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江蘇最後6門評析:物理計算減少 歷史難度略下降

晨報邀權威專家對江蘇最後6門高考試卷進行了評析

物理計算量減少 歷史難度略下降

隨著6門選測科目考完, 2017年江蘇高考昨天下午落下帷幕。 晨報邀權威專家對最後6門的試卷進行了分析。

昨日下午, 2017年江蘇高考正式結束。 走出考場的考生們也是一臉的輕鬆。 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宋甯 攝

計算量減少, 突出物理思維

物理

江蘇省特級教師、南京外國語學校教授級高級教師蔡才福認為, 今年江蘇高考物理試卷以必考的力學和電學試題為主, 三個選考模組試題難度基本平衡, 實驗題注重考查基本實驗知識和技能, 計算題有層次, 整個試卷知識覆蓋面廣, 主幹知識突出, 試題難度穩中有降。

今年物理試題難度適中, 突出對主幹知識的考查。 主要體現在:(1)選擇題主要考查力學、電學的主幹知識, 其中選擇題的第1、2兩題都比較簡單, 考生上手容易,

這對穩定考生情緒有益。 (2)試題緊密聯繫教材, 多處選用教材中的素材, 如布朗運動的圖片、比結合能曲線、質譜儀等等, 考生感覺親切, 容易入手。 (3)兩道實驗題考查考生的基本實驗知識和技能, 其中力學實驗題考查的是“探究恒力做功與物體動能變化的關係”, 試題與課本結合緊密, 是中學教學的重點內容, 考生熟悉;電學實驗題設計新穎, 探究味濃厚。 (4)選修模組相對比較基礎, 對考生的能力要求不算太高, 與去年基本相當。 (5)減少計算量, 突出物理思維。 3道計算題, 每題均設計了3小問, 3小問難度分層遞增, 第(1)小問都比較基礎, 考生容易得分。 3道計算題都是字母題, 降低了數學計算量, 突出對物理思想的考查。

試卷延續了江蘇物理卷能力立意的特色,

在實際情境中考查學生的知識和能力。 試題選材多樣、密切聯繫生活, 例如有平拋運動、多用電錶、人的眼球、質譜儀等等教材中的內容, 又有例如“天舟一號”、溫控裝置、音響電路等的生產應用, 生動有趣。 其中第3題運用圖像描述熟悉的斜面問題, 設計角度新穎;第9題運用輕杆、輕彈簧模型考查學生對臨界狀態的分析, 立意新穎;第11題要求考生設計“溫控裝置”, 取材新穎;第13題將常見的金屬杆在靜止磁場中運動的情景, 改為金屬杆靜止, 磁場運動, 富有新意;第14題陳題出新, 在一般的平衡情景下, 考查臨界狀態的分析和功能關係, 令人耳目一新。 這些適度創新的試題能真正考查出學生的能力, 能把最優秀的學生和一般的學生區別開來,
提高選拔的區分度。

難度係數有所下降

歷史

江蘇省特級教師、田家炳高級中學劉建民老師認為, 今年歷史卷沒有“偏”“怪”題, 考查內容與學生所學的必修和選修內容的關聯度高, 因此, 難度係數與近幾年相當或者下降。

先以學生相對容易失分的主觀題為例(實際做3加2題)。 必修部分21題由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繁榮、海外貿易一度活躍的材料導入, 引發學生深思課本上未提及的海外白銀流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自然引發考生聯想和對比鴉片戰爭之前, 中國由於白銀大量外流引發清王朝政治、經濟、軍事的危機。 該題前瞻性強, 契合了我國現代“一帶一路”國際戰略; 23題則是通過兩段材料對比西方近代史上著名的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兩大思想解放運動的差異,

概括和評析“科學的人文主義”。 該題人文色彩濃厚, 注重對學生思想文化的感悟和提升。 選修部分4道題則不回避重點熱點內容, 注重考查主幹知識。 如24題A, 通過孝文帝改革材料, 強調了中華文明多元並存, 各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的悠久歷史和時代特色;24題B則再次考查了華盛頓在制憲會議上發揮的領袖作用以及堅辭國王地位而擔任有任期受制約的總統的優良品質;24題C則考查了在特定條件下編寫的《清史稿》中對孫中山的描述, 教導考生如何辯證而正確看待《清史稿》問題;24題D則另闢蹊徑, 考查了羅馬的建築成就以及羅馬建築在鞏固帝國中的作用。

總之,今年主觀題較之以往有較多的創新:首先是學生閱讀的材料字數明顯減少並且不存在閱讀障礙;其次,必修部分一共精選5段材料,選修4題共精選4段材料,一般都短小精悍,自然有利於學生有更多時間審題和答題;再次,試卷很好地體現出能力立意的目標。至於其他方面,則延續了一貫的“蘇味”,史料新穎,問題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層層遞進。

另外20道客觀題,幾乎引入多種體裁和形式的新鮮素材,如簡短原始材料的引用、白話文敘述的歷史事件、滿清大員(耆英)的真實反省、依據《萬國公報》發表文章主題所統計的圖表、外交聲明等等,都以自由靈活的表達方式設置了耳目一新的歷史情境,具有很強的歷史感。

由易到難設置梯度

化學

今年江蘇高考化學卷題型穩定,突出了基礎的要求。選擇題部分1-15題考點穩定,都是常見題型,覆蓋了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相關內容,增加了考生的適應性。非選擇題各題都由易到難設置梯度,分步給分,難點分散。試題立意科學、設問簡明、指向明確,注重知識的聯繫和原理的應用,如第17題根據題給資訊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多於一種,只要求寫出一種結構簡式,開闊瞭解題思路,增加了考生得分的機會,試題的設計都有利於考生正常發揮,也切合中學化學教學的實際。

今年江蘇高考化學卷試題設計創新,注重了對能力的考核。試題的情境真實新穎,貼近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的真實實際,考生會感覺熟悉而自然,從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試題的立意和設問也有新意,將考查多方面能力的意圖融入其中。試題注重考查了敏捷獲取題給資訊並進行加工應用資訊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基於證據推理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應用化學基本方法、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了化學學科的價值與責任,也體現了化學科學在新醫藥、新材料、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到“雄安新區”

地理

今年江蘇地理高考試卷材料具有典型的地理學科特色。試卷涉及了大壩選址、沙塵暴、人口老齡化、綠色出行等眾多考生熟知的話題,學生入手較易,但答題亦需分析辨別。

涉及14個實驗

生物

2017年江蘇高考生物卷保持往年的基本風格,總體平穩平和,所有試題命制都緊扣考試說明的知識內容和能級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沒有超綱試題,考生普遍感覺容易入題上手,多以較新的研究成果為情境設計考題,試題親和度高,更加注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

試卷堅持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很少考查知識的記憶,更多地考查學生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看看學生能否利用所學知識去解釋生命現象或解決實際問題。如長方形地塊中生物數量的調查需要等距取樣法,而現實問題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判斷,“近水岸蛙類卵塊密度調查”就體現了這種能力的運用。二是重視學生識圖能力的考查。今年試卷涉及圖形的題目有18題,對學生圖形(標)解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要能夠從圖(表)中獲取有效的資訊,説明自己解題。三是重視實驗能力的考查。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考查是生物學考查的重點,今年試卷延續了往年生物試卷的一貫特點,實驗分值約占總分值的1/4,但涉及的實驗內容更廣,共涉及14個實驗,其他實驗的核心內容也都以不同形式進行考查,尤其是對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實驗、微生物分離與培養等實驗作了重點考查。這些都對高中生物教學具有引領作用,中學要進一步改善實驗條件,盡可能地開齊開足實驗,特別是考試說明要求的實驗,要重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和積累。

全卷試題素材“上天入海”

政治

今年的政治卷以源自現實生活的豐富題材和國內外重大時事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充滿時代氣息,彰顯學科特色。整卷給人以“莊重而不失靈動,親切而不易高分”的印象,總體難度與去年相當,體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的特點。

取材鮮活,莊重而不失靈動。全卷試題素材“上天入海”,自然人文囊括中外。既有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量子通信衛星,又有“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既有“加拉帕戈斯現象”、“畢達哥拉斯悖論”,又有風箏藝術、花山岩畫、尚圓思維……使政治試卷既嚴肅莊重,又活潑靈動。學生的答題不僅是平時學習能力和水準的一次展示,而且是一次再學習再提升的過程。

關注熱點,親切而富有情懷。今年的試題不避熱點,如有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政府“放管服”改革、美國退出TPP、英國啟動“脫歐”程式等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時事熱點。試卷將濃濃的家國情懷寓於學生置身其中的真實生活之中,引導考生立足時代,熱愛生活,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和世界,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

總之,今年高考江蘇政治卷難易與去年相當,總體比較平和,佈局上難易有梯度、有起伏,題目的呈現形式多樣、圖文並茂。不論客觀題選項的編排與選擇,還是主觀題的設問與作答,多數不是書本原有知識的平鋪直敘,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總之,今年主觀題較之以往有較多的創新:首先是學生閱讀的材料字數明顯減少並且不存在閱讀障礙;其次,必修部分一共精選5段材料,選修4題共精選4段材料,一般都短小精悍,自然有利於學生有更多時間審題和答題;再次,試卷很好地體現出能力立意的目標。至於其他方面,則延續了一貫的“蘇味”,史料新穎,問題設計由淺入深,由表及裡,層層遞進。

另外20道客觀題,幾乎引入多種體裁和形式的新鮮素材,如簡短原始材料的引用、白話文敘述的歷史事件、滿清大員(耆英)的真實反省、依據《萬國公報》發表文章主題所統計的圖表、外交聲明等等,都以自由靈活的表達方式設置了耳目一新的歷史情境,具有很強的歷史感。

由易到難設置梯度

化學

今年江蘇高考化學卷題型穩定,突出了基礎的要求。選擇題部分1-15題考點穩定,都是常見題型,覆蓋了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相關內容,增加了考生的適應性。非選擇題各題都由易到難設置梯度,分步給分,難點分散。試題立意科學、設問簡明、指向明確,注重知識的聯繫和原理的應用,如第17題根據題給資訊同分異構體結構簡式多於一種,只要求寫出一種結構簡式,開闊瞭解題思路,增加了考生得分的機會,試題的設計都有利於考生正常發揮,也切合中學化學教學的實際。

今年江蘇高考化學卷試題設計創新,注重了對能力的考核。試題的情境真實新穎,貼近科學研究和生產生活的真實實際,考生會感覺熟悉而自然,從而激發解決問題的興趣。試題的立意和設問也有新意,將考查多方面能力的意圖融入其中。試題注重考查了敏捷獲取題給資訊並進行加工應用資訊解決簡單化學問題的能力,基於證據推理形成正確結論的能力,應用化學基本方法、原理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突出了化學學科的價值與責任,也體現了化學科學在新醫藥、新材料、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領域中的重要作用。

考到“雄安新區”

地理

今年江蘇地理高考試卷材料具有典型的地理學科特色。試卷涉及了大壩選址、沙塵暴、人口老齡化、綠色出行等眾多考生熟知的話題,學生入手較易,但答題亦需分析辨別。

涉及14個實驗

生物

2017年江蘇高考生物卷保持往年的基本風格,總體平穩平和,所有試題命制都緊扣考試說明的知識內容和能級要求,沒有偏題怪題,沒有超綱試題,考生普遍感覺容易入題上手,多以較新的研究成果為情境設計考題,試題親和度高,更加注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和實驗能力的考查。

試卷堅持對學生能力的考查,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重視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很少考查知識的記憶,更多地考查學生活學活用知識的能力,看看學生能否利用所學知識去解釋生命現象或解決實際問題。如長方形地塊中生物數量的調查需要等距取樣法,而現實問題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去判斷,“近水岸蛙類卵塊密度調查”就體現了這種能力的運用。二是重視學生識圖能力的考查。今年試卷涉及圖形的題目有18題,對學生圖形(標)解讀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必須要能夠從圖(表)中獲取有效的資訊,説明自己解題。三是重視實驗能力的考查。生物學科是一門實驗科學,實驗考查是生物學考查的重點,今年試卷延續了往年生物試卷的一貫特點,實驗分值約占總分值的1/4,但涉及的實驗內容更廣,共涉及14個實驗,其他實驗的核心內容也都以不同形式進行考查,尤其是對有絲分裂、減數分裂實驗、微生物分離與培養等實驗作了重點考查。這些都對高中生物教學具有引領作用,中學要進一步改善實驗條件,盡可能地開齊開足實驗,特別是考試說明要求的實驗,要重視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和積累。

全卷試題素材“上天入海”

政治

今年的政治卷以源自現實生活的豐富題材和國內外重大時事為背景創設問題情境,充滿時代氣息,彰顯學科特色。整卷給人以“莊重而不失靈動,親切而不易高分”的印象,總體難度與去年相當,體現了穩中有進、穩中有新的特點。

取材鮮活,莊重而不失靈動。全卷試題素材“上天入海”,自然人文囊括中外。既有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量子通信衛星,又有“神威·太湖之光”超級電腦、“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既有“加拉帕戈斯現象”、“畢達哥拉斯悖論”,又有風箏藝術、花山岩畫、尚圓思維……使政治試卷既嚴肅莊重,又活潑靈動。學生的答題不僅是平時學習能力和水準的一次展示,而且是一次再學習再提升的過程。

關注熱點,親切而富有情懷。今年的試題不避熱點,如有縣鄉兩級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政府“放管服”改革、美國退出TPP、英國啟動“脫歐”程式等等,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時事熱點。試卷將濃濃的家國情懷寓於學生置身其中的真實生活之中,引導考生立足時代,熱愛生活,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體、心中有國家和世界,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

總之,今年高考江蘇政治卷難易與去年相當,總體比較平和,佈局上難易有梯度、有起伏,題目的呈現形式多樣、圖文並茂。不論客觀題選項的編排與選擇,還是主觀題的設問與作答,多數不是書本原有知識的平鋪直敘,需要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進行作答。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