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紫雲苗家手工小酒塞 撐起生活的支柱!

彭達木老人笑顏逐開地展示手工酒塞

本報訊 “這些酒塞都是我自己手工編織的,賣的錢可以維持下生活,買點肉吃,給小孫孫買點糖。

”3月19日,星期天正是紫雲自治縣紫陽新城的趕集之日,來自紫雲縣松山鎮海子村的63歲苗族(青苗)老人彭達木說道。

星期天的集市熱鬧無比,各種吆喝聲此起彼伏,來往的人和車輛川流不息。 彭達木老人在街邊擺放著自己手工編織的酒塞,時不時有人來詢問價格。 “這些酒塞有大的有小的,大的20塊一個,還有15、10塊的,最小的賣5塊。 ”彭達木老人手巧,編織的酒塞工整精美,所以生意不錯。 除了趕集日,加上平日裡賣出的,年收入能夠達到近7000元。

“這個老人家你別看年紀大了,手比我們年輕的還要巧。 她編的酒塞又好看又實用,誰能想到它是用稻草編的呢,平常的稻草都是沒用了的,經過老人家這麼一編,成為既實用又漂亮的商品,我一下就買了好幾個。

”路人禁不住向記者讚歎道。

苗家老人將稻草“變廢為寶”,編織成精美實用的酒塞。 “大的一個要花半個小時,小的幾分鐘就編好一個。 ”酒簍的用處是拿來塞在酒罈壇口,具有較好的密封性,使酒不容易揮發。

據瞭解,彭達木老人27歲時,跟著村裡的老人學習編織酒塞,到現在已經有36餘年。 那時候十裡八鄉的人們白天做農活,晚上閑下來的時間就會編織酒塞,等到趕集時,就拿到集市上賣錢補貼家用。 一晃眼,36年就過去了,現在年紀大了,沒辦法每天都編織酒塞,年輕人都寧願出去打工,不願學,所以只能隔段時間編一些,多少能掙些家用錢。

苗家人編織的酒塞

彭達木老人向記者說道,兩年前曾有個女孩跟著她學習編織酒塞,可是沒多久就閑累,掙不了多少錢而放棄了。 對此她也感到很無奈,“這是我們苗族的傳統手工做的酒塞,是祖輩一代代傳下來的,現在就我們這些老人在做,年輕一輩大多都不會了,祖輩傳下來的的東西不能說丟就丟了呀。

苗家手工編織的酒塞,造型精美且實用。 記者調查到常有商販進村收購酒塞,拓寬了村民的經濟來源,使得村民的收入和生活水準得到了提高,同時苗族傳統工藝也得到了繼承,苗家手工小酒塞成為了苗家人的生活支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