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被時光湮沒的古城 探秘即墨雄崖所村

青島新聞網3月20日訊古城雄崖, 位於青島即墨市田橫鎮最北部, 南側為山嶺, 東、西、北三面環丁字灣, 與西南730米處的玉皇山唇齒相依,

其地勢險要, 選位得當, 曆為軍事海防要塞。 因為白馬島上有一雄偉的赭色大斷崖, 顧名“雄崖守禦千戶所”, 簡稱“雄崖所”。 雄崖也是山東省唯一一座保存最完整的海防古城。

明朝初年, 倭寇經常襲擾中國沿海郡縣。 倭寇之患, 使沿海一帶民不聊生, 舉國不寧, 明廷深以為患, 遂在沿海府州縣設立衛、所, 構成嚴密的陸海防禦體系。 明洪武三十五年(1402年), 設立了雄崖守禦千戶所, 歸山東省都指揮使司管轄。

清乾隆年間, 作為軍事機構的“巡檢”交移福山縣海口, 雄崖所遂成為一個自然村落, 後因人口增加分為南所、北所兩個村落。 古城為四方形城池, 城牆口有磚砌垛口, 城牆週邊掘有壕溝, 壕溝深約3米, 現已填平, 但城牆遺跡依然可見。

雄崖所為正方形城池, 每邊城牆長各一裡,分東、西、南、北四個城門, 城內十字大街貫通。 東門和北門早已傾塌, 南門歷經多次修葺, 門洞和城樓上建築物尚為完好, 西城門城樓已不存在, 門額題為“鎮威”, 是明代所城的遺跡。

從“鎮威”門進入通道2米處, 左右兩側牆角均鑿有方形洞孔,

為當初城門及安裝門軸的遺痕。 此段通道為便於城門開閉拓寬約30釐米, 穹頂至地面的高度也相應增加。 過了城門位置, 通道又縮回原狀。 據瞭解, 當時雄崖所的四座城門均為木制, 呈柵欄狀, 厚重結實。

雄崖所南門外題額為“奉恩門”,

內門題額為“迎薰”, 城樓至地面高約7米, 石砌部分高約5米, 石砌部分為白灰粘接, 石砌以上部分則為磚砌, 高約2米, 拱券式城門內部為磚砌, 從地面算高約6米, 寬約3米, 城上建有樓閣, 從建城之初至今一直為一廟宇, 有正房3間, 兩側各有一間廂房, 現在仍享有香火。

作為青島市唯一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 承載著六百多年海防文化的雄崖所村早已名聲在外。 隨著近年來國內民俗景區“千村一面”的同質化問題日益凸顯, 如何挖掘民俗文化特色, 豐富景區旅遊內涵成為提升雄崖海防文化特色的新課題。 如今作為即墨市首批“美麗鄉村”精品示範村, 雄崖所村通過外立面改造、老房子回收修繕和南城門廣場建設等系列工程, 實現雄崖景區旅遊文化的再升級, 這座古村落正逐漸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

據瞭解,為提升雄崖所的整體風貌,在對各地古建築修復進行認真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施工單位利用舊石幹切法改造沿街兩側危牆,對新建水泥外立面牆體用真磚、真石進行鑲貼。為保證效果,建設部門還專門聘請修復古建築經驗的公司制訂了詳細的修復實施方案,並請能工巧匠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性修復。

據田橫鎮城鄉建設中心主任朱玨玉介紹,鋪裝用的石頭都是從附近村莊收集採購而來,有些石頭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為了保證施工效果,建設中心還專門聘請附近村莊經驗豐富的老石頭匠人進行鋪裝,最大限度的恢復歷史原貌。

為了讓遠道而來的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田橫鎮專門回收老房子20餘處。在不破壞房屋原貌的基礎上按不同功能、用途等對老民居進行仿古改造升級,讓遊客徜徉在老酒坊、小茶館、手工作坊的濃厚氛圍中,親身體驗膠東傳統民俗的獨特魅力。

為留住鄉村記憶,打造文化田橫,近幾年來,田橫鎮結合“市鳳凰雄崖生態休閒區提升工程”部署安排,相繼投資2200萬元實施了保護提升工程,2017年,田橫鎮將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文化內涵,打造具有鄉村記憶、民俗風情和自然生態美麗的鄉村聚集區。

據瞭解,為提升雄崖所的整體風貌,在對各地古建築修復進行認真學習借鑒的基礎上,施工單位利用舊石幹切法改造沿街兩側危牆,對新建水泥外立面牆體用真磚、真石進行鑲貼。為保證效果,建設部門還專門聘請修復古建築經驗的公司制訂了詳細的修復實施方案,並請能工巧匠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保護性修復。

據田橫鎮城鄉建設中心主任朱玨玉介紹,鋪裝用的石頭都是從附近村莊收集採購而來,有些石頭甚至有上百年的歷史了。為了保證施工效果,建設中心還專門聘請附近村莊經驗豐富的老石頭匠人進行鋪裝,最大限度的恢復歷史原貌。

為了讓遠道而來的遊客體驗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田橫鎮專門回收老房子20餘處。在不破壞房屋原貌的基礎上按不同功能、用途等對老民居進行仿古改造升級,讓遊客徜徉在老酒坊、小茶館、手工作坊的濃厚氛圍中,親身體驗膠東傳統民俗的獨特魅力。

為留住鄉村記憶,打造文化田橫,近幾年來,田橫鎮結合“市鳳凰雄崖生態休閒區提升工程”部署安排,相繼投資2200萬元實施了保護提升工程,2017年,田橫鎮將進一步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升鄉村文化內涵,打造具有鄉村記憶、民俗風情和自然生態美麗的鄉村聚集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