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暨南大學李志傑科研團隊在《自然》雜誌子刊發表重要成果

1月25日, 暨南大學李志傑教授課題組的重要成果以“CCR2- and CCR2+ corneal macrophages exhibit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and balance inflammatory responses after epithelial abrasion”為題發表在《自然》子刊《Mucosal Immunology》(Mucosal Immunol. 2017 Jan 25. doi: 10.1038/mi.2016.139. )。 該雜誌是中科院SCI期刊分區醫學1區雜誌、國際黏膜免疫學學會會刊, 主要發表黏膜免疫學和炎症反應最新研究進展的論文。 論文第一作者為博士研究生劉俊, 論文通訊作者為李志傑教授。

巨噬細胞作為身體最重要的自然免疫細胞分佈在整個身體組織中, 對於身體的自身穩定、抵禦感染和調節創傷修復過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角膜位於眼球的最前端, 是維持正常視力的重要屈光組織。 然而, 在角膜中巨噬細胞的特徵以及在角膜創傷後再生修復中的作用還不清楚。

該項研究發現在角膜中存在C-C趨化因數受體2型(chemokine receptor type 2, CCR2)陰性(CCR2-)和陽性(CCR2+)兩種亞型的巨噬細胞。 CCR2-巨噬細胞出現於胚胎早期的角膜組織。 在生理狀態下, CCR2-角膜巨噬細胞主要通過局部增殖來維持該細胞群體的穩定, 很少受血液單核細胞的影響, 對於角膜創傷後的炎症反應發揮抑制性調節作用, 其基因表達譜類似於維持組織穩態的卵黃囊源性巨噬細胞。 與此相反, CCR2 +巨噬細胞出現於胚胎後期的角膜組織, 在生理條件下和角膜創傷後由血液來源的單核細胞所替代, 參與角膜創傷後炎症反應的觸發。 結果表明上述兩種細胞群通過不同的機制平衡著角膜創傷後的修復過程。 該項研究為瞭解兩種不同巨噬細胞群體在角膜生理和再生修復中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資訊,
並為未來尋找控制角膜炎症反應和再生修復過程的新的治療措施提供了重要的線索。

(暨南大學醫學院大樓)

本科研成果以暨南大學基礎醫學院國際眼表疾病協同研究中心、美國貝勒醫學院和暨南大學再生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為主要研究平臺,

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號碼:30672287, 30772387和81470603)和暨南大學人才引進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論文連結:http://www.nature.com/mi/journal/vaop/ncurrent/full/mi2016139a.html

編輯 | 張毓瑩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