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榜樣」屹立在塔河岸邊的“胡楊”——追記地區優秀共產黨員、沙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強

時代需要楷模, 時代產生楷模, 時代召喚榜樣的力量。

全國縣委書記的楷模焦裕祿離開我們已經53年了, 但他的人格魅力和榜樣力量至今仍然在激勵著地區各族黨員幹部,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 從穩疆安疆的戰略高度出發, 緊緊圍繞各族群眾安居樂業, 多搞一些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的項目、多辦一些惠民生的實事, 多解決一些各族群眾牽腸掛肚的問題, 讓各族群眾切身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祖國大家庭的溫暖。 地區優秀共產黨員、沙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強生前就是我們身邊的好幹部, 為了貧困群眾儘快脫貧致富, 為了各族群眾早日過上小康生活而殫精竭慮, 累倒在工作崗位上, 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本報今日刊發追記王強同志的文章, 既是對他的無限追思, 也是號召全地區各族黨員幹部以他為楷模, 做一個一心為民的好幹部。

追憶:他叫王強

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北緣、塔里木河東側的小城沙雅縣, 有一位黨員幹部, 他像沙漠胡楊一樣, 不畏困苦、傲然挺立, 忠貞頑強、坦坦蕩蕩。

王強生前先後在沙雅縣古勒巴格鎮、住建局等多個崗位歷練過, 2016年10月任沙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今年2月22日淩晨, 由於長期忘我工作導致心肌梗塞突發, 他倒在了工作崗位上, 享年45歲。

王強的突然離去, 震驚了整個沙雅縣, 人們怎麼也不相信他離開了大家, 離開了他熱愛的事業, 離開了他牽掛的鄉親……

出殯那天, 數千人擠滿了靈堂, 四鄰八方的鄉親們天不亮就冒著簌簌而下的雪花, 從百里之外趕來為他送行。

他昔日的戰友來了, 與他共同奮鬥的同事們來了,

村裡的鄉親們來了……大家紛紛來送這位崇尚事業、一心為民的好幹部、沙雅各族人民的好兒子。

3月19日, 地委委員(擴大)會議上追授王強同志為地區優秀共產黨員。

信條:寧可身體透支, 也不讓工作欠帳

王強去世前的24小時, 像往常一樣早上8點起床, 到縣城轉一圈, 看看環衛工人衛生打掃情況、城建上有沒有什麼問題。 9點半, 他從家裡趕往住建局指導工作;10點召開幹部大會安排近期工作;11點準時到海樓鎮察看特色鄉鎮建設情況;下午3點45分到達英買力鎮主持召開穩定工作會議;下午6點到幾個“訪惠聚”駐村點察看駐村工作情況;次日(即2月22日)淩晨1點返回縣城。

王強生前的駕駛員寇寶磊說:“王主任是一個工作起來不要命的人,

永遠充滿激情。 在他的日程表上從來沒有節假日, 沒有晝夜之分。 就在他逝世前的一個小時, 他仍然在走訪群眾的路上, 一直工作到淩晨, 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家。 ”

為了工作, 他什麼苦都能吃, 什麼罪都能受, 顧不上自己的身體, 拼了命地幹, 殊不知病魔早已侵蝕了他的身體。 多年來, 他的血壓一直偏高, 心臟也不太好。 一年前經常聽他說頭痛, 妻子王金雲勸他多休息, 把工作的事緩一緩, 抽空到醫院檢查一下身體。 可他總說請假耽誤工作, 老是不肯去, 有時勸急了, 他就說:“活著幹, 死了算, 就算死也要死在衝鋒的路上”。

事不過夜, 案無積卷, 當日事當日辦, 是王強一貫的作風。 “寧可身體透支, 也不讓工作欠帳。 ”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

人們在清理遺物時, 發現他辦公桌上一側放著一大堆藥瓶, 辦公桌中間一支筆靜靜地躺在翻開的城鎮建設規劃方案上, 方案上密密麻麻的畫滿了標注符號。

住建局辦公室主任石勇說:“王主任就像一台永不停歇的機器, 拼命地運轉, 他白天跑現場、看工地、忙調研, 幾乎每天晚上都要到辦公室加班至深夜, 他真的是累死的!”

王強雖然走了快一個月, 但石勇依然每天堅持打掃他的辦公室, 似乎他並沒有離開, 大家都期盼著他還能再回來, 盼望他將小城鎮建設的規劃藍圖變為現實。 “爸爸永遠是那麼忙碌。 在鄉鎮工作時, 他吃住在鄉鎮, 我經常幾個月見不到他一次。 回城工作後, 爸爸依然繁忙, 每當他回來時, 我已經熟睡, 早晨我還沒有醒來, 他又匆匆離開了家門。”王強正在上大學的兒子說。

擔當:遇到“硬骨頭”,他總是衝鋒在前

作為一名優秀的留疆戰士,王強傳承了“士兵基因”,鑄就了“軍人品格”。到地方工作以來,一直在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形勢複雜的基層一線磨礪。雖然工作領域在變,職務在變,但他永遠不變的是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每到一個崗位上,他都能很快成為行家裡手,工作幹得風生水起。

2004年,王強任沙雅縣英買力鎮黨委書記,他用半個月時間把全鎮所有村組跑個遍。鎮裡的老幹部介紹,他一年的行程起碼在10萬公里以上,僅摩托車就騎壞好幾輛,英買力鎮每個村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治窮先治亂,致富先治愚,我們一定要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王強任鎮黨委書記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沙雅縣英買力鎮屬於自治區重點鄉鎮。為了改變現狀,他經常與派出所民警、鄉村幹部連夜研判資訊、分析案情,結合多年基層工作經歷,探索實踐出了 “十戶聯防、群防群治”維穩舉措,該鎮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率逐年下降,維穩形勢得到根本好轉,他創造的“英買力經驗”在全縣、全地區推廣。

去年8月擔任沙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後,他主動請纓聯繫英買力鎮工作,嚴格落實聯鄉包村入戶要求,每月駐村調研指導不少於10天,充分發揮自身底數清、情況明的優勢,説明鎮、村兩級幹部研判形勢,指導落實好自治區黨委、地委的一系列維穩“組合拳”。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底,英買力鎮摘掉了自治區重點鄉鎮的“帽子”。

英買力鎮英買力村村民阿某,2009年因從事非法宗教活動被收押判刑兩年,出獄後王強與他結對子、交朋友。他主動悔過、現身說教,帶頭發聲亮劍40餘場次,直指宗教極端思想之害。

得知王強離世的消息後,他拿出與王強生前的合影淚流滿面地說:“如果沒有王大哥,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引導好親朋、鄰里,不要被宗教極端思想蠱惑,好好過幸福安穩的日子。”

英買力鎮人多地少,農民收入低,怎麼辦?王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在全鎮發展紅棗、核桃種植,創新紅棗建園模式和“黨員林果示範園”等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路子,昔日的薄田變成了果園,農民收入翻了兩番還要多,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我們一到田間地頭幹活,就會想到王書記帶我們發展紅棗種植的身影。他是我們的好書記呀,我們會永遠懷念他。”鐵熱克艾日克村村民麥合木提·艾合買提哽咽著說。

在王強同志的葬禮上,麥合木提·艾合買提捧著一大盆自家種的核桃和紅棗放在靈堂。“老書記您嘗嘗吧,這是您帶著我們一塊種的,您怎忍心撇下我們走了呢?!”

2013年,王強任縣住建局局長期間,到施工現場突擊檢查,他問工作人員是否做好驗收工作,工作人員回答:“已全部驗收完畢。”但他還是不放心,爬到三層樓頂,發現橫樑澆灌前鋼筋的底部有建築垃圾。他當即就發了火:“安全檢查怎能打馬虎眼!馬上停工!”之後他又殺了幾次“回馬槍”。

有些同志“怕”在王強手下工作,因為他要求高、節奏快、加班多,有時近乎“苛刻”。但是怕他、更敬他。“王強以身作則,各項工作都能出彩,和他在一起工作學到了不少東西。”沙雅縣住建局副局長謝敬仁說。在王強的帶領下,金聖胡楊造粒塔、嘉興實驗學校等建設項目,先後獲得“天山杯”優質工程獎,填補沙雅縣“天山杯”優質工程獎的空白。

本色:他愛百姓,勝過愛自己

王強常說:“鄉親們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都是小事。”他的手機裡儲存最多的就是農民的電話號碼。不少農民也有他的手機號,大夥有難處,都願意找他,他都熱情接待,從不推辭。

2008年,沙雅縣遭遇冰雹災害,老黨員夏依甫·赫則木家的西瓜、甜瓜、棉花受災嚴重,時任鎮黨委書記的王強在查看全鎮災情瞭解受災情況後,顧不上回家吃晚飯,來到夏依甫·赫則木家看望,看著老人悲傷的樣子,掏出口袋裡僅有的325元現金,塞到老人手中,對老人說:“您放心,一切還有我,還有黨和政府呢。”第二天,他帶著從家裡拿的兩床棉被和農資店買的化肥、薄膜、種子來到老人家,走進田間地頭,擼起袖子和夏依甫·赫則木一家將受災棉田翻播上了玉米,老人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王強把夏依甫·赫則木視為親人,老人家將王強看做自己的兒子,每年瓜果成熟他總會背上一個布褡褳裝些給王強送去,王強推脫的次數多了,夏依甫·赫則木生氣了。為了不讓老人傷心,王強不再推脫,但也不忘偷偷地在老人口袋裡塞上一兩百元錢。有時一些幹部看不下去了,總會勸他:“王書記,嫂子沒有工作,你兒子也在上學,你一個人的工資要養一家人,幾個瓜果都是地裡種出來的,值不了幾塊錢,不用每次都給他這麼多錢。”對於別人的勸說,王強還是堅持自己的行動。

2012年,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喀熱庫熱村農民李德生等數十戶農民來到縣農業局投訴,因購買了某公司的假種子,導致農民棉花受損面積600餘畝。眼看著農民的血汗錢打了水漂,時任縣農業局局長的王強接待了他們。針對假種子案取證難、執行難的問題,為給農民伸張正義、維護合法權益,王強親自聯繫鑒定機構對種子進行鑒定,最終檢測結果為“劣質種子”。最終,某公司全額賠付了農民21萬元的經濟損失。拿到賠償款的農民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英買力鎮英買力村阿衣沙木·亞生的丈夫去世多年,一個人含辛茹苦將4個子女撫養成人。前兩年女兒出嫁,小兒子娶妻生子,一家人僅靠4畝核桃地維持生計。王強下鄉時瞭解到她家的情況後,主動與阿衣沙木·亞生一家結為親戚,每次下鄉都從家裡帶些米、面、油等生活物資送到她家。2016年11月份,王強還將她的兒子買買提·亞生介紹到村警務室當協警員。有了固定收入,阿衣沙木·亞生家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當王強去世的消息傳來,阿衣沙木·亞生一家人頓時陷入悲痛之中。70歲的阿衣沙木·亞生放聲痛哭。她對兒子說:“王強主任是咱們全家的恩人,咱們一輩子都不能忘啊!”

堅守:權力,是用來給老百姓做事的

從基層群眾到機關同事,大家對於王強最多的評價就是“他是一位一心為民、廉潔奉公的好幹部。”他對身邊人說得最多的就是“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凡事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民。”

王強的一生嚴於律己、甘於奉獻。在鄉鎮工作期間他視群眾為親人,為群眾奔波流汗,卻從不接受群眾送來的任何回報,哪怕是一個瓜果也不白拿。在建設局、林業局等重要崗位,面對違法違規行為,他始終堅持依法辦事,從不講情面,哪怕是親密無間的戰友。

沙雅鎮新村果農丁忠與王強相識20多年,聽到王強去世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想去看望他的家屬,卻根本不知道他家住在哪裡。

20多年前,王強帶著丁忠等人一起從事溫室大棚桃樹種植。憑著十畝桃樹,丁忠走上致富路。現在,他還在桃園裡開起了農家樂,年收入30多萬元。丁忠說,我們剛開始種桃樹時,大家都不懂技術,王強經常在他的桃園裡和大家一起研究溫室大棚桃樹種植技術。後來他雖然調離沙雅鎮,但是每次見面也總是以兄弟相稱,還非常關心他的桃園。可是每次丁忠提出要給王強家送些桃子時,都被婉言謝絕,每逢過年過節丁忠想要去王強家表示感謝,也總被王強以工作忙、不在家等理由推脫了。

王強從2009年12月到2011年11月在縣林業局擔任局長期間,面對說情者,他常說四個字:“按規定辦。”

2011年9月,沙雅縣森林派出所查獲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涉事人員劉道軍非法開荒150畝,其中林地面積76.43畝。案件辦理期間,劉道軍輾轉找到王強的一位戰友前來說情。王強嚴厲地說道:“不管是誰,絕不能徇私枉法。”最後,涉事人員被依法收押。

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免不了有些人情往來。可在一些人眼中的“人之常情”,到王強這裡卻是“此路不通”。

2015年,王強同志生前的朋友劉林濤有一套老房子要拆遷。劉林濤希望能多得些賠償金,他買了一些煙酒去找王強。誰知,還沒等他開口,王強就一臉嚴肅地說:“我知道你的事情,無非就是為你的拆遷房而來。你把東西拿回去,我會按照拆遷政策辦理的。”

痛心:他走了,他的精神永存

自古忠孝難兩全。王強忘我工作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留下了年邁的父母,剛剛上大學的兒子,還有體弱的妻子。

王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7歲離家當兵。在父親的記憶裡,王強在沙雅工作期間,每次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從沒有超過兩個小時,而且在僅有的時間裡都是在接電話、打電話。

“本盼著過年全家可以一起吃個團圓飯,可他依然在單位值班,沒能回來團聚。這孩子不容易,吃了很多的苦,這兩年日子才慢慢好過點,卻走了。他太累了,現在終於可以歇歇了……”王強的父親王純善幾次哽咽,老淚縱橫。

王強去世後,他的妻子王金雲一連幾天水米未進,多次昏厥。“他走的前幾天對我說,突然感覺到身體很不舒服。我勸他立即去醫院檢查。可他說,這陣子工作任務重,等忙完這幾天再說。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果……”王金雲哽咽著說,為了讓他安心工作,她一直沒有找工作,負責照料家裡。

在王強家書房牆上,掛著他寫的“浩然正氣”四個大字,這也是王金雲和兒子王澤軒想他時看得最多的物件。

“爸爸很喜歡書法,練習書法時經常告訴我,做人要像寫字一樣,一筆一劃、一撇一捺,堂堂正正。”王澤軒說。

王澤軒今年18歲,在海南三亞學院通信工程專業上大一。他說,小時候,父親在鄉里工作,經常一周都見不到一次,總是在忙工作。最後一次見到父親是他返校的那天,父親在值班。此前將近半個月,一家人都沒能在一起吃過一頓飯。返校前夕,他專門到父親值班的地方與他匆匆見了一面,父親特地囑咐他要好好學習,經常給家裡打電話。他至今也不敢相信,那是和爸爸的最後一次見面。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戰友們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後,為他舉辦了一個網上悼念會。出殯那天,王強生前在部隊的時任指導員戴永祥專程從烏魯木齊趕來送他最後一程,舉起右手代表全連98名戰士向他行了一個軍禮。

“王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好戰士、好班長。在部隊期間他就嚴守紀律、對党忠誠,今天他把生命奉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我為他感到驕傲!”戴永祥說道。

“王強在20多年的工作中,履職盡責,一心撲在工作上,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他講政治、守原則、顧大局,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深刻內涵。他是全縣黨員幹部的標杆和榜樣。”沙雅縣委書記王新革說。

供稿: 任紅芳 任春華

———

他又匆匆離開了家門。”王強正在上大學的兒子說。

擔當:遇到“硬骨頭”,他總是衝鋒在前

作為一名優秀的留疆戰士,王強傳承了“士兵基因”,鑄就了“軍人品格”。到地方工作以來,一直在環境惡劣、條件艱苦、形勢複雜的基層一線磨礪。雖然工作領域在變,職務在變,但他永遠不變的是勤勤懇懇做事、踏踏實實做人。每到一個崗位上,他都能很快成為行家裡手,工作幹得風生水起。

2004年,王強任沙雅縣英買力鎮黨委書記,他用半個月時間把全鎮所有村組跑個遍。鎮裡的老幹部介紹,他一年的行程起碼在10萬公里以上,僅摩托車就騎壞好幾輛,英買力鎮每個村都留下了他的腳印。

“治窮先治亂,致富先治愚,我們一定要讓老百姓過上安穩的日子、過上幸福的生活”,這是王強任鎮黨委書記時給自己定下的目標。

沙雅縣英買力鎮屬於自治區重點鄉鎮。為了改變現狀,他經常與派出所民警、鄉村幹部連夜研判資訊、分析案情,結合多年基層工作經歷,探索實踐出了 “十戶聯防、群防群治”維穩舉措,該鎮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率逐年下降,維穩形勢得到根本好轉,他創造的“英買力經驗”在全縣、全地區推廣。

去年8月擔任沙雅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後,他主動請纓聯繫英買力鎮工作,嚴格落實聯鄉包村入戶要求,每月駐村調研指導不少於10天,充分發揮自身底數清、情況明的優勢,説明鎮、村兩級幹部研判形勢,指導落實好自治區黨委、地委的一系列維穩“組合拳”。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2016年底,英買力鎮摘掉了自治區重點鄉鎮的“帽子”。

英買力鎮英買力村村民阿某,2009年因從事非法宗教活動被收押判刑兩年,出獄後王強與他結對子、交朋友。他主動悔過、現身說教,帶頭發聲亮劍40餘場次,直指宗教極端思想之害。

得知王強離世的消息後,他拿出與王強生前的合影淚流滿面地說:“如果沒有王大哥,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一定要引導好親朋、鄰里,不要被宗教極端思想蠱惑,好好過幸福安穩的日子。”

英買力鎮人多地少,農民收入低,怎麼辦?王強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他通過調整種植結構,在全鎮發展紅棗、核桃種植,創新紅棗建園模式和“黨員林果示範園”等管理模式,走出了一條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路子,昔日的薄田變成了果園,農民收入翻了兩番還要多,農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我們一到田間地頭幹活,就會想到王書記帶我們發展紅棗種植的身影。他是我們的好書記呀,我們會永遠懷念他。”鐵熱克艾日克村村民麥合木提·艾合買提哽咽著說。

在王強同志的葬禮上,麥合木提·艾合買提捧著一大盆自家種的核桃和紅棗放在靈堂。“老書記您嘗嘗吧,這是您帶著我們一塊種的,您怎忍心撇下我們走了呢?!”

2013年,王強任縣住建局局長期間,到施工現場突擊檢查,他問工作人員是否做好驗收工作,工作人員回答:“已全部驗收完畢。”但他還是不放心,爬到三層樓頂,發現橫樑澆灌前鋼筋的底部有建築垃圾。他當即就發了火:“安全檢查怎能打馬虎眼!馬上停工!”之後他又殺了幾次“回馬槍”。

有些同志“怕”在王強手下工作,因為他要求高、節奏快、加班多,有時近乎“苛刻”。但是怕他、更敬他。“王強以身作則,各項工作都能出彩,和他在一起工作學到了不少東西。”沙雅縣住建局副局長謝敬仁說。在王強的帶領下,金聖胡楊造粒塔、嘉興實驗學校等建設項目,先後獲得“天山杯”優質工程獎,填補沙雅縣“天山杯”優質工程獎的空白。

本色:他愛百姓,勝過愛自己

王強常說:“鄉親們的事再小都是大事,自己的事再大都是小事。”他的手機裡儲存最多的就是農民的電話號碼。不少農民也有他的手機號,大夥有難處,都願意找他,他都熱情接待,從不推辭。

2008年,沙雅縣遭遇冰雹災害,老黨員夏依甫·赫則木家的西瓜、甜瓜、棉花受災嚴重,時任鎮黨委書記的王強在查看全鎮災情瞭解受災情況後,顧不上回家吃晚飯,來到夏依甫·赫則木家看望,看著老人悲傷的樣子,掏出口袋裡僅有的325元現金,塞到老人手中,對老人說:“您放心,一切還有我,還有黨和政府呢。”第二天,他帶著從家裡拿的兩床棉被和農資店買的化肥、薄膜、種子來到老人家,走進田間地頭,擼起袖子和夏依甫·赫則木一家將受災棉田翻播上了玉米,老人緊皺的眉頭終於舒展開了。

王強把夏依甫·赫則木視為親人,老人家將王強看做自己的兒子,每年瓜果成熟他總會背上一個布褡褳裝些給王強送去,王強推脫的次數多了,夏依甫·赫則木生氣了。為了不讓老人傷心,王強不再推脫,但也不忘偷偷地在老人口袋裡塞上一兩百元錢。有時一些幹部看不下去了,總會勸他:“王書記,嫂子沒有工作,你兒子也在上學,你一個人的工資要養一家人,幾個瓜果都是地裡種出來的,值不了幾塊錢,不用每次都給他這麼多錢。”對於別人的勸說,王強還是堅持自己的行動。

2012年,沙雅縣托依堡勒迪鎮喀熱庫熱村農民李德生等數十戶農民來到縣農業局投訴,因購買了某公司的假種子,導致農民棉花受損面積600餘畝。眼看著農民的血汗錢打了水漂,時任縣農業局局長的王強接待了他們。針對假種子案取證難、執行難的問題,為給農民伸張正義、維護合法權益,王強親自聯繫鑒定機構對種子進行鑒定,最終檢測結果為“劣質種子”。最終,某公司全額賠付了農民21萬元的經濟損失。拿到賠償款的農民激動之情無以言表。

英買力鎮英買力村阿衣沙木·亞生的丈夫去世多年,一個人含辛茹苦將4個子女撫養成人。前兩年女兒出嫁,小兒子娶妻生子,一家人僅靠4畝核桃地維持生計。王強下鄉時瞭解到她家的情況後,主動與阿衣沙木·亞生一家結為親戚,每次下鄉都從家裡帶些米、面、油等生活物資送到她家。2016年11月份,王強還將她的兒子買買提·亞生介紹到村警務室當協警員。有了固定收入,阿衣沙木·亞生家的日子逐漸好了起來。

當王強去世的消息傳來,阿衣沙木·亞生一家人頓時陷入悲痛之中。70歲的阿衣沙木·亞生放聲痛哭。她對兒子說:“王強主任是咱們全家的恩人,咱們一輩子都不能忘啊!”

堅守:權力,是用來給老百姓做事的

從基層群眾到機關同事,大家對於王強最多的評價就是“他是一位一心為民、廉潔奉公的好幹部。”他對身邊人說得最多的就是“作為一名黨員幹部,凡事但求無愧於心無愧於民。”

王強的一生嚴於律己、甘於奉獻。在鄉鎮工作期間他視群眾為親人,為群眾奔波流汗,卻從不接受群眾送來的任何回報,哪怕是一個瓜果也不白拿。在建設局、林業局等重要崗位,面對違法違規行為,他始終堅持依法辦事,從不講情面,哪怕是親密無間的戰友。

沙雅鎮新村果農丁忠與王強相識20多年,聽到王強去世的消息後,第一時間想去看望他的家屬,卻根本不知道他家住在哪裡。

20多年前,王強帶著丁忠等人一起從事溫室大棚桃樹種植。憑著十畝桃樹,丁忠走上致富路。現在,他還在桃園裡開起了農家樂,年收入30多萬元。丁忠說,我們剛開始種桃樹時,大家都不懂技術,王強經常在他的桃園裡和大家一起研究溫室大棚桃樹種植技術。後來他雖然調離沙雅鎮,但是每次見面也總是以兄弟相稱,還非常關心他的桃園。可是每次丁忠提出要給王強家送些桃子時,都被婉言謝絕,每逢過年過節丁忠想要去王強家表示感謝,也總被王強以工作忙、不在家等理由推脫了。

王強從2009年12月到2011年11月在縣林業局擔任局長期間,面對說情者,他常說四個字:“按規定辦。”

2011年9月,沙雅縣森林派出所查獲一起非法佔用農用地案,涉事人員劉道軍非法開荒150畝,其中林地面積76.43畝。案件辦理期間,劉道軍輾轉找到王強的一位戰友前來說情。王強嚴厲地說道:“不管是誰,絕不能徇私枉法。”最後,涉事人員被依法收押。

作為一名領導幹部,免不了有些人情往來。可在一些人眼中的“人之常情”,到王強這裡卻是“此路不通”。

2015年,王強同志生前的朋友劉林濤有一套老房子要拆遷。劉林濤希望能多得些賠償金,他買了一些煙酒去找王強。誰知,還沒等他開口,王強就一臉嚴肅地說:“我知道你的事情,無非就是為你的拆遷房而來。你把東西拿回去,我會按照拆遷政策辦理的。”

痛心:他走了,他的精神永存

自古忠孝難兩全。王強忘我工作倒在了工作崗位上,留下了年邁的父母,剛剛上大學的兒子,還有體弱的妻子。

王強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17歲離家當兵。在父親的記憶裡,王強在沙雅工作期間,每次和他們在一起的時間從沒有超過兩個小時,而且在僅有的時間裡都是在接電話、打電話。

“本盼著過年全家可以一起吃個團圓飯,可他依然在單位值班,沒能回來團聚。這孩子不容易,吃了很多的苦,這兩年日子才慢慢好過點,卻走了。他太累了,現在終於可以歇歇了……”王強的父親王純善幾次哽咽,老淚縱橫。

王強去世後,他的妻子王金雲一連幾天水米未進,多次昏厥。“他走的前幾天對我說,突然感覺到身體很不舒服。我勸他立即去醫院檢查。可他說,這陣子工作任務重,等忙完這幾天再說。沒有想到,竟然是這樣的結果……”王金雲哽咽著說,為了讓他安心工作,她一直沒有找工作,負責照料家裡。

在王強家書房牆上,掛著他寫的“浩然正氣”四個大字,這也是王金雲和兒子王澤軒想他時看得最多的物件。

“爸爸很喜歡書法,練習書法時經常告訴我,做人要像寫字一樣,一筆一劃、一撇一捺,堂堂正正。”王澤軒說。

王澤軒今年18歲,在海南三亞學院通信工程專業上大一。他說,小時候,父親在鄉里工作,經常一周都見不到一次,總是在忙工作。最後一次見到父親是他返校的那天,父親在值班。此前將近半個月,一家人都沒能在一起吃過一頓飯。返校前夕,他專門到父親值班的地方與他匆匆見了一面,父親特地囑咐他要好好學習,經常給家裡打電話。他至今也不敢相信,那是和爸爸的最後一次見面。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戰友們得知他去世的消息後,為他舉辦了一個網上悼念會。出殯那天,王強生前在部隊的時任指導員戴永祥專程從烏魯木齊趕來送他最後一程,舉起右手代表全連98名戰士向他行了一個軍禮。

“王強一直是我心目中的好戰士、好班長。在部隊期間他就嚴守紀律、對党忠誠,今天他把生命奉獻給了黨,獻給了人民,我為他感到驕傲!”戴永祥說道。

“王強在20多年的工作中,履職盡責,一心撲在工作上,贏得了群眾的信任和愛戴。他講政治、守原則、顧大局,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崗位、默默奉獻,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的深刻內涵。他是全縣黨員幹部的標杆和榜樣。”沙雅縣委書記王新革說。

供稿: 任紅芳 任春華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