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甘肅:為“冰源水庫”祁連山增濕

中國氣象報記者 倪永強 通訊員 于仕琪 張豐偉

對於深處內陸的甘肅而言, “雨水貴如油”的說法毫不誇張。 與此同時, 作為一個龐大生態系統, 河西走廊內的祁連山有著“冰源水庫”之稱, 尤其是坡地原始森林與草地構成的水源涵養林, 具備調蓄水源、保持水土、調節氣候的重要作用。 應當說, 祁連山水源情況與河西走廊生態狀況關係密切。

甘肅省政府印發的《甘肅省“十三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提出, 要在“十三五”時期重點推進祁連山人工增雨體系工程陸續啟動, 其中, 前者屬於國家級項目。

據介紹, 西北區域人工影響天氣能力建設工程已於2016年11月上報國家發改委立項。

該工程籌畫建設祁連山地形雲人工增雨(雪)試驗示範基地, 繼續開展外場作業試驗、空地一體作業試驗、雲霧降水多尺度宏觀及微觀特徵致雨機理研究等, 研發新型催化作業裝備和催化劑。 截至目前, 當地已建成基於降水類天氣現象觀測儀、六要素自動氣象站的觀測體系, 基於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的火箭系統, 並利用多年積累的經驗開展針對區域內重點雲系、多種過程的作業試驗和效果檢驗工作。

而另一大工程——祁連山人工增雨(雪)體系工程建設主要由飛機作業能力建設、飛機作業保障基地建設、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業務系統建設、地面人工影響天氣作業能力建設、觀測系統建設、效果檢驗外場試驗區建設等六部分組成。

隨著工程建設的推進, 未來, 甘肅飛機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可覆蓋面積將從目前的23萬平方公里擴大至45萬平方公里;作業期由季節性作業拓展到全年性作業;作業物件由現在的層狀雲、對流雲為主拓展到具有西北特點的山區地形雲;年增水效益從現在的12億立方米至15億立方米增至13.2億立方米至17.3億立方米。

技術突破夯實人影工作“內功”

近幾年, 甘肅各地抓住關鍵時期, 在祁連山腹地開展地面增雨作業, 有效增加山區積雪和四大河流來水量。 譬如, 在2016年, 蔡旗斷面過水量達3.34億立方米, 天然河道來水量超9千萬立方米, 為實現石羊河流域生態環境建設和重點治理目標作出重要貢獻。 這背後離不開省人影辦圍繞乾旱區人工影響天氣關鍵技術組織開展的刻苦攻關:人影科研業務人員取得5大成果, 發表論文38篇, 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兩項, 編寫出版專著兩部, 部分創新成果填補了甘肅乃至國內相關研究領域的空白。

甘肅研發了乾旱區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條件識別等關鍵技術, 推進適用于乾旱區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標體系建設, 建成甘肅省省級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業務平臺, 創新可三維分析的人工影響天氣作業指揮系統及效果評估系統。 安全無小事, 責任大於天。 為此, 省人影辦還研發了“高炮在膛啞彈液壓退彈器”“新型延時自動點火焰彈”等技術, 目前, “高炮在膛啞彈液壓退彈器”已在全國氣象部門推廣。

除了開發利用雲水資源, 針對霜凍對甘肅林果業的危害, 省人影辦通過研究揭示了霜凍天氣過程來臨前近地層逆溫為4℃至6℃的重要科學事實, 為人工防霜凍和國內首台“高架長葉片防霜機”研製提供理論依據。

自2014年起, 該防霜機在西北等地推廣應用, 一場霜凍天氣過程中就可以減少甘肅果農經濟損失上億元。

在甘肅, 從2013年開始, 當地就著手自主研發集資料管理、決策分析、作業指揮、效果評估、資訊管理等功能於一體的省級人工影響天氣綜合業務系統。 經過3年打磨, 該系統已在市級人影部門進行推廣應用。 以該系統為分析平臺, 結合衛星、雷達等實況監測和作業概念模型、作業指標, 氣象部門通過人機對話模式製作全省未來3至24小時的作業條件潛力預報, 預判雲帶、垂直累積過冷水、冰晶數濃度等物理量;利用北斗地空通信系統實現飛行作業全過程動態監控, 合理選擇催化方案(劑量), 使作業能達到“精准催化”。

可以想見,未來,更為完善的飛機和地面作業指揮、觀測、保障、試驗示範、技術支撐等體系,將為甘肅乃至西北區域生態安全、山區冰川保護、抗旱救災、森林防火等提供重要保障。

責任編輯:安焱

七天天氣預報看這裡!!!-----連結位址:http://3g.zgqxb.com.cn

可以想見,未來,更為完善的飛機和地面作業指揮、觀測、保障、試驗示範、技術支撐等體系,將為甘肅乃至西北區域生態安全、山區冰川保護、抗旱救災、森林防火等提供重要保障。

責任編輯:安焱

七天天氣預報看這裡!!!-----連結位址:http://3g.zgqxb.com.cn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