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誰說鋪前只有糟粕醋?告訴你,這些才是真的“牛”!

似水流年,

歲月將它風乾成一朵寂寞的花,

繁華落盡;

只剩下,

蕭瑟的老街述說經年的故事,

挺立的燈塔默守百年的孤獨,

遠離喧囂的古老書院裡,

陽光斑駁,

散落一地歲月的痕跡

······

海南的“島中之島”,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海南的“島中之島”——鋪前鎮

鋪前鎮位於海南島的最北部, 三面環海, 地處瓊州海峽出海口, 內連瓊北腹地, 東南以珠溪河和各鄰鎮為界;轄區面積134.7平方公里, 海岸線長38公里,

擁有鋪前港、新埠港、歌村灣、林梧港和木蘭灣等五個天然港灣;灘塗面積9萬多畝, 紅樹林、海灘、陽光、山地等旅遊資源極其豐富;是海南的“島中之島”。 全鎮總人口近4.2萬人, 本籍在外幹部3000多名, 4.7萬僑胞分佈在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 是文昌市的僑鄉、魚米之鄉。

中國歷史文化名鎮——鋪前鎮

鋪前圩前身為土城, 建於明嘉靖三十三年(西元1554年), 後改為石城, 建在新埠鋪門, 明萬曆三十三年(西元1605年)瓊北大地震後遷現址。 因鋪前居民多數從福建莆田遷來, 為紀念故土, 初取名鋪田, 後改今名。 2008年鋪前被國家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昔日舟楫繁忙的重要港口小鎮

鋪前港碼頭

鋪前鎮依港而建, 東、西、北三面臨海, 自古就是海南文昌重要的港口古鎮。 鋪前港在中國南海防衛和出洋史上佔據重要的地位, 影響深遠。 從明代起這裡就是舟楫繁忙、貨物與人員出洋的主要港口。 在軍事上, 為了防衛海疆, 明政府曾在此港設立水軍重寨, 負責防禦海盜、倭寇, 護送開往香港、澳門及省城各埠的船隻。 近代以來, 海南人每年從鋪前港闖南洋的不下10萬人。

鋪前港

大量的人員與貨物進出鋪前港,成就了昔日小鎮空前繁榮的景象,而當年闖南洋的文昌人經過異國艱辛創業成功後紛紛回鄉建房立業,光宗耀祖,如此一來,才留下了今天保存尚好的鋪前騎樓老街供人們遙想當年古鎮的輝煌。

鋪前騎樓老街

名流輩出,人才濟濟

著名書法家潘存及他的作品

鋪前鎮地靈人傑,名流輩出。清末時期的著名書法家潘存,字仲模,別字存之,號孺初,1818年生於現鋪前鎮港頭村。他的書法創作與研究,預示了中國近現代書法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他還是第一個向朝廷首倡“瓊州改建行省”的人。

溪北書院

光緒十六年(1890),晚年的潘存公與觀察使朱采一起籌款創建了溪北書院。如今溪北書院就安靜的坐落在鋪前鎮的北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由大門、講堂、經正樓、經堂和齋舍五部分組成。南開山門,闊三開間,上為卷棚頂鋪蓋琉璃瓦,門匾上“溪北書院”四個大字為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敬書寫。書院自建成後一直為教書育人的場所,在海南文化和教育發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抗日名將葉佩高將軍

到了民國時期,鋪前出了將軍5名,抗日名將葉佩高將軍就是其一。葉佩高,原名葉用邁,1903年出生現鋪前鎮高峰村。葉佩高將軍在抗日戰爭中帶兵指揮了淞滬大戰、武漢會戰、滇緬作戰等重大戰役戰鬥,是中國遠征軍有名的青年將領,功勳卓著。

著名詩人羅門

建國後,鋪前又繼續走出諸多政壇人物,有省部級2人、有廳級近10人,處級領導80多人。除此之外,在移居全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和港澳臺同胞中也不乏才俊,如泰國著名華人企業家、泰國“中央洋行”集團總裁鄭有英先生、臺灣著名詩人羅門等等。

文物古跡耐尋味,黑魚糟粕醋飄香

木蘭灣

在鋪前古鎮文物古跡遍佈,零星散落境內各個角落,除了前面提到的百年騎樓老街和百年“溪北書院”,還有300多年前的罕見的大地震造成的,中國迄今發現的歷史上唯一的一個陸陷成海的地震廢墟——“海底村莊”;有建于明朝萬曆年間的七星嶺寶塔—"斗柄塔";清朝修建的"七星嶺表護國聖娘神廟";1995年8月建成發光,稱為“亞洲第一燈塔”的木蘭燈塔;以及體現文昌傳統特色與南洋風格相結合的建築林家老宅及伏波廟等名勝古跡。鋪前能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古鎮,便得益於境內保護完好的這眾多文物古跡和其背後蘊藏的一方深厚的歷史文化。

鋪前古鎮文物古跡——斗柄塔、海底村莊、木蘭燈塔、七星聖娘廟等

木蘭燈塔

行走在古鎮上除了這些歲月滄桑裡的歷史痕跡充滿古意,當地的飲食文化也都飄著百年歷史的悠久醇香。

如今聲名遠揚的鋪前馬鮫魚,在歷史上乃是一級貢品。相傳,鋪前陳氏先祖明公,萬曆年間(西元一五八五年)遷於崖州,任直屬五品,獨好馬鮫魚,曾以秘制馬鮫魚獻于萬曆帝,神宗大悅,封為貢品。

鋪前馬鮫魚

糟粕醋則是文昌鋪前鎮的漢族傳統小吃,採用民間釀酒過程中產生的酒糟發酵產生的酸醋作為湯料,外加蔬菜(如石蔥)、海菜、動物內臟(如牛腩)、脆骨、蟹籽、蚵類等做成,味道微辣酸甜可口,且飽含寓意。湯料就如同生活般五味雜陳,湯汁裡的辣椒油意象徵紅火日子,品種繁多的配料則意味著生活的豐富多彩。

鋪前糟粕醋

漫步騎樓下,

遙想當年的那戶人家;

駐足古跡旁,

靜聞小鎮故事裡的百年滄桑;

呆坐海角邊,

感受那一世繁華後的寂寥落寞;

輕輕拂去百年歷史的塵埃,

仿佛窺見一方一隅文化裡的耀眼澤光。

斗柄塔

注:本文內容來源於中共文昌市委宣傳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敬意。

我們的郵箱是:wenchangfabu@126.com,誠摯感謝。

支持我們請轉發、點贊或使用評論功能↓↓↓

鋪前港

大量的人員與貨物進出鋪前港,成就了昔日小鎮空前繁榮的景象,而當年闖南洋的文昌人經過異國艱辛創業成功後紛紛回鄉建房立業,光宗耀祖,如此一來,才留下了今天保存尚好的鋪前騎樓老街供人們遙想當年古鎮的輝煌。

鋪前騎樓老街

名流輩出,人才濟濟

著名書法家潘存及他的作品

鋪前鎮地靈人傑,名流輩出。清末時期的著名書法家潘存,字仲模,別字存之,號孺初,1818年生於現鋪前鎮港頭村。他的書法創作與研究,預示了中國近現代書法的發展方向,除此之外,他還是第一個向朝廷首倡“瓊州改建行省”的人。

溪北書院

光緒十六年(1890),晚年的潘存公與觀察使朱采一起籌款創建了溪北書院。如今溪北書院就安靜的坐落在鋪前鎮的北面,坐北朝南,規模宏大,由大門、講堂、經正樓、經堂和齋舍五部分組成。南開山門,闊三開間,上為卷棚頂鋪蓋琉璃瓦,門匾上“溪北書院”四個大字為清末著名書法家楊守敬書寫。書院自建成後一直為教書育人的場所,在海南文化和教育發展史上具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抗日名將葉佩高將軍

到了民國時期,鋪前出了將軍5名,抗日名將葉佩高將軍就是其一。葉佩高,原名葉用邁,1903年出生現鋪前鎮高峰村。葉佩高將軍在抗日戰爭中帶兵指揮了淞滬大戰、武漢會戰、滇緬作戰等重大戰役戰鬥,是中國遠征軍有名的青年將領,功勳卓著。

著名詩人羅門

建國後,鋪前又繼續走出諸多政壇人物,有省部級2人、有廳級近10人,處級領導80多人。除此之外,在移居全世界18個國家和地區的僑胞和港澳臺同胞中也不乏才俊,如泰國著名華人企業家、泰國“中央洋行”集團總裁鄭有英先生、臺灣著名詩人羅門等等。

文物古跡耐尋味,黑魚糟粕醋飄香

木蘭灣

在鋪前古鎮文物古跡遍佈,零星散落境內各個角落,除了前面提到的百年騎樓老街和百年“溪北書院”,還有300多年前的罕見的大地震造成的,中國迄今發現的歷史上唯一的一個陸陷成海的地震廢墟——“海底村莊”;有建于明朝萬曆年間的七星嶺寶塔—"斗柄塔";清朝修建的"七星嶺表護國聖娘神廟";1995年8月建成發光,稱為“亞洲第一燈塔”的木蘭燈塔;以及體現文昌傳統特色與南洋風格相結合的建築林家老宅及伏波廟等名勝古跡。鋪前能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古鎮,便得益於境內保護完好的這眾多文物古跡和其背後蘊藏的一方深厚的歷史文化。

鋪前古鎮文物古跡——斗柄塔、海底村莊、木蘭燈塔、七星聖娘廟等

木蘭燈塔

行走在古鎮上除了這些歲月滄桑裡的歷史痕跡充滿古意,當地的飲食文化也都飄著百年歷史的悠久醇香。

如今聲名遠揚的鋪前馬鮫魚,在歷史上乃是一級貢品。相傳,鋪前陳氏先祖明公,萬曆年間(西元一五八五年)遷於崖州,任直屬五品,獨好馬鮫魚,曾以秘制馬鮫魚獻于萬曆帝,神宗大悅,封為貢品。

鋪前馬鮫魚

糟粕醋則是文昌鋪前鎮的漢族傳統小吃,採用民間釀酒過程中產生的酒糟發酵產生的酸醋作為湯料,外加蔬菜(如石蔥)、海菜、動物內臟(如牛腩)、脆骨、蟹籽、蚵類等做成,味道微辣酸甜可口,且飽含寓意。湯料就如同生活般五味雜陳,湯汁裡的辣椒油意象徵紅火日子,品種繁多的配料則意味著生活的豐富多彩。

鋪前糟粕醋

漫步騎樓下,

遙想當年的那戶人家;

駐足古跡旁,

靜聞小鎮故事裡的百年滄桑;

呆坐海角邊,

感受那一世繁華後的寂寥落寞;

輕輕拂去百年歷史的塵埃,

仿佛窺見一方一隅文化裡的耀眼澤光。

斗柄塔

注:本文內容來源於中共文昌市委宣傳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表示敬意。

我們的郵箱是:wenchangfabu@126.com,誠摯感謝。

支持我們請轉發、點贊或使用評論功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