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國第一村華西村領頭人吳仁寶講述的這個故事讓人深思

吳仁寶

江西華西村是中國聞名的富裕村, 其領頭人吳仁寶講過一個關於“貓和鼠”的有趣傳說:上天決定挑選十二種動物作為人的生肖,

把任務交給了貓, 條件是它可以在十二生肖中位列第一。 貓把任務委託給了它認為能力最強、也最可信賴的老鼠。 老鼠將屬於貓的第一把交椅留下來, 然後秉公辦事, 嚴格篩選。 老鼠的工作成效顯著, 口碑一天比一天好, 名氣越來越大, 他的頭腦開始有些飄飄然, 後來終於把握不住自己, 一步步往壞裡變——先是私心人情做崇, 後是特權弄勢錢財交易, 把雞、豬、狗等也拉了進來。 等十一個次序全部排定, 老鼠才發現自己還沒有座次呢?乾脆一不做二不休, 占住第一把交椅。

應該說, 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故事。 它與經濟學中的代理理論有著驚人的契合。 代理理論認為:在以分工為基礎的社會中, 委託一代理關係是普遍存在的,

委託人與代理人訂立各種契約, 授予代理人決策權並代表自己從事經濟活動, 這樣看來, “上天”委託貓、貓委託老鼠, 都是無可非議的行為。 代理理論認為, 委託一代理關係一旦形成, 就會出現代理人的“道德風險”:一是偷懶行為, 即經營者獲得的報酬大於其付出的努力, 經營者沒有為企業全力工作;而是機會主義, 即經營者付出的努力是為了增加自己的利益, 用企業的每一個機會為自身利益服務。 老鼠作為“代理人”起初還是很有些道德自律的, 即努力利用委託人的權力為委託人服務。 但隨著事情的進展, 資訊不對稱情況出現了, 老鼠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開始欺上瞞下, 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中國的國有資產實行的也是一種委託一代理關係。

由於委託一代理關係的不完善, 出現了一種“內部人控制”現象。 在兩權分離的情況下, 所有者往往游離于企業經營活動之外, 是外部人;而企業經營者作為代理人成為“內部人”。 “內部人”很容易在經營活動中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損害委託人的利益。 就像“貓與鼠的故事”中的老鼠那樣。 再加上委託制度不健全, 委託層級過多, 委託人利益被侵害的情況常常難以發現, 更難以得到有效處理。

“內部人控制”往往會產生兩個結果:“內部人控制”一旦失去政府控制、社會控制、自我控制而走向失控, 就會不可避免地導致“59歲現象”的出現;“內部人控制”很容易導致“法人專制”的出現。 “法人專制”包括多個層面:決策“專制權”。

做決策時說一不二, 不遵循民主化、科學化的程式;人事“專制權”, 在人事安排中大權獨攬。 想用誰就用誰, 想怎麼就怎麼用:收入使用“專制權”, 在企業的收入使用上完全一個人說了算。 要解決“59歲現象”和“法人專制”問題, 必須解決委託一代理關係條件下的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 通過激勵機制把代理人的努力誘導出來, 通過監督機制把代理人對委託人利益損傷的現象消滅在萌芽中。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