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在中國,這幾所師範大學擔負起培育最優秀教師的使命

梁啟超先生在《少年中國說》中曾提到, “少年強則國強, 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 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 則國雄於地球”。 咱們先不說學生教育在國家發展中的重要地位, 看看現在動不動幾十萬一平米的學區房就知道廣大學生家長在孩子教育上可謂是盡心盡力了。

那麼在全國的各級重點幼稚園、小學、初中高中中的傑出的教師多畢業于以下幾所師範大學, 這些師範大學的“師範教育, 教師教育”能力在國內外都處於很高的水準。 其中1所中央直管國際一流大學,

2所985大學, 6所教育部直屬211重點大學, 3所地方重點院校。

1、北京師範大學——“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

北京師範大學(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北師大”,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 唯一中央直管建制的師範類大學, 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 入選國家“珠峰計畫”、“2011計畫”、“111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

設有研究生院, 是一所以教師教育、教育科學和文理基礎學科為主要特色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前身是1902年創立的京師大學堂師範館。 1923年, 學校更名為北京師範大學, 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範大學。 1931年, 北平女子師範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1950年, 毛為北京師範大學親筆題寫校名。 1952年, 輔仁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 強強聯手。 目前, 北京師範大學已經被列入支持建設的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

北京師範大學占地面積1031畝(新街口校區、輔仁校區), 是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要集中地。 全日制在校生約26400人,

其中:本科生10197人、研究生14572人、長期留學生約1700人。 現設1個學部、26個學院、2個系、40個研究院。 館藏文獻454余萬冊, 其中電子圖書約765萬冊。 北師大沙河校區也已經開始建設中。 北師大在珠海還設有珠海分校主要培養應用型技術人才。

李大釗、魯迅、梁啟超、錢玄同、吳承仕、黎錦熙、陳垣、範文瀾、侯外廬、白壽彝、鐘敬文、啟功、胡先驌、汪堃仁、周廷儒等名師先賢曾在此弘文勵教。

學校秉承“愛國進步、誠信質樸、求真創新、為人師表”的優良傳統和“學為人師, 行為世範”的校訓精神, 形成了“治學修身, 兼濟天下”的育人理念。

北京師範大學現有校本部教職工近3100人, 其中專任教師近2000人, 具有高級職稱、具有博士學位或具有海外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居於中國高校前位。 現有兩院院士8人、雙聘院士13人, 榮譽教授2人、資深教授4人, 長江學者特聘教授40人、講座教授3人, 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5人, 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20人, 學位委員會委員1人、學科評議組成員20人, 教育部跨世紀人才16人和新世紀人才165人,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7人,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6個、教育部和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群體4個。

2、華東師範大學——“求實創造,為人師表”

華東師範大學(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東師大”,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畫”、“111計畫”、“千人計畫”,“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亞太高校書院聯盟”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華東師大成立於1951年,是以大夏大學(1924年)、光華大學(1925年)為基礎,同時調進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的。1972年,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合併,改名上海師範大學。1980年,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

學校設有閔行、中山北路兩個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約207公頃;設有3個學部、26個全日制學院、79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14079人,其中本科生13878人,專科生201人;在校研究生150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21人,碩士研究生8875人。

學校有教職工4004人,其中專任教師2235人。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教師1737人,其中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院士)10人,中組部"千人計畫"(含"青年千人")入選者3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及講座教授2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7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及國家教學名師入選者6人,人社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6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入選者17人,上海市"領軍人才及後備"入選者24人,上海市"千人計畫"入選者15人,"紫江學者計畫"入選者75人,"雙百人才計畫"入選者(含紫江優秀青年學者、紫江青年學者)93人次。

3、華中師範大學——“求實創新、立德樹人”

華中師範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師範類、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入選“2011計畫”、“111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是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湖之濱的桂子山上,是一所淵源流長的高等學府,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至1871年美國聖公會在武漢曇華林創辦文華書院。歷經華中大學、華中高等師範學校、華中師範學院等多個歷史階段,於1985年正式定名為華中師範大學,鄧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

截至2014年,華中師範大學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文化部“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中國農村綜合改革創新研究中心”等部委社科重點研究基地6個,湖北省級重點研究基地8個。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3800余人,專任教師1800余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導師近300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專兼職院士等20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華中師範大學是國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

4、東北師範大學——“勤奮創新,為人師表”

東北師範大學(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建校于1946年,原名東北大學,是党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設置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11計畫”即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高校之一,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重點高校之一,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和卓越教師培養計畫試點高校。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有本部和淨月兩個校區,23個教學單位,78個本科專業,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點覆蓋了除軍事學和醫學以外的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格局,是全國重要的師資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25218人,其中,本科生14719人,博士、碩士研究生9864人,全日制長期在校留學生1022人。

5、陝西師範大學——“厚德 積學 勵志 敦行”

陝西師範大學(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陝西師大”、“陝師大”,坐落於世界歷史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之一,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入選“111計畫”、“2011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卓越教師培養計畫”高校,“中俄教育類高校聯盟”成員,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院校,是國家培養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幹部以及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西北地方 “ 教師的搖籃 ” 。

陝師大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創建於1944年,前身是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和國立西北大學文學院的教育學系,1954年定名為西安師範學院。1960年,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立陝西師範大學。1978年,劃歸教育部直屬,成為中央教育部屬高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一流師範大學。

陝師大建有雁塔、長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800畝。有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ESI 1%頂尖學科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有專任教師155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8%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67% 。有全日制本科生17600余人,研究生17400 余人,繼續教育和網路教育學生41500餘人,外國留學生1100余人。

6、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大學)——“含弘光大 繼往開來”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簡稱“西大”,主體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坐落於縉雲山麓、嘉陵江畔,位元列國家“211工程”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入選“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部與重慶市共建的全國重點綜合大學。西南大學還是國家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慶市大學聯盟的創始學校之一。

1950年10月,原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和原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其前身為1906年的川東師範學堂)合併建立西南師範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學校是國家在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多的文、理、工、管、藝、體相結合的普通師範大學,是面向全國培養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2005年7月,西南師範大學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西南大學。

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西南大學占地面積9600餘畝,由北碚校區、榮昌校區、西塔學院等組成。其中,北碚本部占地面積8000餘畝,校舍面積165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0%,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府。館藏圖書462萬餘冊;擁有37個學院(部)、教學單位,105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5萬余人,專任教師2921人。

7、華南師範大學——“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

華南師範大學(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南師大”,坐落于廣州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選首批“211工程”、國家“111計畫”、“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廣東省高水準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廣東省重點大學,是中國100所首批聯入CERNET和INTERNET網的高等院校之一。

華南師範大學始建於1933年,前身是當代著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創建的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1982年10月,易名為華南師範大學。2006年,學校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整體驗收。該校是中國數家名牌師範大學之一。教育家羅浚、汪德亮、五四新詩開創者之一康白情、古代文學家李鏡池、古漢語學家吳三立、歷史學家王越、邏輯學家李匡武、心理學家阮鏡清、教育學家葉佩華、朱勃,數學家葉述武,物理學家黃友謀、劉頌豪等先後在此執教。

截至2016年12月,華南師大有廣州石牌、廣州大學城和南海3個校區,占地面積共3025畝,校舍面積共155萬平方米;下設38個院系機構,開辦84個本科專業,下設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專任教師1979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894人,碩士研究生7553人,博士研究生842人,博士後在站98人,留學生1019人。

截至2016年12月,華南師大有專任教師1979人,其中副高級以上109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16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1840人。有院士(含雙聘和外籍)11人,“千人計畫”入選者12人,“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6人,“長江學者”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3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20人,“萬人計畫”入選者2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廣東省領軍人才8人,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2個,珠江學者15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物件7名,並有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13名。

8、南京師範大學——“正德厚生,篤學敏行”

南京師範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師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南京師大的隨園被稱為國內大學最美的園林景觀。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後歷經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其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為基礎,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隨園校區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稱,總占地面積200990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053697平方米;設有二級學院26個,開辦本科專業99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7個,7個學科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全國前十,4個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共有在職教職工324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6314人,研究生10514人,留學生1600余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生5216人。

9、西北師範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坐落於絲綢之路重鎮蘭州,是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點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畫,為國家重點支援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由北京師範大學對口支援西北師範大學。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合大學下設的教育學院,後改為師範學院。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範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抗日戰爭勝利後,國立西北師範學院繼續在蘭州辦學。同時,恢復北平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範大學。1981年複名為西北師範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範大學。

截至2015年11月,學校校本部占地面積960畝,新校區占地面積729畝、定點綠化用地1300畝,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013.14萬元,各類圖書文獻資料370.9萬餘冊。設27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3個孔子學院,開辦76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2187人,有各類學生3796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9031人,博士研究生338人,碩士研究生6976人,留學生324人,繼續教育本專科生11300人。

想瞭解更多高校資訊,請點贊和關注我哦!

國家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7人,國家級創新研究群體6個、教育部和外專局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群體4個。

2、華東師範大學——“求實創造,為人師表”

華東師範大學(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東師大”,位於中國上海,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元列“211工程”、“985工程”,入選國家“2011計畫”、“111計畫”、“千人計畫”,“長三角高校合作聯盟”、“金磚國家大學聯盟”、“亞太高校書院聯盟”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與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建的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

華東師大成立於1951年,是以大夏大學(1924年)、光華大學(1925年)為基礎,同時調進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同濟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等高校的部分系科,在大夏大學原址上創辦的。1972年,與上海師範學院、上海體育學院等院校合併,改名上海師範大學。1980年,恢復華東師範大學校名。

學校設有閔行、中山北路兩個校區,校園占地總面積約207公頃;設有3個學部、26個全日制學院、79個本科專業,在校全日制本專科生14079人,其中本科生13878人,專科生201人;在校研究生15004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921人,碩士研究生8875人。

學校有教職工4004人,其中專任教師2235人。教授及其他高級職稱教師1737人,其中含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含雙聘院士)10人,中組部"千人計畫"(含"青年千人")入選者34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特聘教授及講座教授28人,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7人,國家"萬人計畫"領軍人才及國家教學名師入選者6人,人社部"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1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中組部"青年拔尖人才"入選者6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上海市"東方學者"入選者17人,上海市"領軍人才及後備"入選者24人,上海市"千人計畫"入選者15人,"紫江學者計畫"入選者75人,"雙百人才計畫"入選者(含紫江優秀青年學者、紫江青年學者)93人次。

3、華中師範大學——“求實創新、立德樹人”

華中師範大學(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一所師範類、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是“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院校,入選“2011計畫”、“111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是武漢七校聯合辦學成員,國家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高校,是國家培養中、高等學校師資和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

學校坐落在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南湖之濱的桂子山上,是一所淵源流長的高等學府,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追溯至1871年美國聖公會在武漢曇華林創辦文華書院。歷經華中大學、華中高等師範學校、華中師範學院等多個歷史階段,於1985年正式定名為華中師範大學,鄧同志親筆題寫了校名。

截至2014年,華中師範大學擁有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3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3個,教育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個,文化部“文化產業研究中心”、農村綜合改革工作小組辦公室“中國農村綜合改革創新研究中心”等部委社科重點研究基地6個,湖北省級重點研究基地8個。

截止2014年6月,學校有教職工3800余人,專任教師1800余人 ,其中教授、副教授1000余人,博士生導師近300人,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國家教學名師”、專兼職院士等20人,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6個。華中師範大學是國家首批批准的具有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單位之一,有權自行評審和授予教授、副教授職稱和博士生導師資格

4、東北師範大學——“勤奮創新,為人師表”

東北師範大學(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高校,坐落在吉林省長春市。建校于1946年,原名東北大學,是党在東北地區創建的第一所綜合性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是首批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之一。教育部批准設置研究生院的56所高校之一,“111計畫”即高等學校學科創新引智計畫高校之一,教育部“援疆學科建設計畫”40所重點高校之一,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和卓越教師培養計畫試點高校。

截至2015年5月,學校有本部和淨月兩個校區,23個教學單位,78個本科專業,34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22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6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點覆蓋了除軍事學和醫學以外的11個學科門類,形成了綜合性學科格局,是全國重要的師資人才培養基地。學校有各類全日制在校學生25218人,其中,本科生14719人,博士、碩士研究生9864人,全日制長期在校留學生1022人。

5、陝西師範大學——“厚德 積學 勵志 敦行”

陝西師範大學(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簡稱“陝西師大”、“陝師大”,坐落於世界歷史名城、十三朝古都西安,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六所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之一,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大學,入選“111計畫”、“2011計畫”、”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畫“、“卓越教師培養計畫”高校,“中俄教育類高校聯盟”成員,國家師範生免費教育試點院校,是國家培養高等院校、中等學校師資和教育管理幹部以及其他高級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被譽為中國西北地方 “ 教師的搖籃 ” 。

陝師大是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首批試點高校,首批博士、碩士學位授權單位,創建於1944年,前身是陝西省立師範專科學校和國立西北大學文學院的教育學系,1954年定名為西安師範學院。1960年,與陝西師範學院合併成立陝西師範大學。1978年,劃歸教育部直屬,成為中央教育部屬高校,現已發展成為一所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綜合性一流師範大學。

陝師大建有雁塔、長安兩個校區,占地面積2800畝。有18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4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國家重點學科4個,ESI 1%頂尖學科4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4個,國家級模擬實驗教學中心3個。有專任教師1550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88% ,其中具有博士學位的67% 。有全日制本科生17600余人,研究生17400 余人,繼續教育和網路教育學生41500餘人,外國留學生1100余人。

6、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大學)——“含弘光大 繼往開來”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簡稱“西大”,主體位於重慶市北碚區,坐落於縉雲山麓、嘉陵江畔,位元列國家“211工程” 、“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入選“111計畫”、“2011計畫”、“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畫”、“卓越教師培養計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農業部與重慶市共建的全國重點綜合大學。西南大學還是國家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的7所高校之一,全國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高校,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60所合作院校之一,重慶市大學聯盟的創始學校之一。

1950年10月,原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和原四川省立教育學院(其前身為1906年的川東師範學堂)合併建立西南師範學院。1985年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學校是國家在西南地區規模最大、學科門類最多的文、理、工、管、藝、體相結合的普通師範大學,是面向全國培養師資和各類專門人才的重要基地。2005年7月,西南師範大學與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西南大學。

據2016年7月學校官網顯示,西南大學占地面積9600餘畝,由北碚校區、榮昌校區、西塔學院等組成。其中,北碚本部占地面積8000餘畝,校舍面積165萬平方米,綠地率達40%,是聞名遐邇的花園式學府。館藏圖書462萬餘冊;擁有37個學院(部)、教學單位,105個本科專業,在校學生5萬余人,專任教師2921人。

7、華南師範大學——“艱苦奮鬥、嚴謹治學、求實創新、為人師表”

華南師範大學(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簡稱“華南師大”,坐落于廣州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入選首批“211工程”、國家“111計畫”、“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廣東省高水準大學整體建設高校、廣東省重點大學,是中國100所首批聯入CERNET和INTERNET網的高等院校之一。

華南師範大學始建於1933年,前身是當代著名教育家林礪儒先生創建的廣東省立勷勤大學師範學院;1982年10月,易名為華南師範大學。2006年,學校通過“十五”“211工程”建設整體驗收。該校是中國數家名牌師範大學之一。教育家羅浚、汪德亮、五四新詩開創者之一康白情、古代文學家李鏡池、古漢語學家吳三立、歷史學家王越、邏輯學家李匡武、心理學家阮鏡清、教育學家葉佩華、朱勃,數學家葉述武,物理學家黃友謀、劉頌豪等先後在此執教。

截至2016年12月,華南師大有廣州石牌、廣州大學城和南海3個校區,占地面積共3025畝,校舍面積共155萬平方米;下設38個院系機構,開辦84個本科專業,下設32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5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博士專業學位授權點,17個博士後流動站;有專任教師1979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4894人,碩士研究生7553人,博士研究生842人,博士後在站98人,留學生1019人。

截至2016年12月,華南師大有專任教師1979人,其中副高級以上1098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導師1161人,具有博士、碩士學位的1840人。有院士(含雙聘和外籍)11人,“千人計畫”入選者12人,“青年千人計畫”入選者6人,“長江學者”7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11人,有國家級教學團隊3個,“長江學者與創新團隊發展計畫”創新團隊3個,國家教學名師2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6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人選20人,“萬人計畫”入選者2人,中宣部“四個一批”人才3人,國家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1人,廣東省領軍人才8人,廣東省創新科研團隊2個,珠江學者15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物件7名,並有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3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13名。

8、南京師範大學——“正德厚生,篤學敏行”

南京師範大學(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簡稱南師大,坐落于六朝古都南京市,由江蘇省人民政府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共建,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入選“國家建設高水準大學公派研究生專案”、“卓越教師培養計畫”、“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是中國高等師範教育的發祥地之一。

南京師大的隨園被稱為國內大學最美的園林景觀。

學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辦的三江師範學堂,後歷經兩江優級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國立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時期;其另一源頭為1888年創辦的匯文書院,後發展為私立金陵大學,1951年與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曾稱私立金陵女子大學)合併,成立公立金陵大學。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以原南京大學、金陵大學等有關院系為基礎,在原金陵女子大學校址組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更名為南京師範大學。1996年進入國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動力高等專科學校併入。

截至2015年11月,南京師範大學擁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個校區,隨園校區有“東方最美麗的校園”之稱,總占地面積2009906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053697平方米;設有二級學院26個,開辦本科專業99個,擁有一級學科博士點23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7個,7個學科在全國第三輪學科評估中進入全國前十,4個學科躋身ESI全球前1%;共有在職教職工3240人,在校普通本科生16314人,研究生10514人,留學生1600余人,成人高等學歷教育在籍生5216人。

9、西北師範大學

西北師範大學(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坐落於絲綢之路重鎮蘭州,是甘肅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的重點大學。入選國家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卓越教師培養計畫,為國家重點支援的西部地區十四所大學之一。由北京師範大學對口支援西北師範大學。

1937年“七七”事變後,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與同時西遷的國立北平大學、北洋工學院共同組成西北聯合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整體改組為西北聯合大學下設的教育學院,後改為師範學院。1939年西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獨立設置,改稱國立西北師範學院,1941年遷往蘭州。抗日戰爭勝利後,國立西北師範學院繼續在蘭州辦學。同時,恢復北平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1958年前學校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6所重點高師院校之一,1958年劃歸甘肅省領導,改稱甘肅師範大學。1981年複名為西北師範學院。1988年更名為西北師範大學。

截至2015年11月,學校校本部占地面積960畝,新校區占地面積729畝、定點綠化用地1300畝,各類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25013.14萬元,各類圖書文獻資料370.9萬餘冊。設27個二級學院,1個獨立學院,3個孔子學院,開辦76個本科專業。有教職工2187人,有各類學生3796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19031人,博士研究生338人,碩士研究生6976人,留學生324人,繼續教育本專科生11300人。

想瞭解更多高校資訊,請點贊和關注我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