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泰順廊橋亮相香港 文重橋修復工作總體順利

正在修復中的文重橋。 通訊員鄭浩/攝

圖為薛宅橋模型。 記者王誠/攝

“根與魂——憶江南·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日前在香港中心圖書館開幕, 泰順廊橋與里安木活字印刷、甌繡、甌塑、樂清黃楊木雕等非遺項目精彩亮相。 泰順三座國寶廊橋的重建工作一直牽動人心, 距3月25日開工重建, 已過去兩個多月, 國寶修復工程進展是否順利?昨天, 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泰順最美姊妹橋

亮相香港引關注

據瞭解, “根與魂”文化展示活動是文化部對港澳文化交流品牌項目, 由省文化廳、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承辦。 展覽時間將一直持續到6月19日。 舉辦該項活動旨在加強內地與港澳地區非遺領域的交流合作、促進當地非遺保護與傳承。

泰順非遺中心主任季海波介紹, 泰順廊橋各有特色, 此次赴香港參展的模型是有“世界最美姊妹橋”美譽的北澗橋和溪東橋。 姊妹橋作為廊橋代表出境爭光、弘揚非遺文化是件可喜的事。 但是在泰順, 廊橋還在“重生”的過程之中。 三座在修廊橋工期緊湊, “有多少只眼睛在盯著這三座橋, 我們絲毫不能懈怠。 ”

文重橋巨石橋墩

多少次推倒重來

泰順縣文物局局長周咸俊介紹,

這幾個月來, 重建工程總體比較順利, 但也出現一些問題。 就目前進展而言, 文重橋難度較大。

有別于文興橋和薛宅橋, 文重橋下多了一個巨大的石墩, 這也是重建此橋棘手的地方。 大型石構件也是文重橋重要組成部分。 受洪水衝擊, 石構件未能全部找回。 工作人員曾多次開著挖掘機沿橋下游搜尋兩公里多, 但是部分石構件仍不知所蹤。 為了補齊丟失的石構件, 需要打造出極其相近的巨石。 石構件大多重兩三百公斤, 在厚度、重量、形狀上有嚴格要求, 雖然機器切割既快又省力, 但是與原有石構件不相符, 所以每塊重做的石構件, 都要靠師傅一點點手工打造。

賴永斌是帶隊重建文重橋的傳承人。 他說, 文重橋雖是平橋,

看似工藝簡單, 但它是三橋中修復難度最大的。 最難的地方在於原橋墩的修復, 這些散落的巨石都要一塊塊按原來的位置疊回去, 重疊過程中要不停地測試演練(石頭有尖角, 不是蓋房子一樣, 一塊塊碼上去, 而是穿插起來)。 很難想像, 以前的手藝人是怎麼把這些重石壘成橋墩, 且達到嚴絲合縫。

文重橋石墩有19層, 周長達15米。 目前已壘好9層, 但是幾乎每層都推倒重來過好幾次。 “省裡的專家對這一塊把關特別嚴格”, 駐紮現場的監理隨時向專家彙報修橋進展, 一旦發現其中石構件與原來的位置不同, 那麼該層石墩就要重新壘放。 上百公斤的巨石起起落落, 是個不小的工程。 而且每層都需要經檢驗完全正確後,

才能壘更高的一層, 不然查出有錯, 將前功盡棄。

薛宅橋與文興橋

臨時鋼架已搭好

泰順縣文物局局長周咸俊說, 目前薛宅橋和文興橋的兩岸橋墩已造好, 並且兩橋的鋼架也已搭好, 文重橋比較特殊, 雖已完成兩岸橋墩, 但是中間的橋墩還在重建中, 因此, 尚未搭鋼架。 鋼架起過渡作用, 等橋身造好後, 便可卸下。

眼下已進入6月份, 雨水充足、汛期到來, 這是修橋工作中不得不防的天氣因素。 周鹹俊說, 橋墩的牢固程度事關整個橋身。 此次橋墩的重做過程中, 雖然外觀與原來保持一樣, 但是在內部結構上, 新橋墩採用毛石砼方式, 強度比以前高了許多。 如果洪水過猛, 鋼架還可以靈活拆卸, 不會對重建工作帶來太大阻礙。

泰順人民對廊橋情有獨鍾。為早日重現美麗的“廊橋遺夢”,薛宅橋所在的三魁鎮周邊村民,自發組織成立了一支“護橋隊”。他們經常到現場幫著搭把手,比如幫忙一起抬大型木構件,為修橋工作人員端茶送水等。木構件集中堆放,擔心村民吸煙等原因帶入火星,“護橋隊”村民常在現場巡視,監督、檢查,確保安全。

排版:豆包

泰順人民對廊橋情有獨鍾。為早日重現美麗的“廊橋遺夢”,薛宅橋所在的三魁鎮周邊村民,自發組織成立了一支“護橋隊”。他們經常到現場幫著搭把手,比如幫忙一起抬大型木構件,為修橋工作人員端茶送水等。木構件集中堆放,擔心村民吸煙等原因帶入火星,“護橋隊”村民常在現場巡視,監督、檢查,確保安全。

排版:豆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