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小新駐村記,茶馬古道舊驛的“出發”與“歸來

“等孩子長大出息了, 要去大城市生活。 ”這是70歲的傈僳族老人海金香最大的希望。

居住在雲南省大理州賓川縣大營鎮萂村的海金香沒上過學, 連全孫子孫女的名字也寫不全。 2016年, 她在村口目送孫兒到縣城讀高中。

萂村是一座有著四千多年歷史的茶馬古道舊驛站, 馬幫的騾馬與商人的雙腳曾經是當地繁榮的依靠。 前幾年, 萂村是大營鎮唯一建檔立卡的貧困村, 村民們寄希望于後代通過求學走出大山。

資料圖:背包客在茶馬古道貢山縣段。 中國雲南怒江貢山。 柯炳鐘 攝

2017年, 萂村在外就讀的大中專以上學生105人。 家長們冀望他們學成後能紮根遠方。

多年前的一場車禍, 讓海金香的兒媳慘遭不幸, 兒子終身殘疾, 兩個孫兒正在上小學。 海金香靠著七畝玉米田和十幾隻山羊供孩子上學。 “我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賓川縣城, 離這兒20多公里。 ”海金香希望孫輩能走得更遠。

生長于萂村的趙齊今年24歲, 正在西北民族大學讀大三。 家裡的收入主要靠兩畝多玉米, 父母身體不好, 但為讓孩子上學, 家裡一直東拼西湊借錢。

趙齊的母親侶世祝說:“我和他爸都沒上過學, 苦了一輩子, 也想不出啥賺錢的門路, 就想讓娃娃多讀點書, 以後找個穩定的好工作。 ”

2014年底, 萂村全面啟動建檔立卡貧困戶普查, 173戶貧困戶按缺技術、自身發展動力不足、缺勞動力等11種致貧主因分類歸檔, 海金香和侶世祝家都以因病致貧被納入其中。

目前萂村6207人中仍有242人處於貧困線以下, 貧困發生率3.89%。 為幫扶這些家庭, 通過資助、減免等方式, 賓川全縣實施了教育扶貧全覆蓋行動。

“精准扶貧不再是大範圍的促增收,

而是對症下藥。 ”賓川縣扶貧辦主任史強說, 對貧困戶要一看房、二看糧、三看勞動力強不強、四看有沒有讀書郎、五看有沒有臥病在床。

在當地官方的幫助下, 海金香孫輩的上學難題得到解決。 趙齊則申請到政府助學貸款, 並通過勤工儉學緩解了家裡的經濟壓力。

2016年, 政府出資1186萬元人民幣新建萂村完全小學, 占地面積15660平方米。 萂村完小教務主任普光龍說, 近年來, 村民們對教育愈發重視, 很多家長會把未滿入學年齡的孩子迫不及待地送來學校。 不論家庭多困難, 都會支援孩子上學。 萂村適齡青少年就學保障達到100%。

在脫貧的路上, 萂村還通過多種方式漸行漸快。 2015年, 這裡成為中國第一批旅遊扶貧試點村, 大力完善基礎設施、發掘民族文化,

並出臺政策扶持五家農家樂。

大營鎮黨委副書記尹中鋒說, 精准扶貧實施後, 萂村投入近600萬元完成村內道路硬化及傳統村落石板路重建, 通村公路與直達昆明的旅遊公路相接, 到大理機場只需40分鐘。

通過這些路, 已有一些年輕人選擇歸來。

從萂村走出去的海慧珍曾在昆明旅遊學院學習酒店管理, 畢業後供職于昆明一家五星級酒店。 去年, 已在城市工作生活得順風順水的她看好家鄉的前景, 毅然辭職回鄉創業, 開起農家樂。 在跑前跑後招呼用餐客人的間隙, 她對記者說, “現在還是以農家菜和住宿為主的初級階段, 旺季最好時候每天純收入有3000多元。 ”對於未來的發展, 旅遊專業出身的海慧珍早有打算,

“旅遊還是要重文化, 我們打算開發傈僳族特色火草布系列產品, 從生產到體驗, 已經註冊了公司。 ”

中國社會科學院貧困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吳國寶認為, “農村年輕人離村進城的趨勢還會持續較長時間, 但像過去多年單向流動的格局會有所改變。 在更多人離開的同時, 也會有一部分有準備的人回流, 包括一些城裡人流入農村。 這也是中國城鄉結構調整的過程。 ”

趙齊選擇了師範專業。 雖然父母希望他能在城市生活, 但他認為對於很多農村孩子來說, 在城市紮根特別困難, “我還是想回到老家或其他鄉鎮做老師, 讓農村的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 ”

負責萂村扶貧工作的大營鎮副鎮長吳利春說, 萂村目前有大專以上學歷的已達299人, 但回來工作或創業的卻寥寥無幾。近幾年隨著精准扶貧的推動,村裡的軟硬體環境有所提高,旅遊、電商等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部分高學歷年輕人開始回流。政府也努力為回鄉創業者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服務,如享受青年創業貸款、小微企業扶持等金融服務。

“要留住或吸引有志青年回到農村,關鍵是要增強農村的吸引力,增加發展機會。”吳國寶說,這就要求在政策、體制、資源配置等方面為青年返鄉和下鄉創業提供更有利的支援。(中新社記者 張丹)

但回來工作或創業的卻寥寥無幾。近幾年隨著精准扶貧的推動,村裡的軟硬體環境有所提高,旅遊、電商等行業面臨新的發展機遇,一部分高學歷年輕人開始回流。政府也努力為回鄉創業者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服務,如享受青年創業貸款、小微企業扶持等金融服務。

“要留住或吸引有志青年回到農村,關鍵是要增強農村的吸引力,增加發展機會。”吳國寶說,這就要求在政策、體制、資源配置等方面為青年返鄉和下鄉創業提供更有利的支援。(中新社記者 張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