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萬達牽手IBM成雲計算新玩家 中國公有雲“搶位賽”啟幕

雲計算市場來了新玩家, 他是王健林。 3月19日, 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與IBM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羅睿蘭(Ginni Rometty)在北京見面、握手。 當日, 萬達集團旗下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與IBM(NYSE: IBM)簽訂了戰略合作協定。 前者宣佈進軍公有雲業務, 提供針對企業的雲服務。

通過此次合作, 中國企業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將獲得相關的IBM雲基礎架構即服務、平臺即服務(IaaS 與 PaaS)、區塊鏈及物聯網等技術。 不僅如此,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還透露, 該公司將在中國市場推“商業人工智慧系統”IBM Watson。 其中, 能在應用設計中加入自然語言交互功能的Watson對話服務將被首先引入。

有接近合作人士對第一財經透露, 外資在中國運營資料中心面臨政策壁壘, IBM想要進入中國公有雲市場, 需要與國內公司合作。 而萬達而言作為雲計算領域的“新手”, 得到IBM公有雲技術在中國市場的授權, 相當於獲得技術武裝。 目前, 中國的公有雲市場已吸引了包括華為、騰訊在內的巨頭入場。 隨著萬達的加入, 一場中國公有雲搶位賽, 大幕拉開。

一方出技術一方運營

針對此次與IBM的合作, 萬達方面稱, 這是萬達網路科技集團首次在中國提供如此廣泛的雲科技服務, 旨在借助IBM的雲技術和萬達網路科技集團的產業資源, 面向中國企業提供雲服務。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電信條例》, 在中國運營資料中心需要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而出於資訊安全的考慮, 純外資企業難以獲得該項許可。 因此, 國際巨頭IBM與微軟為了將雲業務落地中國, 都選擇與國內IDC(互聯網資料中心)服務商合作。

針對萬達與IBM合作的原因,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表示,

中國公有雲市場競爭很激烈, 完全從頭做起需要花費很長時間。 他說, 在全球雲市場, 領先的是亞馬遜公司旗下雲計算服務平臺AWS, 目前在國內已經落地, 其次是微軟, 在國內已與世紀互聯合作, 隨後則是穀歌和IBM。 而IBM也有進軍公有雲市場規劃, 因此它成為萬達聯姻對象, 並不令人意外。

似是伏筆, 本月2日, 萬達與中國銀聯在北京舉行戰略合作啟動儀式, 宣佈聯手打造消費場景全管道“實體雲服務”。 萬達方面20日上午對第一財經表示, 目前萬達已經建有多個雲資料中心。 根據雲服務業務的發展, 未來將在全國廣泛佈局。 這些雲資料中心內均將部署基於IBM的雲平臺技術。

萬達網路科技集團與IBM簽約後, 雙方如何分工?對此, 上述接近合作人士對本報記者透露,

IBM僅從技術上提供支援, 運營管理則由萬達來負責。 至於此番與萬達的合作是否排他, 是否影響IBM與世紀互聯的後續合作, 截至本報記者發稿, IBM尚未表態。

萬達集團於2014年初實施第四次轉型, 即從房地產為主的企業轉向辦事業為主的企業, 試圖構建起商業、文化、網路、金融四大支柱產業。 該公司今年1月發佈的2016年財報顯示, 去年其服務業收入占比達到55%, 歷史上首次超過房地產, 未經審計的淨利潤也超過房地產。 王健林由此宣佈萬達轉型基本成功, 萬達集團不再是地產企業。 網路與科技方面, 去年10月剛成立的萬達網路科技集團去年的營收為41.9億元, 連通線上線下的平臺公司飛凡活躍用戶為1.5億,

帶有支付功能的飛凡通會員為8284萬。 按照王健林的要求, 2017年萬達網路集團將實現營業收入65億元。

公有雲搶位賽

種種跡象表明, 政府購買政務雲、企業加速IT雲化的障礙, 基本被掃清, 雲計算的賽道已經鋪就。 艾瑞諮詢的最新報告指出, 繼前期在社交、電商、遊戲、視頻等領域的應用後, 當前雲計算正朝著政務、教育、醫療、金融以及工業等縱深行業挺進。

其中,公有雲的蛋糕有多大?來自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稱,2014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為9.38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52.4億美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3.2%。儘管絕對總量不及歐美,誘人的增長率還是吸引了中外巨頭聞風而來。3月10日,華為宣佈,將成立專門負責公有雲的事業部,今年將增加投入2000人。百度雲等從去年開始招兵買馬,意圖在2017年搶佔市場。3月17日,騰訊雲則以0.01元中標廈門政務雲項目。據媒體報導,該預算達495萬元的政府採購項目早前還吸引了其他四家企業參與招標,他們是中移動福建分公司、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聯通雲資料和廈門縱橫。

“國內的公有雲市場還沒有完全爆發。”上述分析人士稱,中國公有雲市場水準落後成熟市場3~5年,未來空間巨大。同時國內市場上的主要用戶集中在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相對大的企業客戶尚待開拓。但他同時提醒,對於進入這一市場的“玩家”而言,需要在基礎設施、網路、存放裝置上投入高昂成本,資金與技術是這場賽跑中的核心競爭力。

當前雲計算正朝著政務、教育、醫療、金融以及工業等縱深行業挺進。

其中,公有雲的蛋糕有多大?來自市場調研機構IDC的數據稱,2014年中國公有雲市場規模為9.38億美元,到2020年將達到52.4億美元,平均年複合增長率高達33.2%。儘管絕對總量不及歐美,誘人的增長率還是吸引了中外巨頭聞風而來。3月10日,華為宣佈,將成立專門負責公有雲的事業部,今年將增加投入2000人。百度雲等從去年開始招兵買馬,意圖在2017年搶佔市場。3月17日,騰訊雲則以0.01元中標廈門政務雲項目。據媒體報導,該預算達495萬元的政府採購項目早前還吸引了其他四家企業參與招標,他們是中移動福建分公司、中國電信廈門分公司、聯通雲資料和廈門縱橫。

“國內的公有雲市場還沒有完全爆發。”上述分析人士稱,中國公有雲市場水準落後成熟市場3~5年,未來空間巨大。同時國內市場上的主要用戶集中在中小企業和創業公司,相對大的企業客戶尚待開拓。但他同時提醒,對於進入這一市場的“玩家”而言,需要在基礎設施、網路、存放裝置上投入高昂成本,資金與技術是這場賽跑中的核心競爭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