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民建代表、委員就社會、民生問題的建言

3月13日上午, 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閉幕。 兩會期間, 民建代表、委員圍繞社會、民生等問題建言獻策。

民建中央提案:提高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水準

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是當前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社會熱點問題。 在全國兩會上, 民建中央建議加強生活垃圾管理制度建設, 明確處理替代技術, 加快試點工作, 並加強宣傳教育, 提高居民環境意識。

民建中央提案建議, 加強制度建設, 制定《城市生活垃圾管理法》。 各城市結合實情制定配套實施細則, 使垃圾處理各環節納入依法管理軌道。 同時, 探索完善垃圾收費價格調整機制,

堅持產生者付費的原則, 通過價格杠杆來促進城市生活垃圾資源化和減量化。

強化政府主導模式,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加強監管和整治, 明確用焚燒、資源化處理等新技術逐步替代衛生填埋處理工藝, 儘快制定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的具體實施細則, 加快建立垃圾分類收轉運處理系統和廚餘垃圾專業收運系統, 全面推動垃圾分類處理。

此外, 還建議加快垃圾分類試點, 培養居民環境意識。 將生活垃圾分類相關規定納入學校德育課程, 增強學生分類意識。 從居民家庭入手, 免費提供不同種類垃圾袋, 讓居民按照規定種類投放垃圾。 在社區、居民點, 設置標識明顯、數量足夠的垃圾分類回收設施。 加強媒體宣傳,

投放與城市生活垃圾有關的公益廣告, 提高社會關注度。

李曉林委員建議:將器官移植手術費納入大病醫保

李曉林委員, 二是手術時間容易掌控, 不至於出現患者等不到器官, 或者因為付不起高昂的手術費用而不幸離世的悲劇。 這種親體肝移植的辦法更多地用在父母給子女捐獻方面,

尤其是患膽道閉鎖的嬰幼兒, 接受親體肝移植的比例達90%。

李曉林委員提出, 關於器官移植手術費用納入大病醫保, 需要開展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由於基層醫療機構醫護人員對一些需要做器官移植的患者有診斷誤區, 亟須大力加強基層醫生的培訓;二是親體肝移植小患者的父母捐獻手術的費用也應納入大病醫保範疇, 畢竟他們解決了我國目前器官來源緊缺的問題, 無私捐出肝臟的一部分, 給了許多孩子新生;三是關於親體肝移植的倫理審批制度手續太過繁複, 審批時間相對較長, 有些病情危重的患者, 難以等待漫長的倫理審查, 可以建立倫理審查備案制度,

對信譽較好的器官移植中心, 採取備案和抽查制度, 大大縮短患者術前等待時間, 挽救更多生命。

李曉林認為, 將器官移植手術費用納入大病醫保, 給予更多待移植患者希望, 提倡公民捐獻, 不僅可以挽救更多國人的生命, 更可以提高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形象, 贏得更多國際社會的認可和尊重, 可以降低家庭和社會負擔, 提升政府形象以及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

基於此, 李曉林委員建議將器官移植手術費用納入大病醫保, 加大財政撥款力度, 可採取單種病限價的措施, 譬如兒童親體肝移植10萬, 等待捐獻15萬, 成人等待捐獻肝移植25萬。 同時公開器官移植手術費用, 加強捐獻器官宣傳, 提升公眾對器官捐獻的認可度和參與度,

從生理和心理上救助器官移植患者。

孫東生委員:物質援助與精神關愛讓失獨家庭不孤獨

孫東生委員(資料圖)

“根據人口普查資料推斷, 全國約有1000萬家庭成為失獨家庭。 另據樣本測算, 每年約產生7.6萬個新的失獨家庭。 ”據民建中央常委、黑龍江省副省長、民建黑龍江省委主委孫東生委員介紹, 2001年國家出臺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07年,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通知,在全國開展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工作,全國23個省份《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了補助政策。但各地政策差異較大,有的有撫慰資金,有的沒有;救助金補助標準不一,差距大。在國企比重較大的地區,有的甚至相關補助政策不能兌現。

他建議,建立全國相對統一的、城鄉一體化的經濟扶助標準和動態調整機制,設立獨生子女風險基金和失獨家庭救助基金;動員社會各界向失獨家庭基金捐資,確保在失獨家庭困難時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完善失獨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對特定病種提供免費或減免醫療費用服務;加大對地方財政的補助力度和對失獨家庭養老保障力度,優先供給公立養老院床位,免除床位費或給予一定的補助經費。明確在國企業改革中脫離勞動關係的獨生子女退休時一次性補助的標準,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志願者隊伍對失獨家庭進行心理疏導、幫扶救助、關懷關愛等。

徐鈞健委員:社會治理要提高群眾自治能力

徐鈞健委員(資料圖)

東方網報導:在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大問題。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對此,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徐鈞健認為,城市治理一定要提高社會群體的自治能力,而不是靠簡單靠提高行政管制,靠大包大欖。

徐鈞健認為,社會治理,成本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降低社會治理成本的途徑只有一條,即提高社會群體的自治能力。“社會群體自治能力提升了,再輔以相應技術手段,那麼政府在這方面人員的投入會不斷減少。”

“現在在我們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中,存在'條'、'塊'不斷膨脹的問題。每一個部門都有強烈的膨脹衝動。領導加任務,部門拉隊伍。要治理環境了,就擴充環保隊伍;要整治市容了,就擴充城管隊伍;要提高城市運行安全,就擴充安保隊伍。雖然縣級以上行政區在減少,但處級機關如城市街道卻是增加的。”徐鈞健認為,這種膨脹增加了財政負擔,而且其不斷膨脹的趨勢也令人擔憂。

另外,在治理能力方面,徐鈞健認為目前也存在兩大誤區,一是過度強調提高行政管制能力;二是大包大攬,管制過度。“比如,交通治理,罰款數量增加了,那停車難問題是不是也要管一下呢?比如老人要保健,就送你一本書,被扔得滿天滿地;垃圾要分類,就送你一包垃圾袋。”

如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此,徐均健認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看清方向,以提高社會群體自治能力為目標,堅持靠法治、靠群眾、靠市場、靠科技。

鄒建民委員:多措並舉鼓勵社會辦醫

“民營醫院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和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國家多措並舉,鼓勵社會辦醫,緩解看病難題。”在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住滇全國政協委員鄒建民積極呼籲。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鄒建民今年特別關注醫療衛生問題,“去民營醫院看病的人次不到公立醫院的1/7,人們就醫仍首選公立醫院。受種種限制影響,大量民營醫療依然難與公立醫院實現公平競爭。”她表示,民營醫院不僅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而且可以提供高端服務、提供康復和養老等稀缺服務,對公立醫院形成補充。

如何發展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鄒建民建議,繼續放寬民營醫療機構的准入門檻,公開區域醫療資源規劃、減少運營審批限制,允許有資質的投資者和符合條件的醫務人員設立醫療機構,從而增加醫療資源的供給,形成醫療市場公平競爭的局面。同時,應放寬非公立醫療機構配置大型設備的限制。

“要加速民營醫院進入醫保定點範圍”,鄒建民表示,當前,醫保是阻礙大多數民營醫院發展的瓶頸,民營醫院納入醫保定點的比例仍偏低,應切實按照政策所要求的“投資主體的性質不應作為醫療機構申請成為醫保定點機構的審核條件”的規定,加快開放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的步伐。

“要鼓勵探索區域註冊和多點執業備案管理試點”,鄒建民建議,加快對開展醫師多點執業涉及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險等工作儘快研究制訂試點方案,取得經驗後逐步推開。

“應讓更多資本進入中國的醫療市場,讓更多的執業醫師設立自己的醫療機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才能通過競爭逐漸理順我國醫療市場的價格,最終解決群眾的看病難題”。鄒建民說。

觀點速覽

1.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民建會員耿學梅認為,隨著未來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健康養老一定要和智慧城市相結合。

2.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德州寶麗潔家政有限公司總經理、民建會員焦文玉認為,多項扶持鋪就困難群體就業路。她表示,要利用代表履職的最後一年的時間繼續深入基層調研,走到老百姓身邊去,把他們的呼聲通過我來傳遞到北京,傳遞到兩會。

3.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成都市委主委仰協建議對目前的雙休日進行調整,實行每月彈性休假制度,即按照每月8天的休息日總量不變,自行將雙休日調為一天,在每月湊齊4天小長假,這4天小長假可在每月的任意時間進行自主調休。

2001年國家出臺了《人口與計劃生育法》。2007年,國家人口計生委、財政部聯合發出通知,在全國開展獨生子女傷殘死亡家庭扶助制度試點工作,全國23個省份《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明確了補助政策。但各地政策差異較大,有的有撫慰資金,有的沒有;救助金補助標準不一,差距大。在國企比重較大的地區,有的甚至相關補助政策不能兌現。

他建議,建立全國相對統一的、城鄉一體化的經濟扶助標準和動態調整機制,設立獨生子女風險基金和失獨家庭救助基金;動員社會各界向失獨家庭基金捐資,確保在失獨家庭困難時能得到及時的救助;完善失獨家庭醫療救助制度,對特定病種提供免費或減免醫療費用服務;加大對地方財政的補助力度和對失獨家庭養老保障力度,優先供給公立養老院床位,免除床位費或給予一定的補助經費。明確在國企業改革中脫離勞動關係的獨生子女退休時一次性補助的標準,建立一支高素質的志願者隊伍對失獨家庭進行心理疏導、幫扶救助、關懷關愛等。

徐鈞健委員:社會治理要提高群眾自治能力

徐鈞健委員(資料圖)

東方網報導:在今年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參加上海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社會治理新路子,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大問題。城市管理應該像繡花一樣精細。對此,在滬全國政協委員、民建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徐鈞健認為,城市治理一定要提高社會群體的自治能力,而不是靠簡單靠提高行政管制,靠大包大欖。

徐鈞健認為,社會治理,成本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而降低社會治理成本的途徑只有一條,即提高社會群體的自治能力。“社會群體自治能力提升了,再輔以相應技術手段,那麼政府在這方面人員的投入會不斷減少。”

“現在在我們的社會治理體系建設中,存在'條'、'塊'不斷膨脹的問題。每一個部門都有強烈的膨脹衝動。領導加任務,部門拉隊伍。要治理環境了,就擴充環保隊伍;要整治市容了,就擴充城管隊伍;要提高城市運行安全,就擴充安保隊伍。雖然縣級以上行政區在減少,但處級機關如城市街道卻是增加的。”徐鈞健認為,這種膨脹增加了財政負擔,而且其不斷膨脹的趨勢也令人擔憂。

另外,在治理能力方面,徐鈞健認為目前也存在兩大誤區,一是過度強調提高行政管制能力;二是大包大攬,管制過度。“比如,交通治理,罰款數量增加了,那停車難問題是不是也要管一下呢?比如老人要保健,就送你一本書,被扔得滿天滿地;垃圾要分類,就送你一包垃圾袋。”

如何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為此,徐均健認為,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要看清方向,以提高社會群體自治能力為目標,堅持靠法治、靠群眾、靠市場、靠科技。

鄒建民委員:多措並舉鼓勵社會辦醫

“民營醫院是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和多元化醫療服務需求的有效途徑,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建議國家多措並舉,鼓勵社會辦醫,緩解看病難題。”在正在召開的全國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住滇全國政協委員鄒建民積極呼籲。

作為一名民營企業家,鄒建民今年特別關注醫療衛生問題,“去民營醫院看病的人次不到公立醫院的1/7,人們就醫仍首選公立醫院。受種種限制影響,大量民營醫療依然難與公立醫院實現公平競爭。”她表示,民營醫院不僅可以提供基本醫療服務,與公立醫院形成有序競爭,而且可以提供高端服務、提供康復和養老等稀缺服務,對公立醫院形成補充。

如何發展我國非公立醫療機構,鄒建民建議,繼續放寬民營醫療機構的准入門檻,公開區域醫療資源規劃、減少運營審批限制,允許有資質的投資者和符合條件的醫務人員設立醫療機構,從而增加醫療資源的供給,形成醫療市場公平競爭的局面。同時,應放寬非公立醫療機構配置大型設備的限制。

“要加速民營醫院進入醫保定點範圍”,鄒建民表示,當前,醫保是阻礙大多數民營醫院發展的瓶頸,民營醫院納入醫保定點的比例仍偏低,應切實按照政策所要求的“投資主體的性質不應作為醫療機構申請成為醫保定點機構的審核條件”的規定,加快開放民辦醫療機構納入醫保定點範圍的步伐。

“要鼓勵探索區域註冊和多點執業備案管理試點”,鄒建民建議,加快對開展醫師多點執業涉及的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會保險等工作儘快研究制訂試點方案,取得經驗後逐步推開。

“應讓更多資本進入中國的醫療市場,讓更多的執業醫師設立自己的醫療機構,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性競爭的局面,才能通過競爭逐漸理順我國醫療市場的價格,最終解決群眾的看病難題”。鄒建民說。

觀點速覽

1.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工商聯副主席、民建會員耿學梅認為,隨著未來生活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健康養老一定要和智慧城市相結合。

2.全國人大代表、山東德州寶麗潔家政有限公司總經理、民建會員焦文玉認為,多項扶持鋪就困難群體就業路。她表示,要利用代表履職的最後一年的時間繼續深入基層調研,走到老百姓身邊去,把他們的呼聲通過我來傳遞到北京,傳遞到兩會。

3.全國人大代表、民建成都市委主委仰協建議對目前的雙休日進行調整,實行每月彈性休假制度,即按照每月8天的休息日總量不變,自行將雙休日調為一天,在每月湊齊4天小長假,這4天小長假可在每月的任意時間進行自主調休。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