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用腳步丈量距離用心傳遞愛 首期“徒步三峽”結束

6月10日, 巫山縣大溪鄉四龍村, 志願者們在徒步走訪中。 記者 鄭宇 攝

6月10日, 巫山縣大溪鄉開峽村, 志願者們在貧困家庭瞭解情況。

6月10日, 巫山縣曲尺鄉鎖龍村, 志願者們在長江邊留影。 記者 鄭宇 攝

當42公里的徒步任務結束時, 首次參加“徒步三峽”活動的尹明青年志願者吳兵亞擦了擦頭上的汗水, 回頭望瞭望曲尺鄉的方向, 眼神有些不舍, 卻很堅定, “這次徒步活動改變了我……”

這是團市委聯合重慶日報舉辦的2017年重慶市“徒步三峽”益行客公益活動, 400余名尹明志願者將在長江沿線山區徒步走訪、收集1000名貧困兒童資料, 後期通過愛心管道籌集資金進行資助。

作為首期活動, 短短兩天時間, 從奉節到巫山, 參加徒步活動的尹明志願者穿森林、蹚河流、睡倉庫、淋暴雨,

走訪兩個鄉6個村, 收集了57名貧困學生的資訊, 愛心和奉獻讓這次徒步活動變得更加豐滿。

20歲的鄭吉林是一名在校大學生, 平時就熱心公益的他, 這次和同學一起來參加“徒步三峽”活動, 作為本次尹明志願服務隊隊員中年紀最小的“老么”, 起初隊友們還特別擔心他堅持不下來。

“兩天過去了, 雖然我們遭遇了暴雨和烈日, 走訪任務也非常繁重, 但沒有一個人中途放棄, 全部都完成了任務!”尹明志願服務隊隊長劉曉華說。

兩天時間, 42公里, 27人, 57條貧困兒童資訊。 尹明志願者用汗水把愛心灑進了大山裡。

6月10日上午7點, 隊員們從巫山縣大溪鄉出發開始徒步走訪。 前一晚持續的暴雨沖刷了山壁, 道路上撒滿了從山坡上滾下來的石頭和泥土。

隊員們背著行囊負重前行, 相互提醒著注意安全。

中午剛過, 雨後的大溪鄉開始放晴, 天空中幾片薄薄的白雲像被太陽曬化了似的, 隨風緩緩浮游著。 炙熱的陽光烤著大地, 整個大山像燒透了的磚窯, 一會兒就把志願者的衣服汗濕了。

“我們還要爬到山上去, 因為許多貧困戶都住在山頂。 ”58歲的尹明志願者雷光蘭雖是全隊年紀最大的, 但徒步的勁頭卻不輸年輕人。

烈日、負重、徒步、爬坡, 這些關鍵字充分展示了本次“徒步三峽”尹明志願者的強大意志力。

“他的眼神告訴我, 他渴望知識”

走訪貧困兒童, 收集他們的基本資訊是本次徒步活動的重要內容。 “如果這些孩子日後都能得到捐助,

完成學業, 我的汗水就沒白流啦。 ”尹明志願者熊洪已經連續參加過好幾次“徒步三峽”活動, 這一次她報名是為了去大溪鄉看望一位“故人”。

“我的故人是個小姑娘叫匡安麗, 2014年我第一次在大溪鄉開峽村見到她的時候就記住了她。 ”之所以能給熊洪留下如此深刻的印象, 是因為匡安麗有個打了無數補丁的書包。

母親因為難產過世, 現年7歲的小安麗自小與父親相依為命。 如今, 家裡靠年邁的父親務農為生, 家境拮据。

2015年, 經過熊洪等志願者的努力, 匡安麗得到“尹明助學”愛心基金的資助, 每年獲得了600元的愛心捐款。

6月10日上午, 走了1個多小時山路後, 尹明志願者來到了匡安麗的家。 小姑娘一眼認出了走在最前面的熊洪, 笑著和她打招呼。

在和小安麗的父親交談中,尹明志願者得知,隨著年齡增大,務農對於這位65歲的老人來說有些力不從心了。“做不動也要做,孩子得上學啊。”匡安麗的父親無奈地說。

“別擔心,我們爭取給安麗找一戶愛心家庭,對你們進行一對一幫扶,不能讓孩子沒書讀。”摟著小安麗,熊洪堅定地說。

走訪過程中,尹明志願者紛紛表示,最讓他們動容的是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

“我問小朋友最想要的禮物是什麼?他說是顯微鏡,因為生物這門課太有意思了。”尹明志願者喬磊說,儘管各自家境不同,生活條件有差異,但孩子們的求知渴望是沒有差別的,“別讓一個孩子因為貧窮而輟學,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要麼不開始,要麼一輩子”

6月11日下午兩點,當大部隊完成全部徒步、走訪任務後,大家不顧兩天來的疲憊紛紛在手機上寫下參加本次活動的感悟。

“要麼不開始,要麼一輩子。”這是尹明志願者王華光在朋友圈寫下的話,短短幾分鐘,就在朋友圈得到不少的點贊。

“雖然累,但是太值得了。”尹明志願者何霄緊緊攥著手裡的《走訪資訊調查表》,像在保護什麼珍寶,“這些資訊都是通過我們親自走訪後記錄下來的,絕對真實可靠。希望這些資訊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

兩天的徒步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尹明志願者的愛心卻紮根在了這大山裡,也紮根在了貧困兒童的心裡。

記者手記>>>

沒有比心靈更寬廣的天空 沒有比腳步更遠的路

周尤

“徒步三峽”是我參加的第一個徒步活動。出發之前一直告誡自己,徒步過程肯定比較艱苦,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事實證明,再多的心理準備也不為過。居無定所、極端天氣、長時間超負荷徒步、沒有足夠的食物以及其他突發情況都出現在了本次活動中。但兩天下來,我並不覺得苦——所有的艱辛勞累都被志願者的愛心驅散了。

雖然大家來自天南海北互不相識,但志願精神卻將彼此緊緊地拴在了一起。黑夜裡默默遞過來的一個手電筒,烈日下緊緊攙扶的雙手……一句關心、一次陪伴,點點滴滴的小愛彙聚成了志願者之間友好、互助的大愛。

除了隊友之間的友情,志願者對貧困兒童的關愛也讓人動容。走訪過程中志願者常常會遇見性格比較內向靦腆的孩子,雖然嘗試溝通,但他們始終沉默以對。而志願者總是耐著性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們交流,試圖瞭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看到部分孩子家庭條件實在困難,食物比較匱乏,志願者在走訪結束時總是把隨身僅有的零食送給他們。“回去我也發動家人和同事,讓大家都關注這些山區裡的貧困孩子,盡可能地幫助他們。”休息的時候,志願者們聊得最多的也是那些孩子們。

兩天時間雖然短暫,我卻收穫頗豐。說實話,這個活動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我。在與其他志願者道別時,看著他們被曬得通紅的臉蛋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我在採訪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沒有比心靈更寬廣的天空,沒有比腳步更遠的路,也沒有比奉獻更美的心。

在和小安麗的父親交談中,尹明志願者得知,隨著年齡增大,務農對於這位65歲的老人來說有些力不從心了。“做不動也要做,孩子得上學啊。”匡安麗的父親無奈地說。

“別擔心,我們爭取給安麗找一戶愛心家庭,對你們進行一對一幫扶,不能讓孩子沒書讀。”摟著小安麗,熊洪堅定地說。

走訪過程中,尹明志願者紛紛表示,最讓他們動容的是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眼神。

“我問小朋友最想要的禮物是什麼?他說是顯微鏡,因為生物這門課太有意思了。”尹明志願者喬磊說,儘管各自家境不同,生活條件有差異,但孩子們的求知渴望是沒有差別的,“別讓一個孩子因為貧窮而輟學,這是我最大的心願。”

“要麼不開始,要麼一輩子”

6月11日下午兩點,當大部隊完成全部徒步、走訪任務後,大家不顧兩天來的疲憊紛紛在手機上寫下參加本次活動的感悟。

“要麼不開始,要麼一輩子。”這是尹明志願者王華光在朋友圈寫下的話,短短幾分鐘,就在朋友圈得到不少的點贊。

“雖然累,但是太值得了。”尹明志願者何霄緊緊攥著手裡的《走訪資訊調查表》,像在保護什麼珍寶,“這些資訊都是通過我們親自走訪後記錄下來的,絕對真實可靠。希望這些資訊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

兩天的徒步活動雖然已經結束,但尹明志願者的愛心卻紮根在了這大山裡,也紮根在了貧困兒童的心裡。

記者手記>>>

沒有比心靈更寬廣的天空 沒有比腳步更遠的路

周尤

“徒步三峽”是我參加的第一個徒步活動。出發之前一直告誡自己,徒步過程肯定比較艱苦,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事實證明,再多的心理準備也不為過。居無定所、極端天氣、長時間超負荷徒步、沒有足夠的食物以及其他突發情況都出現在了本次活動中。但兩天下來,我並不覺得苦——所有的艱辛勞累都被志願者的愛心驅散了。

雖然大家來自天南海北互不相識,但志願精神卻將彼此緊緊地拴在了一起。黑夜裡默默遞過來的一個手電筒,烈日下緊緊攙扶的雙手……一句關心、一次陪伴,點點滴滴的小愛彙聚成了志願者之間友好、互助的大愛。

除了隊友之間的友情,志願者對貧困兒童的關愛也讓人動容。走訪過程中志願者常常會遇見性格比較內向靦腆的孩子,雖然嘗試溝通,但他們始終沉默以對。而志願者總是耐著性子一而再、再而三地和他們交流,試圖瞭解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看到部分孩子家庭條件實在困難,食物比較匱乏,志願者在走訪結束時總是把隨身僅有的零食送給他們。“回去我也發動家人和同事,讓大家都關注這些山區裡的貧困孩子,盡可能地幫助他們。”休息的時候,志願者們聊得最多的也是那些孩子們。

兩天時間雖然短暫,我卻收穫頗豐。說實話,這個活動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我。在與其他志願者道別時,看著他們被曬得通紅的臉蛋洋溢著滿足的笑容,我在採訪本上寫下這樣一句話:沒有比心靈更寬廣的天空,沒有比腳步更遠的路,也沒有比奉獻更美的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