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培訓機構借“保過”騙千余考生5000萬

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考生資訊, 打電話推銷宣稱“考試保過”、“有內部資料”、“考後能提分”等, 騙取全國上千考生共5000余萬元。 昨日, 新京報記者從海澱分局獲悉,

警方打掉一個借“辦學”詐騙的家族式團夥, 目前30人因涉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

警方抓捕現場。

警方對涉案公司涉嫌詐騙人員進行抓捕。 本版圖片/海澱警方供圖

非法獲取考生資料, 宣稱“有內部資料”、“考後能提分”, 千余考生受騙;30人因涉嫌詐騙罪被刑拘

新京報訊 通過非法途徑獲取考生資訊, 打電話推銷宣稱“考試保過”、“有內部資料”、“考後能提分”等, 騙取全國上千考生共5000余萬元。 昨日, 新京報記者從海澱分局獲悉, 警方打掉一個借“辦學”詐騙的家族式團夥, 目前30人因涉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

以“保過”為名騙錢

近期, 海澱警方接到多起考生報案, 稱萬喜基業教育培訓機構(簡稱萬喜公司)等, 以辦學為名騙錢。

考生表示, 對方不知通過什麼途徑獲取自己資料, 得知要報考消防工程師證或一級建造師證, 推銷培訓並稱“免試保過”, 交錢後發現上當。

海澱警方成立專案組調查。 辦案民警介紹, 以萬喜公司為主的5家公司, 通過不法途徑獲取考生資料, 打電話給考生謊稱交錢保過, 與考生簽訂“考試保障書”, 並進行考試培訓。

因萬喜公司的工商登記等手續材料正規齊全, 規模很大, 很多考生實地參觀後, 就放鬆了警惕, 從而上當受騙。

“由於報名、考試與結果公示週期較長, 導致詐騙週期至少有兩年時間。 ”民警表示, 到了出考試結果時, 考生發現自己根本沒通過, 找到培訓公司被以各種理由拖延推諉。 有人選擇報警, 有人則吃下這“啞巴虧”,

如果遇到個別十分難纏的事主, 公司則會安排“售後服務人員”, 按比例退還部分報名費。

正規公司“外包”分成

民警對5家涉案公司及周邊進行走訪, 掌握其組織架構和合作方式, 並摸清了以關某、田某、馬某和鄒某4人為首的詐騙集團。

作為正規公司, 萬喜公司確有培訓某建築類資格考試的認證資質, 但報考該資格考試的考生較少, 所以從2014年起, 該公司抓住考生希望一次性通過的心理, 進行詐騙。

為了規避法律風險, 該公司將招生項目交由其餘4家外包公司。 外包公司負責招生, 收錢交給萬喜公司, 由他們負責統一培訓和報名考試等專案, 再按比例分成。

“萬喜公司給這些外包公司的分成比例相當高, 最低的在40%, 最高可達65%,

再除去他們自己的人員、場地等開銷, 根本沒有資金投入到培訓中。 ”民警介紹, 此外, 這個公司還是家族式企業, 法人是主犯的丈母娘, 業務主管是其小舅子, 財物主管是其表哥。

30人團夥被刑拘

5月10日, 警方對涉案公司主要負責人和部分骨幹成員開展集中抓捕。

經工作, 以關某等4人為首的30名嫌疑人對犯罪事實供認不諱, 並交代在公司無任何考試服務資質情況下, 通過電話推銷等手段虛假宣傳, 騙取各地考生交納巨額培訓費或考試保過服務費。

初步統計, 涉及事主1000余人、涉案金額達5000余萬元, 警方已核破案件20餘起。 考生少則被騙8800元, 多則被騙2.8萬元, 且以外地考生為主。

目前, 30名嫌疑人因涉嫌詐騙罪, 已被海澱警方刑事拘留, 案件仍在進一步審理中。

民警提醒, 消防工程師證、一級建造師證考生, 實行國家統一大綱、統一命題、統一組織考試制度, 必須通過考試才能獲得證書, 不存在免考、轉評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情況, 且兩類證書均未委託其他機構組織考試、培訓。

■ 揭秘

詐騙有“話術” 沒考過“內部有人能提分”

事實上, 2014年起, 海澱警方就陸續接到類似報案, 但數量較少, 且均以經濟糾紛進行處理。

“以單個案件來說, 確實只是糾紛, 經調解, 公司退還部分款項, 當事人也沒有再提意見。 ”民警介紹, 今年初, 警方從500多條警情中, 梳理關於這起事件的報案, 發現這個以詐騙獲利的團夥。

團夥首先通過非法管道, 獲取有資格參加考試的人員聯繫方式。 民警介紹, “只要是給你打電話, 那麼你肯定是在相關行業多年,至少有參加考試的資格和想法。”

抓捕中,民警在業務員的辦公桌上,起獲大量“話術”文本。“他們會對業務員進行培訓,每個當事人可能的疑問,都會在話術上找到對應的答案,並進行回答。”

針對報考消防工程師的考生,他們謊稱消防工程師考試有免考轉評政策,可以不用培訓考試,工作經歷和工作業績等符合條件能直接拿證,因與公安部消防局有“關係”,交錢就保過;針對報考一級建造師的考生,又謊稱培訓老師就是出題老師和判卷老師,交錢後發答案,考試寫名字就保過。

如果考生諮詢通過率,即回答每年通過率在90%甚至包過。“但真正國家級的考試,通過率是非常低的。”民警介紹。

為了應對要求退款的考生,公司還專門成立“售後服務部”。

“比如一級建造師,如果你考試沒過,就回復是技術失誤,內部有人,可以提分;拖一段時間後,再告知雖然沒有提分,但可以在來年免費培訓和考試。”民警介紹,“一拖就是兩年,很多事主是外地的,拖不起只好不了了之。如果事主來公司鬧,就說做出承諾的業務員已經離職,承諾不代表公司。報警了,才會退還部分錢款。”

因此,為了減少糾紛,業務員會儘量“聯繫”外地考生,根據其承受能力,收取8800到28000元不等的費用。

對於簽協議的考生,民警介紹,從接到業務員電話時,其就已被話術洗腦。所謂的協議,只是滿足考生怕被騙的心理,用來迷惑考生,實際上沒有任何法律意義。

■ 講述

“內部資料”與考試資料不符 考生被騙1.5萬

建築行業的員工張明(化名),從業已6年。他表示,自己有和萬喜公司受害考生類似的經歷。

去年,張明想報考國家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之後申請更高職位。但身邊有同事連續4年都沒考過,因此對自己也沒有信心。

“當時我在一個河北建築交流QQ群裡,發現一條培訓公司資訊。”他說,加了QQ後,對方聲稱是培訓公司的主任,可以“安排到外省參加考試,確保一次性通過拿到證書。”

原本是半信半疑,但在工商資訊系統中能查到這家公司的正規信息,且對方發來營業執照和法人身份證影本,自己又去位於回龍觀的公司總部觀察過,於是確信。

“我交了1.5萬元,和公司簽了份協議。”張明提供的協定顯示,其中並沒有任何關於“保過”等內容,且約定在通過考試後,再支付尾款1.7萬元。

去年9月24日,張明按照公司報名,前往重慶參加考試。考前兩天,業務員發來4份資料,並稱是內部資料,是內部老師拿到的考試內容。

“事實上,考試題目和他們的資料完全不一樣,我後來在網上查了下,都是隨便都能找到的。”張明說,自己意識到受騙了。

“我找到公司,他們說內部有人,考的低沒有關係,可以考後二次複審進行改分。”張明說,又拖了兩個月後,對方仍未兌現,就說公司再想辦法。

察覺到不對,張明選擇報案,警方以經濟糾紛進行調解後,公司退還了8800元。但他維權的道路仍未停止,“我現在就想把公司給徹底曝光,不希望有更多像我一樣的人上當受騙。”

訂閱中國網城鄉中國 獲取更多資訊!

那麼你肯定是在相關行業多年,至少有參加考試的資格和想法。”

抓捕中,民警在業務員的辦公桌上,起獲大量“話術”文本。“他們會對業務員進行培訓,每個當事人可能的疑問,都會在話術上找到對應的答案,並進行回答。”

針對報考消防工程師的考生,他們謊稱消防工程師考試有免考轉評政策,可以不用培訓考試,工作經歷和工作業績等符合條件能直接拿證,因與公安部消防局有“關係”,交錢就保過;針對報考一級建造師的考生,又謊稱培訓老師就是出題老師和判卷老師,交錢後發答案,考試寫名字就保過。

如果考生諮詢通過率,即回答每年通過率在90%甚至包過。“但真正國家級的考試,通過率是非常低的。”民警介紹。

為了應對要求退款的考生,公司還專門成立“售後服務部”。

“比如一級建造師,如果你考試沒過,就回復是技術失誤,內部有人,可以提分;拖一段時間後,再告知雖然沒有提分,但可以在來年免費培訓和考試。”民警介紹,“一拖就是兩年,很多事主是外地的,拖不起只好不了了之。如果事主來公司鬧,就說做出承諾的業務員已經離職,承諾不代表公司。報警了,才會退還部分錢款。”

因此,為了減少糾紛,業務員會儘量“聯繫”外地考生,根據其承受能力,收取8800到28000元不等的費用。

對於簽協議的考生,民警介紹,從接到業務員電話時,其就已被話術洗腦。所謂的協議,只是滿足考生怕被騙的心理,用來迷惑考生,實際上沒有任何法律意義。

■ 講述

“內部資料”與考試資料不符 考生被騙1.5萬

建築行業的員工張明(化名),從業已6年。他表示,自己有和萬喜公司受害考生類似的經歷。

去年,張明想報考國家一級建造師資格證書,之後申請更高職位。但身邊有同事連續4年都沒考過,因此對自己也沒有信心。

“當時我在一個河北建築交流QQ群裡,發現一條培訓公司資訊。”他說,加了QQ後,對方聲稱是培訓公司的主任,可以“安排到外省參加考試,確保一次性通過拿到證書。”

原本是半信半疑,但在工商資訊系統中能查到這家公司的正規信息,且對方發來營業執照和法人身份證影本,自己又去位於回龍觀的公司總部觀察過,於是確信。

“我交了1.5萬元,和公司簽了份協議。”張明提供的協定顯示,其中並沒有任何關於“保過”等內容,且約定在通過考試後,再支付尾款1.7萬元。

去年9月24日,張明按照公司報名,前往重慶參加考試。考前兩天,業務員發來4份資料,並稱是內部資料,是內部老師拿到的考試內容。

“事實上,考試題目和他們的資料完全不一樣,我後來在網上查了下,都是隨便都能找到的。”張明說,自己意識到受騙了。

“我找到公司,他們說內部有人,考的低沒有關係,可以考後二次複審進行改分。”張明說,又拖了兩個月後,對方仍未兌現,就說公司再想辦法。

察覺到不對,張明選擇報案,警方以經濟糾紛進行調解後,公司退還了8800元。但他維權的道路仍未停止,“我現在就想把公司給徹底曝光,不希望有更多像我一樣的人上當受騙。”

訂閱中國網城鄉中國 獲取更多資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