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水田如何防除雜草

怎樣才能把草治住是水稻種植戶比較關心的問題, 尤其是近兩三年來發生較重的螢藺(大家俗稱的“小水蔥”, 不是真正的水蔥), 多年來一直困擾大家的慈姑, 還有一直長期鬥爭的稻稗, 其它的雜草比如:稗草(水稗草)、澤瀉(水白菜)、雨久花等比較容易防治, 還有一些難防雜草, 比如稻李氏禾、抗性稻稗等。 今天就想和大家說一說水田防治雜草的一些個人建議, 僅供參考。

一、為什麼有些草這麼難治?

(一)雜草本身原因

1、慈姑

慈姑的繁殖分為兩種:一是種子繁殖, 二是地下球莖繁殖。 每年秋天翻地的時候, 種子和球莖都會被翻到下面去。 種子繁殖的慈姑比較好防, 埋得深的種子基本不會萌發, 但種子在地下可存活幾年以上;埋得淺的種子通常萌發較早, 一般插前插後兩次封閉可以將種子繁殖的慈姑控制住。 地下球莖防治的慈姑是防治難點, 以球莖繁殖的慈姑隨著球莖在土中埋的深度的增加出苗時間有所延遲,

有研究調查資料顯示:條件適宜時, 球莖埋深1-2釐米的, 5-7天即可出苗, 出苗率可達90%以上;3-4釐米時, 8-10天可出苗, 出苗率可達90%以上;5-釐米時, 11-13天可出苗, 出苗率可達25%左右;7釐米以上很難出苗。 這樣就導致了慈姑從5月底一直到6月底陸陸續續都有萌發, 甚至7月份還有慈姑剛開始萌發, 非常不利於防治。 另外, 多年來與慈姑鬥爭, 導致慈姑對吡嘧磺隆、苄嘧磺隆也產生了一定的抗性。 綜上所述, 想要兩遍封閉就把慈姑徹底消滅掉基本不可能, 必須配合莖葉處理, 至少需要2-3年時間才能基本根治慈姑。

2、螢藺

為什麼這兩年螢藺發生這麼嚴重?主要是由於多年來大家一直使用吡嘧磺隆、苄嘧磺隆進行水田的闊葉雜草(慈姑、雨久花、澤瀉等)和莎草科雜草(三棱草等)進行封閉防治,

幾乎很少應用其它藥劑。 據研究表明:10年前就已發現他們對水田闊葉雜草和莎草科雜草防效顯著下降, 近年來黑龍江地區螢藺已對磺醯脲類除草劑(吡嘧磺隆、苄嘧磺隆)產生了較強抗性, 最終導致了螢藺在近兩年的水田呈爆發性增長。

3、稻稗

稻稗是我場水田常見的雜草, 但是對於目前現有的除草劑來說並不難防, 兩次封閉基本可以搞定。 如果有漏網之魚, 早點進行莖葉處理一般沒有問題。

4、稻李氏禾

惡性雜草, 多生長在池埂上和水田邊。 近兩年來有抬頭趨勢, 目前尚無特效藥進行防治, 所以在田間地頭發現稻李氏禾立即進行人工拔除,

防治草籽入田。 另外不要從不正規管道外引種子, 可能夾帶草籽, 這也是稻李氏禾發生的一個原因。 如果田間已有發生, 在秋收後翻地前噴施一遍41%草甘膦異丙胺鹽(農達), 不要噴百草枯, 草甘膦屬於內吸傳導型除草劑, 可以“殺根”, 達到徹底清除的效果。

5、抗性稻稗

抗性稻稗在直播田較易出現, 甚至五氟磺草胺、氰氟草酯都很難殺死, 只有超過常規劑量的幾倍用量才能把它殺死。 如果發現了, 立刻人工拔掉是最好的選擇。

(二)施藥操作及其它原因

一是地塊本身原因(如漏水、高崗田等), 這個辦法不多, 只有通過農藝措施改善土壤條件, 比如增施有機肥、生物菌劑, 改變耕作措施, 深翻深松等。 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只有堅持多年才能看到效果。

二是秧苗素質弱, 插秧期間氣溫低返青慢, 不敢進行插後二次封閉怕出現藥害, 或者插後二次封閉過晚, 與插前第一次封閉間隔時間過長, 田間雜草都已長大, 封閉效果不好。

三是水整地品質太差, 露泥的田面沒有水層, 再好的除草劑都沒用。提高整地品質是保證除草效果的最佳辦法,能自己進行整地最好自己整,外雇機車幹活好的真是太少。

四是施藥時期、施藥方法和藥劑選擇有問題。

施藥時期:

1、封閉除草劑要在草未出、將出、剛出之前使用,雜草萌發後使用基本沒有效果或效果較差。可以根據每個池子的雜草發生情況單獨進行,不必等全田一起進行,但要做好記錄,以免重複施藥或漏施。

2、莖葉處理要在雜草4葉前進行效果最佳,草太小不容易接觸到藥,草齡太大除草效果不佳,還得加大劑量,易產生藥害。有人說慈姑打了滅草松、五氟磺草胺還是打不死,主要是因為打晚了,慈姑都開白花了,還用常規劑量去打它,效果肯定不好,而且水稻拔節、封行以後,雜草都被水稻遮蓋住,這時候除草劑很難充分接觸到雜草,也會使效果不佳。

3、施藥時的條件:要求風速低於4米/秒(3-4級風),溫度不高於28℃,濕度大於65%,避免在午間高溫時施藥,藥劑易揮發,風大易漂移。

施藥方法:

1、配藥。務必先配母液,混拌均勻後再倒到噴霧器裡,如果直接把藥倒進噴霧器,在噴霧器裡混扮不均勻,除草效果肯定不會太好。

2、如果混配多種劑型的除草劑、肥料等,放藥順序是:水溶性袋劑—水溶性粒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溶性液劑—可分散油懸劑—乳油—表面活性劑植物油和助劑—可溶性肥料—漂移抑制劑。如果次序顛倒,可能導致某種藥劑在桶中分散效果不好,影響藥效。這個藥瓶子藥袋子上都有標注,大家注意即可。

3、用藥量要準確。兌藥時候買個量筒或量杯(農藥店都送),不能大約麼,保證用藥量準確,對自己的一個池子的面積也要清楚,不能隨意加大藥量,藥量不超過包裝推薦劑量的20%,否則易出藥害,長期使用易使雜草產生抗性。

4、莖葉處理時兌水量要足,不能圖省事、省工,1噴霧器水最多噴1畝地,不少於15升水,才能保證莖葉處理效果。

5、莖葉處理前水必須撤淺水層,也可排幹,要把雜草完全露出水面,充分接觸除草劑藥液,1天后再回淺水正常進行灌溉,給雜草吸收藥液的時間,這段時間土壤含水量足夠保障水稻分蘖,不必擔心乾旱,可能沒有水溫度會有點損失,但分蘖不差這一天。

6、莖葉處理噴藥方法要正確。一定要一行一行順著噴,不要噴霧器頭來回擺動噴,除草劑是要打草,不是打水稻,挨行間噴才能充分把藥打到草上,這點很重要。

7、想提高除草效果,可選擇一些植物油型助劑,水稻苗弱、返青不好、長勢差的地塊慎用,助劑選擇植物油型助劑,包裝上都有,不要選擇礦物油型的。

藥劑選擇:選擇除草劑之前,必須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地裡的主要雜草是什麼?稗草、稻稗不必說,這個都有而且還是必須防的;其他雜草呢?究竟是慈姑多還是螢藺多?哪些是主要防的,哪些順便防一下就行。

二、雜草防治辦法

主要說一下慈姑、螢藺。稻稗常規用藥都沒問題,重點注意整地品質、施藥時期、施藥方法。

(一)慈姑

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封閉與莖葉處理)結合起來。

1、物理防治

地表水灌溉區域,慈姑的來源多來自於水流經過的溝渠,溝渠中慈姑較多,很容易隨水流將種子和球莖帶到田間。所以,在上水渠和進水口可以多設置幾道過篩網,目儘量選小一點,基本不會對上水流有太大影響,但是卻可以有效降低外來雜草基數。

2、化學防治

(1)插秧前5-7天。

80%丙炔惡草酮可濕性粉劑60克/畝;

或60%丁草胺乳油130毫升/畝(用丁草胺,地一定要整平,否則水淹沒稻心易出藥害);

或15%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劑2克/畝。

(2)插秧後15-20天,可根據苗情、草情適當提前,按插秧日期分池子施藥。

10%吡嘧磺隆20克/畝。

(3)莖葉處理

慈姑苗後早期,2.5%五氟磺草胺油懸浮劑60毫升/畝;

或慈姑苗後早期,48%滅草松水劑200毫升/畝;

或水稻分蘖末期、拔節前,2甲4氯鈉鹽類除草劑+20%氯氟吡氧乙酸,二者混配,可按說明劑量適當減量使用。拔節後嚴禁使用,否則藥害嚴重,無法抽穗。

(二)螢藺

1、插秧前5-7天

50%丙草胺乳油50-60毫升/畝;

或60%丁草胺乳油130毫升/畝(用丁草胺,地一定要整平,否則水淹沒稻心易出藥害);

2、插秧後15-20天,可根據苗情、草情適當提前,按插秧日期分池子施藥。

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劑20克/畝。(藥比較貴,2014年農業部登記,宣傳的挺好,也上了總局植保推薦目錄,防除效果沒看過,如果螢藺發生較重,可嘗試使用。)

3、莖葉處理

螢藺苗後早期,48%滅草松水劑200毫升/畝+植物油助劑。加助劑可幫助藥劑附著和吸收,提高除草效果

再好的除草劑都沒用。提高整地品質是保證除草效果的最佳辦法,能自己進行整地最好自己整,外雇機車幹活好的真是太少。

四是施藥時期、施藥方法和藥劑選擇有問題。

施藥時期:

1、封閉除草劑要在草未出、將出、剛出之前使用,雜草萌發後使用基本沒有效果或效果較差。可以根據每個池子的雜草發生情況單獨進行,不必等全田一起進行,但要做好記錄,以免重複施藥或漏施。

2、莖葉處理要在雜草4葉前進行效果最佳,草太小不容易接觸到藥,草齡太大除草效果不佳,還得加大劑量,易產生藥害。有人說慈姑打了滅草松、五氟磺草胺還是打不死,主要是因為打晚了,慈姑都開白花了,還用常規劑量去打它,效果肯定不好,而且水稻拔節、封行以後,雜草都被水稻遮蓋住,這時候除草劑很難充分接觸到雜草,也會使效果不佳。

3、施藥時的條件:要求風速低於4米/秒(3-4級風),溫度不高於28℃,濕度大於65%,避免在午間高溫時施藥,藥劑易揮發,風大易漂移。

施藥方法:

1、配藥。務必先配母液,混拌均勻後再倒到噴霧器裡,如果直接把藥倒進噴霧器,在噴霧器裡混扮不均勻,除草效果肯定不會太好。

2、如果混配多種劑型的除草劑、肥料等,放藥順序是:水溶性袋劑—水溶性粒劑—水分散粒劑—懸浮劑—水溶性液劑—可分散油懸劑—乳油—表面活性劑植物油和助劑—可溶性肥料—漂移抑制劑。如果次序顛倒,可能導致某種藥劑在桶中分散效果不好,影響藥效。這個藥瓶子藥袋子上都有標注,大家注意即可。

3、用藥量要準確。兌藥時候買個量筒或量杯(農藥店都送),不能大約麼,保證用藥量準確,對自己的一個池子的面積也要清楚,不能隨意加大藥量,藥量不超過包裝推薦劑量的20%,否則易出藥害,長期使用易使雜草產生抗性。

4、莖葉處理時兌水量要足,不能圖省事、省工,1噴霧器水最多噴1畝地,不少於15升水,才能保證莖葉處理效果。

5、莖葉處理前水必須撤淺水層,也可排幹,要把雜草完全露出水面,充分接觸除草劑藥液,1天后再回淺水正常進行灌溉,給雜草吸收藥液的時間,這段時間土壤含水量足夠保障水稻分蘖,不必擔心乾旱,可能沒有水溫度會有點損失,但分蘖不差這一天。

6、莖葉處理噴藥方法要正確。一定要一行一行順著噴,不要噴霧器頭來回擺動噴,除草劑是要打草,不是打水稻,挨行間噴才能充分把藥打到草上,這點很重要。

7、想提高除草效果,可選擇一些植物油型助劑,水稻苗弱、返青不好、長勢差的地塊慎用,助劑選擇植物油型助劑,包裝上都有,不要選擇礦物油型的。

藥劑選擇:選擇除草劑之前,必須先要搞清楚自己的地裡的主要雜草是什麼?稗草、稻稗不必說,這個都有而且還是必須防的;其他雜草呢?究竟是慈姑多還是螢藺多?哪些是主要防的,哪些順便防一下就行。

二、雜草防治辦法

主要說一下慈姑、螢藺。稻稗常規用藥都沒問題,重點注意整地品質、施藥時期、施藥方法。

(一)慈姑

物理防治和化學防治(封閉與莖葉處理)結合起來。

1、物理防治

地表水灌溉區域,慈姑的來源多來自於水流經過的溝渠,溝渠中慈姑較多,很容易隨水流將種子和球莖帶到田間。所以,在上水渠和進水口可以多設置幾道過篩網,目儘量選小一點,基本不會對上水流有太大影響,但是卻可以有效降低外來雜草基數。

2、化學防治

(1)插秧前5-7天。

80%丙炔惡草酮可濕性粉劑60克/畝;

或60%丁草胺乳油130毫升/畝(用丁草胺,地一定要整平,否則水淹沒稻心易出藥害);

或15%乙氧磺隆水分散粒劑2克/畝。

(2)插秧後15-20天,可根據苗情、草情適當提前,按插秧日期分池子施藥。

10%吡嘧磺隆20克/畝。

(3)莖葉處理

慈姑苗後早期,2.5%五氟磺草胺油懸浮劑60毫升/畝;

或慈姑苗後早期,48%滅草松水劑200毫升/畝;

或水稻分蘖末期、拔節前,2甲4氯鈉鹽類除草劑+20%氯氟吡氧乙酸,二者混配,可按說明劑量適當減量使用。拔節後嚴禁使用,否則藥害嚴重,無法抽穗。

(二)螢藺

1、插秧前5-7天

50%丙草胺乳油50-60毫升/畝;

或60%丁草胺乳油130毫升/畝(用丁草胺,地一定要整平,否則水淹沒稻心易出藥害);

2、插秧後15-20天,可根據苗情、草情適當提前,按插秧日期分池子施藥。

33%嗪吡嘧磺隆水分散粒劑20克/畝。(藥比較貴,2014年農業部登記,宣傳的挺好,也上了總局植保推薦目錄,防除效果沒看過,如果螢藺發生較重,可嘗試使用。)

3、莖葉處理

螢藺苗後早期,48%滅草松水劑200毫升/畝+植物油助劑。加助劑可幫助藥劑附著和吸收,提高除草效果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