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東方夢工廠CEO更迭記

“從東方夢工廠的角度說, 我們希望通過《功夫熊貓》在中國開啟一個‘常青樹’品牌......”東方夢工廠現任CEO朱承華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的話猶言在耳, 可日前關於“東方夢工廠或被放棄”的消息一出, 這寄予美好願景的“常青樹”眼看著就要萎了。

迫於輿論壓力, 3月20日, 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對消息作出回應, 表示:“自去年以來, 東方夢工廠都在進一步調整和優化發展路徑, 同時, 引進了多位好萊塢動畫創意製作的頂尖人才, 並加大本土團隊核心人才的比重, 全公司將繼續穩定保持百人以上的規模。 ”

五年夢工廠, 東方三換帥, 再加上此前不時傳出來的挖人、裁員等傳聞, 就是一家製作動畫電影且屬於中美合資性質的公司的歷史。 而它以及它的團隊, 自2012年成立以來所經歷的, 更多的是類似於水土不服又未顯示出已找到明確方向的陣痛。

捉摸不透的高管人選

距離去年5月, 東方夢工廠現任CEO朱承華的走馬上任, 至今才過了七八個月的日子。 對他以及東方夢工廠歷任CEO的再一次關注, 則由日前美國媒體《名利場》的一則報導所引發。 該報導稱, 由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等牽手美國夢工廠動畫成立的合資企業東方夢工廠將遭遇巨變, 夢工廠動畫的母公司康卡斯特正計畫放棄所持有的東方夢工廠45%股份。 隨後又有消息稱, 東方夢工廠已經裁撤了自家的宣發團隊。

五天后, 華文文化突發回應, 表示東方夢工廠目前運行正常, 製作、衍生產品等各項業務按計劃推進中, 稍後將如期發佈新片計畫。 值得注意的還有, 回應中也提到“近期, 美國好萊塢出現一系列結構重組, 中國包括動畫在內的電影產業也在積極調整”。

老實說, “本土化”不是新提出的戰略, 關於它的話題, 說得最多的, 該數朱承華。 關於他在東方夢工廠的報導, 似乎也都捆綁上這一戰略色彩。

朱承華是東方夢工廠的第一位本土CEO。 在繼任公司的第三任CEO前, 他作為公司衍生品副總裁, 負責當時《功夫熊貓3》的衍生品運作事項。 2016年, 作為與美國夢工廠合資成立後推出的第一部合作成果, 《功夫熊貓3》幾乎就是東方夢工廠的標誌。 它在全球獲得了13億美元票房, 除此之外, 還有相應的IP發行收益。

就整個產業鏈而言, 無論在當時還是現在, 中國電影收入結構都未成熟。 中國衍生品市場占比不到20%, 但增長很快, 從2009年到2015年, 每年都以兩位數的百分比增長。

因此, 面對如此大的發展空間, 再加上獨立十幾年還遠沒有其競爭對手迪士尼在全產業鏈運營上積澱的能力, 東方夢工廠便維持了一個“默默地孵化動畫電影IP”的形象。

東方夢工廠對衍生品市場的重視, 還在於對公司CEO人選的偏好上:第一任CEO Guenther Hake(中文名“韓剛”)曾擔任迪士尼大中華區消費品部高級副總裁;第二任CEO James Fong(中文名“方淦”), 在加盟東方夢工廠前, 就在亞馬遜擔任副總裁, 主要負責亞馬遜中國協力廠商平臺業務;第三任CEO朱承華, 在華特•迪士尼(中國)工作過五年, 創建並打造了迪士尼中國的玩具業務......

不過, 就公司的發展歷程而言, 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的CEO傑佛瑞•卡森伯格、東方夢工廠的三位CEO以及其他高管人員的貢獻和進退多少顯得捉摸不透。

2013年11月, 東方夢工廠宣佈由華特•迪士尼公司大中華區消費品部前高級副總裁、董事總經理Guenther Hake擔任東方夢工廠的首席執行官, 此前, 東方夢工廠的CEO一職處於空缺狀態。 東方夢工廠在當時發佈的新聞稿中稱, 韓剛的任命標誌著“東方夢工廠將專注于建立自身的品牌資產”。

一年半後, Guenther Hake離開, 方淦接任。 後者是東方夢工廠的首位華人CEO, 低調, 上任四個月內都沒有公開亮相。 仍在任時, 方淦稱東方夢工廠在《功夫熊貓3》之後已經開始籌備一部專案代碼為“ODW1”的電影, 同時還在考慮另一個動畫專案。

按照計畫, 兩部動畫在2016年同步啟動製作, 且將延續《功夫熊貓3》的製作模式——配有中英文兩個版本, 和格蘭岱爾總部共同製作且內容全權歸屬於東方夢工廠。 《功夫熊貓3》的模式備受推崇,不過,兩個版本使製作時間及成本增加了25%。

這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項目的前期創意要在美國耗時兩年,完成後再輸送到中國,共同推進中後期部分所造成的。所以,如果開發兩年的專案被推翻重來,就會導致非常高的時間與資金成本浪費。而這種問題存在於夢工廠每一個專案裡。

2015年年初,美國夢工廠動畫業績表現不佳,多部電影表現不及預期,為此,他們宣佈大幅度重組,大概有高達18%比例的裁員、近500位員工被辭退,未來每年的電影發行量也減至兩到三部。

不過,在高管人選更換和提升上,夢工廠在東方卻沒有停歇。2015年11月,東方夢工廠任命曾在美國尼克公司和迪士尼公司動畫電影部分別擔任過研發總監和研發主管的周珮鈴為動畫電影創意總監。

12月,東方夢工廠發佈新聞稿宣佈,創造中國單片票房紀錄的《捉妖記》導演許誠毅,將加入東方夢工廠,出任電影監製和高級創意顧問,負責東方夢工廠即將出品的三部電影的創意指導。但也是在2015年12月,美國夢工廠前總製片人、東方夢工廠首席創意官及動畫公司總監喬•阿奎拉(Joe Aguilar)離開東方夢工廠,後加入華誼兄弟,擔任動畫公司CEO。

更大的轉變發生在2016年4月。由於美國夢工廠動畫並沒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窘境,最終被美國康卡斯特公司旗下的NBC環球集團以38.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當時,傑佛瑞•卡森伯格發了一告別信,功成身退,卻留下東方夢工廠“燙手山芋”—— 從卡森伯格和媒體大鱷黎瑞剛(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主席)接觸、達成意向、成立公司到被環球收購花了好長的時間來磨合。

夢工廠的一位前高管表示:“現在卡森伯格功成身退了,環球卻再也沒有六七年的時間和中方重新瞭解彼此了。”

又過了一個月,朱承華開始擔任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至於方淦所說的那兩個項目,本來就秘而不宣,如今倒是伴隨著他本人石入大海般沉沒了消息。此前,公司也已悄然放棄《藏地密碼》一片(2013年四月的新聞發佈會上,卡森貝格曾同中國電影集團主席韓三平一道公佈過該片的製作計畫)。

越數越少的員工

新CEO通常意味著運營思路的改變,或者說是一個企業在發展面臨困局時試圖扭轉局面的表現。一名接近東方夢工廠的業內人士表示:“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東方夢工廠的員工開始出來瘋狂找工作了。環球收購美國夢工廠動畫後,認為東方夢工廠當時的很多團隊不行,因為這些團隊之前大多是在做代加工的,技術跟不上,工資還開得比行業平均水準都高,自然要裁員。”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功夫熊貓3》的製作班底至少有200人,且動畫師中有不少是剛從美院畢業的新手。

其實早在去年年中,就有員工向媒體透露,東方夢工廠裁撤了一支特效團隊。東方夢工廠的一位前高管則解釋,裁員還有一個原因,即美國夢工廠被環球影業收購後,有一段交接期,期間無暇顧及東方夢工廠這邊的情況。由於中美合作模式的缺陷,首當其衝很可能就是為美國做外包代工的團隊。

東方夢工廠電影工作室負責人和首席創意官、《功夫熊貓》製作人梅麗莎•科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在東方夢工廠的製作團隊約有150人左右,其中中國員工約占到75%—80%,核心創意團隊目前有10人,其中既有中國員工和海外華人。”

不過,另有報導稱,東方夢工廠曾有近300名員工,而現在還不到100人。

按照計畫,新電影《珠穆朗瑪》將於2019年上映,東方夢工廠則會保證組織架構。至於具體情況如何,仍需繼續觀察。

在人事任免上,儘管中方控股54.55%、美方持股45.45%,但該公司一向是由外方主導。東方夢工廠的第二任CEO方淦曾表示:“合資企業發展不易,就像是婚姻,不同點在於不是兩個人結婚,而是兩家企業聯姻,我們就是它們的孩子。”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高層換人,底層換血,那些高級動畫師、導演當然也坐不住了,他們並不是東夢想裁員的對象,可是人心思變,一些骨幹力量自然也就走了。可以說東夢團隊正在經歷一個全面換血的過程。”

2012年2月,在華人文化的牽頭下,上海文廣、上海聯和投資與美國夢工廠動畫合資組建了總部坐落於上海的東方夢工廠,一家總投資3.3億美元的合資企業。對於此項目,分析家稱,美國夢工廠在中國的發展對其未來至關重要。

“中國電影票房如果真在未來四到五年內超過美國,那麼在此打下穩健根基十分重要”B. Riley & Co.投資銀行的媒體分析家艾瑞克•沃爾稱,“它不僅能幫(夢工廠)扭轉頹勢,還能成為它的左膀右臂。”

與此同時,東方夢工廠成為了中國與好萊塢聯繫的一條重要紐帶。人們寄希望於通過雙方的合作,能夠把好萊塢的先進技術、管理等引進中國,能夠讓這個合資企業成為電影界的黃埔軍校,培育出專業作品和人才。

如今,東方夢工廠成立已近五年,CEO也換了第三任,同時美國夢工廠動畫也已經被環球收購。這個公司的的職責和願景有什麼變化嗎?朱承華幾乎不假思索地說:“沒有。”

“我們仍然保持著成為中國的世界級家庭娛樂公司的願景,宗旨就是製作出富有中國元素和文化的作品,並且將作品發佈於世界。我覺得這個願景以後也不會變。家庭娛樂,我們叫它Family Entertainment,我們的野心不局限於電影,我們理解的家庭娛樂始於製作優質的內容,講一個非常好的故事,並且有人物跳出電影,成為常青樹品牌,成為消費者生活的一部分,從玩具、衣服、商品貨物,到實體娛樂、數位內容等,我們希望我們創造出來的故事和人物可以長期的、持續的存在于消費者的生活中,這是我們所指的常青家庭娛樂品牌應該有的樣子。”

-----------------------------

本文為財視media原創,轉載須附上出處及原文連結

《功夫熊貓3》的模式備受推崇,不過,兩個版本使製作時間及成本增加了25%。

這很大一部分是由於項目的前期創意要在美國耗時兩年,完成後再輸送到中國,共同推進中後期部分所造成的。所以,如果開發兩年的專案被推翻重來,就會導致非常高的時間與資金成本浪費。而這種問題存在於夢工廠每一個專案裡。

2015年年初,美國夢工廠動畫業績表現不佳,多部電影表現不及預期,為此,他們宣佈大幅度重組,大概有高達18%比例的裁員、近500位員工被辭退,未來每年的電影發行量也減至兩到三部。

不過,在高管人選更換和提升上,夢工廠在東方卻沒有停歇。2015年11月,東方夢工廠任命曾在美國尼克公司和迪士尼公司動畫電影部分別擔任過研發總監和研發主管的周珮鈴為動畫電影創意總監。

12月,東方夢工廠發佈新聞稿宣佈,創造中國單片票房紀錄的《捉妖記》導演許誠毅,將加入東方夢工廠,出任電影監製和高級創意顧問,負責東方夢工廠即將出品的三部電影的創意指導。但也是在2015年12月,美國夢工廠前總製片人、東方夢工廠首席創意官及動畫公司總監喬•阿奎拉(Joe Aguilar)離開東方夢工廠,後加入華誼兄弟,擔任動畫公司CEO。

更大的轉變發生在2016年4月。由於美國夢工廠動畫並沒能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窘境,最終被美國康卡斯特公司旗下的NBC環球集團以38.7億美元的價格收購。當時,傑佛瑞•卡森伯格發了一告別信,功成身退,卻留下東方夢工廠“燙手山芋”—— 從卡森伯格和媒體大鱷黎瑞剛(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主席)接觸、達成意向、成立公司到被環球收購花了好長的時間來磨合。

夢工廠的一位前高管表示:“現在卡森伯格功成身退了,環球卻再也沒有六七年的時間和中方重新瞭解彼此了。”

又過了一個月,朱承華開始擔任公司新的首席執行官。至於方淦所說的那兩個項目,本來就秘而不宣,如今倒是伴隨著他本人石入大海般沉沒了消息。此前,公司也已悄然放棄《藏地密碼》一片(2013年四月的新聞發佈會上,卡森貝格曾同中國電影集團主席韓三平一道公佈過該片的製作計畫)。

越數越少的員工

新CEO通常意味著運營思路的改變,或者說是一個企業在發展面臨困局時試圖扭轉局面的表現。一名接近東方夢工廠的業內人士表示:“從去年12月中旬開始,東方夢工廠的員工開始出來瘋狂找工作了。環球收購美國夢工廠動畫後,認為東方夢工廠當時的很多團隊不行,因為這些團隊之前大多是在做代加工的,技術跟不上,工資還開得比行業平均水準都高,自然要裁員。”

此前曾有媒體報導稱,《功夫熊貓3》的製作班底至少有200人,且動畫師中有不少是剛從美院畢業的新手。

其實早在去年年中,就有員工向媒體透露,東方夢工廠裁撤了一支特效團隊。東方夢工廠的一位前高管則解釋,裁員還有一個原因,即美國夢工廠被環球影業收購後,有一段交接期,期間無暇顧及東方夢工廠這邊的情況。由於中美合作模式的缺陷,首當其衝很可能就是為美國做外包代工的團隊。

東方夢工廠電影工作室負責人和首席創意官、《功夫熊貓》製作人梅麗莎•科伯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在東方夢工廠的製作團隊約有150人左右,其中中國員工約占到75%—80%,核心創意團隊目前有10人,其中既有中國員工和海外華人。”

不過,另有報導稱,東方夢工廠曾有近300名員工,而現在還不到100人。

按照計畫,新電影《珠穆朗瑪》將於2019年上映,東方夢工廠則會保證組織架構。至於具體情況如何,仍需繼續觀察。

在人事任免上,儘管中方控股54.55%、美方持股45.45%,但該公司一向是由外方主導。東方夢工廠的第二任CEO方淦曾表示:“合資企業發展不易,就像是婚姻,不同點在於不是兩個人結婚,而是兩家企業聯姻,我們就是它們的孩子。”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高層換人,底層換血,那些高級動畫師、導演當然也坐不住了,他們並不是東夢想裁員的對象,可是人心思變,一些骨幹力量自然也就走了。可以說東夢團隊正在經歷一個全面換血的過程。”

2012年2月,在華人文化的牽頭下,上海文廣、上海聯和投資與美國夢工廠動畫合資組建了總部坐落於上海的東方夢工廠,一家總投資3.3億美元的合資企業。對於此項目,分析家稱,美國夢工廠在中國的發展對其未來至關重要。

“中國電影票房如果真在未來四到五年內超過美國,那麼在此打下穩健根基十分重要”B. Riley & Co.投資銀行的媒體分析家艾瑞克•沃爾稱,“它不僅能幫(夢工廠)扭轉頹勢,還能成為它的左膀右臂。”

與此同時,東方夢工廠成為了中國與好萊塢聯繫的一條重要紐帶。人們寄希望於通過雙方的合作,能夠把好萊塢的先進技術、管理等引進中國,能夠讓這個合資企業成為電影界的黃埔軍校,培育出專業作品和人才。

如今,東方夢工廠成立已近五年,CEO也換了第三任,同時美國夢工廠動畫也已經被環球收購。這個公司的的職責和願景有什麼變化嗎?朱承華幾乎不假思索地說:“沒有。”

“我們仍然保持著成為中國的世界級家庭娛樂公司的願景,宗旨就是製作出富有中國元素和文化的作品,並且將作品發佈於世界。我覺得這個願景以後也不會變。家庭娛樂,我們叫它Family Entertainment,我們的野心不局限於電影,我們理解的家庭娛樂始於製作優質的內容,講一個非常好的故事,並且有人物跳出電影,成為常青樹品牌,成為消費者生活的一部分,從玩具、衣服、商品貨物,到實體娛樂、數位內容等,我們希望我們創造出來的故事和人物可以長期的、持續的存在于消費者的生活中,這是我們所指的常青家庭娛樂品牌應該有的樣子。”

-----------------------------

本文為財視media原創,轉載須附上出處及原文連結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