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首意識流歌曲

作者:肖向東

1997年, 陶喆正值創作巔峰期, 《飛機場的10:30》即為他這一年的代表作。 這首歌唱得瀟灑靈動之極, 編曲中大量的切分和錯拍, 以及演唱中流暢自如的真假音轉換即使放到今天也是頂尖水準。 雖然聽了這首歌很多遍, 但基本上都是為歌曲的這些技巧層面吸引, 很少關注歌詞層面。 最近重聽的時候, 細一琢磨, 發現這首歌拋開技巧層面, 歌詞也寫得很有匠心, 頗有一點意識流的味道。

這首歌分三節, 講述了一個很完整的故事, 很有傳統戲劇從開局到高潮再到結局的結構特點。 第一節寫的是去機場接機之前的內心活動,

只寫了一個小細節:我喝來喝去可樂還是要剩一點, 剩一點給你。 這個小細節透露出過往愛情的溫馨, 將過去和現在交融在一起。 副歌部分交代了故事的背景, 大意無非是愛情遇到危機, 兩個人暫時分開了, 其中不僅有對美好過往的回憶, 也有對分開的惋惜和不甘, 更有一種宿命論般的自我催眠:是不是擁有以後就會開始要失去?第二節, 飛機降落, 卻沒等到心上人的出現。 男人開始自我安慰:我想你可能在等待你的行李, 和你的紅色和白色的皮衣。 與第一節相似, 這裡“紅色和白色的皮衣”再次起到了將過去和現在融合在一起的效果, 其中這些鮮豔的顏色似乎在說明男人的希望還沒有完全消失,
他還保有一絲興奮的期待;如果說第一段的副歌部分給人一點不祥的預感, 第二段的重複則已經讓人確定這是個無言的結局了。 第三節, 男人經過確認, 心上人沒有如期歸來。 此時, 男人放棄了最終幻想, 歌曲風格也出現了一個小突變, 突然密集湧入的樂器伴奏裹挾著那句有點誇張變形的“我已失去你”, 象徵著男人的心境至此完成了質變。 在一通高聲質問和發洩後, 男人再次回到了那個宿命的結論:擁有之後就會變失去, 而愛不能回答所有的問題。 對於這個結論, 男人從開始的抗拒終於變成了完全的接受, 這也是大部分人處理情感危機的方式, 將種種心碎和痛苦重新解讀為人生的常態, 而不是個體的偶然性悲劇。

《飛機場的10:30》通過接機這一件小事, 寫出了一場愛情的前因後果, 在短暫的時間和有限的空間裡, 男主人公的內心活動猶如經典意識流小說中, 關於過去、現在和未來的種種感受交織在一起, 懷念、溫暖、惋惜、不甘、期待、宣洩、認命等等情緒紛至遝來, 而這些情緒看起來都是隨機產生, 但在向四面八方發散之後又都能夠收回來, 有形散而神不散的意味。 這些特點都具有很明顯的意識流的特點, 即人的意識總是處於不斷流動之中, 沒有任何間斷, 而且總是具有超時空性, 不受具體的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此外, 在這首歌裡, 一些經過精心揀選的小細節讓歌曲變得很有質感, 再配以豐富的編曲元素和陶喆高超的唱功,

確實令人盪氣迴腸。 (肖向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