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羊城上演全國科普講解大賽 183位科普達人決出全國“十佳”

武警部隊代表隊汪晶晶解密二維碼的“前世今生”, 獲得全場最高分。 資料圖片

長城為什麼建在這裡?什麼影響了你的顏值?這頓藥忘吃了要不要補?9日至10日,

2017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決賽在廣東科學中心舉行, 來自全國56個代表隊183位科普達人經過2天的激烈比賽, 最終決出“全國科普十佳科普使者”。 而各類奇趣好玩的科普知識也給現場500多名觀眾帶來了一場科學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 本次大賽網路投票人數逾800萬, 民眾參與廣泛。

據介紹, 作為目前全國範圍最大、代表性最強、最具權威的科普講解比賽, 廣州是第四次承辦該比賽。 而本次大賽也在參賽選手、參與人數和社會影響等多個方面創下大賽歷史新高。 本次大賽不僅是一場高水準的科學傳播盛事, 也為全國科普場館和科普工作者搭建了相互學習交流的平臺, 同時將為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廣州帶來新的活力。

讓科學知識“接地氣”全國56個代表隊“決戰”廣州

“解密二維碼, 我們需要先說說其‘哥哥’條碼。 ”此次大賽, 武警部隊代表隊汪晶晶從生活中的普遍應用二維碼入手, 介紹了其中運用的二進位編碼等科學知識。 深入淺出的解說, 讓汪晶晶從全國56個代表隊183位科普精英中脫穎而出, 最終獲得“全國科普十佳科普使者”的稱號。

據介紹, 本屆大賽於今年3月份啟動, 全國共有20多個省市、地區和國家有關部門舉辦了300多場預賽。 經過各地選拔出的180多名選手來到廣州決賽現場後, 在半決賽中獲勝的30名選手最終登上總決賽的舞臺。 決賽設置自主命題講解、隨機命題講解和科技常識問答三個環節, 考驗選手的知識積累、表現力和臨場應變能力。

最終, 10位選手奪得全國科普大賽“十佳科普使者”稱號, 同時大賽還設置了最佳人氣、最佳口才、最佳形象三個專項獎和優秀組織獎。

“選題都非常好, 涉及前沿科技、國防、健康、智慧時代等熱點話題。 ”大賽評委、中國科學院院士褚君浩點評說。 跑步會骨折麼?什麼影響了你的顏值?這頓藥忘吃了要不要補?從消防無人機、全息技術、胚胎冷凍、轉基因、夏季爆流等社會熱點, 到折紙、基站輻射、夢遊、“空中幽靈”、臉盲症等冷門知識, 各類奇趣好玩的科普知識讓現場500多名觀眾大開眼界。

大賽中, 選手們更是使出渾身解數, 借助裝扮、音樂、多媒體等手段, 在短短的4分鐘內深入淺出地向觀眾介紹科學知識。 除了專業講解員外,

參賽選手來自氣象局、地震局、銀行、各類科技企業等各行各業。 “大開眼界, 無論參賽者來自哪一個行業, 他們都展現了自己的專業素養。 ”大賽評委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香港浸會大學原校長陳新滋評價道。

科普講解工作是一項集知識、語言、技巧為一體的藝術性服務工作。 參賽選手陸佳裕表示, 科普需要“接地氣”, 讓晦澀難懂的科學知識變得簡單可懂。 “說起400毫米等降水量線, 大家會覺得很乏味, 但用了長城為什麼建那兒這個問題, 就激發了聽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據活動舉辦方介紹, 科普傳播工作者素質、能力的高低, 將直接影響科普知識的傳播品質。 舉辦此次講解大賽, 就是要為科普傳播人員搭建一個展現風采的舞臺,

讓科學走進生活。

再創歷史新高成全國範圍最大、最具權威科普講解比賽

“全國科普講解大賽作為全國科技活動周重大示範活動, 是目前全國範圍最大、代表性最強、最具權威的科普講解比賽。 ”全國科學技術交流中心副主任趙新力代表主辦方作大賽總結時表示, 本次大賽緊貼熱點, 講解內容貼近生活, 廣泛涉及高新技術、人文科學、社會歷史等內容, 提供了一場難得的科學盛宴。

此外, 無論是參賽選手、參與人數和社會影響, 本屆大賽都創歷史新高。 賽事從2014年的88名、2015年的131名、2016年160名擴展至2017年的183名選手, 參賽選手一年比一年多, 規模一年比一年大。 而本次大賽網路投票人數逾800萬, 各項人數均再創新高, 工信部、國家民委、衛生計生委、央行、解放軍等都首次組隊參賽。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比賽評委嘉賓規格和層次為歷屆最高,還特邀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評委。

“科普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終點,這是一個迴圈。”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副主任詹德村表示,這也是廣州第四次承辦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廣州作為一個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城市,為全國科普工作者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而大賽的舉辦也將為廣州這座城市帶來新的活力。

在趙新力看來,這次大賽不僅是一場高水準的科學傳播盛事,也是全國科普場館和科普工作者相互學習交流、謀求發展的一次盛會。“2017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雖落下帷幕,但創新圓夢的激情永不熄滅,科學傳播事業和科普人才培養仍然任重而道遠。”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比賽評委嘉賓規格和層次為歷屆最高,還特邀2名中國科學院院士擔任評委。

“科普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終點,這是一個迴圈。”廣州市科技創新委副主任詹德村表示,這也是廣州第四次承辦全國科普講解大賽,廣州作為一個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城市,為全國科普工作者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的平臺,而大賽的舉辦也將為廣州這座城市帶來新的活力。

在趙新力看來,這次大賽不僅是一場高水準的科學傳播盛事,也是全國科普場館和科普工作者相互學習交流、謀求發展的一次盛會。“2017年全國科普講解大賽雖落下帷幕,但創新圓夢的激情永不熄滅,科學傳播事業和科普人才培養仍然任重而道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