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南繁基地加工抗TY病毒大粉番茄種子種苗的栽培技術

為儘快培育高產優質加工番茄新品種, 國內各育種單位都特別注重南繁南育這一環節, 而南繁所在地與加工番茄主產區的氣候、土質、病蟲害等因素存在很大的差異, 為了保質保量地完成加工番茄南繁南育及材料的鑒定任務, 南繁人員必須掌握南繁的各項技術。

一、南繁基地的地理位置及氣候特點

1.地理位置

三亞地處海南島最南端, 北靠五指山, 南臨南海, 位於東經108°56′~109°48′, 北緯18°09′~18°37′, 冬季熱量資源豐富, 是我國最主要的南繁育種基地。

2.氣候特點

三亞屬亞熱帶季風氣候, 幹濕季節明顯, 5~9月份為雨季, 10月到來年4月為旱季。

加工番茄南繁正處於旱季。 加工番茄是喜溫、喜光的作物, 在正常條件下, 同化作用最適宜的溫度為20~25℃, 溫度低於 15℃, 不能開花或授粉受精不良, 導致落花等生殖生長障礙。 溫度降至10℃時, 植株停止生長。 而海南三亞整個旱季溫度在15~30℃之間, 日照充足, 積溫較高, 這種氣候比較適宜加工番茄的生長發育。 此外, 12月到來年1月溫度較低, 為15~25℃, 而加工番茄正處於盛花期, 有利加工番茄的授粉和坐果。

二、南繁播種技術

1.播前準備

①滴灌 在犁地前應割除前茬莖葉和雜草, 撒石灰200~300千克/667平方米。 三亞土質沙性, 保肥能力差, 不宜多施基肥, 一般667平方米施硫酸鉀25~30千克、尿素20千克、袋裝熟雞糞有機肥(可用芒果專用雞糞代替)75~8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

犁地後及時耙地, 並劃線開溝起壟。 壟和溝宜在1米左右, 其中壟寬70釐米, 壟高30釐米, 溝寬30釐米。 壟的方向可順著滴灌頭的方向, 壟長45米左右。 起壟後人工整平畦面, 揀除雜草, 每壟鋪2根滴灌帶, 間距25釐米左右。 鋪完後打壓試水, 檢查滴灌帶的滴孔滴水是否正常, 進行此項工作時一定要仔細、認真, 為日後管理工作打下基礎。 試水後鋪膜。 地膜的寬度比壟和溝的寬度大10~20釐米, 厚度為0.06~0.08毫米。 選用黑色地膜較好, 可起到防草和增溫的效果。 鋪膜前在壟上打氣味濃烈的殺蟲劑, 以驅除螞蟻、蛐蛐等害蟲。

②溝灌 犁地前割除前茬莖葉和雜草, 撒石灰200~300千克/667平方米。 基肥不宜施多, 一般每667平方米施硫酸鉀25~30千克、尿素20千克、袋裝腐熟雞糞有機肥75~8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

犁地後及時耙地, 並劃線開溝起壟。 壟和溝宜在1米左右, 其中壟寬70釐米, 壟高30釐米, 溝寬30釐米。 壟的方向應垂直於地塊的長邊, 並按地塊坡度走向。 若試驗地坡度較大且較寬, 可在地中留一排灌溝。 起壟後人工整平畦面, 拔除雜草, 鋪膜。

2.適時播種

10月份降雨過後, 根據天氣情況, 把握時機, 及時搶播。 正常天氣情況下, 最佳播種期在10月中旬, 用於鑒定的樣種播種不得晚於10月30日, 以確保來年1月中旬鑒定種子。

①直播法 用於鑒定的種子可採用此方法播種。 播前要確保土壤墒情, 若墒情不好可先打開滴灌帶滴水2~3天。 株行距為0.1×0.2米, 為確保鑒定的準確, 苗量要有250株以上。 每穴可點種5~7粒, 定苗時定為每穴2株, 既節省了土地, 又不影響準確度。

膜上的孔不宜太大, 太大容易喪失水分, 種子難以萌發。 播種時, 每壟2行, 播種深度以2~3釐米為宜, 點完種後用穴孔旁的土覆蓋即可。

②育苗移栽法 此方法主要用於育種的材料。 育種的材料相對鑒定的材料來說, 種子的數量少, 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喪失育種材料,

所以必須育苗, 進行精量播種。 播前種子要進行溫湯浸種(水溫55℃), 用水量為種子量的5~6倍。 浸種時, 要不斷攪動種子, 並隨時補給溫水保持55℃水溫。 10分鐘後, 降低水溫, 浸泡12小時, 使種子吸足水分。 之後, 將水倒出瀝幹種子, 放入塑膠盆, 上蓋濕的棉布, 置於29℃的環境中2~3天后即可播種。

苗床的準備。 苗床一般寬1米左右, 2~3米長做一壟。 苗床一定要平整, 鋪0.1毫米厚的塑膠薄膜, 上面再覆1釐米厚的砂土, 人工刮平。

培養土及其調製。 可利用海南當地產腐熟好的椰糠, 每立方米加0.50千克46%福-5-氯硝基苯(配成水劑)、0.50千克呋喃丹、0.50千克雞糞有機肥, 拌勻, 用塑膠布悶蓋2~3天施用。

培養缽的製作。 選用10×10釐米的塑膠杯, 裝營養土的時候, 杯底要壓緊實, 在杯高2/3的位置, 裝入培養土輕輕拍平直至杯口。

將裝好的營養缽在苗床上擺放整齊,點種前澆足水,確保墒值。

點種量為每缽2~3粒,如種子少時可每缽1粒,但確保有40~50株。等到幼苗展開1~2片真葉時,逐步定苗,最後為每缽1株,使植株有充分的營養和空間來生長。待幼苗有4~5片真葉時,就可以移栽。定植時的株行距為0.35×0.25米,每壟2行,採用梅花式定植。

三、各階段的田間管理

1.幼苗期管理

10月份海南溫度高,番茄出苗快,直播後4~5天就開始出苗,應及時人工輔助放苗。待苗有2~3片真葉時可定苗,不要一下定成2株,要逐步間苗,最終達到每穴2株。因為是鑒定的材料,間苗要隨機間,以便保持鑒定的準確性。隨後培土,封住穴口。加工番茄現蕾後,一般不澆水和追肥,若試驗地保水肥能力差,應追肥灌水,以葉麵肥為主,滴灌控制在5小時/次,溝灌一定要澆透。同時可在蕾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和生物調節劑。蕾期要控水,避免秧苗徒長。

2.開花著果期

番茄是連續開花和坐果的作物,需要做組合的品種就可人工授粉,此工作要持續1個多月,直到花期結束。此期要控制好水肥,避免植株營養生長過旺,甚至瘋長,從而引起開花結果的延遲或落花落果。促進早發根,注意保花保果是這一階段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務。

3.結果期

從第一花序著果到結果結束都屬於結果期,這個時期需要追肥,在授粉完畢後進行。在壟中間每4株中央打1穴施入肥料並封土,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鉀複合肥10~20千克、尿素10~20千克,混合均勻後施入。此期秧苗對水肥的需求量很大,採用滴灌法1周澆1次水;採用溝灌法的要看苗色澆水。

四、病蟲草害的防治

1.病害防治

在海南加工番茄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早(晚)疫病和青枯病。

猝倒病是加工番茄苗期常見的病害,其主要症狀為,幼苗的莖部皺縮而倒下。防治方法:苗床消毒,用40%拌種雙粉劑8克/平方米和幹細土40千克充分混勻後,取1/3藥土撒在苗床上,2/3藥土蓋在種子上,可以有效防治猝倒病。

青枯病多在開花期發生。病株葉片色澤變淡,呈萎蔫狀,多從頂端葉片開始,中午前後尤為明顯,傍晚至天明,葉片恢復正常,多次反復後,最後呈青枯狀整株枯死。擠壓發病部位,有乳白色黏液溢出。防治方法:種植前,先將土壤調為微鹼性,抑制病菌生長發育,撒石灰200~300千克/667平方米。植株發病期間選用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或25.9%植保靈(絡氨銅鋅)或12%綠乳銅,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應保證3年以上輪作制,不連種,減少病菌寄生。

2.蟲害防治

對蟲害要進行綜合防治,少量發生時要堅持點片防治,後期大量發生時要儘量選用生物農藥和專性農藥,要多種農藥交替使用。另外,對抗藥性強的害蟲要採用內吸、觸殺農藥配合使用,用藥期間應儘量避免大風天氣。南繁加工番茄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潛葉蠅、棉鈴蟲、蟋蟀等。蚜蟲是南繁最主要的害蟲之一,其危害時間長,且抗藥性強,防治比較困難,一般可採用蚜虱淨、樂果、吡蟲啉等農藥防治。防治週期為1周左右,直到不產生危害。菜青蟲可用楊康等生物農藥防治。潛葉蠅一般發生在苗期和蕾期,可用阿維菌等農藥防治。三亞冬季氣候對棉鈴蟲等蛾類害蟲生長、發育、繁殖極為有利,可採用噴藥和人工撲捉相結合的方法防治。

3.雜草防治

播前首先除淨田間及埂子上的雜草,在加工番茄全生育期要結合定苗、中耕等其它農事操作拔草幾次。此外,還可以使用除草劑防治雜草。

裝入培養土輕輕拍平直至杯口。

將裝好的營養缽在苗床上擺放整齊,點種前澆足水,確保墒值。

點種量為每缽2~3粒,如種子少時可每缽1粒,但確保有40~50株。等到幼苗展開1~2片真葉時,逐步定苗,最後為每缽1株,使植株有充分的營養和空間來生長。待幼苗有4~5片真葉時,就可以移栽。定植時的株行距為0.35×0.25米,每壟2行,採用梅花式定植。

三、各階段的田間管理

1.幼苗期管理

10月份海南溫度高,番茄出苗快,直播後4~5天就開始出苗,應及時人工輔助放苗。待苗有2~3片真葉時可定苗,不要一下定成2株,要逐步間苗,最終達到每穴2株。因為是鑒定的材料,間苗要隨機間,以便保持鑒定的準確性。隨後培土,封住穴口。加工番茄現蕾後,一般不澆水和追肥,若試驗地保水肥能力差,應追肥灌水,以葉麵肥為主,滴灌控制在5小時/次,溝灌一定要澆透。同時可在蕾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和生物調節劑。蕾期要控水,避免秧苗徒長。

2.開花著果期

番茄是連續開花和坐果的作物,需要做組合的品種就可人工授粉,此工作要持續1個多月,直到花期結束。此期要控制好水肥,避免植株營養生長過旺,甚至瘋長,從而引起開花結果的延遲或落花落果。促進早發根,注意保花保果是這一階段栽培管理的主要任務。

3.結果期

從第一花序著果到結果結束都屬於結果期,這個時期需要追肥,在授粉完畢後進行。在壟中間每4株中央打1穴施入肥料並封土,一般每667平方米用硫酸鉀複合肥10~20千克、尿素10~20千克,混合均勻後施入。此期秧苗對水肥的需求量很大,採用滴灌法1周澆1次水;採用溝灌法的要看苗色澆水。

四、病蟲草害的防治

1.病害防治

在海南加工番茄的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早(晚)疫病和青枯病。

猝倒病是加工番茄苗期常見的病害,其主要症狀為,幼苗的莖部皺縮而倒下。防治方法:苗床消毒,用40%拌種雙粉劑8克/平方米和幹細土40千克充分混勻後,取1/3藥土撒在苗床上,2/3藥土蓋在種子上,可以有效防治猝倒病。

青枯病多在開花期發生。病株葉片色澤變淡,呈萎蔫狀,多從頂端葉片開始,中午前後尤為明顯,傍晚至天明,葉片恢復正常,多次反復後,最後呈青枯狀整株枯死。擠壓發病部位,有乳白色黏液溢出。防治方法:種植前,先將土壤調為微鹼性,抑制病菌生長發育,撒石灰200~300千克/667平方米。植株發病期間選用農用鏈黴素或新植黴素或25.9%植保靈(絡氨銅鋅)或12%綠乳銅,每隔7~10天噴1次,連噴3~4次。應保證3年以上輪作制,不連種,減少病菌寄生。

2.蟲害防治

對蟲害要進行綜合防治,少量發生時要堅持點片防治,後期大量發生時要儘量選用生物農藥和專性農藥,要多種農藥交替使用。另外,對抗藥性強的害蟲要採用內吸、觸殺農藥配合使用,用藥期間應儘量避免大風天氣。南繁加工番茄主要害蟲有蚜蟲、菜青蟲、潛葉蠅、棉鈴蟲、蟋蟀等。蚜蟲是南繁最主要的害蟲之一,其危害時間長,且抗藥性強,防治比較困難,一般可採用蚜虱淨、樂果、吡蟲啉等農藥防治。防治週期為1周左右,直到不產生危害。菜青蟲可用楊康等生物農藥防治。潛葉蠅一般發生在苗期和蕾期,可用阿維菌等農藥防治。三亞冬季氣候對棉鈴蟲等蛾類害蟲生長、發育、繁殖極為有利,可採用噴藥和人工撲捉相結合的方法防治。

3.雜草防治

播前首先除淨田間及埂子上的雜草,在加工番茄全生育期要結合定苗、中耕等其它農事操作拔草幾次。此外,還可以使用除草劑防治雜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