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董卿和鄭淵潔:父母教育孩子,嚴格好還是寬容好?

一位朋友給我發了這個連結, 據說是某網站父母十大真心話第一名, 並給我留言, 問我怎麼看這個現象。

昨天單元測驗成績出來了,

只考了第二名, 狠狠打了一頓!我覺得孩子之間智商並沒有太大差別, 關鍵就在於家長怎麼管、怎麼教, 如果現在不逼一把孩子, 將來孩子會恨你、你自己也會後悔。 為了讓孩子不掉隊, 我從幼稚園開始給他提交教小學的課程, 現在三年級已經在學六年級的課程了, 拿六年級的試卷考試基本上都能做對, 校內基本每次考試都是年級第一名。 奧數課也從一年級開始給孩子教了, 準備明年去機構報班。 這次問孩子為什麼沒考好, 說粗心把最後一道數學題做錯了, 我檢查了也是, 這麼簡單的題孩子不可能錯。 今天我把話撂這兒, 不對孩子狠一點, 不是好父母!

我不由想起兩個人:董卿、鄭淵潔。

春節期間《中國詩詞大會》、《朗讀者》熱播, 關於主持人董卿的家庭教育也再次成為一個熱點話題。 有的文章明顯是推崇的語氣, 介紹了董爸爸從小對董卿要求嚴格的種種事例, 言下之意是正因為爸爸的嚴苛, 才有了現在成功的董卿。 過了幾天, 又有一些文章發表了對立的觀點,

從題目就能看出作者對董爸爸嚴苛的教育方式持相反意見, 什麼《你只看見一個成功的董卿, 卻沒看見背後多少個不幸福的孩子》之類的文章刷遍朋友圈。

巧的是, 由董卿擔任製片人的《朗讀者》第二期, 鄭淵潔父子是嘉賓之一。 鄭淵潔為人所熟知的, 除了他“童話大王”的名號, 他一個人主筆一本雜誌《童話大王》直到今天, 還有一點, 就是他對教育現象的抨擊。 據他自己說, 他的父親、他自己都沒有經歷過正規的教育, 他自己是小學四年級後輟學在家。 在他早期的童話故事裡, 曾經寫過諷刺學校教育的故事, 我印象還挺深, 講的是:在一個班裡, 聽話的孩子都長出了兔子耳朵(《馴兔記》)。 從他的成長過程來說, 他的父親對他的教育應該是比較寬鬆的。

在《朗讀者》現場, 他說過被學校開除後, 他爸爸說:沒關係, 回家爸爸教你。

這兩個人的成長模式, 在我看來, 就是嚴和寬的極致。 董爸爸對孩子嚴苛, 都到了董卿小時候曾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程度, 鄭爸爸呢, 卻能對被學校開除的孩子, 持以寬鬆的態度, 並給予溫暖的支持。 相同的是, 正如我們看到的那樣, 這兩個人都成功了!

那麼, 千千萬萬的為人父母者, 應該向誰的父親學習呢?

其實, 前人早就給了我們答案, 就是四個字:因材施教。 我們教育界也有一句名言, 教學有法, 但無定法, 貴在得法。

這就是為人師者, 也是為人父母者, 應該學習的方法。 需知, 龍生九子還各有不同呢, 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又怎麼可能用一種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教育方法去教呢?嚴也能成才, 寬也能成才, 重點不在是寬還是嚴, 而是你怎麼嚴, 怎麼寬。

我們中國人, 向來更習慣推崇嚴教, 所謂“棍棒出孝子”。 前幾年有一本書《虎媽戰歌》, 作者是一位華裔, 要求孩子的學業成績只能是A。 鋼琴家郎朗的爸爸也是一位嚴父,曾經逼著孩子跳樓。還有什麼北大狼爸等故事在“江湖”上流傳。這些孩子都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家推崇、信任嚴教並沒錯。

但是,成功只是結果,過程是我們看不到的。同樣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可是成長的過程中是更加愉悅還是略有抑鬱,是更加自信還是被動向前,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應該密不可分吧。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一類《你只看見一個成功的董卿,卻沒看見背後多少個不幸福的孩子》的文章,也沒說錯。大眾只看見今天的董卿,光彩奪目,卻沒有多少人,理解當年的她,小小的她,她的不解、她的自卑、她的痛苦。

寬嚴結合,方是教育之道。

我是一位老師,工作中也經常埋怨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太寵太慣太溺愛了。可我也是一個媽媽,生活中也會習慣不習慣地寵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其實,教育的語言應該是充滿多樣性的。該寵孩子的時候就寵,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該嚴格的時候要嚴,讓他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那些名人的成功,咱們只看到了表面,那些名人的家教,咱們也只是瞭解一部分。咱們只看到董卿爸爸的嚴苛,並不瞭解爸爸對她的疼愛與關懷。咱們只知道郎朗爸爸曾經逼著他不想彈琴就跳樓,卻忽略了他爸爸陪著他到處求學,和他一起聽課,幫他分析別人的風格。咱們只聽說鄭淵潔的爸爸面對他被開除這麼大的事都能夠淡然處之,別忘記他要求鄭淵潔,每次犯錯誤都要寫,還不帶重樣的這份良苦用心。

所以,千萬不要斷章取義,更不要以偏概全。教育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只靠嚴苛、只靠打罵就能使子女成才,那也太簡單了。但教育也沒有那麼難,多用一點心,多給一點愛,多走近孩子,多蹲下傾聽,我們的孩子即使不成名成家,也一定有自己的風采!

感謝閱讀!本文乃作者個人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歡迎轉發分享。歡迎和我交流討論。

作者:三分之一

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碩士,16年小學教師,現任教於北京市西城區。

以教師的閱歷總結經驗,以家長的心態分享心得,以文藝學碩士的視角探索教育之美。

鋼琴家郎朗的爸爸也是一位嚴父,曾經逼著孩子跳樓。還有什麼北大狼爸等故事在“江湖”上流傳。這些孩子都取得了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從這個意義上說,大家推崇、信任嚴教並沒錯。

但是,成功只是結果,過程是我們看不到的。同樣能在事業上取得成就,可是成長的過程中是更加愉悅還是略有抑鬱,是更加自信還是被動向前,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應該密不可分吧。從這個意義上說,那一類《你只看見一個成功的董卿,卻沒看見背後多少個不幸福的孩子》的文章,也沒說錯。大眾只看見今天的董卿,光彩奪目,卻沒有多少人,理解當年的她,小小的她,她的不解、她的自卑、她的痛苦。

寬嚴結合,方是教育之道。

我是一位老師,工作中也經常埋怨現在的家長,對孩子太寵太慣太溺愛了。可我也是一個媽媽,生活中也會習慣不習慣地寵愛自己的孩子。所以,其實,教育的語言應該是充滿多樣性的。該寵孩子的時候就寵,讓他感受到父母的愛,該嚴格的時候要嚴,讓他懂得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那些名人的成功,咱們只看到了表面,那些名人的家教,咱們也只是瞭解一部分。咱們只看到董卿爸爸的嚴苛,並不瞭解爸爸對她的疼愛與關懷。咱們只知道郎朗爸爸曾經逼著他不想彈琴就跳樓,卻忽略了他爸爸陪著他到處求學,和他一起聽課,幫他分析別人的風格。咱們只聽說鄭淵潔的爸爸面對他被開除這麼大的事都能夠淡然處之,別忘記他要求鄭淵潔,每次犯錯誤都要寫,還不帶重樣的這份良苦用心。

所以,千萬不要斷章取義,更不要以偏概全。教育沒有這麼簡單,如果只靠嚴苛、只靠打罵就能使子女成才,那也太簡單了。但教育也沒有那麼難,多用一點心,多給一點愛,多走近孩子,多蹲下傾聽,我們的孩子即使不成名成家,也一定有自己的風采!

感謝閱讀!本文乃作者個人原創,未經允許謝絕轉載,歡迎轉發分享。歡迎和我交流討論。

作者:三分之一

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碩士,16年小學教師,現任教於北京市西城區。

以教師的閱歷總結經驗,以家長的心態分享心得,以文藝學碩士的視角探索教育之美。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