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中國軍方是否研究過殲13戰機?軍迷一針見血說出了大實話

圖為中國殲13戰鬥機

【霹靂火軍事第315期】近日, 據俄羅斯生意人報發表文章稱, 以遼寧艦為核心的中國海軍航母艦載機單位已經形成了初始戰鬥力,

殲-15成為這支空中力量的支柱。 但有誰知道, 曾在1990年代, 隨著中國航母發展工程的啟動, 中國航空部門曾準備啟動一型艦載戰鬥機的研製計畫, 這就是殲-13艦載戰鬥機。 本打算做艦載機上航母的殲13, 不過, 由於當時配套的發動機尚未完成, 性能先進卻最終功虧一簣。

說起殲-13, 很多軍迷可能將其與1970年代中國空軍預研的殲-13混為一談, 其實艦載型殲-13與之前空軍版的殲-13的氣動外形完全不同。 從前部機身來看, 艦載型殲-13與美軍F/A-18戰鬥機極為相似, 兩者均採用大邊條翼以及機翼下兩側的弧形進氣口;從後部機身來看, 艦載機殲-13又與“梟龍”的單垂尾極為相似。

圖為梟龍戰鬥機

【霹靂火軍事第315期】更令人稱奇的是, 殲-13在垂尾下方的機腹處安裝了1具著艦攔阻尾鉤, 這對1990年代的中國軍工工業來說是相當超前的。 要知道, 中國當時並沒有航母的設計和製造經驗, 即便數年後引進的“瓦良格”號航母也僅僅是一艘採用滑躍起飛方式的航母, 而且中國也不可能接觸到幾乎被美國所壟斷的蒸汽彈射器技術。

不過, 從這點我們可以看出, 老一輩中國軍工界的科研人員超前的設計思想。

殲-13艦載戰鬥機的主要資料為:機長17.48米, 翼展10.40米, 機高5.552米, 空機重量8噸多, 正常起飛重量11噸多, 內部燃油載量3噸。 最大平飛馬赫數2.0-2.5馬赫, 最大轉場航程2300-2500千米, 最大爬升率250米/秒。 機載武器包括1門30毫米單管航炮和1門23毫米單管航炮, 各備彈80發和120發。 殲-13總共有7個外掛架, 與現有的“梟龍”輕型戰鬥機相似, 其中翼尖各一對掛架, 可掛中國研製的第一代紅外制導近程空對空導彈霹靂-2。 該彈以蘇聯K-13導彈仿製而成, 而K-13則又是蘇聯對美國早期版“響尾蛇”導彈的仿製品。

圖為渦扇6發動機

【霹靂火軍事第315期】殲-13原計劃安裝一台1960年代啟動研製工作的渦扇-6渦扇發動機。 該型發動機的研製代號910工程, 但由於該型發動機在約20年的研製過程中數次變化、抬高設計指標以及當時中國整體國家財力相當有限。 因此, 最終導致渦扇-6下馬。 如果僅以紙面資料來作對比, 渦扇-6的後期型號已經與俄羅斯AL-31F渦扇發動機的技術水準不相上下,

許多愛國軍迷無不對渦扇-6的下馬扼腕歎息。

可以說, 真是因為渦扇-6項目的無果而終, 才使殲-13專案也無果而終, 最後只能再等20多年, 直到殲-15的橫空出世。 總之, 雖然殲-13無果而終, 但其遺留的科研經驗和精神卻為殲-15的研製成功提供了很好的借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