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鄭州背靠1億人口大省,卻在武漢人才前敗下陣?

前些天, 小巴發佈了城市系列之——武漢PK鄭州, 探討了誰最有可能成為中部帶頭大哥的話題。

留言區早已爆滿, 同學們要麼分析一番, 要麼直接互懟, 各有各的理。 不過, 投票數或許能說明一些問題:一半人選擇了武漢, 選擇鄭州的僅27%, 剩餘22%的人兩個城市都沒選。

頻道最近發佈的曉報告《新一線江湖》顯示, 武漢、鄭州同時入選新一線城市, 武漢排名第3, 而鄭州排名倒數第4。

難道跟武漢比, 鄭州真的輸定了?鄭州的漢子和妹子肯定不服啊。 為此, 小巴採訪了三位大頭, 來聽聽他們的分析。

秦朔

秦朔朋友圈創始人

“目前武漢優勢更明顯, 未來鄭州後勁更大”

當前, 武漢有幾個優勢, 是鄭州所不能比的。

▷歷史積澱:武漢是九省通衢, 歷史積澱深厚。 相比之下, 河南的省會是在上個世紀50年代, 才從開封遷到鄭州, 相對年輕。

▷教育優勢:從畢業人數看, 全世界所有城市中, 武漢是每年大學生畢業人數最多的一個城市。

▷產業優勢:2014年武漢市GDP總量突破萬億元, 是中部首個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城市, 經濟體量相比鄭州更大。 三大國家級的自主創新園區中, 除了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 還有一個是武漢東湖。

但從未來看, 鄭州的後發力量可能會更強。

▷區位優勢:鄭州交通重要性更強。 圍繞鄭州有一個米字型的高鐵建設, 鄭州航空港區是中國首個國家級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 交通地位領先於武漢。

▷腹地優勢:鄭州在中原的腹地優勢很明顯。 雖然目前占河南省GDP總量偏低, 但未來, 鄭州會是大鄭州概念, 與周邊的新鄉、開封、許昌等城市, 更緊密化、同城化、一體化。

▷其他得天獨厚的產業優勢:如航空物流、農產品等,

後發優勢較大。

但總體而言, 武漢和鄭州要崛起, 需要將打造開放經濟的高地和制度創新的高地, 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因為, 相比沿海城市, 中部地區的開放性、要素流動、便捷程度、集約化程度, 都不太夠。

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全世界的資源都在那裡彙聚,

但武漢、鄭州這些城市, 省域色彩很強烈, 是以本地人才為主導的模式。

想與沿海地區競爭, 開放性尤其重要。 還需通過服務、制度創新來提升競爭力, 但恰恰中部地區的官僚主義更嚴重, 還需進一步克服。 否則, 總在中部地區爭老大, 意義不大。

孫不熟

華南城市研究會副會長

“鄭州勝在腹地, 武漢勝在人才”

武漢和鄭州, 是中部六省中發展勢頭最好的兩個城市。 兩城也在暗自較勁, 各有各的優勢:

從歷史的角度, 武漢比鄭州要輝煌很多, 是九省通衢, 不管在民國、新中國成立後, 還是在改革開放後, 都是中部首屈一指的大城市, 甚至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是中部唯一的特大城市。

從科教的角度, 武漢是高教大市, 與南京並列為科教第三城。 武漢有100多萬的在校大學生, 假如一半畢業生留在當地, 就是一個巨大的人才庫。

未來經濟發展的動力, 不再依靠製造業, 而是以科技創新、文化創意、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的新經濟結構。 所以, 最核心的生產要素是人才。

鄭州的優勢在於背靠河南這個巨大的經濟腹地, 是超級大省的省會,這個超級大省的常住人口接近1億。形象地說,在歐洲,除了俄羅斯,還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口超過1億。

這幾年,鄭州在省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都在穩步攀升。河南的優勢力量,基本上都往鄭州彙聚。這是武漢所不能比的,但鄭州並沒有因此而形成壓倒式的優勢。

目前,很多專家學者在比較城市時,用的還是陳舊的思維方式,如比較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本外幣存款,這些是比較過時的理論。當前,看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最本質和長遠的要素是人才,所以我更看好武漢。

但武漢的問題在於,雖然是中部最大的城市,卻不是中部的龍頭城市,因為中部地區還沒有形成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城市之間相互依存度非常高的經濟體。所以,中部城市群只是一個想像中的城市群。

武漢作為長江邊上的城市,與九江、蕪湖等城市有聯繫度,但屬於弱聯繫,其輻射力、領導力都不夠。

蕭明河

非典型城市競爭觀察者

“武漢中部老大的身份在現階段不可動搖”

鄭州2002年時經濟總量還在30名左右徘徊,到2016年時已經進入全國前20名,其發展不可謂不迅速。

同時,鄭州作為全國性交通樞紐,除了鐵路、公路建設外,其航空建設也取得了刮目相看的成果,大有成為中國“孟菲斯”的潛質。

自16年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後,作為1億人口的河南省會——鄭州又陸續拿下自貿區、綜保區等政策,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然而即使如此,武漢中部老大的身份在現階段仍然不可動搖。武漢鐵路、航空、公路與鄭州不相上下,甚至坐擁長江水道的武漢在大宗貨物運輸方面更有天然優勢。政策方面,鄭州能拿到的,武漢基本也能拿到;武漢能拿到的,鄭州卻不見得能拿到。

而在最關鍵的人才爭奪領域,武漢靠著發達的高等教育直接吸引了大量的學生前往武漢學習生活,武漢可以更為輕鬆地利用求學時的“武漢情懷”和政策就將其轉化為高素質就業人口。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大、華科,這兩所學校在青年千人計畫等高端人才引進中甚至強於絕大部分東部高校;而鄭州要吸引更多人才,只能砸錢、砸政策,但從長遠看也不是一個好辦法,畢竟深圳、蘇州更不缺錢、擁有更多政策。

是超級大省的省會,這個超級大省的常住人口接近1億。形象地說,在歐洲,除了俄羅斯,還沒有哪個國家的人口超過1億。

這幾年,鄭州在省內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都在穩步攀升。河南的優勢力量,基本上都往鄭州彙聚。這是武漢所不能比的,但鄭州並沒有因此而形成壓倒式的優勢。

目前,很多專家學者在比較城市時,用的還是陳舊的思維方式,如比較基礎設施、營商環境、本外幣存款,這些是比較過時的理論。當前,看一個城市的競爭力,最本質和長遠的要素是人才,所以我更看好武漢。

但武漢的問題在於,雖然是中部最大的城市,卻不是中部的龍頭城市,因為中部地區還沒有形成一個嚴格意義上的、城市之間相互依存度非常高的經濟體。所以,中部城市群只是一個想像中的城市群。

武漢作為長江邊上的城市,與九江、蕪湖等城市有聯繫度,但屬於弱聯繫,其輻射力、領導力都不夠。

蕭明河

非典型城市競爭觀察者

“武漢中部老大的身份在現階段不可動搖”

鄭州2002年時經濟總量還在30名左右徘徊,到2016年時已經進入全國前20名,其發展不可謂不迅速。

同時,鄭州作為全國性交通樞紐,除了鐵路、公路建設外,其航空建設也取得了刮目相看的成果,大有成為中國“孟菲斯”的潛質。

自16年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後,作為1億人口的河南省會——鄭州又陸續拿下自貿區、綜保區等政策,前景可謂一片光明。

然而即使如此,武漢中部老大的身份在現階段仍然不可動搖。武漢鐵路、航空、公路與鄭州不相上下,甚至坐擁長江水道的武漢在大宗貨物運輸方面更有天然優勢。政策方面,鄭州能拿到的,武漢基本也能拿到;武漢能拿到的,鄭州卻不見得能拿到。

而在最關鍵的人才爭奪領域,武漢靠著發達的高等教育直接吸引了大量的學生前往武漢學習生活,武漢可以更為輕鬆地利用求學時的“武漢情懷”和政策就將其轉化為高素質就業人口。

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大、華科,這兩所學校在青年千人計畫等高端人才引進中甚至強於絕大部分東部高校;而鄭州要吸引更多人才,只能砸錢、砸政策,但從長遠看也不是一個好辦法,畢竟深圳、蘇州更不缺錢、擁有更多政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