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三體》電影還沒拍出來,現在又要有衍生宇宙了【好奇心日報】

2017 年 6 月 8 日, 劉慈欣和未來事務管理局(以下簡稱“未來局”)共同發佈了一個名為“三體宇宙”的開發計畫。

這場活動的全名叫“三體宇宙大爆炸”。

現場, 劉慈欣按下巨大的紅色按鈕, 背後銀河閃爍, 象徵由他認可的一個龐大宇宙正式誕生。

劉慈欣正式發佈“三體宇宙”

未來事務管理局原本是果殼內部孵化的一個科幻品牌。 2014 年, 他們通過承辦當年的華語科幻星雲獎出現在公眾視野中。 近年來, 憑藉其出版事務和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 未來局在科幻圈擁有了相當的影響力。

2016 年, 未來局單獨成立了一家“果閱文化傳媒公司”, 專門從事科幻文化傳播, 其業務包括科幻相關的作家經紀、出版及影視項目等。 目前, 這個 30 人左右的團隊已經於本年度完成了過億的 A 輪融資。

據公開資料顯示, 其投資方也包括果殼的資方摯信資本, 以及果殼本身。

不過, 和我們熟悉的漫威或盧卡斯的“宇宙”不同的是, 此次未來局發佈的“三體宇宙”將是一次關於《三體》同人作品的全方位衍生開發計畫。 儘管目前這些作品還沒有什麼眉目。

他們的具體計畫是這樣:基於《三體》原著中的故事、世界觀和設定, 邀請三體迷以作家、藝術家甚至科學家的身份參與進來, 創造出一個屬於《三體》的“內容系統”, 或者說“宇宙”。

說白了, 這是一次由劉慈欣授權的、有組織的開放同人創作。 雖然主辦方並不贊成這樣的定義, 他們將其稱為“有機的工業系統”。

《4.22 光年》作者:徐曉東/易南

入場前的長廊上, 未來局展示了十幾幅與三體相關的科幻畫作。 它們的靈感來源都基於三部《三體》小說, 執劍人、破壁者、葉文潔等元素不時出現——這是“三體宇宙”的一種可能實現形式。 根據來到活動現場的幾位畫家的風格來看, 其類型非常寬泛, 它可能是一般的圖書插畫、巨幅畫品,

也可能是漫畫。

大會上, 未來局還請來了他們預想中這項計畫的其他參與者:各類藝術家、科幻作家和科學家。

來到活動現場的 6 位畫家

其中並未出現影視從業者。 儘管這才是目前最貼近“宇宙”本意的行業。 甚至可以說, 當前中國科幻在商業上的火爆很大程度上正是來源於此。

就在“三體宇宙大爆炸”前三個月,寧浩改編自劉慈欣作品《鄉村教師》的《瘋狂的外星人》宣佈第二次立項;5 月 26 日,由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也正式開機;而如果你身處北京,一定不會忽略 10 號線上隨處可見的《三體》3D 舞臺劇燈箱廣告。

但與層出不窮的影視改編專案相伴的結果卻令所有三體迷失望。2016 年 7 月,遊族影業宣佈將無限期擱置《三體》電影專案。諷刺的是,這原本是片方預計的影片上映檔期。 2015 年,這部改編作品就已進入後期階段,項目總投資號稱超過 2 億。

官方發佈的《三體》電影海報

更令人失落的是,讀者最熟悉的那些劉慈欣的作品,其改編權都已被售出。據新浪娛樂報導,張番番當時以 “不超過十萬”的價格買斷了《三體》的版權,以及五年期限的改編權、後續影視劇和遊戲開發版權。

這也就意味著,儘管《三體》中文版銷量已超過 700 萬冊,足以成為中國科幻界劃時代的作品,但想要依託其原著進行的快速商業變現管道已經被堵塞。

因此,對於未來事務管理局來說,開發“三體宇宙”更像是一個迂回策略。他們避開了大劉的原著作品,轉而開放同人創作,再對這些同人作品進行後續開發。

這種做法並非沒有先例。1977 年,星球大戰系列第一部電影《星球大戰:新希望》上映。之後,一系列電影、小說、漫畫和電子遊戲對其進行持續的內容擴充,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宇宙”。當時,盧卡斯將這些與星戰相關的作品劃分為“正史”和“傳奇”,正史部分由盧卡斯本人公開宣佈,而其他相關有效授權則被定義為傳奇,這其中也包括官方授權的同人創作。

EA 的《星球大戰:戰爭前線》

事實上,《三體》在中國科幻圈中的影響力確實可以與《星球大戰》作一類比。自《三體》第一部在《科幻世界》上連載以來,該系列小說已經激發了一大批同人創作。

早在 2007 年的國際科幻大會上,就有三體粉絲在現場排成佇列,展示書中的人列電腦,“其熱情讓外國人非常吃驚”。

作品正式出版後,其影響力進一步擴大。2012 年,科幻迷創作的三體同人歌曲《紅岸 1979》在果殼主辦的“萬有青年燴”上首次演出,一度在社交網站刷屏。之後,這首歌曲還在當年的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上被演唱。

當然還有更有名的科幻作家寶樹的同人小說《三體 X: 觀想之宙》,該書於 2011年經重慶出版社出版,憑藉《三體》原作的影響力,銷量相當不錯。

也正是那一年,劉慈欣在香港書展上表示,“從我自己來說並不希望出現這麼多這種同人作品。”

但如今,他的想法已經和當初有所不同。在會後採訪中,劉慈欣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三體》走到今天,它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狀態,而是成為一個被讀者和受眾解讀過、擴展過很多的東西。因此,他更希望將《三體》視為一個“種子”,讓它去長成更大的大樹。

而在會場上,他的說法則更為詩意。他引用了一個著名的傳說:傳說古代有個國王,出於對逝去王后的懷念,為她建造了一座紀念宮殿。而宮殿建成後,國王被宮殿無與倫比的宏偉和壯美所打動,反而覺得停放在宮殿中的王后棺槨顯得多餘而微不足道。“我希望《三體》最終會成為那具棺槨。”

聽起來多少有些感人,但這個比喻也暴露了這種迂回戰術存在的幾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首先,至少現階段,《三體》系列小說依然是這個“宮殿”最關鍵的部分。整場大會所有上臺發言的嘉賓,都在巨細無遺地暢談這部作品對自己產生的巨大影響。這是任何相關同人衍生作品都無法獲得的讚譽。

因此,如何確保這些衍生作品的純正性和吸引力,是他們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未來局稱,他們將以委員會制度實施這一計畫,對接創作者和合作方,最終產出產品,這其中,劉慈欣本人將擔任監製。而這種計畫與一般的“簡單同人創作”的區別在於,它將是一個“有機的工業系統”。計畫具體如何實施,未來局已經有了一套“目前不便透露”的流程。

有趣的是,在臺上,身為物理學家和科普作家的李淼將“三體宇宙”計畫形容為“小姬局長要賣賣周邊”,而身邊的主持人姬少亭馬上否認了這一說法。

李淼現場發言

另外,即使有劉慈欣的監製和授權,中國的科幻作家和藝術家們是否已經有能力創造出想像中的“宏偉和壯美的宮殿”,也同樣令人擔憂。

更何況,儘管已經“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水準拉到了世界科幻水準”,但《三體》本身是否真的已經擁有金庸武俠小說一樣的大眾影響力?畢竟,大部分觀眾對“韋小寶”的認識要遠遠超出“章北海”和“程心”。

2015 年,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王壬創作了一部與“水滴”有關的《三體》同人視頻,其製作水準相當精良,但就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相關新聞頁面中,有讀者評論,“沒有看過書的朋友千萬不要浪費這 15 分鐘看視頻,因為肯定看不懂”。

最後,在目前國內的同人作品版權依然沒有清晰界定的情況下,一旦作品成型,其後續的改編和其他權利歸屬也值得商榷。

今年 4 月,金庸狀告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案開庭,金庸方認為,即使是涉及對人物名稱人物關係的使用,也應該被視為侵權。目前,這一案件調解結果尚未公開,而《此間的少年》電視劇版本已經被提上日程。

當然,過去的 3 年間曾以各種形式“深耕科幻”的未來局,未必不會想到這種折衷策略所帶來的問題。只是對於他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也許是儘快參與到科幻專案的開發中來。

接受會後群訪時,未來局也承認,讓他們覺得“挺困難”的是,這種把出版物開發成宇宙的舉動在國內尚無先例,目前也只能學習國外經驗,在國內創作中摸索方法。而最後成型的“宇宙”狀態,仍然不為他們所知。未來局的合夥人李兆欣說,“我們會把它變成一個現代文化的圖騰,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現場觀眾和劉慈欣

就像近年來所有科幻相關的活動一樣,“三體宇宙大爆炸”儀式結束後,在座的三體迷們按照慣例喊出了那句“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其狂熱不遜於 2015 年劉慈欣剛剛獲獎之時。

題圖來自:《三體》電影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就在“三體宇宙大爆炸”前三個月,寧浩改編自劉慈欣作品《鄉村教師》的《瘋狂的外星人》宣佈第二次立項;5 月 26 日,由郭帆導演的《流浪地球》也正式開機;而如果你身處北京,一定不會忽略 10 號線上隨處可見的《三體》3D 舞臺劇燈箱廣告。

但與層出不窮的影視改編專案相伴的結果卻令所有三體迷失望。2016 年 7 月,遊族影業宣佈將無限期擱置《三體》電影專案。諷刺的是,這原本是片方預計的影片上映檔期。 2015 年,這部改編作品就已進入後期階段,項目總投資號稱超過 2 億。

官方發佈的《三體》電影海報

更令人失落的是,讀者最熟悉的那些劉慈欣的作品,其改編權都已被售出。據新浪娛樂報導,張番番當時以 “不超過十萬”的價格買斷了《三體》的版權,以及五年期限的改編權、後續影視劇和遊戲開發版權。

這也就意味著,儘管《三體》中文版銷量已超過 700 萬冊,足以成為中國科幻界劃時代的作品,但想要依託其原著進行的快速商業變現管道已經被堵塞。

因此,對於未來事務管理局來說,開發“三體宇宙”更像是一個迂回策略。他們避開了大劉的原著作品,轉而開放同人創作,再對這些同人作品進行後續開發。

這種做法並非沒有先例。1977 年,星球大戰系列第一部電影《星球大戰:新希望》上映。之後,一系列電影、小說、漫畫和電子遊戲對其進行持續的內容擴充,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宇宙”。當時,盧卡斯將這些與星戰相關的作品劃分為“正史”和“傳奇”,正史部分由盧卡斯本人公開宣佈,而其他相關有效授權則被定義為傳奇,這其中也包括官方授權的同人創作。

EA 的《星球大戰:戰爭前線》

事實上,《三體》在中國科幻圈中的影響力確實可以與《星球大戰》作一類比。自《三體》第一部在《科幻世界》上連載以來,該系列小說已經激發了一大批同人創作。

早在 2007 年的國際科幻大會上,就有三體粉絲在現場排成佇列,展示書中的人列電腦,“其熱情讓外國人非常吃驚”。

作品正式出版後,其影響力進一步擴大。2012 年,科幻迷創作的三體同人歌曲《紅岸 1979》在果殼主辦的“萬有青年燴”上首次演出,一度在社交網站刷屏。之後,這首歌曲還在當年的科幻星雲獎頒獎典禮上被演唱。

當然還有更有名的科幻作家寶樹的同人小說《三體 X: 觀想之宙》,該書於 2011年經重慶出版社出版,憑藉《三體》原作的影響力,銷量相當不錯。

也正是那一年,劉慈欣在香港書展上表示,“從我自己來說並不希望出現這麼多這種同人作品。”

但如今,他的想法已經和當初有所不同。在會後採訪中,劉慈欣對《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說,《三體》走到今天,它已經不再是當初的那個狀態,而是成為一個被讀者和受眾解讀過、擴展過很多的東西。因此,他更希望將《三體》視為一個“種子”,讓它去長成更大的大樹。

而在會場上,他的說法則更為詩意。他引用了一個著名的傳說:傳說古代有個國王,出於對逝去王后的懷念,為她建造了一座紀念宮殿。而宮殿建成後,國王被宮殿無與倫比的宏偉和壯美所打動,反而覺得停放在宮殿中的王后棺槨顯得多餘而微不足道。“我希望《三體》最終會成為那具棺槨。”

聽起來多少有些感人,但這個比喻也暴露了這種迂回戰術存在的幾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首先,至少現階段,《三體》系列小說依然是這個“宮殿”最關鍵的部分。整場大會所有上臺發言的嘉賓,都在巨細無遺地暢談這部作品對自己產生的巨大影響。這是任何相關同人衍生作品都無法獲得的讚譽。

因此,如何確保這些衍生作品的純正性和吸引力,是他們所要面對的第一個問題。未來局稱,他們將以委員會制度實施這一計畫,對接創作者和合作方,最終產出產品,這其中,劉慈欣本人將擔任監製。而這種計畫與一般的“簡單同人創作”的區別在於,它將是一個“有機的工業系統”。計畫具體如何實施,未來局已經有了一套“目前不便透露”的流程。

有趣的是,在臺上,身為物理學家和科普作家的李淼將“三體宇宙”計畫形容為“小姬局長要賣賣周邊”,而身邊的主持人姬少亭馬上否認了這一說法。

李淼現場發言

另外,即使有劉慈欣的監製和授權,中國的科幻作家和藝術家們是否已經有能力創造出想像中的“宏偉和壯美的宮殿”,也同樣令人擔憂。

更何況,儘管已經“單槍匹馬把中國科幻水準拉到了世界科幻水準”,但《三體》本身是否真的已經擁有金庸武俠小說一樣的大眾影響力?畢竟,大部分觀眾對“韋小寶”的認識要遠遠超出“章北海”和“程心”。

2015 年,在美國讀書的中國學生王壬創作了一部與“水滴”有關的《三體》同人視頻,其製作水準相當精良,但就在《好奇心日報(www.qdaily.com)》的相關新聞頁面中,有讀者評論,“沒有看過書的朋友千萬不要浪費這 15 分鐘看視頻,因為肯定看不懂”。

最後,在目前國內的同人作品版權依然沒有清晰界定的情況下,一旦作品成型,其後續的改編和其他權利歸屬也值得商榷。

今年 4 月,金庸狀告江南《此間的少年》侵權案開庭,金庸方認為,即使是涉及對人物名稱人物關係的使用,也應該被視為侵權。目前,這一案件調解結果尚未公開,而《此間的少年》電視劇版本已經被提上日程。

當然,過去的 3 年間曾以各種形式“深耕科幻”的未來局,未必不會想到這種折衷策略所帶來的問題。只是對於他們來說,目前最重要的也許是儘快參與到科幻專案的開發中來。

接受會後群訪時,未來局也承認,讓他們覺得“挺困難”的是,這種把出版物開發成宇宙的舉動在國內尚無先例,目前也只能學習國外經驗,在國內創作中摸索方法。而最後成型的“宇宙”狀態,仍然不為他們所知。未來局的合夥人李兆欣說,“我們會把它變成一個現代文化的圖騰,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現場觀眾和劉慈欣

就像近年來所有科幻相關的活動一樣,“三體宇宙大爆炸”儀式結束後,在座的三體迷們按照慣例喊出了那句“消滅人類暴政,世界屬於《三體》!”其狂熱不遜於 2015 年劉慈欣剛剛獲獎之時。

題圖來自:《三體》電影劇照

喜歡這篇文章?去 App 商店搜 好奇心日報 ,每天看點不一樣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