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父母每天和孩子生活在一起,通過這些便可測知孩子的健康狀況!

中醫理論中, 將面部顏色分為青、赤、 黃、白、黑五色。 每種顏色又主不同病症。

(1)面色青:一般來說, 面部青為缺氧的表現。 中醫認為是氣血不 通, 經脈阻滯。 多見於寒證、疼痛、驚風。 當小兒高熱時, 面部出現青 色, 以鼻柱與兩眉及口唇四周較易察見, 此是驚風的預兆。 無論何種原因 引起的缺氧, 如窒息、先天性心臟病、肺源性心臟病、心力衰竭等都可能 出現面色青。 當胃部或腸痙攣性疼痛、膽道疾病引起的絞痛發作時, 亦 可使面色青。

(2)面色紅:為血液充盈皮膚脈絡而致。 血得熱則行, 用脈絡充盈, 所 以熱證多見赤色。

但有實熱、虛熱的不同, 實證紅色, 常滿面通紅;虛證 面紅, 多在久病後再現出現, 如肺結核午後兩顴發紅。 赤色見於面頰及腮 上, 是心臟有病的表現。 煤氣中毒時, 面部也會泛出櫻桃紅色。 如面色通 紅、伴有口渴舌燥甚至抽搐, 常見於急性感染所引起的高熱性疾病。

(3)面色發黃:面色黃有面色萎黃和面色鮮黃之分。 對於面色發黃的兒 童首先要區是因為進食不當引起發黃還是由疾病引起發黃。 如食胡蘿蔔 過量, 或小孩子吃桔子汁時, 鼻旁會發黃, 停食後即消退。 如果不是進食 引起發黃, 面色萎黃, 多是脾胃虛弱。 面黃還多見於黃疸病。 如鞏膜及全 身都為黃色, 多為黃疸型肝炎、膽道結石等。 此外, 新生兒出生後2-5 天, 皮膚可有發黃的現象, 一周內消退, 叫生理黃疸。 如果一周後黃疸仍 不消退或是消退後再重新出現黃疸, 這就是疾病現象。

(4)面色白:健康兒童的皮膚是白裡透紅而且細嫩。 如果面如白蠟無紅 潤之色, 多為血之病態。 如面色蒼白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失血、劇烈 腹痛、外寒的惡寒戰慄,

寄生蟲病、血液病、休克等。 中醫認為, 面色蒼 白屬於虛證和寒證。 蒼白枯槁、唇淡為血虛。

(5)面色發黑:面色暗黑多是慢性病的徵兆, 患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 症、慢性心肺功能不全、慢性腎功能不全、肝硬化者可出現面色變黑的現 象。 此外, 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砷劑等, 亦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面色變黑, 但停藥後又恢復正常。 中醫認為, 面色黑多是寒重或血瘀的表現。 望面色要注意區正常顏色的客色與病色, 中醫所說的客色即是健康兒童 的面部隨著季節、氣候的變化, 或由運動、情緒變化、日曬、情緒激動、 哭鬧時都能引起暫時的面部潮紅;寒冷、驚恐等刺激引起的毛細血管強烈 收縮, 則可使面色變得蒼白。

也可通過手相來觀察!

(一)望指紋的方法將患兒抱到向光處, 醫者用左手的食指和拇指握住 患兒食指端, 以右手大拇指在其食指掌側, 從命關向氣關、風關直推幾 次, 用力要適當, 使指紋更為明顯, 便於觀察。

(二)望指紋的臨床意義 正常指紋, 絡脈色澤淺紅兼, 隱隱于風關之內,

大多不浮露, 甚至不明 顯, 多是斜形、單枝、粗細適中。

1、紋位變化--三關測輕重:紋位是指紋出現的部位。 根據指紋在手指三關中出現的部位, 以測邪氣的淺深, 病情的輕重。 指紋 顯于風關附近者, 表示邪淺, 病輕;指紋過風關至氣關者, 為邪已深入, 病情較重;指紋過氣關達命關者, 是邪陷病深之兆;若指紋透過風、氣、 命三關, 一直延伸到指甲端者, 是所謂“透關射甲”, 揭示病情危重。

2、紋色變化--紅辨寒熱:紋色的變化,主要有紅、、青、 黑、白色的變化。

紋色鮮紅多屬外感風寒。紋色紅,多主熱證。紋色青,主風證或痛證; 紋色青或黑色,是血絡閉鬱;紋色淡白,多屬脾虛。

3、紋形變化--浮沉分表裡,淡滯定虛實:紋形,即指紋的淺、深、 細、粗等變化。 如指紋浮而明顯的,主病在表;沉隱不顯的,主病在裡。紋細而色淺淡 的,多屬虛證;紋粗而色濃滯的,多屬實證。 總之,望小兒指紋的要點就是:浮沉分表裡,紅辨寒熱,淡滯定虛實, 三關測輕重,紋形色相參,留神仔細看。

2、紋色變化--紅辨寒熱:紋色的變化,主要有紅、、青、 黑、白色的變化。

紋色鮮紅多屬外感風寒。紋色紅,多主熱證。紋色青,主風證或痛證; 紋色青或黑色,是血絡閉鬱;紋色淡白,多屬脾虛。

3、紋形變化--浮沉分表裡,淡滯定虛實:紋形,即指紋的淺、深、 細、粗等變化。 如指紋浮而明顯的,主病在表;沉隱不顯的,主病在裡。紋細而色淺淡 的,多屬虛證;紋粗而色濃滯的,多屬實證。 總之,望小兒指紋的要點就是:浮沉分表裡,紅辨寒熱,淡滯定虛實, 三關測輕重,紋形色相參,留神仔細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