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國醫正骨:腰椎間盤保健康復鍛煉,方法匯總

平樂郭氏正骨

中醫藥文化是河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洛陽歷代名醫層出不窮, 是中醫藥學的主要發祥地, 在中醫藥學的發展史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龍門石窟, 平樂正骨, 國花牡丹, 水席古都”並稱為洛陽四絕。

平樂正骨即洛陽平樂郭氏正骨, 醫術源於河南省洛陽市平樂村。 自郭祥泰于清嘉慶元年(1796年)在平樂村創立平樂郭氏正骨醫術以來, 其後的幾代傳人都秉承祖訓, 致力於中醫骨傷醫學的發展、創新, 使得源遠流長的平樂正骨, 由治病救人的民間樸素醫技上升為造福人類的中華骨傷科學。

平樂郭氏正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腰椎間盤突出症是骨科常見病、多發病, 也是是最為常見的腰椎退行性疾病之一。 患病後多表現為腰部疼痛, 一側下肢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等一些了症狀, 給患者的生活工作都帶來很大的影響, 很多患者往往都關注怎麼把這個病給治好,

卻忽略了康復鍛煉本身。 曲度脊椎健康中心老師表示康復鍛煉是腰椎間盤突出症防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也是腰椎間盤突出症康復過程中進行自我鍛煉的一種方法, 與手法治療、藥物治療、理療等治療方法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這裡所說的康復性鍛煉主要是指腰背部肌群的鍛煉, 為什麼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要進行康復性鍛煉呢?

腰椎間盤突出等一系列疾病的發生是以腰椎及其附件(小關節、腰椎間盤等)退行性變為病理基礎的, 而腰椎退行性變的加速進展與腰椎失穩關係密切。 腰椎穩定性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腰背肌群的受損、力量的減弱。

很多外傷或過度勞累、受涼受潮後腰痛的青壯年患者都是急慢性勞損引起的腰肌病變, 常常由於患者的忽視而未能充分休息和及時治療, 腰背肌肉和損傷不能得到緩解和修復, 損傷不斷加重, 最終導致腰椎不穩, 加速腰椎的退化的作用下導致疾病的發生。 很明顯病後腰椎穩定性更差,

因此患者通過重視和加強腰背肌的強化鍛煉以最終穩定腰椎結構, 不僅是治療、康復的基礎, 也是防止復發最根本的保障。

並且康復鍛煉最大的特點就是患者能自我積極主動的參與治療過程, 有利於調動患者治療的主觀能動性, 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

但是只有堅持正確、規範的康復鍛煉, 才能鞏固療效, 防止復發。

給大家介紹一些康復功能鍛煉:

腰背肌鍛煉

強健的腰背部肌肉, 對脊柱形成有力的保護, 幫助維持和增強脊柱的穩定性, 有效預防急慢性腰部損傷和腰痛的發生。 鍛煉時動作要緩慢, 練習過程中儘量保持自然的呼吸節律, 適應後可逐漸增加練習次數。

飛燕式:俯臥位, 頭頸部和雙上肢儘量後伸, 以腹部為支點, 胸部和雙下肢同時抬離床面, 使軀體成反弓狀, 膝關節必須伸直。 儘量維持該動作, 並逐漸延長時間至實在無法堅持後再放鬆。 重複 3 ~5 次。

腰背肌鍛煉

五點支撐法(拱橋式): 去枕仰臥位,用頭(1個支撐點)、雙肘(2個支撐點)及雙足跟(2個支撐點)為著力點,將腰背及臀部抬離床面,腹部凸起狀如拱橋。停頓5~10秒後放下。重複進行,每日由 20 次漸增至 100 次。

三點支撐法:待腰背力量增強後,在五點支撐鍛煉的基礎上,減去雙肘的支撐。雙手抱頭,用頭和雙足跟支撐身體抬起腰背及臀部。每日由 20 次漸增到 100 次。

昂胸練習

俯臥位,上肢伸直撐起上半身,並將頭儘量後伸使胸部昂起,昂胸時用力一定要直達腰部,維持30秒後放鬆。平臥休息後再做,重複進行 5 ~10 次。

昂胸練習

伸腰練習

身體直立,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上舉或叉腰,以腰為軸,上半身後伸至最大角度,維持30~60秒。還原休息後再做,重複 8 ~10 次。

伸腰練習

關節活動度鍛煉:能擴大椎間隙,使神經根移位,減輕脊神經根受壓的程度。以下動作均以10個為1組,視情況每日做3~5組。

1.前屈:坐位屈膝,向前彎腰,雙上肢觸摸腳尖3~5秒後坐直。若此動作完成較容易,可將膝關節伸直。

2.下蹲: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上半身不動,緩慢下蹲,停頓3~5秒後站起。

3.側彎: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向左側彎至最大角度(左腰部產生牽拉感),停頓3~5秒後還原,再向右側彎。兩側各10次。

下肢鍛煉

能防止坐骨神經粘連,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下肢肌力。

1.蹬足練習:仰臥位,屈髖屈膝屈踝,使膝關節儘量接近胸部,足背勾緊,然後用力向斜上方蹬出,蹬出後儘量拉伸並繃緊腿部,維持5秒鐘,最後放下還原。雙腿交替進行, 20~30次為1組,組數視病情和體能自定。

下肢鍛煉

2.後腿伸練習:直立位,挺胸抬頭,雙手扶住牆壁或櫃子等支撐物,雙腿伸直,交替向後擺動,擺動幅度逐漸增大,每次做100~200個,每天 2~ 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雙手向上攀住高處橫杠,雙足離地,使身體懸空(須注意安全,如高度不夠,可彎曲兩膝,使雙足離地即可),利用自身體重進行腰椎牽引。每次懸掛牽引1分鐘,若臂力不足也可分次進行,但累計時間不應少於 1分鐘,每天牽引2~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相關注意事項

1.康復鍛煉應當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康復鍛煉動作要規範到位、保質保量。

3.注意保持正確的體位姿勢,保護腰部,避免久行、久坐、久站。

4.肥胖者應適當減肥,以減輕體重對腰椎的壓力。

最後提醒廣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要認識到:相關治療結束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全部,進行康復性鍛煉,幫助肌肉緩解疲勞,增強力量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中養成循序漸進鍛煉自己的腰部肌肉的習慣還有助於腰椎間盤突出等腰部疾病的預防。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頸椎病是能治癒的。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先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更多骨病資訊。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平樂郭氏正骨 ¥93 購買

腰背肌鍛煉

五點支撐法(拱橋式): 去枕仰臥位,用頭(1個支撐點)、雙肘(2個支撐點)及雙足跟(2個支撐點)為著力點,將腰背及臀部抬離床面,腹部凸起狀如拱橋。停頓5~10秒後放下。重複進行,每日由 20 次漸增至 100 次。

三點支撐法:待腰背力量增強後,在五點支撐鍛煉的基礎上,減去雙肘的支撐。雙手抱頭,用頭和雙足跟支撐身體抬起腰背及臀部。每日由 20 次漸增到 100 次。

昂胸練習

俯臥位,上肢伸直撐起上半身,並將頭儘量後伸使胸部昂起,昂胸時用力一定要直達腰部,維持30秒後放鬆。平臥休息後再做,重複進行 5 ~10 次。

昂胸練習

伸腰練習

身體直立,兩腿分開與肩同寬,雙手上舉或叉腰,以腰為軸,上半身後伸至最大角度,維持30~60秒。還原休息後再做,重複 8 ~10 次。

伸腰練習

關節活動度鍛煉:能擴大椎間隙,使神經根移位,減輕脊神經根受壓的程度。以下動作均以10個為1組,視情況每日做3~5組。

1.前屈:坐位屈膝,向前彎腰,雙上肢觸摸腳尖3~5秒後坐直。若此動作完成較容易,可將膝關節伸直。

2.下蹲: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上半身不動,緩慢下蹲,停頓3~5秒後站起。

3.側彎:直立位,抬頭挺胸,雙腳分開與肩同寬,兩手叉腰。向左側彎至最大角度(左腰部產生牽拉感),停頓3~5秒後還原,再向右側彎。兩側各10次。

下肢鍛煉

能防止坐骨神經粘連,改善關節活動度,增強下肢肌力。

1.蹬足練習:仰臥位,屈髖屈膝屈踝,使膝關節儘量接近胸部,足背勾緊,然後用力向斜上方蹬出,蹬出後儘量拉伸並繃緊腿部,維持5秒鐘,最後放下還原。雙腿交替進行, 20~30次為1組,組數視病情和體能自定。

下肢鍛煉

2.後腿伸練習:直立位,挺胸抬頭,雙手扶住牆壁或櫃子等支撐物,雙腿伸直,交替向後擺動,擺動幅度逐漸增大,每次做100~200個,每天 2~ 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雙手向上攀住高處橫杠,雙足離地,使身體懸空(須注意安全,如高度不夠,可彎曲兩膝,使雙足離地即可),利用自身體重進行腰椎牽引。每次懸掛牽引1分鐘,若臂力不足也可分次進行,但累計時間不應少於 1分鐘,每天牽引2~3 次。

懸掛式腰椎牽引

相關注意事項

1.康復鍛煉應當循序漸進,持之以恆。

2.康復鍛煉動作要規範到位、保質保量。

3.注意保持正確的體位姿勢,保護腰部,避免久行、久坐、久站。

4.肥胖者應適當減肥,以減輕體重對腰椎的壓力。

最後提醒廣大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要認識到:相關治療結束並不是腰椎間盤突出患者的全部,進行康復性鍛煉,幫助肌肉緩解疲勞,增強力量也是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如此,日常生活中養成循序漸進鍛煉自己的腰部肌肉的習慣還有助於腰椎間盤突出等腰部疾病的預防。

寫在最後

保守療法,需要患者本身理清治療思路,不要盲目嘗試、更換。最重要的,保守療法持續時間比較長,貴在堅持二字。頸椎病是能治癒的。

醫患合作,動靜結合是中醫骨傷科治療的重要措施,平樂郭氏正骨先人在長期的臨床實踐中提出了“四自療法”,自捏、自撾、自拿、自摩。更多骨病資訊。我們平樂郭氏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每一位元患者制定個體化的康復自我鍛煉方法,通過醫生與患者共同參與、密切合作,堅持練習,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平樂郭氏正骨 ¥93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