免押金服務了。

此外, 隨著各地共用單車越來越多, 很多不文明的現象也隨處可見, 共用單車被很多素質低下的市民破壞嚴重, 因此維修費也是每個共用單車企業一筆不小的負擔, 而對於摩拜來說更是如此, 高額成本加上長期損耗, 想要推行免押金似乎並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2、摩拜用戶流失 單車日均收入不穩定

可以說摩拜以高品質的口號來宣傳和推銷自己, 在一開始是十分收大家歡迎的, 但是隨著共用單車市場壓力的增大, 摩拜似乎已經忘記了怎麼去服務好使用者, 各種負面新聞不斷湧出, 而且由於單車的設計不科學,

騎行體驗並不是那麼好, 讓選擇越來越多的市民們開始放棄了摩拜, 轉身投入友商的懷抱。

事實上, 共用單車的收入並不是依賴單車的品質, 而是依賴單車的訂單量, 只有依靠每日的租金收入才能帶來每日的收入。 顯然摩拜的日收入已經不如之前那麼景氣,

因此也不敢輕易去嘗試取消高額的押金。

其實, 在目前的很多城市裡面, 單車的數量已經達到飽和狀態, 如果一味的大肆鋪車, 只會稀釋每輛單車的盈利能力, 但是因為這個市場競爭太激烈, 所以摩拜除了大量增加單車投放量之外似乎並沒有考慮用別的方法來留住用戶, 尤其是目前免押金的呼聲越來越高, 如果摩拜只是一味的固守押金模式, 只會失去更多的用戶, 共用單車的發展不僅靠資金實力, 還要靠單車企業的社會責任心, 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如果一味追求利潤想把單車發展成賺錢的產品, 或許摩拜現在就開始落後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