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猜火車:一群英國青年不健康、徹底叛逆的青春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文藝青年讀美劇」, 最全影視資源, 最深刻解讀。

高考剛剛結束, 現在正是懷念青春的好時候。

那麼, 說到青春你會想起什麼?學習, 考試, 早戀……最多有一些人在學校的時候打過幾場架, 逃過幾次學。

腐國人民的青春是什麼樣子?1996年上映的《猜火車》對此有詳細的描述。

, 描述了愛丁堡四人組的惡趣味故事。

雷登、土豆、病仔、湯米、貝格比5個愛丁堡青年形影不離, 他們吸毒、濫交、偷竊、搶劫, 成天無所事事;而如果做了什麼, 一定是為了能拿到鈔票, 買更多的毒品。

這樣的日子過了很久, 直到有一天, 和他們一起吸毒的愛麗森發現, 自己的嬰兒因為被遺忘, 死在了嬰兒床中。

在這之後, 大家的命運發生了很大的轉變, 土豆進了監獄, 雷登被強制戒毒, 湯米由於失去女友足不出戶、一蹶不振。

雷登想要改變, 於是來到大城市倫敦, 做起了朝九晚五的工作。

這份安寧很快被舊日老友的敲門聲打破, 最後, 雷登不得不痛下決心, 與過去徹底告別。

與我們的青春在上課、考試中度過不同, 愛丁堡青年活得骯髒而快樂。

人性深處都有一種對罪惡的隱隱嚮往, 正是這些我們想都想像不到的徹底叛逆、不健康的青春, 令人著迷——在他們身上, 我們這些乖孩子看到了自己曾經想做, 但又沒有做的事情。

“猜火車”說:青春, 可以不計明日。

大概就是被這股“不計明日”的勁擊中了。

他們像沒有明天一樣嗑藥

他們像沒有明天一樣偷拐搶騙

他們像沒有明天一樣啪啪啪

從這個角度看, 不能說這部片子跟我們完全沒有關係——全人類的青春都是相通的, 20多年前, 我們這群中年人也曾瘋狂過。

當然, 這部片子並不是紀錄片, 他用一種特殊的呈現方式——過度渲染後的紀錄片, 來調動觀眾的情感。

比如:蘇格蘭最骯髒的廁所, 將精神的快感視覺化, 讓人覺得:嗑藥後的致幻反應, 還可以被這麼直觀而色彩斑斕地表現出來, 這特麼就是電影存在的意義啊!

《猜火車》的最後,四人(病仔已經去世了)決定搞一票大的——“一生中所能搞的最大一票”——通過毒品交易搞一筆錢。然而雷登趁所有人熟睡的時候拿著所有的錢跑路了,背叛了他所有的小夥伴們。

20年後,如果這些人再見面會怎麼樣?大家會對這筆錢耿耿於懷還是一笑泯恩仇?導演給的答案是前者——耿耿於懷。

20年後,當年的糜爛青年模樣變了,但性情依然沒變,Ewan還是那麼帥,Spud依然是塊虛軟的扶不上牆的爛泥,西蒙、弗朗哥二人見到雷登後依然欲殺之而後快。

《猜火車2》算是最有誠意的回歸了。導演、製片、編劇,連同四個男主和一個女主均為原班人馬。簡直是同一個配方,同一個味道。

(實在找不到有女主的合照)

《猜火車2》

情節依然很簡單

雷登時隔二十年,再次回到蘇格蘭愛丁堡。舊友相逢,卻完全沒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感人場面,雷登救下了想要自殺的屎霸,屎霸卻罵他毀了自己的生活。

西蒙見到他,二話不說地把他往死裡打。

西蒙瞞著弗朗哥,並沒有告訴他雷登回來了,只是說打探到了雷登在阿姆斯特丹的消息。弗朗哥則表示要直接殺過去報仇。

他們的整個人生,還是在圍繞著當年的那筆錢打轉。如果不是雷登那犢子卷走鉅款,坑了自己,我一定不是今天這樣。

他們曾經活得不計明日,而如今根本只有昨天,沒有明天。

《猜火車》原版發行於1996年,電影基於歐文·威爾士的暢銷小說改編,這部電影在英國文化中間佔有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無數讓人稱頌的經典臺詞;還有對毒品世界別開生面的描述。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遊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

這部電影用一種上帝視角呈現了另外一種青春——你沒見過,但確實存在的青春。看完電影后該對這種人生狀態批判?還是嚮往?一切只看你自己的選擇?

1996年上映的《猜火車》,排在了豆瓣電影TOP250的138位。《猜火車2》上映前,很多愛裝X的人在朋友圈裡奔相走告,好像不知道這部電影就是沒文化、沒青春。

《猜火車2》看得人沮喪極了。說好的不計明日,原來都是有代價的。原來年輕的時候不計明日,是因為還有大把明天,等“明天”一天天耗盡了,還假裝自己是毛頭小夥,簡直面目可憎。

電影沒有了當年的瘋勁

像幾位主角的下半身

只能靠藍色小藥丸續命

連酒吧裡的路人

也一併活在過去

他們懷念屬於新教徒的1609年

自己的銀行卡密碼,也不可避免的是某個紀念日。笑別人活在過去,自己又好得了多少?

當看到雷登又大談“選擇生活”

這種沮喪的情緒到達了頂峰

當年他洗刷你的三觀,當你苦苦和這世界的遊戲規則搏鬥,他告訴你:去他媽的規則,我選擇不去選擇。

狠狠打了昨天一個耳光。

步入中年的他們,生活仍舊過得一塌糊塗,他們選擇重新回歸墮落。

電影讓每個人都再鬧騰了一次,然後給出了一個祥和的結尾,最終都回歸到了家庭、社會裡。這是那幫聚眾吸毒、娛樂至死的年輕人眼裡最Low的老法。

馬克進入自己的房間,他脫掉外套開始跳舞,這是唯一一個除了回憶之外,讓我感受到這部電影是《猜火車》的鏡頭,最後馬克也消失在無限的隧道裡伴隨著歌聲和人生。

比起第一部裡的徹底叛逆,第二部顯得很弱、很劣勢,這群人不再說“我們就是垃圾,垃圾不需要新鮮空氣”而是意識到垃圾也要想辦法活著。如果說第一部是年輕的狂歡,那第二部就是中年的掙扎,也許男人最有故事的兩個階段就是年少輕狂、和中年危機!

即使到最後,他們沒錢沒地位沒身份,在世俗眼中過得一塌糊塗,但是他們有朋友有青春有激情有回憶,而這,不正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嗎?

為什麼片名叫做“猜火車”?

在蘇格蘭俚語中,“猜火車”指“從因長期吸毒而導致受損,如同火車道般斷續斑駁的血管上,找尋可以注射毒品的地方”。

同時,“猜火車”也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一種流行於青年人中的,打發時間的遊戲:遊戲者在月臺上近距離觀看火車飛速駛過,記下各節車廂編號,記得多者勝出。

在談及“猜火車”的雙重含義時,原著作者歐文·威爾士說,對於主角們來說,吸食海洛因就像記錄火車的車廂號碼一樣徒勞無益,只不過是以一種毫無希望的方式打發和反抗虛無的人生罷了,最終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那麼,國產影片中有沒有像“猜火車”一樣的青春片?建議可以看看婁ye的“怡和園”。這同樣是一部看了令人久久難忘的cult片。

這部電影a站上就可以看。

看完後別忘了用這篇推文裡的知識點裝逼。

《猜火車》的最後,四人(病仔已經去世了)決定搞一票大的——“一生中所能搞的最大一票”——通過毒品交易搞一筆錢。然而雷登趁所有人熟睡的時候拿著所有的錢跑路了,背叛了他所有的小夥伴們。

20年後,如果這些人再見面會怎麼樣?大家會對這筆錢耿耿於懷還是一笑泯恩仇?導演給的答案是前者——耿耿於懷。

20年後,當年的糜爛青年模樣變了,但性情依然沒變,Ewan還是那麼帥,Spud依然是塊虛軟的扶不上牆的爛泥,西蒙、弗朗哥二人見到雷登後依然欲殺之而後快。

《猜火車2》算是最有誠意的回歸了。導演、製片、編劇,連同四個男主和一個女主均為原班人馬。簡直是同一個配方,同一個味道。

(實在找不到有女主的合照)

《猜火車2》

情節依然很簡單

雷登時隔二十年,再次回到蘇格蘭愛丁堡。舊友相逢,卻完全沒有“老鄉見老鄉,兩眼淚汪汪”的感人場面,雷登救下了想要自殺的屎霸,屎霸卻罵他毀了自己的生活。

西蒙見到他,二話不說地把他往死裡打。

西蒙瞞著弗朗哥,並沒有告訴他雷登回來了,只是說打探到了雷登在阿姆斯特丹的消息。弗朗哥則表示要直接殺過去報仇。

他們的整個人生,還是在圍繞著當年的那筆錢打轉。如果不是雷登那犢子卷走鉅款,坑了自己,我一定不是今天這樣。

他們曾經活得不計明日,而如今根本只有昨天,沒有明天。

《猜火車》原版發行於1996年,電影基於歐文·威爾士的暢銷小說改編,這部電影在英國文化中間佔有非常非常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有無數讓人稱頌的經典臺詞;還有對毒品世界別開生面的描述。

“選擇生命,選擇工作,選擇職業,選擇家庭,選擇可惡的大彩電,選擇洗衣機、汽車、雷射碟機,選擇健康、低膽固醇和牙醫保險,選擇樓宇按揭,選擇你的朋友,選擇套裝、便服和行李,選擇分期付款和三件套西裝,選擇收看無聊的遊戲節目,邊看邊吃零食......選擇你的未來,選擇生命……太多選擇,你選擇什麼,我選擇不選擇。”

這部電影用一種上帝視角呈現了另外一種青春——你沒見過,但確實存在的青春。看完電影后該對這種人生狀態批判?還是嚮往?一切只看你自己的選擇?

1996年上映的《猜火車》,排在了豆瓣電影TOP250的138位。《猜火車2》上映前,很多愛裝X的人在朋友圈裡奔相走告,好像不知道這部電影就是沒文化、沒青春。

《猜火車2》看得人沮喪極了。說好的不計明日,原來都是有代價的。原來年輕的時候不計明日,是因為還有大把明天,等“明天”一天天耗盡了,還假裝自己是毛頭小夥,簡直面目可憎。

電影沒有了當年的瘋勁

像幾位主角的下半身

只能靠藍色小藥丸續命

連酒吧裡的路人

也一併活在過去

他們懷念屬於新教徒的1609年

自己的銀行卡密碼,也不可避免的是某個紀念日。笑別人活在過去,自己又好得了多少?

當看到雷登又大談“選擇生活”

這種沮喪的情緒到達了頂峰

當年他洗刷你的三觀,當你苦苦和這世界的遊戲規則搏鬥,他告訴你:去他媽的規則,我選擇不去選擇。

狠狠打了昨天一個耳光。

步入中年的他們,生活仍舊過得一塌糊塗,他們選擇重新回歸墮落。

電影讓每個人都再鬧騰了一次,然後給出了一個祥和的結尾,最終都回歸到了家庭、社會裡。這是那幫聚眾吸毒、娛樂至死的年輕人眼裡最Low的老法。

馬克進入自己的房間,他脫掉外套開始跳舞,這是唯一一個除了回憶之外,讓我感受到這部電影是《猜火車》的鏡頭,最後馬克也消失在無限的隧道裡伴隨著歌聲和人生。

比起第一部裡的徹底叛逆,第二部顯得很弱、很劣勢,這群人不再說“我們就是垃圾,垃圾不需要新鮮空氣”而是意識到垃圾也要想辦法活著。如果說第一部是年輕的狂歡,那第二部就是中年的掙扎,也許男人最有故事的兩個階段就是年少輕狂、和中年危機!

即使到最後,他們沒錢沒地位沒身份,在世俗眼中過得一塌糊塗,但是他們有朋友有青春有激情有回憶,而這,不正是生活的意義所在嗎?

為什麼片名叫做“猜火車”?

在蘇格蘭俚語中,“猜火車”指“從因長期吸毒而導致受損,如同火車道般斷續斑駁的血管上,找尋可以注射毒品的地方”。

同時,“猜火車”也是上個世紀90年代一種流行於青年人中的,打發時間的遊戲:遊戲者在月臺上近距離觀看火車飛速駛過,記下各節車廂編號,記得多者勝出。

在談及“猜火車”的雙重含義時,原著作者歐文·威爾士說,對於主角們來說,吸食海洛因就像記錄火車的車廂號碼一樣徒勞無益,只不過是以一種毫無希望的方式打發和反抗虛無的人生罷了,最終卻什麼也沒有得到。

那麼,國產影片中有沒有像“猜火車”一樣的青春片?建議可以看看婁ye的“怡和園”。這同樣是一部看了令人久久難忘的cult片。

這部電影a站上就可以看。

看完後別忘了用這篇推文裡的知識點裝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