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首席大法官權威解讀智慧法院

6月8日上午, 第2屆中國-東盟大法官論壇在廣西南寧開幕, 中華人民共和國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周強作了題為《中國法院新的運行形態——智慧法院》的專題發言。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深刻指出, “沒有資訊化就沒有現代化”。 為順應時代發展,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將資訊化作為人民法院一場深刻的自我變革, 指導各級法院深入推進資訊化建設。 2016年, 智慧法院建設被納入《國家資訊化發展戰略綱要》和《“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 各級法院正在以資訊化建設推動審判體系和審判能力現代化。

智慧法院的基本形態

智慧法院是依託現代人工智慧, 圍繞司法為民、公正司法, 堅持司法規律、體制改革與技術變革相融合, 以高度資訊化方式支援司法審判、訴訟服務和司法管理, 實現全業務網上辦理、全流程依法公開、全方位智慧服務的人民法院組織、建設、運行和管理形態。 智慧法院具有網路化、陽光化、智慧化三個基本特點。

中國智慧法院建設情況

2013年以來,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努力將資訊化成果應用於審判執行和司法管理各個領域, 取得明顯成效, 智慧法院建設基本格局初步形成。

實現全國法院“一張網”, 為全業務網上辦理奠定了基礎

截至2016年底, 全國3520個法院、9238個人民法庭和39個海事派出法庭全部接入法院專網, 全國法院幹警可以在“一張網”上辦案、辦公、學習、交流, 為實現法院內部業務網上辦理創造了條件。 在“一張網”基礎上,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建成覆蓋全國法院的網路查控系統;建立失信被執行人信用懲戒系統, 基本解決執行難問題取得實質性進展。 中國各級法院還依託“一張網”建成2萬餘個科技法庭, 實現遠端舉證作證、庭審音視頻資訊記錄、遠端審判等功能。

建成司法公開四大平臺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建設並不斷完善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向案件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案件進展各環節資訊,向社會公眾主動公開庭審過程、裁判結果、執行資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利用資訊化手段全面推進“陽光司法”進程,讓公平正義以人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方式實現。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還于2015年開通英文網站,積極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司法工作的關注,向世界講述中國法治故事,傳播中國法治聲音。

提升訴訟服務資訊化水準

各級人民法院普遍建成訴訟服務中心、網上訴訟服務平臺、訴訟服務熱線、律師服務平臺等,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互聯網+訴訟服務”體系,努力從立案、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為當事人、律師提供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探索建設電子法院和網路法庭,為當事人、律師和法官提供全天時、跨地域線上服務,實現網上異地立案、證據網路交換、異地網上庭審,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還建成網上申訴信訪平臺、遠端視頻接訪系統,拉近最高法院與申訴人、信訪人之間的距離,暢通申訴、信訪管道。

建成司法大資料管理和服務平臺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建成大資料管理和服務平臺,每5分鐘自動更新一次全國法院收結案資料,日均彙聚5至6萬件案件資料,目前已經彙集1億多件案件資訊,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審判資訊資源庫。平臺可以提供任意法院、任意時間、任意類型案件的新收、舊存、已結、未結即時資料,為司法決策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司法大資料服務,為法官提供類案參考和量刑規範化支援,以及相關案例推薦、關聯案件分析等大資料智慧應用服務。同時,建立常態化大資料專題研究分析機制,及時為社會治理、宏觀調控等提供職務犯罪、非法集資、民間借貸等方面的司法資訊和分析報告。

推動資訊化成果深度應用,為法官提供智慧化服務

“法信”平臺提供全面、便捷、智慧化的檢索、智慧推送服務,滿足法官在辦案過程中對法律、案例、專業知識的精准化需求;“智審”系統將訴訟材料資料化、文檔化、結構化,通過資料抽取和語義分析智慧輔助法官快速生成各類法律文書;庭審語音辨識系統將庭審語音自動轉化為文字,快速實現庭審的完整記錄,大幅縮短庭審時間,語音辨識正確率達到90%以上;裁判文書大資料智慧分析系統能夠對裁判文書進行智慧分析,發現人工評查不易發現的邏輯錯誤、訴訟請求遺漏、法律條文引用錯誤等問題,説明法官提高裁判文書品質;綜合辦案系統促進案件快速流轉和審批,輔助法官隨案同步生成電子卷宗,製作各類法律文書。這些系統的建立,為法官辦案提供了極大便利,也為確保司法公正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國智慧法院的未來

未來的智慧法院,將始終以滿足司法需求、提高服務水準為出發點,準確把握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服務廉潔司法的要求。

1

通過司法公開、訴訟服務、法治宣傳等資訊化手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 ;

2

進一步加強審判執行、申訴信訪、審判管理等方面的資訊化建設,不斷提升司法工作水準;

3

通過行政事務、人事管理、決策支援等方面的資訊化建設,切實提高司法政務管理科學化水準;

4

通過全程留痕、監督建議、風險預警、動態跟蹤等資訊化方式,進一步規範司法行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推進,中國與東盟、南亞國家在政治、經貿、人文等各領域的合作將更加密切,司法交流與合作需求將不斷增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充分運用資訊化手段,推動沿線各國共同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為各國共同繁榮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實現遠端舉證作證、庭審音視頻資訊記錄、遠端審判等功能。

建成司法公開四大平臺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建設並不斷完善審判流程、庭審活動、裁判文書、執行資訊四大公開平臺,向案件當事人及其訴訟代理人提供案件進展各環節資訊,向社會公眾主動公開庭審過程、裁判結果、執行資訊,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利用資訊化手段全面推進“陽光司法”進程,讓公平正義以人民群眾看得見、感受得到的方式實現。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還于2015年開通英文網站,積極回應國際社會對中國司法工作的關注,向世界講述中國法治故事,傳播中國法治聲音。

提升訴訟服務資訊化水準

各級人民法院普遍建成訴訟服務中心、網上訴訟服務平臺、訴訟服務熱線、律師服務平臺等,建立全方位、立體式的“互聯網+訴訟服務”體系,努力從立案、審判、執行等各個環節,為當事人、律師提供便捷高效的訴訟服務;探索建設電子法院和網路法庭,為當事人、律師和法官提供全天時、跨地域線上服務,實現網上異地立案、證據網路交換、異地網上庭審,讓資訊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切實減輕當事人訴累,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還建成網上申訴信訪平臺、遠端視頻接訪系統,拉近最高法院與申訴人、信訪人之間的距離,暢通申訴、信訪管道。

建成司法大資料管理和服務平臺

中國最高人民法院2014年建成大資料管理和服務平臺,每5分鐘自動更新一次全國法院收結案資料,日均彙聚5至6萬件案件資料,目前已經彙集1億多件案件資訊,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審判資訊資源庫。平臺可以提供任意法院、任意時間、任意類型案件的新收、舊存、已結、未結即時資料,為司法決策提供全面、及時、準確的司法大資料服務,為法官提供類案參考和量刑規範化支援,以及相關案例推薦、關聯案件分析等大資料智慧應用服務。同時,建立常態化大資料專題研究分析機制,及時為社會治理、宏觀調控等提供職務犯罪、非法集資、民間借貸等方面的司法資訊和分析報告。

推動資訊化成果深度應用,為法官提供智慧化服務

“法信”平臺提供全面、便捷、智慧化的檢索、智慧推送服務,滿足法官在辦案過程中對法律、案例、專業知識的精准化需求;“智審”系統將訴訟材料資料化、文檔化、結構化,通過資料抽取和語義分析智慧輔助法官快速生成各類法律文書;庭審語音辨識系統將庭審語音自動轉化為文字,快速實現庭審的完整記錄,大幅縮短庭審時間,語音辨識正確率達到90%以上;裁判文書大資料智慧分析系統能夠對裁判文書進行智慧分析,發現人工評查不易發現的邏輯錯誤、訴訟請求遺漏、法律條文引用錯誤等問題,説明法官提高裁判文書品質;綜合辦案系統促進案件快速流轉和審批,輔助法官隨案同步生成電子卷宗,製作各類法律文書。這些系統的建立,為法官辦案提供了極大便利,也為確保司法公正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國智慧法院的未來

未來的智慧法院,將始終以滿足司法需求、提高服務水準為出發點,準確把握服務人民群眾、服務審判執行、服務司法管理、服務廉潔司法的要求。

1

通過司法公開、訴訟服務、法治宣傳等資訊化手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元司法需求 ;

2

進一步加強審判執行、申訴信訪、審判管理等方面的資訊化建設,不斷提升司法工作水準;

3

通過行政事務、人事管理、決策支援等方面的資訊化建設,切實提高司法政務管理科學化水準;

4

通過全程留痕、監督建議、風險預警、動態跟蹤等資訊化方式,進一步規範司法行為。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全面推進,中國與東盟、南亞國家在政治、經貿、人文等各領域的合作將更加密切,司法交流與合作需求將不斷增強。讓我們攜起手來,共同努力,充分運用資訊化手段,推動沿線各國共同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環境,為各國共同繁榮發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服務和保障。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